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料之中

兩天後,太原城動員二十萬青壯參與挖掘河道,他們負責從太原城到白鴨蕩這一段的河道,這裡本身有一段二十餘里長的廢棄河道,工程量還不算大。

而十萬士兵也動員起來,他們沿着倉庫挖掘一條護倉河,再連通到南面三裡外的小清河,小清河也是一條人工河渠,連接汾水和太原城,因爲河道太窄,一旦汾州漲水,它會排水不暢,所以還需要把小清河河道拓寬。

二十萬民夫和十萬大軍幹得熱火朝天,人羣如螞蟻一般在河道中忙碌,士兵們列隊挑着擔,將一筐筐泥土挑上岸,岸上的士兵則迅速將泥土裝袋,用粗針縫補,做成一隻只泥土袋,泥土袋是安置在倉庫內圈,成爲倉庫最後一道防水牆。

郭宋帶着一隊親兵在南面的河道上視察,二十萬民夫延綿十幾裡,幾乎所有的官員和將領都一起參加勞動,潘遼是這次挖掘渠道的總指揮,他走到郭宋身邊笑道:“這條河渠完成後,對糧食灌溉也有極大的好處,一舉解決了十幾萬畝良田灌溉不足的難題。”

郭宋微微笑道:“其實我們可以學習一下豐州的做法,豐州是修建幾條主渠,然後沿着主渠修建了無數支渠,看起來就像一個‘豐’字,當然,這條主渠我們先用來防洪,以後再慢慢考慮它的灌溉作用,多挖支渠。”

這時,郭宋看見到都水監丞趙治的身影,便笑道:“趙監丞很賣力啊!”

“這條水渠就是他選址的,巧妙地利用了廢棄的舊河道,大大減輕了施工量,此人確實有幾分本事,殿下要不要把他留下來?”

“他自己願意嗎?”郭宋問道。

潘遼笑了起來,“他若不願意,怎會在新年期間跑來幫忙?還幹得這麼賣力,全部本事都使出來,他的態度已經很明確了,殿下居然還有疑問?是在故意問卑職吧!”

郭宋知道晉王府下沒有都水監,相應的職能在鎧部司和農部司,鎧部司下面的路橋署有疏浚河道的職能,而農部司的水利署,也有挖掘河渠,興修水利的職能,但防洪防旱的部門卻沒有,這也是從前河西基本上沒有旱澇災害的緣故。

“我哪裡是故意,這些瑣碎政務我暫時沒有時間考慮罷了,不過既然你已經提出來,我確實需要表個態,不讓你爲難。”

說到這,郭宋想了一想便道:“在鎧部司下面設一個都水署,把疏浚、抗旱、防洪、灌溉的職能放在一起,這個趙治可以出任署令。”

“卑職也早有這個想法,只要殿下同意,卑職就儘快着手籌備。”

郭宋點點頭,又問道:“還有這二十萬民夫的工錢怎麼算?”

“按照百文錢一天支給,估計工程完成要半個月左右,最後一起算,要錢、要糧食或者羊都可以,有人提議恢復調製,殿下覺得呢?”

調製就是租庸調中的調,也就是法定勞役,丁男每年二十天左右,但租庸調製度的基礎已經被摧毀,所以幾年前宰相楊炎廢除了租庸調,改爲兩稅法,也就是按各家的實際田畝徵稅,夏秋各徵一次,城市居民則繳納戶稅。

現在基本上各地都實行兩稅法,郭宋的晉王府轄地也不例外,再恢復租庸調顯然有點不合時宜了。

郭宋果斷地搖搖頭,“不採用調製,直接和百姓結算!”

這時,他又想起一事,便緩緩對潘遼道:“兩稅法也好,租庸調製也好,稅法本身並不重要,關鍵是執行,我不敢說必須做到徹底公平,但至少不能太過份,除了陣亡將士家屬免稅以及從軍家人減半外,其他都要應該按照兩稅法徵稅,不能有些莊園豪橫就可以免稅,而有些農戶好欺就加稅。”

郭宋這話是所有指的,他最近聽到一些傳聞,有些文官武將擅自擴大減稅範圍,把親戚朋友的土地都算在自己頭上,一起享受稅賦減半的優惠,比如河西的安家,朔方的樑家,所有的家族土地都是減半甚至免稅,當然還有別的人家,這些事情以前大家都深惡痛絕,現在卻一一在他的手下中出現。

潘遼有些尷尬,半晌道:“我明白殿下所指,其實文官方面還好,很多世家都主動納稅,主要是武將,卑職建議殿下和一些當事者談一談,可能也未必是他們的本意。”

“也罷!有時間我會找一找他們。”

郭宋放下這件事,又問道:“通知官員們準備搬家了嗎?”

“按照殿下給的名單,卑職都派人一一通知到了,這兩天有不少人找我,卑職也一一回答他們。”

“他們最關心什麼?”郭宋插口問道。

“最關心住房問題!”

潘遼繼續解釋道:“卑職告訴他們,基本和長安一樣,都有官宅,包括一些底層官員,也有平房小院。”

“你說得沒錯,住宅確實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但平房小院目前也是個難題,你再好好統計一遍,到底需要多少小院?”

長安底層官員住宅困難,一直是困擾朝廷幾十年的問題,郭宋就親眼目睹薛勳家的住宅難處,所以他希望能給自己的手下解決這個大問題。

最初郭宋考慮的是宿舍,比如一座院子十幾間屋,然後一人一間房,但潘遼告訴他,六成以上的底層官員都已成婚,孩子也有了,一間屋顯然不夠。

郭宋又不得不重新考慮,最好能在比較便宜的地段買地皮造院子,一座小院三四間屋,也能滿足一家人居住了。

這件事郭宋已經委託李安和張雷去做了,不過現在還沒有消息。

正說着,一名騎兵從遠處疾奔而來,奔至郭宋面前抱拳道:“啓稟殿下,長安緊急消息!”

騎兵躬身將一份情報遞給郭宋,這不是鴿信,而是長安派人送來的正式報告,其實郭宋早就知道里面的內容,他在正月初二便得到鴿信,只有一句話,‘成都異變!’

他便知道應採和一定成功了。

現在是正式報告,郭宋打開報告看了一遍,平靜地對旁邊潘遼道:“成都天子駕崩,太后臨朝,幼帝李繡繼位!”

“啊!”潘遼一下子驚呆住了。

.........

天子駕崩的消息迅速傳開,郭宋下令在城頭上插滿白旗以示哀悼,但無論軍隊還是百姓都沒有強制哀悼,一切自願,郭宋只是在晉陽宮上方掛了一面白旗。

太原城內的百姓對天子駕崩沒有什麼感觸,新年的氣氛依舊濃烈,而郭宋卻在收拾行裝,準備返回長安了。

薛濤在默默給丈夫收拾行裝,郭宋笑道:“你們三月份將去長安,也要儘快收拾吧!”

“我們倒是收拾得差不多了,主要等別的家眷,夫君,這次我們怎麼去長安?”

郭宋想了想道:“你們主要乘船,從太原出發到蒲津關,乘馬車半天后繼續乘船,最後船隻可以直達興慶宮的凝碧池,路上不是很辛苦。”

薛濤點點頭,她的心事終於忍不住了,便小聲問道:“現在很多人都在說,新君登基,夫君就要去成都拜見新君,是真的嗎?”

郭宋呵呵一笑,搖搖頭道:“新君才三歲,目前是太后臨朝,宦官掌權,我不可能上門去送死,我知道,不去拜見新帝會被很多朝官在背後戳脊梁骨,隨便他們了,反正遲早有他們求我的時候。”

薛濤一直就擔心這件事,她昨晚做夢還夢見夫君渾身是血,在成都郊外向自己求救,聽說丈夫不去成都覲見新帝,這兩天一直沉甸甸壓在她心中的大石終於搬掉,頓時讓她渾身一陣輕鬆。

她展顏爲笑,給夫君出謀劃策道:“夫君可以用討伐朱泚爲藉口,無法脫身,然後派人送一份覲見書去成都,表達自己對新君的忠誠,這樣別人也不好指責夫君什麼?”

郭宋哈哈大笑,“這個辦法不錯,賢妻的良策我採納了。”

薛濤心中十分歡喜,又悄悄看了看左右,緊握丈夫的手小聲撒嬌道:“夫君明天再走吧!我要夫君今晚好好陪陪我。”

夫人有令,怎敢不從,郭宋連連點頭,讓薛濤心花怒放.........

次日一早,郭宋率領三千騎兵離開了太原,浩浩蕩蕩前往長安。

在郭宋接到天子駕崩消息的同時,朱泚也得到了成都鉅變的消息,此時朱泚正在積極備戰準備進攻江淮,成都鉅變的消息傳來。,着實有點打算了朱泚的戰略部署。

朱泚是在半夜得到的消息,他驚得立刻起身,連夜將心腹重臣召入宮中緊急商議。

====

【昨天下午一章年號錯了,應該是改爲永貞元年,不是貞元了。】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一百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三十六章 張掖遇匪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八百四十一章 千里追蹤(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五百七十一章 流民襲來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九百八十章 自限權力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五十章 仗義出手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七百九十六章 從容謀劃第三百三十二章 張雷煩惱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巡視琉球(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啓李晟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三百七十四章 上元前夕(上)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三十八章 微觀悟道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七百八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帳(下)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七百零九章 巡視船場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七十章 靈州武會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問題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血戰庭州(中)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尋找情報第一百四十章 押運重任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霸王之戟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八百七十六章 嚴厲警告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六百九十八章 將軍本色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三十八章 微觀悟道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八百八十九章 非凡建議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返回長安第五百五十一章 意外發現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漢中山莊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二百八十八章 師兄義助第一百七十一章 何去何從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解決之道第九百四十七章 螳螂在後第八百八十章 局勢撲朔第三十六章 張掖遇匪第八百八十三章 出乎意料第八百四十一章 千里追蹤(中)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發動羣衆第一百四十九章 舊友相逢第四百三十四章 葛胡疑雲第五百七十一章 流民襲來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消除籌碼第四百六十四章 宣召進京第二百五十一章 巡視西城第五百六十七章 關鍵試驗第四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九百八十章 自限權力第七百四十章 困獸之鬥(下)第九百七十章 再見太后第五百二十五章 搶麥之戰(上)第五十章 仗義出手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九百三十章 老友重逢第七百九十六章 從容謀劃第三百三十二章 張雷煩惱第五百零八章 主戰出兵第九百二十二章 元城嫁衣(下)第三百三十九章 出獵遇險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巡視琉球(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再啓李晟第十七章 忽聞噩耗第三百七十四章 上元前夕(上)第四百零四章 抵達甘州第二百四十章 九原縣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寶石猜想第四章 山中有秘第八百二十三章 道宮上香(下)第五百六十六章 循循教導第九百三十五章 年輕縣令第一百四十四章 意外箭信第七百四十四章 南唐改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失有得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七百三十一章 直言不諱第三十八章 微觀悟道第六百四十八章 先禮後兵第七百五十二章 感業女尼第七百八十二章 渾水摸魚第九百一十八章 絕望慘敗第二百八十章 意外情報第一百二十章 生活所迫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帳(下)第八百五十七章 井陘異動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背後捅刀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大軍出征第八百二十六章 漢中事件(下)第五百八十六章 碎葉大戰(下)第七百零九章 巡視船場第一百八十七章 機會未失第七十章 靈州武會第三百七十五章 上元前夕(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身份問題第九十八章 滅族之戰(上)第五百四十四章 血戰庭州(中)第八百六十二章 進入幽州第一百七十章 神策兵變第九十五章 思結內亂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尋找情報第一百四十章 押運重任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霸王之戟第一百三十一章 府前刺殺第五百三十九章 安西聯軍第七百九十五章 被迫妥協第五百三十六章 沙州之戰(中)第五百二十九章 冬季備戰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江都之變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李唐絕嗣第八百七十六章 嚴厲警告第一百六十章 可汗進京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玉璽初現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新的線索第二百三十六章 殺人滅口第六百九十八章 將軍本色第二十六章 武道大會(六)第三十八章 微觀悟道第九百八十二章 錦城家訪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四百九十九章 涇源兵變(下)第八百六十三章 盧家投名第七百零二章 可汗之死第八百八十九章 非凡建議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五百七十八章 回紇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