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王將軍睡得很安然,因爲多年來的故鄉夢終於圓滿地實現了。吃過早飯,老將軍跟幾個兒女說了,我們今天好好休息一天,等身體精神完全恢復了,我們上馬伏山頂遊覽一天,讓你們玩個夠,好好觀賞馬伏山的美景。年輕的後生們被王將軍說得心都癢癢的,巴不得馬上就上山,先參觀那經歷過一次又一次戰鬥的古戰場遺址。
遊覽馬伏山,孩子們等了一天,大家都鉚足了勁頭。可出發前,王將軍臨時改變了計劃。他說,我們首先要去參觀馬伏山下的軍部遺址。***問:有多遠啦?
王將軍說:就幾里路。那是我們曾經戰鬥過的地方,一定要去。
一大路人從從翹石咀下坡,來到冉家衙門口,走了半小時的平路,就來到了馬伏山南面山腳下,一個叫三灣巖冉家院子。這是普通的農家大院。坐北朝南,三合面結構,砌滿石壩的大院子,木板壁子,木架青瓦房,一樓一底。這裡離大路有一百米,出行方便,又相對保密。背靠馬伏山,森林茂密,一旦有緊急情況,便於撤退山林,鑽進密林中事先準備好的山洞,那寨子就是隱藏處之一。
王將軍介紹道:這裡就是我帶你們來參觀的第一站。也是我參軍第一站。你們看,石碑上的字寫的什麼?
這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紅三十三軍初建時的軍部遺址”字樣,一看石碑,大家就明白了,爲什麼王將軍要帶大家來參觀。
王將軍回憶自己參軍時的情景,自今歷歷在目。當時,那冉家地主派人到處尋找他。我最開始藏在後山的林林子裡,靠吃野果充飢。後來趁夜色逃下山,出了村子,在翹石咀下面的林子裡躲了一天。他最後想到了冉家衙門那位私塾老師,自己在他那裡讀過兩年書,因爲家庭貧窮,沒有繼續念下去的資本,於是戀戀不捨離開了冉老師。這是另一個村子,只有冉老師認識他。所以他悄悄潛入冉老師家。
冉老師看他那逃難的樣子,滿臉髒兮兮的,衣衫襤褸,心裡好痛心。一個十六歲的青年,被這個社會折磨成這個樣子,不能再這樣混下了。他一邊叫家屬立即做飯,一邊跟孩子談心,試探他今後的路怎麼走,老是這樣躲躲藏藏,遲早有一天要把自己玩完。冉老師對鄰村的冉家有一些瞭解,畢竟也是一房人,只是因爲身份不同,便沒有多來往。
總算有了一頓飽飯,他狼吞虎嚥地吃下,還喝了涼水解渴。冉老師對自己過去的學生愛護有加,吃飽了,再給他找了一套自己的衣服穿上,個子差不多,很合身的。冉老師還學會了簡單的化裝,還裝扮成一箇中年人,這個時候出去,一般都不會認出他來。
冉老師準備了一些必要的行李,帶着學生出發了。小王有些不解地問道:冉老師,你這是要把我帶到哪個地方呢?
冉老師微笑着說:你放心,我不會害你的。
小王說:不不不,老師,我不是哪個意思。
冉老師說:等你到了那裡,就知道了,一個改變你人生命運的好地方。
冉老師帶着化過裝的小王,沒有走大路,而是沿着林子與莊家地,抄羊腸小道,一步一步接近目的地。
王將軍問孩子們:你們猜,當時,冉老師把我引導出來,領到哪個地方嗎?
孩子們你看我,我看你,都答不上來。王將軍站在這石壩的邊上,執着不遠處那個院子,說:就是靠路邊的那個老院子,就是冉老師作爲馬伏山地區的地下黨,爲紅軍隊伍輸送新兵的聯絡點。我是冉老師把我帶來秘密參加紅軍的,這個大地方叫三灣巖。
孩子們豁然開朗,原來這是就老人革命人生第一站。這裡對王將軍來說,是多麼重要的地方。
這馬伏山下的三壪巖就是王將軍青年時期第一次離開老家參加革命,駐紮最早的地方,進入紅軍隊伍,表現好,立場堅定,工作積極,很快就加入了團組織,被列爲培養對象。這裡離老家不遠,對馬伏山複雜地形熟悉,常常做嚮導,給部隊行軍給首長帶路。他記得最深的的一次,就是首長虎口脫險。
那一次,正是紅三十三軍剛成立不久,爲楊柳關阻擊戰,反國民黨軍隊六路圍攻的關鍵時期。小王隨着部隊首長王軍長從前線視察返回司令部,來到三壪巖附近的一條小路上,忽然聽見一聲槍響,走在最前面的小王舉手一招呼,後面的馬上就停止了步伐。立即鑽進莊稼地附近的一片林子,悄悄地躲藏起來。直到沒有了動靜,才繼續趕路。沒走多遠,從林子裡走出了十多個戴着黑色烏鴉帽子的士兵,他們是劉存厚部隊在四處搜查革命人士的士兵。
怎麼辦,足有一個排的人,紅軍指戰員怎麼能夠躲過他們的追擊呢?小王想了片刻,馬上請王軍長在警衛員的守衛下立刻鑽進林子,自己繼續向前面跑了一段路,吸引敵人來追他,減輕首長的壓力。
狡猾的敵人知道了意圖,一方面繼續追擊小王,還不斷地放槍射擊,把他也嚇得幾乎沒有把握逃出敵人的雨點般的子彈,估計這次凶多吉少。但他顧不了那麼多,爲了首長的安全,他只能一直向前,能拖住多少敵人就儘量拖。大部分敵人鑽進林子尋找首長的蹤跡。
他估計首長離開路邊鑽進馬伏山深處的密林有一段了,於是才氣喘吁吁地鑽進路邊的森林,跟敵人兜圈子。他象野兔一樣,在茂密的林子裡穿梭,把那幾個烏鴉帽弄得暈頭轉向,只好跑出林子,回到路上。
按照以前準備好的預案逃生路線,小王來到一個山洞附近尋找王軍長。可一直沒有等到首長。他又累又急,卻不知如何是好。他決定主動尋找首長。他用口哨裝出布穀鳥的叫聲,卻沒有響應。他在往深處走走,大約又找了一里地的地面,邊走邊裝鳥叫。十幾聲布穀鳥鳴叫後,終於有迴應了,心裡那塊象石頭一樣的東西才落地了。
老天有眼,當那些敵人圍住王軍長後,有帶隊的喊道:不要開槍,要抓活的回去領賞。敵人還笑着說:兄弟們,咱們這次發大財了。王軍長屬虎,他急中生智,便老虎發威時的吼聲,大吼幾聲,讓那圍攻的敵人聞風喪膽。帶隊的敵人被嚇得屁滾尿流。在這昏暗的樹林裡,他眼睛花成了一團,連眨幾下,大聲喊道:我看錯了,那不是人,是一隻大老虎,快跑!快跑!
追兵不追,作鳥獸散,狼狽逃竄,驚慌失措地逃出了森林,讓首長一行莫名其妙地脫險了。不知是天命不可違,還是屬虎的首長自帶殺氣,就這樣傳奇般地自救了。
這次任務陪護首長行動,臨危不懼,機智勇敢,第一次記功了。這就是王將軍站在冉家大院石壩裡,聲情並茂地給身邊人和親人們講解的親身經歷。那是他在馬伏山下的三壪巖第一次遇險,也是第一次立功。
在王將軍陷入沉思時,大家都沒有一人說話,深怕打斷他的心潮起伏,浮想聯翩。此時,從屋裡慢吞吞地走出來一位白鬍子老人,手裡杵着一根龍形柺杖。終於在這裡見到主人了。
王將軍走前去,問道:老哥貴庚呀,還這麼強健?
老人做了一個八字手勢,吃力地答道:今年八十八歲。
王將軍稱讚說:不簡單啦,比我整整大十歲,還沒有利索,貴姓呢?
老人說自己姓冉,是這冉家大院土生土長的守護人,一輩子就窩在這裡沒有出過門。他仔細打量了一番,說:你現在還穿着軍裝,應該是什麼大領導吧?
陪護人員說:老人啦,他就是馬伏山的王將軍啦,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
老人眯了一下眼睛,再認真地看了看王將軍說:我想起來了,想起來了,你剛來,不是還跟我搭過鋪,一起睡過幾晚上嗎?
王將軍也想起來了,上前擁抱老哥說:你就是冉從軍,軍哥吧,你好哇!
將軍小兒子王少軍問父親:你那位冉老師是怎麼說服你參加紅軍的?
王將軍回答道:你說,我要是不參加紅軍,不去爲老百姓打天下,要是被冉地主抓住了,還有活路嗎?
王少軍說:你這麼說,我是否可以理解爲,你當時也是被形勢所逼迫參加紅軍的,是嗎?
王將軍說:那倒不是。冉老師跟我講革命道理,讓我對***的工農紅軍有了深刻認識,志願參加紅軍的。
王少軍再問:那冉老師後來怎麼樣呢?
我離開馬伏山,與冉老師分手後,我就在部隊進行了艱苦訓練,參加了一場又一場戰鬥,轉戰南北,東奔西跑的,再也沒有見過我的恩師了。
王將軍站在冉家院子的石壩裡,久久不願離開。他在這壩子裡參加過好多次訓練,也在這屋子裡駐紮過,爲首長站崗,放哨,送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