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

介休縣的主將叫做李丹,是李懷光的侄子,年約三十歲出頭,皮膚黝黑,體格強悍,長得十分高大魁梧,被李懷光封爲霍國公、驃騎大將軍,統領兩萬大軍鎮守晉中通道。

李丹負手在大帳內焦躁不安地來回踱步,軍中的糧食已支撐不了五天,官倉內的糧食也早已顆粒不存,他心裡清楚,就算去民間搶也搶不到多少,他該怎麼辦?

更讓他恐懼的是,霍邑縣和靈石縣都被河西軍攻佔,他退路已斷,該怎麼辦?

至於投降他更不敢考慮,所有人都可以投降,唯獨他不能投降,他是李懷光的侄子,投降只有死路一條。

這時,幕僚許貴在一旁低聲道:“如果能奪下靈石縣,或許有幾萬石糧食讓我們支撐一段時間,等王爺軍隊攻下霍邑縣,我們就能脫離危局,目前看來,只有這一個辦法。”

李丹微微嘆口氣,點了點頭道:“你說得對,看來也只有這一個辦法了。”

........

搜城在三更時分結束,一共只搜到八十四石糧食,加上一些狗和雞,只勉強夠一萬五千大軍吃一天。

迫於無奈,李丹只得率領大軍在五更時分離開了介休縣,向南撤離,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拿下靈石縣,等待援軍到來。

李丹前腳離開了介休縣,郭宋便得到了斥候的稟報,他令裴信率一千士兵進城探查情況,發現敵軍確實撤離,大軍這才拔營,浩浩蕩蕩開進了介休縣。

介休縣六千百姓已經顆米皆無,郭宋隨即命令士兵在街頭熬粥,賑濟城內居民。

次日中午,郭宋親自率領兩萬騎兵和兩千陌刀軍南下追擊敵軍,他們並沒有急於追上敵軍,而是和敵軍保持三十里的距離。

入夜,一萬五千晉軍在汾州和晉州交界的白鶴嶺宿營,前路被斷,後有追擊,糧食即將斷絕,以至於軍中士氣十分低迷,軍心思變。

後軍約有五千人,駐營地距離中軍約有一里,一旦他們遭到河西軍襲擊,中軍就還有一點時間準備。

後軍沒有主將,一共三名郎將統領五千軍隊。

一更時分,兩名郎將坐在一棵大樹下低聲商議,這兩名郎將是兄弟二人,一個叫陳鋒,一個叫陳銳,都是絳州聞喜縣人。

“河西軍不緊不慢地跟着我們,人家還是騎兵,連夜間襲擊這種招數都不想使用,說明對方已胸有成竹,恐怕這次全軍覆滅難以避免了。”

陳銳嘆口氣道:“兄長說得對,關鍵是我們糧食要斷了,只要糧食一斷,靈石關又拿不下來,軍隊必然不戰自潰,對方估計就在等這一步呢!”

“我的意思是不如趁現在率軍投降郭宋,這叫臨陣起事,至少還有功勞,說不定還能繼續當郎將,謀一個富貴。”

“兄長和我想到一起去了,不如再把鮑慶一起叫上,咱們五千後軍一起投降。”

“就怕鮑慶不肯投降,反而把咱們兄弟出賣了,不如擺下鴻門宴,請他來商議,如果他不肯,就當場宰了他。”

兄弟二人商量妥當,立刻派士兵去請另一名郎將鮑慶,鮑慶也是絳州聞喜縣人,和陳氏兄弟是同鄉,他們手下基本上都是絳州人,所以又被稱爲絳州軍。

並沒有發生意外,鮑慶一口答應,和他們一起率軍投降河西軍。

“我早就有這個想法了,河西軍一步步穩走,光復西域,奪取隴右、朔方,又攻下太原府,郭宋天下霸氣已現,李懷光大勢已去,鳥擇良木而棲,我們不必爲他殉葬。”

三人一拍即合,仔細商量了對策,軍隊五更時出發,他們四更前就必須北上。

三更剛過,五千後軍便在三名郎將的命令下起身集結了,他們動作迅速,不等消息傳到中軍,便出發北上了。

陳銳則先行一步,前去通報河西軍.......

郭宋在沉睡中被親兵叫醒,他坐起身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啓稟使君,敵軍五千後軍前來投降。”

郭宋精神一振,沒有了睡意,他戴上金盔,快步走出大帳,幾名士兵將陳銳帶了上來,陳銳單膝跪下行禮道:“末將絳州副尉陳銳參見郭使君!”

郭宋點點頭問道:“你們一共多少將領,多少兵力,爲何要主動投降?”

“回稟郭使君,我們一共三名郎將,一名是我兄長陳鋒,另一名叫鮑慶,都是絳州聞喜人,五千軍隊基本都是絳州子弟,我們後軍又被稱爲絳州軍,李懷光一向殘暴,我們都不願爲他殉葬,願爲使君效力,謀一份前途。”

郭宋見他說得坦率誠懇,頓時有幾分好感,便道:“我可以接受你們投降,你們放下盔甲兵器,會有將領來接收,應該也是你們同鄉。”

郭宋隨即把裴信找來,對他道:“絳州軍前來投降,我已批准接受投降,由你來接收這支軍隊!”

“卑職遵令!”

裴信上前和陳銳見禮,一說起來大家都認識,裴信是聞喜裴家子弟,而陳銳等人都是裴氏武館培養出來,大家豈能不熟。

裴信隨即帶着數百騎兵跟隨陳銳前去接收絳州軍的投降........

後軍異動的消息很快傳到李丹耳中,他當即大吃一驚,立刻派人去打探消息,很快便得到確切消息,陳氏兄弟和鮑慶三人率領五千後軍向北去了。

不用說,這必然是去投降河西軍了,李丹又驚又怒,卻又不敢聲張,他當即下令封鎖消息,又令軍隊集結起拔,繼續拿下。

但世間沒有不透風的牆,後軍五千人集體投降河西軍的消息還是傳遍了整支軍隊,頓時人心浮動,很多人都有了想法。

此時,天色還沒有亮,軍隊在集結時,不少靠近山林的士兵趁機逃進山林,等大軍出發之時,一萬大軍竟然只剩下八千三百餘人,短短半個時辰不到,就逃走了一千七百人,着實令李丹惱火萬分,他當即下令軍隊加快進軍,向三十里外的靈石關疾速殺去........

中午時分,八千軍隊抵達了靈石關,靈石關位於靈石縣北面三裡處,是整個鼠雀谷最狹窄之處,一邊是懸崖峭壁,一邊是深澗急流,這裡寬只有百丈,修建了一座高大堅固的關城,前後都有城牆,城內距離只有五百步,僅能容納一千軍隊守關城。

但北面的關城在高處,有居高臨下的優勢,頗有幾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地形十分險要。

城頭上有六百士兵把守,站滿了城頭,一般除了箭矢外,犀利的守關武器便是滾木礌石,從高處向下砸去,但河西軍卻安裝了三部旋風砲,就是小型投石機,可以將五十斤重的小型鐵火雷投出一百餘步。

指揮使馬衛江親自率軍守靈石關,他高聲喝道:“投石機準備,聽我的命令!”

三架投石機吱吱嘎嘎拉開了,三顆小型鐵火雷放在投兜上,等待着點火命令。

從介休縣殺來的晉軍攜帶了二十架攻城梯,他們就指望這二十架攻城梯攻下靈石關和靈石縣,只是山道容不下全軍進攻,只能容千人發動攻勢。

李丹喝令道:“第一營進攻,第四第五營弓弩掩護!”

兩千名弓弩手上前到距離城關兩百步處,舉起了弩箭,密集的弩矢射向關城,關城上的士兵紛紛蹲下,躲避箭矢。

這時,一千士兵吶喊着向關城衝去,他們扛着十架攻城梯,在弩箭的掩護下,準確強行攻城。

馬衛江見敵軍已經衝進了百步內,當即令道:“點火,發射!”

三顆鐵火雷同時點燃,待燃燒到紅線時,三架投石機同時發射,三枚五十斤重的鐵火雷向敵軍士兵頭上砸去。

郭宋在使用鐵火雷上制定了一條規則,在內戰中不使用含有毒釘的鐵火雷,那種毒釘太陰毒,就算不死也會終身殘廢,一般只針對異族使用,而鐵火雷在內戰中只用於攻城和守城。

三顆鐵火雷滾進了人羣中,在人羣中猛烈爆炸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生退意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八百八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一十章 驕兵必敗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報名選秀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無所獲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新羅新政第七百二十九章 官員大會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六十五章 趕盡殺絕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一百章 草原夜獵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紇之亂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風暴(下)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九百六十一章 預防措施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八百八十九章 非凡建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三百二十七章 給人嫁衣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二百五十九章 梁氏酒業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二百四十九章 述職報告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二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年悄至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八百四十一章 千里追蹤(中)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洛陽異動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二百八十六章 懷光摘桃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
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全軍覆滅第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羊頭之計第五百零七章 無限妥協第八百四十三章 兩敗俱傷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生退意第四百零五章 就職演說第八百八十四章 矇混過關第九百四十四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一十章 驕兵必敗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深宮密議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報名選秀第一百四十五章 強勢談判第三百零二章 爭船風波第七百八十九章 玉真宮主第七百六十九章 隴右急信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常州勸位(上)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家有嚴母第四百四十四章 敦煌消息第九百一十一章 真假李寶第四百八十五章 一無所獲第四百二十六章 夜奪酒泉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三十三章 武道大會(十三)第九百五十章 奇襲劍閣(上)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新羅新政第七百二十九章 官員大會第五十八章 樑家兵庫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六百五十三章 東遷太原(上)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進退兩難第四百六十五章 趕盡殺絕第四百四十六章 沙州吐蕃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四百九十六章 兵變前夕第一百章 草原夜獵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三州歸晉第六百三十二章 馬場秋遊第三百二十四章 回紇之亂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一百零六章 雁過留名第二百零九章 老薑彌辣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四十五章 真人遺言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五百一十一章 談判條件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稽私風暴(下)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九百六十一章 預防措施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十五章 家有外甥第八百八十九章 非凡建議第一百四十八章 再見天子第三百三十四章 接受調查第三百二十七章 給人嫁衣第九百四十一章 千金買馬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二百七十五章 段君離任第二百五十九章 梁氏酒業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一百一十六章 公孫大娘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家獵魏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二百六十一章 榆林西撤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四百八十三章 及時提醒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二百七十三章 冷氏求情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原王氏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誅心之戰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六百七十一章 耳畔不靜第七百二十一章 重回長安(上)第九十四章 西受降城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海外歸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四百八十章 財富撤離第三百四十七章 夜襲瀘川第六百二十七章 皇權暗鬥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緊急安排第二百四十九章 述職報告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襲江都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一百二十四章 身份暴露第三十五章 甘雷私奔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九百九十八章 漁翁得利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 遠交近攻第五百四十七章 借勢促亂第二百七十七章 新年悄至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八百四十一章 千里追蹤(中)第八百三十五章 徹底認慫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洛陽異動第九百六十六章 最大漏洞第二百八十六章 懷光摘桃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