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

過了一陣子,聽說巡檢司又要來瀆浦巡查,狀元夫人真的就把狀元轎扛到巡檢司路過的地方,裡面僅放着一隻狀元靴。巡檢司路過此地,遠遠看見路中心放着一頂狀元轎。巡檢司趕緊下馬,三步一跪,一直跪到狀元轎,驚呼:“狀元在上,受小人一拜!”一連叫了三聲,裡面無人答應。

巡檢司上前,通過轎簾,窺見裡面僅僅放着一隻靴子,其他什麼都沒有。巡檢司又氣又惱,心想:你這狀元也欺人太甚了。

巡檢司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治一治這個欺人狀元。

過了半年光景,巡檢司偷偷命人收集了很多刀槍劍戟之類的兵器,派人運送到狀元府附近山邊,把這些兵器偷偷埋到小河裡,狀元府大小家丁無人知曉此事。幹完此事後,巡檢司找人連夜快馬密報朝廷,稱溫州平陽賑饑狀元謀反,已經制造了大量兵器,藏在狀元府附近小河裡。

皇帝聽說有人謀反,派人火速到現場查證。果然,狀元府附近小河裡查獲大量兵器。皇帝大怒,下了一道聖旨,擇日要將平陽賑饑狀元就地正法。

溫州府臺聽聞此事,覺得事有蹊蹺。他想,賑饑狀元因賑饑濟貧出名,被朝廷封爲狀元,怎麼會謀反呢?太府也到京都稟報皇帝,要求再次進行查實。皇帝覺得溫州太府的想法有道理,就下了一道緩斬聖旨,派了另一隊人馬快速趕到平陽,當第二隊人馬趕到離斬首現場僅剩下五里路的時候,聽到鑑斬場三聲炮響,狀元已經人頭落地。

事情查清以後,皇帝覺得冤枉了狀元,就下詔厚葬賑饑狀元,賜金頭一個。爲防止有人劫棺,皇帝還賜給狀元棺木36具,外人根本不曉得金頭在哪一具棺木裡面。後世的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屈死的狀元,就在官兵聽到炮響的離狀元斬首之處五里的地方立了一個牌子,叫做五里牌。

“箐口關何險,山頭路更賒。迂迴磨轉蟻,曲折陣蟠蛇。官舍爲孤舍,人家無一家。客心何處切,夕照閃歸鴉。”自清康熙以來,餘慶共編就三部縣誌,每部都收錄這首署名爲明朝狀元楊慎的《箐口關》詩。

每讀此詩,眼前便立即呈現出雄關漫道—箐口來。兩相對照,今之箐口固然早已不是“官舍爲孤舍,人家無一家”的洪荒之景,但喻其“迂迴磨轉蟻,曲折陣蟠蛇”仍不爲過。於是,筆者在歎服這位明代狀元文學功底深厚的同時,頭腦中又涌出了許多問號。譬如:這位狀元是何許人氏,官階多高,著作多少?狀元,何等顯赫的聲威,他到底是何時因何事涉足餘慶這片曾經的“蠻夷”之地的?

翻開《明史》,其內有《楊慎傳》。以傳中九百餘言爲基礎,再結合其他資料,我終於了弄清了:此人並非沽名釣譽的凡夫俗子。他才華橫溢、秉性剛直、命運多舛,但卻堅忍不拔、功勳灼灼,是一位可與戚繼光相提並論的民族英雄。

楊慎生於1488年,卒於1559年,字用修,別號升庵,新都(今四川成都市新都區)人。正德六年(1511),他殿試中狀元,曾任翰林院修撰、經筵講官等職。嘉靖三年(1524),因涉“議大禮”一案,在遭受兩次廷杖後,謫戍中緬邊界的永昌衛(在今雲南保山地區),直到72歲病死。

《明史》有言:“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第一”,其著述多達四百餘種,單是詩作就達2300餘首……楊慎自幼聰慧過人,又非常好學,再加上其祖爺楊春是湖廣提學僉事,父親楊廷和是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所以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十一歲時,就會寫近體詩;十二歲時,讀《弔古戰場文》和《過秦論》重撰二文,深得長輩讚賞;十三歲時,他隨父入京師,寫《黃葉詩》,轟動京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遂將其收爲門下弟子。不過,叫人哭笑不得的是:21歲那年,他參加會試,主考官見其文章出衆,便將其列在卷首,不料燭花炸落,將試卷燒壞了。所幸的是,這把火併沒有燒掉他的信心,在三年後殿試中,他中了狀元。

但可惜的是,良纔不遇明主。武宗皇帝朱厚照既不喜歡讀書,又不理朝政,還經常與太監們化裝後外出尋花問柳,姦污民女。忠勇剛直的楊慎不避斧鉞,犯顏直諫。正德十二年(1517),他以奏章《丁丑封事》,指責朱厚照“輕舉妄動,非事而遊”,勸他儘快停止這種荒唐行爲。然而,朱厚照根本就沒當回事,繼續在妓院歌樓裡過着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楊慎實在氣憤不過,在寫下“紫塞朝朝烽火,青樓夜夜絃歌”等諷刺性詞句後,便稱病告假,辭官歸裡。

正德十六年(1521年)五月,武宗終因酒色過度死去。由於武宗無子,其位由堂弟朱厚熄繼承,,這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世宗登基後,招回楊慎,並授翰林院修撰、經筵講官之職。楊慎以爲,施展自己才幹的機會到了,便常用給皇帝講書的機會,經常聯繫當時實際情況教育世宗,以期他做一個賢明的君主。比如,當他得知已判死罪尚未誅殺的佞宦張銳、於經等人由於大肆行賄,最後竟被世宗破例赦免後,便特地選出《尚書》裡《金作贖刑》對世宗講道:“聖人贖刑之制,用於小過者,冀民自新之意;若大奸元惡,無可贖之理。”可是,這個朱厚熄比朱厚照並好不了多少,每當遇到這樣的事情時,他便龍顏大怒,讓楊慎停止講書。而楊慎呢,他卻堅持着“在其位就要謀其事”,一如既往地履行自己的職責。

就這樣,他數度失歡於皇帝同時又結怨於權奸,雖有雄才大略,但卻難於有機會施展。尤其是在內閣“大禮議”的紛爭中,他的政治生涯便走到了盡頭。好在他不是那種稍有不順就鬱悶鬱寡歡,灰心喪氣的主兒。在惡劣的環境中,他挺直腰桿,及時調整人生的航線,讓生命煥發出了更加燦爛的光輝。

所謂的內閣“大禮議”紛爭,事起武宗皇帝朱厚照駕崩。

朱厚照真不熄是個昏庸的皇帝,他死後,人們發現其遺詔中只有“興獻王長子來京嗣皇帝位”一言,其他的什麼也沒交待。於是,楊慎的父親——內閣大學士楊廷和等一批大臣便按照“兄終弟及”的慣例,要朱厚熄登上皇帝寶座後認先皇帝朱厚照之父孝宗爲“皇考”,享祀太廟;稱自己的生父爲“本生父”或“皇叔父”。可是,朱厚熄卻偏不信這個邪,在即位後的第六天,就下詔令羣臣議定他自己的生父興獻王爲“皇考”,並按皇帝的尊號和祀禮對待;同時,張聰、桂萼等新貴爲迎合上意,攀附權奸,主張在孝宗與武宗之間,加入睿宗(興獻王朱祐杬)。對此,楊慎父子和許多大臣堅決反對。以至後來,這種紛爭演變升化成了派系之間的權力鬥爭。1524年春,楊慎的父親被迫辭官歸裡,他也一再上書辭職,不願與張、桂等“無恥小人”同列共事。

然而,此後不久,剛愎自用的世宗帝朱厚熄變本加厲,正式下詔改稱生父爲恭穆皇帝。大學士豐熙等見狀,再次上疏,但朱厚熄還是不聽,他們便一同到左順門一帶跪着力諫。朱厚熄更加震怒,竟使用,“命執首八人下詔獄”。消息傳出,羣情激憤。楊慎便聯合同年進士檢討王元正等二百多人,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大哭以抗議非法逮捕朝臣。朱厚熄暴怒,下詔將其全部逮捕入獄,並廷杖爲首之人,結果死傷十七人。楊慎於七月十五被捕,分別於七月十七日、二十七日被廷杖,每次都死而復生。最終,他被判發配滇西戍邊的重罪。

嘉靖三年(1524)八月初,楊慎被押解從潞河上船,經山東、江蘇入長江溯流而上,至湖北江陵登陸,經湘西、貴州入滇,然後經南寧(曲靖)、昆明、楚雄,於次年春達雲南永昌衛(在今保山地區),行程數千裡。《箐口關》一詩,就是1524年12月,他路經餘慶司之箐口時寫的。

“箐口關何險,山頭路更賒。迂迴磨轉蟻,曲折陣蟠蛇。官舍爲孤舍,人家無一家。客心何處切,夕照閃歸鴉。”箐口關何險?從波濤滾滾的烏江岸邊蜿蜒而上十里之後,便是連綿不絕的高山,及至箐口,但見兩峰高懸入雲,唯中間數丈之闊的溝谷可通行,今有省道穿越,仍讓人產生“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感啊!試想,五百多年前的山道,不就像是從別人那裡賒借而來那樣吝嗇嗎?

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四)四十四 逼嫁新娘(真情篇)(三)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三)五十 再聚首(三)尾聲(八)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十 道雖高尺魔高丈(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七)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四)四十一 狂蟒之戰(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一)五 亂石谷(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三)三十三 西域疑雲(下)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二)三十九 蛇谷驚魂(四)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二)三十五 玄音山莊(五)四十四 逼嫁新娘(真情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九)四十一 狂蟒之戰(一)四十九 蓉蓉危機(一)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九)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八)五 亂石谷(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四)五十九 潛伏(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八)六十一 抽絲剝繭(五)五十八 原來如是(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九)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上)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上)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續二)四十 僞善者(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七)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六十一 抽絲剝繭(三)五十九 潛伏(二)五 亂石谷(上)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三)五十 再聚首(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七)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四)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下)三十三 西域疑雲(下)六十二 唐門行(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九)五十一 情爲何物世難斷(三)五十九 潛伏(四)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上)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中)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十)三十一 彈指神通(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五)四十九 蓉蓉危機(六)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五)二十四 君子協定(中)四十八 意料之外情理中(二)十三 驚雲突變(上)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六)四十 僞善者(三)一 夢開始的地方(中)六十三 香消玉殞(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三)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六)三十一 彈指神通(下)六十四 踏雪尋源(二)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一)六十三 香消玉殞(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一)六十一 抽絲剝繭(三)尾聲(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五)五十 再聚首(三)四十九 蓉蓉危機(一)五十八 原來如是(三)六十 背叛(三)四 鬱金香瓶(下)十 大雪山(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八)六十四 踏雪尋源(一)紀《夢還楚留香》(原《夢還留香》)牛年新春特別篇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三)六十三 香消玉殞(一)二 我是楚留香?(上)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四)學而遠行之----朵豁剌剔部族(下)
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四)四十四 逼嫁新娘(真情篇)(三)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三)五十 再聚首(三)尾聲(八)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十 道雖高尺魔高丈(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七)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四)四十一 狂蟒之戰(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一)五 亂石谷(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三)三十三 西域疑雲(下)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二)三十九 蛇谷驚魂(四)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二)三十五 玄音山莊(五)四十四 逼嫁新娘(真情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九)四十一 狂蟒之戰(一)四十九 蓉蓉危機(一)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九)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八)五 亂石谷(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四)五十九 潛伏(五)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八)六十一 抽絲剝繭(五)五十八 原來如是(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九)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上)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上)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續二)四十 僞善者(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七)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六十一 抽絲剝繭(三)五十九 潛伏(二)五 亂石谷(上)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三)五十 再聚首(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七)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四)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下)三十三 西域疑雲(下)六十二 唐門行(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九)五十一 情爲何物世難斷(三)五十九 潛伏(四)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上)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中)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十)三十一 彈指神通(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五)四十九 蓉蓉危機(六)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五)二十四 君子協定(中)四十八 意料之外情理中(二)十三 驚雲突變(上)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六)四十 僞善者(三)一 夢開始的地方(中)六十三 香消玉殞(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三)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六)三十一 彈指神通(下)六十四 踏雪尋源(二)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一)六十三 香消玉殞(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一)六十一 抽絲剝繭(三)尾聲(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五)五十 再聚首(三)四十九 蓉蓉危機(一)五十八 原來如是(三)六十 背叛(三)四 鬱金香瓶(下)十 大雪山(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八)六十四 踏雪尋源(一)紀《夢還楚留香》(原《夢還留香》)牛年新春特別篇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三)六十三 香消玉殞(一)二 我是楚留香?(上)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四)學而遠行之----朵豁剌剔部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