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把話挑明

韋渙回長安已經快一個月了,他在回長安的第二天便託兄弟韋清給知政樓傳遞了消息,韋清依舊出任蒲州刺史,不過他那幾天正好在長安。

韋渙擔心兄弟的分量不夠,又託親家杜佑向郭宋表達了自己願意效忠的態度。

但時間過去了近一個月,晉王郭宋依舊沒有任何表態,最近又有消息,晉王不在長安,率軍去河東了。

無限期的等待和沒有任何說法令韋渙焦躁不安,其實他也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他在南唐朝廷擁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頭銜,也就是有了做宰相的資格,同時又是刑部尚書,這麼一尊大神屈身晉王府這座小廟,最起碼也是該坐主殿,也就是潘遼那個位置,再不濟也是曹萬年的位子,但又怎麼可能,人家憑什麼讓給他?

晉王府也不是沒有大神,前相國李泌,三朝元老,關隴貴族領袖獨孤立秋,右衛大將軍,同時也是南唐宰相,還有去世的前相國顏真卿,還有南唐禮部尚書、相國薛勳,雖然薛勳和自己資歷差不多,但人家是晉王的岳父啊!

這些大神除了薛勳外都出任資政之職,那麼自己出任資政也很順理成章,只是韋渙心中不甘,他才五十歲,至少還有十幾年的仕途生涯,他怎麼能做養老官。

韋府位於崇義坊,佔地約三十畝,是韋氏家族的主宅,代代都由家主居住。

書房內,韋渙正在詢問長子情況,韋渙有三個兒子,長子韋綸曾是陳留縣主簿,後來棄官去了太原,因籌集船隻有功,被任命爲白虎堂通事判官,正六品頭銜。

次子韋綿因爲身體不太好,沒有出仕,目前跟隨叔父韋溏打理韋氏產業,三子韋康是庶出,曾做過宮廷侍衛,目前在馬燧帳下出任旗牌官。

幾個兒子中,還是長子最有出息,只是韋渙不太懂白虎堂的職能,正在詢問兒子呢!

“孩兒舉個例子父親就知道了,上個月晉王府那邊轉來一份奏摺,延州官府請求批准伐木燒炭......”

“等等!”

韋渙連忙叫停兒子,“伐木燒炭這種小事,當地官府也不能做主嗎?”

“父親有所不知,關內道各州樹木缺乏,無法穩固泥土,一下雨,大量泥土被衝入黃河,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積,黃河年年發生水患,所以晉王就下達了命令,關內各州不準採伐樹木,如果有特殊情況,必須要知事樓批准。”

“我明白了,你繼續說!”

韋綸又繼續道:“延州官府請求伐木的奏摺被潘長史批准了,然後轉到白虎堂,由白虎堂審覈後蓋章簽發,但孩兒沒有同意,把這份奏摺又退給了潘長史,因爲年初晉王曾經下令,原則上不再批准關內各州燒木炭,而是鼓勵他們燒石炭,潘長史顯然忘記了這道命令,所以到白虎堂就通不過了,要求潘長史重審,或者提交晉王殿下批准後,纔可以簽發。”

韋渙恍然,笑道:“我明白了,你的職務就是給事中,有駁回相國批覆的權力。”

韋綸點點頭,“有點像給事中,但孩兒是通事判官,不光對晉王府的政令有駁回權,同時對天策樓的軍令也有審覈駁回權,白虎堂有九名判官,軍事判官三人,政事判官三人,通事判官三人,晉王殿下要求,所有的晉王府的政令、天策樓的軍令、肅政臺的監察令以及晉王直接頒發的晉王令,都必須彙集白虎堂,由白虎堂最後審覈簽發,沒有白虎堂的審覈印,命令無效,這是一方面。”

“那另一方面呢?”韋渙饒有興致地問道。

“另一方面就是進,各州、各軍的牒文奏摺都必須彙總送來白虎堂,由我們根據性質和重要程度,再分別送給各個部司或者天策樓,或者直接呈給晉王,我們要加蓋三角章,如果一份地方奏摺上沒有白虎堂的三角章,那來源就不合規矩,我們要向上司彙報,然後由上司負責調查溝通,一般而言,我們對奏摺內容不評價,只負責分類和報送。”

韋渙負手走了幾步,“我明白了,白虎堂本身沒有事權,但它能制衡天策樓和晉王府,不過這樣一來,各州在長安的進奏院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了?”

“晉王殿下說,進奏院很重要,承上啓下,溝通朝廷和地方,還是要繼續保留,現在進奏院已經搬到老城去了。”

這時,管家在門口道:“老爺,杜家主來了!”

杜佑來了,韋渙精神一振,連忙對韋綸道:“你岳父來了,你快去請他來這裡。”

韋綸匆匆去了。

韋杜兩家同爲京兆名門,世代聯姻,杜佑的女兒嫁給了韋渙的長子韋綸,兩人是親家,所以韋渙才請杜佑替自己向郭宋轉達態度。

不多時,韋綸將岳父請到了父親的外書房,杜佑對自己這個女婿還是非常滿意,做事穩重,但關鍵時刻又有魄力有擔當,能決斷大事,不愧是韋氏家主繼承人。

“賢婿,我和你父親說些事情,你也一起聽聽吧!”

韋綸看了一眼父親,韋渙點點頭,“聽聽便可,不要插嘴。”

“是!”

韋綸連忙吩咐侍女上茶,他則跪坐在父親身後。

兩人分賓主落座,杜佑笑道:“在長安生活了一個月,已經能漸漸找到從前的感覺了吧!”

“差不多了,畢竟在這裡長大,去成都也不過五六年,只是忙碌慣了,對閒在家中總覺得有點不太自在。”

杜佑很瞭解自己的親家,功名利祿心一向很重,心胸比較狹窄,這次匆匆趕回長安,卻得不到重用,心中一直耿耿於懷,但韋渙不是顏真卿,不是李泌,也不是韓滉,晉王怎麼可能破格用他?

杜佑沉吟一下,還是決定有必要把話說透,他笑了笑道:“今天中午我和潘長史小聚喝酒,閒聊了一些朝中之事,其中便提到了賢弟。”

韋渙眯起了眼睛,冷冷問道:“他說什麼?”

杜佑感受到了韋渙語氣中的鄙視,心中不由暗暗嘆息一聲,他這個親家自視名門家主,眼界頗高,說得好聽點是過於清高,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太傲慢了,從骨子裡瞧不起潘遼、張裘安這些邊疆出來的官員,但這些官員卻是晉王的根基,晉王能走到今天,和他們全力支持密不可分。

而各大名門世家,晉王只是嘴上看重,但實際上並不重用,否則,爲什麼河西的李氏、安氏,河東的裴氏、王氏、溫氏,這些大世家一個都沒有進入參事樓?

參事樓成員絕大部分都是跟隨晉王起家的老臣,除了自己外,而自己進入參事樓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運氣,也是因爲晉王殿下需要一個關中世家的緣故。

但晉王殿下卻很重視名門世家的年輕人,杜嗣業、溫邈、韋綸、裴鈞、裴信、盧綸等等,都受到了信任和重用,說明他並不排斥世家,該用誰,不用誰,怎麼用,怎麼平衡,晉王殿下自有章法。

更重要是,關中世家已經有了杜家入參事樓,怎麼可能再把韋家也放進去?這麼簡單明瞭的事實,韋渙怎麼就看不透呢?

杜佑低頭想了想道:“賢弟首先要明白一點,賢弟的事情和潘長史無關,他只是在轉述晉王殿下的一些想法。”

“我知道,他只是長史,我的事情確實和他無關,你只要告訴我,他說了什麼?”

“他說目前已經明確了一點,晉王殿下決定用義博爲京兆尹。”

“啊!”

韋渙張大了嘴,晉王竟然要啓用自己堂弟韋應物爲京兆尹?

那自己呢?他忽然感到不妙,晉王啓用了韋應物,自己還有機會嗎?

“那.....說到我什麼?”韋渙忽然有點氣餒了。

杜佑淡淡道:“潘長史說,韋家主需要有一個選擇,要麼就高,要麼就低,相信賢弟知道這話的意思。”

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四百二十章 反守爲攻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生退意第五十四章 家有善鄰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七百九十六章 從容謀劃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八百三十章 患得患失第七百七十三章 高原爭鋒(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七百七十章 短兵相接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小缺口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十二章 蒼鷹猛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六百九十七章 回紇公主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賃寶換房第五百三十五章 沙州之戰(上)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強則強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鎖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五百章 出兵勤王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二百二十七章 丫鬟春桃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七十四章 尋查奸細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鎖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勳歸來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第六百零一章 靈州爭奪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第一千一十二章 晉陵阻擊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二百零四章 雪夜東進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夜奪徐州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
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六百六十四章 勇奪洛關第四百二十章 反守爲攻第四百五十九章 心生退意第五十四章 家有善鄰第一百九十六章 行蹤暴露第七百九十六章 從容謀劃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一百三十七章 狙擊破局第一百九十四章 遭遇不測第五百一十六章 隴右消息第九百六十四章 全面被動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六百四十一章 甕中捉鱉第五百五十九章 甘州鐵礦第八百三十章 患得患失第七百七十三章 高原爭鋒(下)第三百七十八章 魚龍燈會(下)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 百密一疏第四百二十二章 粟特鉅商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九百八十三章 道宮擴建第七百零八章 奴隸贖買第七百七十章 短兵相接第六百零六章 難以應對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小小缺口第八百八十二章 銀船過境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十二章 蒼鷹猛子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六百八十四章 特殊利益第六百九十七章 回紇公主第七百五十九章 市場調查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二百八十九章 賃寶換房第五百三十五章 沙州之戰(上)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新羅使者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城門事件第五百九十六章 棉花節日第一百六十六章 遇強則強第九百三十四章 原是故人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鎖第四百二十五章 霍宦秘諫第三百九十四章 出發前夕第五百章 出兵勤王第一百零八章 從何入手第九百四十八章 驕兵之計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寵信漸淡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洛陽佈局(下)第六十七章 段君訓女第二百二十七章 丫鬟春桃第三百四十四章 回心轉意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關鍵人物第五百七十四章 尋查奸細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計劃提前第一千零三十章 涇縣設餌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貨幣之爭(上)第五百三十章 休而不退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淮河封鎖第一百零四章 家有悍妻第五百三十一章 出征安西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七百一十三章 薛勳歸來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一百五十九章 半日浮閒第五百六十八章 葛胡消息第六百三十五章 無法迴避第二百二十九章 理解錯誤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貨幣之爭(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抓住要害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布棋落子(六)第一千零四十章 抽絲剝繭第六百零一章 靈州爭奪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中原再戰第八百四十八章 曉以利害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第一千一十二章 晉陵阻擊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七百三十六章 爲我所用第六百九十一章 太原開榜第三百零四章 初次上門第五十六章 人要衣裝第五百六十一章 銅錢危機第九百八十七章 改行履新第七百七十八章 撤離巴蜀(下)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二百七十四章 態度強硬第二百零四章 雪夜東進第一百零二章 初入長安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夜奪徐州第二百五十章 視察廢城第七百八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一百八十九章 夜襲糧軍第二十四章 武道大會(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秋收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