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

當時揚州流行一種新式樣:女衫長二尺八寸,袖子寬一尺二寸,外護袖鑲錦繡,冬季鑲貂狐皮。裙裝在明代初年用色偏向淺淡;崇禎時期提倡白色裙。裙邊有一、二寸繡邊。明初裙寬爲六幅,明末時發展爲八幅、十幅。裙褶十分盛行,有細密褶紋,也有大褶紋。褶紋裝飾十分講究。有一種名爲彩條裙,每條選用一種顏色緞,每條色緞上繡出花鳥紋飾,帶邊鑲以金線可成爲獨立的條帶,將數條這樣的各種彩條拼合在腰帶上,就成爲彩條飄舞的裙子,因此取名“鳳尾裙”。有的還將整塊緞料用手工做成細褶紋,取名“百褶裙”。一種二十四褶裙取名“玉裙”。

明代還有一種特殊式樣的帔子,由於其形美如彩霞,故得名“霞帔”。這種帔子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得此名。到宋代將它列入禮服行列之中。明代服用此式較爲普遍,它的形狀宛如一條長長的彩色掛帶,每條霞帔寬三寸二分,長五尺七寸,服用時繞過脖頸,披掛在胸前,由於下端垂有金或玉石的墜子,因此越發顯得挺拔高貴。

古代留存至今的資料中,大部分是宮廷中命婦着裝形象。命婦着霞帔時,在用色和圖案紋飾上都有規定。一般在大紅底色的大袖衫上披掛霞帔時,要用深青色繡花霞帔,品級的差別主要表現在紋飾上,如下分別列數。

一、二品命婦霞帔用蹙金繡雲霞翟紋(即長尾山雉)。

三、四品命婦霞帔用金繡雲霞孔雀紋。

五、品命婦霞帔用繡雲霞鴛鴦紋。

六、七品命婦霞帔用繡雲霞練鵲紋。

八、九品命婦霞帔用繡纏校花紋。

明代的褙子的紋樣與霞帔在品極差別上基本相同,只是八、九品命婦用團花,不用纏枝花。明代使用褙子面很廣。按身份來分有兩種類型;貴族使用的褙子,在禮節性場合爲合領大袖對襟形式;平民做爲常服就採用直領小袖對襟形式。

還有一種出自元代的無領對襟馬甲,又稱"比甲",是宮廷中皇后的專用服式。後來逐漸傳入民間,擴大了服用範圍。比甲盛行於明代中期,主要受青年婦女的偏愛。這種"比甲"從形式上看與隋唐時期的半臂有淵源關係,後來清代出現的馬甲,就是這種比甲的變形。

明式服裝的另一個特色是襟上佩佳飾物,並且十分醒目。都是些金、珠、玉等材料做成的各種飾物。其中垂掛在胸前的叫"墜領";系在前襟的叫"七事";走起路來有響聲的叫"禁步",這些佩飾統稱叫"雜佩"。另有一種特別的佩飾,是在一條金鍊上,以環相連掛着四件小物件:即鑷子(是一種一頭固定,一頭張開的鐵製小工具用以夾取細毛之用,人稱"毛鑷子")、牙籤(剔牙之用)、耳挖子(挖耳用的小勺)和小刀,均是些婦女的生活實用品。

《明會典》是明代官修的一部典章制度書,其中記錄貴族女裝用料均爲"各色紵絲綾羅紗隨用",而平民女服用料則受限制,即便是禮服,也限用紫色粗布(即"絁")並且禁止用金繡,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綠色和桃紅色等淺淡的顏色,而禁止使用大紅色、鴉青色和明黃色等濃豔的色彩。明洪武十四年還規定,商賈之家只能用絹布制裝,農家可以使用紬紗和絹布。

明代男裝以方巾圓領爲代表形式,儒生所着襴衫與當今舞臺上京劇書生的服飾極爲相似。其特點是寬袖、皁(黑)色緣邊,青圓領、皁絛軟巾垂帶。腳伕和搬運工則着青布衫褲,青布長手巾,上衣沿寬邊,足着草制的靸鞋。官服是雲緞圓領袍,另有外加雲緞外套的穿法。這種袍長離地一寸,袖長過手,袖椿(指袖身)寬一尺,袖口寬九寸,足着大紅色履爲典型式樣。

明朝立國不久,就下令禁穿胡服,恢復了唐朝衣冠制度,法服與常服又得以並行了。法服大體同於唐朝,祗是進賢冠改成了樑冠,並增加了忠靜冠、保和冠等冠式。官吏戴烏紗帽,穿圓領袍。袍服除了品色規定外,還在胸背綴有補子,並以其所繡圖案的不同來表示官階的不同,不獨唯此,官員的腰帶也因品級的不同而在質地上有所不同。故有明一代的服飾特點主要體現岀等級限制的嚴格。書生多穿直裰或曳撒,戴巾。平民則穿短衣,戴小帽或網巾。明朝女子髻式也頗多,且常在額上系兜子,名“遮眉勒”。衣裙近似宋元兩朝,但內衣有小圓領,頸部加鈕釦。衣身較長,綴有金玉墜子,外加雲肩、比甲(大背心)等。

朱元璋統一天下,明代開始整體上大致恢復漢人衣冠,從唐代吸收了胡人習慣以後,發展出的漢人衣冠。

明代的男裝,大人多穿青布直身的寬大長衣,頭上戴四方平定巾,一般平民穿短衣,裹頭巾。

這個時候出現了一種六瓣、八瓣布片縫合的小帽,看起來很像剖成半邊的西瓜。本來是僕役所戴的,但是因爲戴起來很方便,所以就普遍流行起來。這就是清代「瓜皮小帽」的前身。

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桃紅、紫綠及一些淺淡的顏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長裙,腰上繫着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

男服服飾冕服:從宋代起皇帝幾乎只穿一種冕服。

朝服:有通天冠服、皮弁服、朝服等。

公服:百官的正式辦公服。均用到它。

常服:恢復唐宋時代的常服糸統。

女服服飾禮服:

褘衣:爲皇后受刪、謁廟、朝會時穿着。

翟衣:爲皇后的第二禮服。

禮服:品官命婦的大禮服。

明代背子明代婦女的服裝,主要有衫、襖、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樣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爲右衽,恢復了漢族的習俗。其中霞帔、背子、比甲爲對襟,左右兩側開衩。成年婦女的服飾,隨隨各人的家境及身份的變化,有各種不同形制,普通婦女服飾比較樸實,主要有襦裙、背子、襖衫雲肩及袍服等。明代背子,有寬袖背子、有窄袖背子。寬袖背子,只在衣襟上,以花邊作裝飾,並且領子一直通到下襬。窄袖背子,則袖口及領子都有裝飾花邊,領子花邊僅到胸部。

明代比甲明代婦女的服裝,主要有衫、襖、霞帔、背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樣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爲右衽,恢復了漢族的習俗。比甲的名稱,見於宋元以後,但這種服飾的基本樣式,卻早已存在。比甲爲對襟、無袖,左右兩側開衩。隋唐時期的半臂,就是與比甲有着一定淵源關係。明代比甲大多爲年輕婦女所穿,而且多流行在士庶妻女及奴婢之間。到了清代,這種服裝更加流行,並不斷有所變革,後來的馬甲就是在此基礎上經過加工改制而成的。

官吏常服戴烏紗帽、身穿盤補服是明代官吏的主要服飾,以補子來區分官職。這種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不僅官宦可用,士庶也可穿着,只是顏色有所區別。平民百姓所穿的盤領衣必須避開玄色、紫色、綠色、柳黃、薑黃及明黃等顏色,其他如藍色、赭色等無限制,俗稱“雜色盤領衣”。明朝建國二十五年以後,朝廷對官吏常服作了新的規定,凡文武官員,不論級別,都必須在袍服的胸前和後背綴一方補子,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以示區別。

官吏服飾明代文武官員服飾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賜服等。麒麟袍爲官吏的朝服。其服裝特點是大襟、斜領、袖子寬鬆,前襟的腰際橫有一下打滿襉。所繡紋樣,除胸前、後背兩組之外,還分佈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一橫條)。另在左右肋下,各縫一條本色製成的寬邊,當時稱“擺”。明代太監劉若愚《酌中志》一書,就專門敘述到這種服飾。他說:“其制後襟不斷,而兩旁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從兩旁起。”這種服裝所採用的質料和紋樣,按規定,都有一定製度。《明史·輿服志》稱:正德十三年,“賜羣臣大紅貯絲羅紗各一。其服色,一品鬥牛,二品飛魚,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級皆與焉;惟部曹五品下不與。”本圖所繪的服裝,就繡有麒麟紋樣。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形狀象鹿,全身有鱗甲,牛尾馬蹄,有一隻肉角。後人將它作爲吉祥的象徵廣泛用於各類器物的裝飾。麒麟的形象也經過一番變化,將頭繪成龍首並有兩角,尾繪成獅尾等等。明代官服繡麒麟,似不限四、五品,職位特殊的錦衣衛指揮侍衛等也能服用。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二)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下)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四)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尾聲(十二)三 蓋世奇功(下)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三)二十八 真相背後(上)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六)三 蓋世奇功(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六)五十七 言而無信(一)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四)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六)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四)五十一 情爲何物世難斷(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九)十四 情義兩心知(中)四十六 雙重身份(一)後記(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下)六十三 香消玉殞(五)三十五 玄音山莊(五)六十一 抽絲剝繭(二)五十 再聚首(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一)六 請君入甕(上)四十九 蓉蓉危機(七)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四)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六十二 唐門行(二)十一 雪嶺遺釵(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三十九 蛇谷驚魂(一)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四)五十八 原來如是(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二 我是楚留香?(下)六十一 抽絲剝繭(二)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四)九 慧智心闌(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七)二十四 君子協定(上)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七)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五)一 夢開始的地方(中)五 亂石谷(下)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三)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十)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下)三十 道雖高尺魔高丈(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九)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一)學而遠行之----巴渝之都重慶府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三)五十七 言而無信(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五)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五)四十九 蓉蓉危機(五)四十四 逼嫁新娘(真情篇)(二)七 乾坤心經(中)五十 再聚首(一)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二)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六)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四)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七)十一 雪嶺遺釵(中)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五)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八)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五)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續)後記(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九)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三)
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二)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下)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四)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九)尾聲(十二)三 蓋世奇功(下)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三)二十八 真相背後(上)八 琵琶哀曲淚滿樓(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二)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六)三 蓋世奇功(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六)五十七 言而無信(一)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四)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六)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四)五十一 情爲何物世難斷(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三)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九)十四 情義兩心知(中)四十六 雙重身份(一)後記(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下)六十三 香消玉殞(五)三十五 玄音山莊(五)六十一 抽絲剝繭(二)五十 再聚首(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一)六 請君入甕(上)四十九 蓉蓉危機(七)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四)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六十二 唐門行(二)十一 雪嶺遺釵(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三十九 蛇谷驚魂(一)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四)五十八 原來如是(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三)二 我是楚留香?(下)六十一 抽絲剝繭(二)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四)九 慧智心闌(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七)二十四 君子協定(上)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七)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五)一 夢開始的地方(中)五 亂石谷(下)學而遠行之----明史雜談(三)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十)二十五 風雨怠盡梨花開(下)三十 道雖高尺魔高丈(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九)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一)學而遠行之----巴渝之都重慶府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三)五十七 言而無信(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五)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八)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六十五)四十九 蓉蓉危機(五)四十四 逼嫁新娘(真情篇)(二)七 乾坤心經(中)五十 再聚首(一)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二)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六)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四)六十六 決戰,天池雲端(夢覺篇)(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七)十一 雪嶺遺釵(中)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五)六十七 決戰,天池雲端(夢解篇)(四)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八)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五)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續)後記(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九)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五)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