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集思廣益

麥子已經抽穗灌漿,呈現一片黃綠色,整個九原城外都是無邊無際的小麥的海洋。

不過再向東是一大片黑豆田,大約有一百餘頃,黑豆已經成熟收穫,一千多名士兵正在豆田內忙碌地收割黑豆。

黑豆主要是用來給戰馬補充食料,每年秋天,北方草原上的牧民會帶着大量上等幹牧草來豐州換取糧食和鹽,但光靠牧草喂戰馬,不利於戰馬長膘,必須適當的添加黑豆。

這時,薛長壽從遠處騎馬疾奔而來,奔至郭宋面前,他抱拳行禮道:“使君,卑職剛剛聽到一個消息。”

“是什麼消息讓薛參軍焦慮不安?”郭宋笑問道。

薛長壽憂心忡忡道:“是榆林縣傳來的消息,勝州和夏州都爆發了蝗災,靈州那邊嚴防死守,不知道蝗蟲會不會到豐州來?”

郭宋臉色的笑意消失,眉頭一皺,“隔着幾百裡的沙漠,應該不會過來吧!”

“卑職剛纔專門去翻了縣誌,也詢問了一些老人,縣誌中有記載,天寶十四年的勝州蝗災確實影響到了豐州,幾個老人也證實確有此事,那次蝗災是九月中旬過來的,導致那年的麥子幾乎顆粒無收。”

“豐州還有蝗災記錄嗎?”郭宋又問道。

“還有,開元十一年秋天,從草原過來的蝗災也肆虐豐州和靈州,當年糧食減產七成,朝廷後來緊急調運二十萬石糧食救濟靈州和豐州。”

郭宋想了想又問道:“蝗災是不是在南方經常爆發?”

薛長壽明白郭宋的意思,蝗災到豐州是不是偶然?

他搖了搖頭,“使君,這正是我最擔心的地方,勝州也只爆發過一次蝗災,就是那一次蝗災飛過幾百里到達榆林縣,又從榆林沿着黃河侵襲豐州。”

郭宋的臉色變得有點嚴峻了,他當即令道:“立刻回軍府,召集軍政官員商議應對之策。”

三鎮經略府的大堂上,數十名文官武將濟濟一堂,這時,士兵又帶進來數十名長者,他們都經歷過天寶十四年的蝗災。

郭宋對衆人緩緩道:“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勝州和夏州今年春夏發生旱災,俗話說久旱必蝗,所以今天接到消息,夏州和勝州同時爆發了蝗災,天寶十四年,勝州的蝗災嚴重影響到了豐州,今年的形勢也不樂觀,如果我們不及早應對,我們的糧食就全完了,所以今天把大家召集起來,就是一起商議如何應對蝗災。”

郭宋說完,大堂內頓時響起一片竊竊議論聲,數十名長者中的冷氏家族族長冷謙站起身道:“郭使君,請讓老朽說幾句。”

冷謙也很焦慮,冷家在城外也有三百頃麥田,當年的蝗災就讓冷家損失慘重,他絕不願看到舊事重來的一幕。

大堂上安靜下來,郭宋點點頭道:“冷族長請說!”

冷謙這才高聲道:“各位,天寶十四年的蝗災我經歷了,我也親自率領數百青壯前去撲打蝗蟲,有不少教訓和經驗,我覺得在滅蝗上我可以說說我的想法。”

“冷族長但說無妨!”

冷謙點點頭,對衆人道:“蝗災非常可怕,幾百萬只蝗蟲像一片一片的烏雲一樣飛來,所過之處植物和農作物都一掃而光,滅是不可能滅光的,唯一的辦法是改變它們的飛行方向,到冬天時,它們就自然滅絕了,這是我們後來才總結出的教訓,我們事後才意識到,應該用堵的辦法逼它們改變飛行方向,但爲時已晚,蝗蟲把九原縣的農作物一掃而光,然後向北去了。”

郭宋點點頭問道:“冷族長覺得用什麼辦法來阻擋它們比較好?”

“首先必須人多,男女老少齊上陣,結成幾條長長的人牆,其次是用煙燻,蝗蟲怕煙,這也是我們後來才發現的,蝗蟲來臨時,我們大量燃燒麥秸豆杆,形成一道厚重的煙牆,即使有少量蝗蟲衝過煙牆過來,也會被我們人牆及時撲滅,我認爲這是唯一的辦法。”

郭宋點點頭,讚許道:“冷族長說得非常好,很全面很務實,大家還有別的補充嗎?”

九原縣令謝長治舉手道:“使君,我也說兩句吧!”

郭宋微微笑道:“謝縣令請說。”

郭宋隨即擺擺手,請冷謙坐下。

謝長治這才道:“冷家族其實說得很對,滅蝗的說法不正確,應該改爲驅蝗,我們人力滅不了蝗災,只能等冬天來滅絕它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驅趕蝗蟲,改變蝗蟲的飛行方向,我前幾年瞭解過很多中原地區的滅蝗經驗,集中人力驅趕蝗蟲是最基本也是有效的辦法,第二個辦法也是煙燻,但如果用松枝點燃煙燻效果會更好一點,煙中含有松油,蝗蟲不喜歡這種氣息,正好我們這裡松樹林很豐富,我們可以利用......”

衆人七嘴八舌,你說幾句,我表達幾點意見,漸漸達成了共識,一個是集中人力驅蝗,一個煙燻驅蝗,兩者並行使用,不過在一些細節上,大家爭論不休,比如用人力驅趕,用什麼工具比較好,有人提議用松枝撲打,有人提議用盾牌抵擋,各有說法。

這時,郭宋擺擺手道:“那就讓我來說兩句吧!”

大堂上漸漸安靜下來,郭宋這才笑道:“首先我要給大家說明一點,蝗蟲其實是一種很美味的食物,用油炸得焦黃,撒點鹽,用來下酒是最合適不過.......”

郭宋沒說完,衆人頓時鬨堂大笑,有人高聲道:“其實郭使君說得對啊!蝗蟲就是螞蚱,小時候我們抓螞蚱不就用火燒熟了吃嗎?確實很美味。”

郭宋指着薛長壽道:“讓我們薛參軍說兩句,他是軍醫,最有發言權。”

上百雙眼睛一起望着薛長壽,薛長壽緩緩道:“吃蝗蟲確實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這句話一出,大堂上頓時響起一片鼓掌聲。

在隨後的商議中,郭宋提出了用松枝驅趕蝗蟲,用蚊帳做的網兜來捕捉蝗蟲,用大缸來盛裝蝗蟲,用松枝樹木點燃驅趕蝗蟲,同時動員所有的百姓和士兵,進行演練,做好充分的準備。

考慮周全,準備充分,衆人都感到信心百倍,任何災害只要有充分準備,那損失一定會降到最低,這是所有人的人生經驗。

一直商議到下午時分,衆人才紛紛散去,這時,李季對郭宋道:“使君有沒有考慮過薛延陀軍隊前來報復?”

郭宋淡淡道:“我當然考慮過,我準備寫封信給思結可汗,請他在薛延陀的邊境上大量集結兵力,這樣薛延陀就不敢輕舉妄動了,作爲回報,我會送一萬石糧食給思結部。”

“這是個好辦法,典型的圍魏救趙之策。”李季擊掌讚道。

郭宋點點頭道:“我和思結可汗有交情,他還欠我一個人情,相信他會給我這個面子,其實我並不太擔心薛延陀軍隊,我現在有點爲難是,榆林縣百姓怎麼辦?”

這也確實是個大問題,剛纔討論沒有涉及這個問題,這似乎和大家無關,但作爲豐州刺史和三鎮經略使,郭宋不能只考慮九原縣,剛剛劃歸豐州的榆林縣也是一個重點,而且數百萬蝗蟲就是從榆林縣方向過來。

“那使君的意思呢?”李季小心翼翼問道。

郭宋沉吟一下道:“我考慮把榆林縣的百姓全部遷徙到豐安縣,榆林縣的糧食損失,我用軍田糧食來補償,這樣,三個縣的百姓就能集中起來,在豐安縣建立防禦網,驅趕蝗蟲改道北上。”

“使君原來是想在豐安縣驅蝗?”

“那當然,你以爲我會在九原縣?離糧食主產區太近,太危險了,如果豐安縣驅蝗失敗,我們還可以撤退到九原縣建立第二道防禦線,所以九原縣也要做好準備。”

李季點點頭,“使君就下令吧!把三個受降城的軍隊也一併集中起來,連同榆林縣百姓一起撤來,我相信榆林縣百姓會理解使君的決定。”

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二百五十九章 梁氏酒業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六十六章 當街發威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州夜訪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一百零五章 人窮志短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重聚晉宮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第五章 玄虎賣柴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五百九十三章 抽籤分房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驟陷絕境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一千一十三章 王侑獻謀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四百七十一章 慘烈報復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網開一面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二百三十章 不妙之訊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換戰俘第三百九十八章 探訪情報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九百四十章 秘密爭取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五百九十三章 抽籤分房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九百八十章 自限權力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元家遇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迴調查第三十六章 張掖遇匪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道伏牛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七百四十一章 祭日宮變(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蔣幹盜書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
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二百五十九章 梁氏酒業第六百二十八章 翁憑婿貴第六十六章 當街發威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七百三十九章 困獸之鬥(中)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二百一十六章 趙府壽宴(五)第七百七十四章 視察鹽州第五百七十七章 沙州夜訪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證據確鑿第九百三十六章 春赴新豐第九百九十二章 連夜逃亡第九百零六章 野豹歸隊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一百零五章 人窮志短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第四百三十章 沙陀使者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兵臨泉州(下)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重聚晉宮第五百三十八章 收復河西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第五章 玄虎賣柴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洛陽佈局(中)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登門座談第五百九十三章 抽籤分房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驟陷絕境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兵圍洛陽(下)第七百五十四章 豆腐郭萍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出城第四百九十四章 無米之炊第一千一十三章 王侑獻謀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四百七十一章 慘烈報復第一千一百五十一章 網開一面第一百三十四章 高郵夜驚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四百九十章 戰火蔓延第二百三十章 不妙之訊第九百七十八章 李泌之諫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保守勢力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換戰俘第三百九十八章 探訪情報第七百九十章 師資難覓第九百四十章 秘密爭取第二百四十六章 孤注一擲第八百零三章 初步談判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烈火奪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八百四十七章 趙魏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無從選擇第七百二十五章 京兆杜氏第六百章 党項野心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大魚上鉤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階段勝利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五百九十三章 抽籤分房第三百五十八章 新帝登基第六十四章 高氏之弓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補償條件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九百八十章 自限權力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夜襲城頭第二百五十二章 靈州來客第三百二十三章 斬盡殺絕第一百九十八章 輪臺小店第九百七十二章 圍城打援(上)第三百三十七章 元家遇事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五百七十章 緊急救助第八百三十八章 迂迴調查第三十六章 張掖遇匪第六百七十四章 投名之狀第三百一十二章 借道伏牛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四百三十五章 達成協議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 朱滔之死第七百五十六章 發財新路第七百四十一章 祭日宮變(上)第六百三十八章 蔣幹盜書第五百九十四章 靈州來客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內務反擊第七百一十二章 無恥開口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二百四十三章 全面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