第四百零五章 狙擊槍

滑膛槍的弊端劉備很明白,他也知道改進的辦法,那就是線膛槍。

大漢批量製造的滑膛槍,公差比在1毫米到1.2毫米之間,這樣的空隙會讓子彈在槍膛內偏移旋轉,出膛後可能飛到不知道什麼地方去了。

而膛線的發明使得子彈可以契合膛線,減少公差比,不讓子彈偏轉,使火槍的精準度大幅上升。

不過線膛槍也有許多問題,首先大漢沒有工業加工能力,很難確保子彈與膛線完美契合,那就只能造大一號的子彈,然後用通條一點點敲入槍膛,這樣既浪費時間,槍膛內也容易掛鉛,槍管的壽命很低。

當然也有解決辦法,就是用米尼彈,就是製造小一號子彈,而後將子彈後部掏空,安放一個木塊,火藥轟擊木塊,使得米尼彈膨脹,達到契合膛線的目的。

而想要使用米尼彈,首先要使用鉛錫合金彈頭增加子彈的強度,要不然彈頭屁股後的木塊就能直接將整個子彈撕裂,完全沒法使用,而這時代的錫提純不夠,在炮彈上使用時,因爲打出炮就裂,不需要那麼好的純度,但米尼彈不行。

另外,爲了解決掛鉛的問題,一般會在彈頭上塗上一層蠟,就是將石蠟和石墨混合小球塗抹,再在石墨粉中滾上幾分鐘。

再說膛線問題,爲了拉出膛線,大漢工匠用手工鍛造的高碳鋼做出了鏜刀,以相同的間隔將六把刀圍成一圈,這樣一次就能切出整支槍管的膛線並且間距均勻。

就上面這些算起來,大漢造一支線膛槍的成本就能造最少5支滑膛槍,並且發射一顆線膛槍子彈,滑膛槍可以打十發,效益嚴重不成比例,科技不到層面的軍隊永遠以大批量、急速生產爲最優答案。

可見沒有成體系的工業革命,大漢是玩不起線膛槍的。那就讓線膛槍躺在劉備箱子裡當玩具嗎,自然是不可能的。

劉備在神機營中找出最有射擊技巧的百名士兵,而神機營本來就是各軍中抽調的射箭能手,讓他們用工匠手工精心製造的後裝線膛槍。

既然米尼彈有那麼多問題,裝彈速度也是難題,劉備索性讓工匠直接研製了後裝線膛槍,並將這種後裝線膛槍當成狙擊槍使用。

後裝線膛槍不比前裝難多少,最主要的問題是氣密性問題。爲此劉備參考佛郎機銃的子母管設計,將子彈人工做成一體化。做一個彈殼類的圓筒,一頭接上凸出部作爲標尺固定位置。

新式擊發藥和發射藥的發明,使得子彈可以一體化,火槍向步槍進化,只需要敲擊子彈屁股就能引發高靈敏的擊發藥,從而引燃發射藥,使彈頭射出。

劉備沒有新式擊發藥,他就讓工匠在圓筒的一側鑽出一個小孔作爲傳火孔,引燃圓筒內的發射藥。

有了僞裝一體式子彈的思路,劉備也不會讓工匠用鉛做彈頭,而是直接上馬銅質彈頭。銅的延展性好,有一定的強度,同時他相對鐵來說質地軟。在火藥燃燒的高壓高熱環境中,能有一定程度的擴張變形,氣密性好,而且不會裂開。加上銅自身的潤滑性,彈頭也不需要潤滑劑。銅又不容易生鏽,易於保存。那麼多有點集於一身,所以在劉備穿越前,軍隊一直在用銅彈頭。

狙擊兵將狙擊槍後蓋打開,拿出裡面的子筒,清理內部的火藥殘留,再從火藥葫中倒出自己估算的火藥量,而後取出銅質彈頭,卡在子筒內。調整子筒的位置,使傳火孔正對右側的燧發臺,合上後蓋。接着就是從火藥葫中倒出一定量的火藥在燧發臺,最後利用槍身上的望遠鏡瞄準開火。

每一支狙擊槍都是許多工匠手工打造,花費巨量的時間和材料,那麼高成本花出去了,劉備沒理由放棄提高精度的望遠鏡。

狙擊槍上的望遠鏡也是用瑠璃製造,十分脆弱。在行軍和運輸途中,望遠鏡都會單獨存放,不過漢軍狙擊兵都是貼身保存(到現在,望遠鏡在漢軍之中也是等級的象徵)。

普通的火槍兵自然沒有狙擊兵那麼好的待遇,子彈是普通紙殼彈,每次射擊還要用通條捅進槍膛,槍管與鉛彈之間的間隙也需要仰仗包裹鉛彈的羊皮填充。

普通火槍兵不可能向狙擊兵一樣瞄準敵方軍官定點射擊,運氣差的火槍兵甚至一場戰鬥下來連一個人都打不死,他們是數量取勝。

滑膛槍精準度感人,但它的威力不能小視。自從鍊鋼技術進步,漢軍自身的鎧甲防護力已經超過了武器的攻擊力,一度讓衆大臣憂心忡忡,想出了一系列例如錘類重兵器破解辦法,但都得不到劉備的認可,直到滑膛槍出世。

以漢軍目前的鎧甲防護力作爲標準,漢軍滑膛槍一百步以內,只要中彈立刻死亡;二百步以內,最好也是重傷;三百步以內,輕傷且立刻喪失戰鬥力,人活着但鉛彈會留存在敵軍身體內部,如果沒有手術取出,也會中鉛毒而死。

“哈哈,我一組已殺將校十餘人,此戰必爲頭功!”

“小人得志,此戰尚未完結,汝怎知我等會輸!”

狙擊槍比滑膛槍精度高很多,但也比不上後世一人一槍的境界,所以狙擊兵以一什(十人)爲單位,每次分5人或10人一起狙擊,爭取做到發一次槍殺一個人。神機營中共有百名狙擊兵,共分爲十組,他們實彈訓練時也經常競爭。

後軍

馬超嘆道:“神機營如此強悍,竟然令貴霜大軍不得寸進!”

顯然馬超又誤會了,貴霜大軍不是不進攻,而是在停下來調整隊形。只是令波調惱怒的是,大軍已經停下來好一會了,不但沒有快速集結陣型,反而比剛纔更亂了。

對槍炮的不瞭解使他下了極度不利己方的命令,行進中的目標和靜止的目標,對漢軍來說完全不是一個概念。打固定靶,漢軍能爆發平時操練的所有戰力,貴霜軍調整陣型的速度根本比不上陣亡的速度,越是駐步調整陣型,死傷越快。

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二十四章 麴義奔劉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
第二十二章 遷都第二百五十一章 周徐交鋒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四百一十五章 爭與不爭第四百一十九章 刺刀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袁術敗亡第一百二十四章 麴義奔劉第三百一十四章 江陵大戰第二百六十五章 重裝步兵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三百五十五章 諸葛連弩第三百一十七章 分兵劫糧第二百八十六章 大戰再起第三百六十九章 雒陽攻取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一百二十七章 呂孫相爭東漢物價與度量衡第二百四十七章 趙娥第二百四十九章 軻比能敗逃第九十七章 袁術稱天子第一百零四章 宛城之敗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三百八十五章 登基第三十八章 袁紹之謀第二百三十七章 截擊第五十七章 呂布入冀第一百七十一章 袁紹死第三百九十三章 扶南內亂第一百二十三章 南下之議第一百五十四章 張繡終降第八十九章 江東之主第二十四章 搶救書簡第五章 練兵與開荒第四百五十三章 曹真請戰第二百章 叔侄交心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敗第二十章 具裝甲騎第一百二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驚變第三百五十四章 騎兵初敗陣第三百五十九章 街亭第三百三十二章 長安之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張魏奇襲第二百八十四章 九品官人法第三百九十二章 反間連環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曹操復攻淮南第二百四十三章 夏侯惇兵敗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攻第三百八十四章 三省六部制第四百零八章 運河第九十四章 白馬消亡第一百四十七章 劫糧第六十章 劉虞去青州第一百四十章 袁紹強援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三百一十九章 取夷陵第一百二十一章 北境戰端起第三百零三章 援軍兵敗第三百九十七章 鄧芝出使西域第二百八十七章 徐盛先開第八十六章 曹操迎帝第六十五章 兗州驚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袁氏亂第一百六十三章 呂布殞命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一百七十八章 曹操攻漢中第三百二十六章 嚇退第九十三章 易京第二百五十六章 陸遜獻城第二百七十章 收縮戰線第二十九章 連環計第三十三章 得民二百萬第十二章 武人董卓第三百五十七章 諸葛瑾與諸葛均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四十八章 袁紹兵敗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一百三十三章 曹操定略第二百三十二章 形勢逆轉第一百零三章 衆叛親離第五十九章 陶謙的奮鬥第二百二十四章 中心開花第一百三十 孫權第三百六十七章 曹仁兵敗第七十三章 濮陽之戰第三百四十七章 繡衣誘敵第八十一章 李郭相攻第二百六十一章 方士葛玄第三百三十一章 魏延獻計第一百零七章 公孫瓚求援第二百零六章 事敗第二百六十二章 火藥第四百五十五章 羅馬海軍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二百八十二章 劉璋投降第四百零三章 身管自緊第三百一十一章 伏兵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