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意外來客

郭宋率領水陸兩路大軍北上,漢江以北是從前的安東都護府管轄範圍,居民以漢人和高句麗人爲主,新羅北擴後,漢人紛紛退回營州和安東都護府北部一帶,鴨淥江以南主要是新羅人和高句麗人居住,但經歷了八年的鏖戰,大部分新羅人和高句麗人都被擄走,淪爲契丹、奚人、靺鞨等各部落的奴隸。

晉軍一路北上,基本上都是荒無人煙,農田長滿了雜草,到處可以看見荒涼的村落和破舊的城池,人口偶然零星可見,十分稀少。

這天上午,大軍抵達了鴨淥江,晉軍戰船已經先一步抵達,封鎖了西部江面,鴨淥江對岸就是朱滔的大本營,包括安東都護府和營州。

目前朱滔還有三萬大軍和一萬邊軍,基本上都是漢人士兵,其中一萬邊軍部署在安東都護府,也就是遼河以東的十二座軍城內。

朱滔的重點防禦之地並不是鴨淥江,而是遼西走廊,姚錦親率五萬大軍已越過榆關,大軍進入了營州南部,和兩萬朱滔軍隊對峙,但朱滔做夢也想不到,郭宋會親自率領大軍從新羅南部登陸,已經全殲了次子朱鄴的大軍。

漢江阻斷了朱鄴的逃亡之路,也阻斷消息傳到營州,加上漢江北部的千里赤野,除非是朱鄴主動派人去營州送信,否則朱滔根本就不可能知道新羅的情況。

朱滔得到的最後消息是,東胡大軍攻克了新羅都城,滅亡新羅指日可待。

這讓朱滔欣喜異常,就算他們敵不過姚錦的軍隊,他們也可以放棄營州撤退到新羅,他們有了一條退路。

鴨淥江對岸共有三座軍城,一座叫大行城,也就是今天的丹東一帶,緊靠鴨淥江邊,東面百里外有一座軍城叫做柏汋城,另外,支流烏骨河上還有一座軍城,叫做烏骨城,這三座軍城各自相距百里,呈品字型排列,駐紮士兵都只有一千人。

郭宋並不打算偷襲,他的大軍可以直接壓垮這三座軍城,一艘艘大船在大行城外的江面上航行,城內警鐘聲大作,‘當!當!當!’

在急促的警報聲中,一千士兵紛紛奔上城頭,只見城外江面上出現了氣勢壯觀的上百艘大海船,一艘接着一艘停靠在南岸,這讓城頭上的守軍震驚萬分,這是他們從未見過的情形。

主將耿渾忠自言自語道:“這是....晉軍,晉軍殺來了!”

事實上,這百艘大船隻是補給貨船,它們滿載着帳篷和糧草,隨時給北上大軍提供給補給。

而真正的戰船滿載着兩萬水軍和一萬騎兵已進入渤海,準備從遼河北上,切斷安東都護府一萬駐軍的退路。

這時,城頭上的士兵指着對岸大喊:“將軍,快看對岸!”

只見對岸出現了黑壓壓的軍隊,至少有七八萬大軍,鋪天蓋地,一眼望不見盡頭。

大軍旌旗招展,在晴朗的天空下,一杆鑲嵌有金邊的巨大黑龍赤旗清晰可見,可惜士兵們都不懂,鑲有金邊的黑龍赤旗是晉軍的王旗,它在戰場上出現,也就意味着晉王郭宋也在軍中。

軍隊從大船上卸下大帳,就地駐營,大米和凍羊肉也從大船卸下,發放到各營,士兵們埋鍋做飯,熬煮肉湯,格外忙碌。

夜幕漸漸降臨,士兵們痛快地飽餐一頓,紛紛入帳休息,四周佈滿了巡哨的哨兵,嚴密地觀察着周圍的一舉一動。

這時,一艘快船從上游疾速駛來,在緊近大營處靠岸,一名四十歲左右的男子被幾名士兵領上岸,向大營走來。

巡哨上前接觸後,便帶着這名男子前往中軍大帳,此時郭宋正和幾名將領商討拔掉十二座軍城的方案。

郭宋對衆人道:“軍城內都是漢人士兵,和東胡人不一樣,我的原則是儘量以勸降爲主,如果堅決不肯降者,在城破後斬其主將,其餘士兵可寬恕不殺。”

張雲道:“殿下,卑職倒有一個想法,可以恩威施加,先以鐵火雷爲威懾,然後再送上一封信,勸說守將投降,當然不需要殿下的親筆信,卑職或者李將軍的書信便可。”

郭宋淡淡一笑,“如果需要,我寫一封信也無妨!”

李冰搖搖頭,“軍城主將不過是個鎮將而已,只相當於一個郎將,讓殿下給他們寫勸降信,弟兄們臉上無光,殿下切不可開這種玩笑。”

郭宋確實只是開個玩笑,讓小小的軍城投降,當然不可能讓他來寫勸降信。

郭宋點點頭,“那就用鐵火雷爲威懾!”

這時,一名士兵在大帳門口稟報,“啓稟殿下,渤海國派使者大仁秀前來求見!”

渤海國居然派使者來了,這倒有點出乎郭宋的意料,他吩咐道:“請使者到側帳等候,讓杜司馬先去見一見他。”

郭宋在執政這些年中,和渤海國從無往來,渤海國這個時候派使者過來,當然不會是朝覲自己,它們到底想做什麼?郭宋倒有點興趣了。

郭宋讓大將們先退下,又派人去把商人王聚賢找來,片刻,一名中年商人被士兵領了進來,他跪下磕頭道:“小民拜見晉王殿下!”

郭宋擺擺手,“平身吧!我有事情問你。”

王聚賢是一名藥商,幽州人,在遼東活躍了二十年,各種關係都疏通得很好,基本上可以視爲遼東地區的萬事通。

“我來問你,渤海國派來一名使者,叫做大仁秀,他是什麼人?”

王聚賢連忙道:“此人是王族,同時也是渤海國的宰相,權傾朝野,大家都說,如果他想當國王,他隨時可以推翻大明忠。”

竟然是掌握實權的宰相親自來和自己談判,郭宋感覺這裡面多多少少有點謝罪的意思。

“現在渤海國情況如何?”郭宋又問道。

王聚賢搖搖頭,“渤海國政局不穩,有衰敗的跡象,這幾年他們多次和契丹開戰都慘遭失敗,他們和日本國的貿易很頻繁,但國力還是強盛不起來。”

“你覺得渤海國國力爲何強盛不起來?”

“小民認爲,渤海國強盛不起來,根子還是出在人口太少上,他們其實是白山靺鞨,而其他靺鞨大族,像黑水靺鞨,粟末靺鞨、室韋人等等都不買他們帳,使得靺鞨人雖多,但都是各自爲政,捏不起拳頭。

而且渤海國地方偏僻,資源缺乏,使得他們的軍隊兵甲不全,有長矛就沒有戰刀,用戰刀就不會有長矛,每個士兵只能配一件兵器。”

“他們有多少軍隊?”郭宋又繼續追問道。

“回稟殿下,他們兵力不足兩萬人。”

郭宋沉吟一下又問道:“所以新羅向他們求援,他們卻不肯出兵,原因就是兵力太少嗎?”

“可以這樣認爲,其實我們遼東商人都知道,契丹一直虎視眈眈盯着渤海國,如果渤海國派軍去支援新羅,契丹肯定會大舉進攻渤海國,黑水靺鞨也會出兵協助契丹,渤海國根本就不敢動。”

這時,郭宋見司馬杜應星出現在帳門口,便對王聚賢道:“多謝先生,先去休息吧!”

王聚賢行一禮,退了下去。

杜應星快步走進大帳,躬身道:“參見殿下!”

“渤海國使者怎麼說?”

“這個大仁秀是渤海國宰相,他說渤海國一直想去朝覲殿下,但被契丹和朱滔封路,他們無法前往中原,但他們依然把大唐視爲宗主國,數十年來從沒有改變過,他們願意出兵協助晉軍剿滅契丹,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郭宋負手走了幾步,又問道:“他知道我在這裡嗎?”

“原本不知道,剛剛纔知曉,看得出他很緊張,他說如果殿下願意接見他,他願代表渤海國向殿下獻土,他帶來了一罐渤海國的泥土。”

在郭宋的計劃中,渤海國最終也是要滅掉的,但不一定是現在,郭宋深知把遼東各個勢力逼急了,他們會捐棄前嫌,聯手對付晉軍,倒也很麻煩,最好的辦法是分化瓦解,等收拾完一撥人後,再回頭收拾另一撥人。

渤海國主動前來效忠,就很契合郭宋分化瓦解遼東各勢力的策略,來得很及時。

想到這,郭宋對杜應星道:“你去告訴大仁秀,明天一早,我正式在中軍大帳以大唐攝政王的身份接見他。”

第四百六十五章 趕盡殺絕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七百六十一章 價高者得第九百二十五章 連夜出兵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九百九十九章 天子學畫第五百一十七章 火藥初鳴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羅公主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非凡建議第七百三十五章 藏身之處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九十七章 酒宴較技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二十七章 給人嫁衣第九十三章 李氏皇商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六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二百一十章 高陵報喪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遊(下)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二百九十八章 薛家有客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紅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一百六十四章 怒辭供奉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禍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六章 忍無可忍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九百一十六章 堅城難破第八百一十四章 新聘西席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五十章 仗義出手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兩個選擇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婚燕爾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九十三章 李氏皇商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七百六十二章 韓滉之憂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
第四百六十五章 趕盡殺絕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心有不平第一百三十五章 情報掮客第八百五十三章 龍岡行宮第八百九十八章 聚義鋤閹第三百六十六章 納徵請期第七百六十一章 價高者得第九百二十五章 連夜出兵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九百九十九章 天子學畫第五百一十七章 火藥初鳴第八十三章 兩難選擇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再度求和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羅公主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六百二十六章 爭取世家第四百零九章 新軍氣象第七百七十二章 高原爭鋒(上)第一百一十一章 渾水摸魚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七百二十六章 共同敵人第八百八十九章 非凡建議第七百三十五章 藏身之處第二百四十四章 守城初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宛北平匪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九百三十三章 假酒報案第九十七章 酒宴較技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坑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二十七章 給人嫁衣第九十三章 李氏皇商第四百零二章 涼州名醫第二百三十一章 又見薛濤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泉州議事第六百一十五章 延州火油第五百五十八章 研製不易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外圍之戰(中)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六百三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五百八十五章 碎葉大戰(中)第二百一十章 高陵報喪第八百四十九章 進士及第第四百零一章 搶救病女第三百零一章 曲江小遊(下)第十二章 君子報仇第六百零二章 以牙還牙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二百九十八章 薛家有客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府壽宴(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炮而紅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四百六十九章 軍神病逝第一百六十四章 怒辭供奉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第六百八十五章 南唐特使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九百四十三章 稚言之禍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吉州授首第九百三十八章 分化打壓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豆盧廣原第六章 忍無可忍第七十九章 兩強相遇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八百二十五章 漢中事件(中)第九百一十六章 堅城難破第八百一十四章 新聘西席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五十章 仗義出手第八百二十七章 兩衙合議第一百九十一章 兩吐分裂第二百六十六章 不肯回鄉第一千二百三十章 營州消息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兩個選擇第三百零七章 秘密軍隊第二百六十二章 蝗災警訊第五百五十章 逆我者亡第二百三十八章 靈州上任第七百一十七章 枕戈待擊第七百五十五章 親情難逾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六百六十二章 兩線進攻第三百八十六章 新婚燕爾第八百一十八章 再度試探第九十三章 李氏皇商第八百七十五章 心悅君兮第二百零三章 重回安西第七百六十二章 韓滉之憂第九百五十三章 大軍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