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七十四)

蓋聖人之行藏,正不易規,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

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歷,只一二途以聽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窮於其際者,往往而鮮也。迨於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獨得而無與共,獨處而無與言。此意其託之寤歌自適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語爾也。

回乎,人有積生平之得力,終不自明,而必俟其人發之人有積一心之靜觀,初無所試,而不知他人已識之者,神相告也,故學問誠深,有一候焉,不容終秘矣。

回乎,嘗試與爾仰參天時,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

汲於行者蹶,需於行者滯,有如不必於行,而用之則行者乎?此其人非復功名中人也。

一於藏者緩,果於藏者殆,有如不必於藏,而舍之則藏者乎,此其人非復泉石中人也。

則嘗試擬而求之,意必詩書之內有其人焉。爰是流連以志之,然吾學之謂何。而此詣竟遙遙終古,則長自負矣。竊念自窮理觀化以來,屢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餘以自處者,此際亦差堪慰耳。

則又嘗身爲試之,今者轍環之際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與人同學之謂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間,亦用自嘆矣。而獨是晤對忘言之頃,曾不與我質行藏之疑,而淵然此中之相發者,此際亦足共慰耳。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與爾也。

惟我與爾攬事物之歸,而確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遷,而只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時我得其爲我,爾亦得其爲爾也,用舍何與焉?我兩人長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與爾參神明之變,而順應無方,故雖積乎道德之厚,而總不爭乎氣數之先,此時我不執其爲我,爾亦不執其爲爾也,行藏又何事焉?我兩人長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

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而斯時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

前文釋義:

(一)破題二句,明破行藏,暗破惟我與爾。凡破題無論聖賢與何人之名,均須用代字,故以能者二字代顏淵。

(二)承題四句,三句、五句皆可。承題諸人直稱名號,故稱顏子。破承皆用作者之意,不入口氣。

(三)起講十句,多少句數並無定法,可以任意伸縮。起處用若曰、意謂、且夫、今夫、嘗思等字皆可。“故特謂之曰”下,入孔子口氣對顏淵說,“畢生”四句正起,“迨於”三句反承,“此意”二句轉合,總籠全題,層次分明,起講以後,皆是孔子口氣。

(四)只用“回乎”二字領起,以無上文,故直接入題。孔子對於弟子一律呼名,顏子名回,字子淵,所以不曰淵而曰回。“回乎”下爲起二比,每比七句,句數多少無定,中後比亦然,特起比不宜長,致佔中後比地位。用意在題前我爾字盤旋,輕逗用舍行藏而不實作。

(五)爲提比後之出題,仍用“回乎”喚起,將“用舍、行、藏、我、爾”字一齊點出,此爲五句,但相題爲之,句數可以伸縮。

(六)爲提比後之兩小比,醒出行藏用舍二語,叫起“我爾”,意爲中比地步。惟兩小比,或有用於中比之下,或有用於後比之下作束比,位置倘或不同,則用意隨之而改。令之全篇仍爲八股,亦有省去此小比,而全篇文爲六股者。

(七)此爲二中比,抉發題中神理之所在,鎖上關下,輕緊鬆靈,向背開合,可以參之議論,但仍不宜盡用實筆實寫耳。

(八)此爲過接,於中比後,即過到題之末句“惟我與爾”、緊接後比。

(九)此爲後二比,實力發揮,用題“惟我與爾”末句,總起用舍行藏全題,氣勢舒達,意無餘蘊,全文至此而成篇矣。每比八句,因其中比略長。若中比較短,則後比之文,盡情馳騁,往往至十餘、二十句者亦有。

(十)此爲全篇之收結,倘有下文,則收結改爲落下。

總上言之,凡破題、承題、起講、領題、出題、過接、收結,皆用單句法。起講中間亦有用對句者,八比則出比與對比必相對以成文,此定體也。舉此一篇而分釋之,以略見八股之例。其餘體格,不及詳論。

作爲例證,先選用了這篇韓菼的制義文。這篇文章收在乾隆時方苞編的《欽定四書文》一書中,關於這部書,將在另外一篇中再作介紹,在此不贅。這裡先介紹一下作者:

韓菼是清代初年八股文名家,字元少,江南長洲人(即現在蘇州),官作到禮部尚書,《清吏稿》有傳。應順天府鄉試時,尚書徐乾學在遺卷中發現了他的卷子,十分賞識,取中了他。接着在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癸丑科會試、殿試都是第一,俗話叫“狀元”,按官方制度,應稱“一甲一名進士及第”。授翰林院編修,後曾任編撰《大清一統志》總裁。平生學問通《五經》及諸史,以善寫制義著稱,乾隆時追諡“文懿”。上諭並嘉獎雲:“菼雅學績文,湛深經術,所撰制義,清真雅正,開風氣之先,爲藝林楷則。”就是說他所寫的八股文,是八股文的典型範文。在光緒甲辰,科舉最後一科的三鼎甲之一的探花(第三名)商衍鎏所著《清代科舉考試述錄》一書中,引了此文。因之此文“釋義”部分,是從商著轉錄的。

【女與回也孰愈】以孰愈問賢者,欲其自省也。

夫子貢與顏淵,果孰俞耶,夫子豈不知之?乃以問之子貢,非欲其自省乎?

若曰:女平時之善於方人也,吾嘗以女爲賢矣。夫在人者尚有比方之意,豈在己者轉無衡量之思。明於觀人者,必不昧於知己,竊願舉一人焉以相質也。

夫女不與回並列吾門乎?

德行之利,回也實居其首,則回必有所以爲回者,而後無慚殆庶之稱。

言語之美,女也亦有專長。則女必有所以爲女者,而後可爲從政之選。

然在回也,簞瓢陋巷之中,自守貧居之真樂,豈必與女相衡。

即在女也,束錦請行以後,編交當代之名卿,豈必與回相較。

而吾乃不能忘情於女,且不能忘情女之與回。

今夫天之生人也,聰明材力.雖造物不能悉泯其參差,則其必有一愈焉;理也。

令夫人之造詣也,高下淺深,雖師長不能盡窺其分量,則其不知孰愈焉;情也。

將謂回愈於女乎?而女自一貫與問之後,亦既高出於同堂。

將謂女愈於回乎?而回自三月不違以來,久已見稱於吾黨。

將謂回不愈女,女不愈回乎?此可與論過猶不及之師,商而女之回也,固非其例。

將謂回有時愈女,女有時愈回乎?此可與論退與兼人之由,求而女與回也,又非其倫。

夫弟子之造就,函丈難欺,假令我出獨見以定短長,回亦無不服也。女亦無不服也。然我言之,不如女決之也。孰高孰下,奚弗向長者而自陳。

夫爾室之修爲,旁觀盡悉,假令人持公論以評優劣,豈不足以知回也,豈不足以知女也。然人論之,不如女斷之也。孰輕孰軒,奚弗對同人而共白。

吾不能忘情於女,且不能忘情於女之與回也。女與回也孰愈在中國繪畫史上,明代畫風迭變,畫派繁興。在繪畫的門類、題材方面,傳統的人物畫、山水畫、花島畫盛行,文人墨戲畫的梅、蘭、竹及雜畫等也相當發達。在藝術流派方面,涌現出衆多以地區爲中心、或以風格相區別的繪畫派系。在師承方面,主要有師承南宋院體風格的宮廷繪畫和浙派,以及發展文人畫傳統的吳門派和松江派、蘇鬆派等兩大派系等等

十四 情義兩心知(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二十二 成王敗寇(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五)六十 背叛(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四)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七)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五)後記(九)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十一 雪嶺遺釵(上)四十六 雙重身份(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五)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二)九 慧智心闌(下)二 我是楚留香?(中)後記(三)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四)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上)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三)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二)四十一 狂蟒之戰(五)三十三 西域疑雲(中)五十三 誘餌(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八)四十三 逼嫁新娘(謀算篇)(四)四十一 狂蟒之戰(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七)五十九 潛伏(三)後記(五)六 請君入甕(中)四十三 逼嫁新娘(謀算篇)(一)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二)尾聲(一)二十二 成王敗寇(下)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五)二十三 塞外飄香(下)十三 驚雲突變(上)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四)尾聲(七)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五)三 蓋世奇功(下)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六)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八)二十一 磐龍計(上)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一)五十 再聚首(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續一)四十一 狂蟒之戰(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八)六十四 踏雪尋源(三)二 我是楚留香?(上)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四十六 雙重身份(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二十一 磐龍計(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三)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六)四十四 逼嫁新娘(真情篇)(五)四十九 蓉蓉危機(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一)十一 雪嶺遺釵(中)五 亂石谷(下)三十三 西域疑雲(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八)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中)四十九 蓉蓉危機(二)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三)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四)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一)六十四 踏雪尋源(五)五十九 潛伏(一)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八)二十四 君子協定(中)六十二 唐門行(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八)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五)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九)五十 再聚首(五)六十三 香消玉殞(一)四十一 狂蟒之戰(四)
十四 情義兩心知(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二十二 成王敗寇(中)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五)六十 背叛(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四)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七)學而遠行之----揭開神秘的西域(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八十五)後記(九)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十一 雪嶺遺釵(上)四十六 雙重身份(五)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五)三十六 過眼雲煙情仇在(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二)九 慧智心闌(下)二 我是楚留香?(中)後記(三)六十五 決戰,天池雲端(夢魘篇)(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三十四)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上)四十五 逼嫁新娘(離別篇)(三)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二)四十一 狂蟒之戰(五)三十三 西域疑雲(中)五十三 誘餌(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八)四十三 逼嫁新娘(謀算篇)(四)四十一 狂蟒之戰(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七)五十九 潛伏(三)後記(五)六 請君入甕(中)四十三 逼嫁新娘(謀算篇)(一)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二)尾聲(一)二十二 成王敗寇(下)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五)二十三 塞外飄香(下)十三 驚雲突變(上)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四)尾聲(七)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十五)三 蓋世奇功(下)二十六 赤月追擊令(下)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六)五十四 良緣天定永不悔(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八)二十一 磐龍計(上)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一)五十 再聚首(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學而遠行之----茶馬古道(續一)四十一 狂蟒之戰(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八)六十四 踏雪尋源(三)二 我是楚留香?(上)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二十)四十六 雙重身份(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二十一 磐龍計(上)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三)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三)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六)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七)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九十六)四十四 逼嫁新娘(真情篇)(五)四十九 蓉蓉危機(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二十一)十一 雪嶺遺釵(中)五 亂石谷(下)三十三 西域疑雲(下)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八)十八 玉笛笙笙癡兒郎(中)四十九 蓉蓉危機(二)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三)五十五 蕭瑟紅顏君何忍(四)四十二 患難與共難度人(一)六十四 踏雪尋源(五)五十九 潛伏(一)六十八 決戰,天池雲端(夢醒篇)(十二)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六)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二十一)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四十八)二十四 君子協定(中)六十二 唐門行(三)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十八)三十八 揭秘了結黃金海(四)學而遠行之----明代傳說(五十五)五十六 跋涉鏨山竟是緣(一)學而遠行之----明朝十六帝(三十九)五十 再聚首(五)六十三 香消玉殞(一)四十一 狂蟒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