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戰局誤判

只見剛纔劇烈爆炸的地方,數十棵大樹被炸成碎裂,零零散散散落在方圓百丈內,中間出現一個十幾丈寬,至少一丈深的大坑。

主將賴文波聽說過鐵火雷,今天他卻是第一次親眼目睹,強大的威力讓他要絕望了。

這時,一名騎兵飛奔而來,將一封箭信射上城。

有士兵撿到信,交給了賴文波,賴文波打開信,只見上面寫道:“晉王麾下車騎將軍蘇鎮致宣城守將閣下,一萬大軍已殺至,爲不傷城內百姓,閣下願意投降晉軍,則會優厚待之,若不願降也可開北城門自去,騎兵不會追趕,若負隅頑抗,城破後晉軍將不接受投降,一律誅殺!”

看完信,賴文波又看看城頭士兵,一個個惶惶然,都被剛纔的大爆炸嚇破了膽,鬥志全無,賴文波又想到自己棄城而逃,劉士寧也不會饒恕自己。

他不由長嘆一聲,下令道:“傳我的命令,開城投降!”

.........

隨着一千守軍投降,晉軍騎兵列隊進入宣城縣,意味着這座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的城池被晉軍突襲得手,戰局開始驟然逆轉。

與此同時,兩百艘大船在潤州水軍的護衛下,運載着兩萬士兵沿着長江南岸向江州浩浩蕩蕩開來。

這支船隊的主將是車騎將軍楊苗,楊苗也是一員河西老將,曾出任重弩軍郎將,他和蘇鎮、安重三人成爲李冰的左膀右臂。

這次李冰率領三萬軍進入江南,加上從廣州返回的一萬軍隊,實際上有四萬晉軍,再加上融合了兩萬民團軍,使李冰能動用的軍隊達六萬人之衆。

這次李冰動用近四萬發動宣州攻勢,剩下兩萬餘人分別部署在江寧、常州和湖州一線,防止劉士寧狗急跳牆,反擊江南。

而李冰本人則坐鎮常州,遙控這次行動。

與此同時,大將安重率八千人從江寧縣方向進入宣州,疾速趕往宣城,他負責接手宣城的防禦,讓一萬騎兵從宣城解脫出來。

.........

江州潯陽縣,也就是今天九江,這裡是白居易寫下《琵琶行》的,但潯陽縣一直是劉洽父子的老巢,他們控制範圍主要是太湖以西和贛江以東的大片土地,包括宣州、江州、饒州和撫州全境,以及洪州和吉州、虔州的一半。

而馬燧的控制的領土卻是在贛江以西和湘江以東,而湘江以西則是劉闢的控制地。

這個月因爲對父親喪事處置不當而惹了衆怒,劉士寧比較低調,他大部分時間在潯陽縣訓練新兵。

劉士寧的一萬軍隊在常州全軍覆滅,投降士兵也沒有被放回來,使劉士兵手中兵力銳減到兩萬五千人,他兩萬五千人一分爲二,一半駐紮在宣州,另一半則駐紮在江州,其他幾個州都無兵駐紮,只有少量的民團士兵負責維持地方治安。

這個月劉士寧在饒州、洪州和江州三地招募了一萬青壯,編爲新軍,他親自負責對這支新軍的訓練。

這天上午,劉士寧在大校場上訓練新軍的隊列,這時,校場邊一陣喧鬧,只見一羣士兵推着一名鬚髮皆白的老將上前。

老將渾身酒氣,嘴角和眼角都在流血,看來被打得不輕。

“主公,這個老東西又喝酒罵人了!”

這名老將叫做王延貴,跟隨劉洽南征北戰多年,一直是劉洽的左膀右臂,但他脾氣暴躁,說話不留情面,得罪了很多人。

當年他也勸過劉洽不要放權太多給劉士寧,雖然沒有被劉洽採納,但他卻得罪了劉士寧。

劉士寧掌權後,提拔心腹,貶斥老將,王延貴首當其衝,王延貴在十幾年前就是先帝德宗皇帝封的正四品忠武將軍,而現在他卻被劉士寧貶爲後勤軍郎將。

他心情鬱悶,常常喝得爛醉,喝了酒便痛罵劉士寧。

劉士寧知道他又辱罵自己,心中頓時大怒,迎頭一鞭抽去,王延貴臉上立刻出現了一道血痕,王延貴扭過頭去,一言不發,他心中恨極,反而沒有了平時的暴躁。

劉士寧心中更是惱怒,又是一鞭抽出,“老匹夫,你要找死,我成全你!”

就在這時,幕僚範弘在遠處大喊道:“將軍!將軍!”

劉士寧指着王延貴喝左右道:“軍中不許飲酒,此人嚴重違反軍紀,拖下去打一百軍棍。”

衆將紛紛上前求情,懇請劉士寧看在老主公的份上,再饒他一次!

劉士寧哼了一聲,“這老匹夫我不殺他就是便宜他了,豈能再輕饒,拖下去打,打死了給他一張破席!”

士兵拖着王延貴下去了,劉士寧這才催馬上前問道:“什麼事?”

範弘急道:“將軍,收到了兩份緊急鴿信,一個是錢逸從潤州發來,說三千晉軍騎兵已經殺向宣州,另一個是溧陽縣主將李峰發來,他的斥候發現大隊騎兵殺進宣州,人數在一萬人上下。”

劉士寧大吃一驚,“這是晉軍要突襲宣城嗎?”

“應該是這樣,兩個情報的內容是吻合的,但人數有點不一樣,一個是一萬騎兵,一個是三千騎兵,不知哪一個是正確的。”

“先回軍營再說!”

劉士寧有點心慌意亂,對方怎麼會有騎兵?這是他之前沒有想到的,如果對方是騎兵,那自己的軍隊部署就有問題了,騎兵可以輕鬆突破防線,突襲宣城,宣城的三千守軍是否守住得住?

回到大帳他便問道:“可有宣城的消息?”

記室參軍搖搖頭,“最新消息已經給範先生了,現在沒有任何消息?”

劉士寧站在地圖前,望着地圖上的宣城縣一陣懊悔,早知道自己把軍隊集中在宣城就沒事了,爲什麼非要分兵三處,還美其名曰互爲犄角。

幕僚範弘勸道:“如果真的只有三千騎兵,那他們攻不下宣城,如果是一萬人,那現在也已經難以挽回了。”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在門口道:“啓稟將軍,宣城縣緊急鴿信!”

劉士寧驀地回頭,厲聲道:“趕緊把信拿來!”

士兵進帳單膝跪下,將一份鴿信呈上,劉士寧打開鴿信,看了一眼,稍稍鬆了口氣,“是賴文波寫來的,晉軍三千騎兵偷襲宣城,沒有成功,現在去向不明!”

範弘眉頭一皺,“那爲什麼李峰說是一萬騎兵?”

“這可以解釋,對方虛張聲勢,在夜間過境,一個人拿三根大旗,看起來陣勢就大了,估計李峰派出的探子沒有全部看完就急急趕回去了。”

“那敵軍派這三千騎兵來突襲宣城有什麼意義呢?”範弘又不解地問道。

劉士寧負手走了幾步,緩緩道:“對方的目標肯定是宣城,我懷疑騎兵不是用來攻城的,攻城應該是另外有軍隊。”

範弘腦海一閃,眉頭皺成一團道:“這三千騎兵應該是來對付李峰他們,一旦另外軍隊大舉進攻宣城,李峰必然會撤回宣城,這三千騎兵就等在半路呢!”

劉士寧也想到了這一點,騎兵的高速移動就適合伏擊,但有一點他想不通,另外一支攻打宣城的主力會從哪來殺來?

這時,又有士兵在門口稟報,“潤州緊急快信!”

士兵走進大帳,又將一份鴿信呈上,劉士寧打開細看,這是錢逸從潤州發來的第二份緊急情報,上面寫得很簡單,李冰親率兩萬士兵從江寧方向殺奔宣州。

一下子環環扣住了,真正攻打宣城的是李冰率領的兩萬軍隊,而騎兵只是用來伏擊撤退的軍隊。

範弘點點頭,“我明白了,騎兵從常州過來,把李峰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中線,敵軍的兩萬軍隊便無聲無息從北線殺進了宣州。”

“問題是,我們該怎麼辦?”劉士寧問道。

“卑職建議支援宣城,無論如何宣城太重要,絕不能失守。”

劉士寧沉思良久,點了點頭,他採納了範弘的建議,他們的糧食物資都在宣城,絕不能失守。

他隨即又道:“立刻發鴿信通知李峰和綏安張延勝,要他們率軍向饒州撤退!”

饒州是向西南方向走,這樣或許可以繞過敵軍的伏擊。

劉士寧命令兄弟劉士朝率一萬新軍守衛江州,他親自率領一萬精銳之軍向宣州趕去。

.........

就在潯陽的一萬軍隊剛剛南下,事先埋伏在潯陽縣的探子立刻用鴿信將這個消息發到了常州。

常州軍衙內,李冰正在和王侑探討他們的作戰計劃,整個宣州之局都是王侑一手策劃,可以說環環相扣,將陰謀之計發揮到了極致。

其實關鍵原因是宣城縣太重要,劉士寧不想失去宣城和宣州,不僅宣城縣內囤積了大量錢糧物資,更重要是晉軍一旦佔領宣城,就等於佔領了宣州,很容易切斷江州和洪州、饒州之間的聯繫,使劉士寧困守孤州,所以王侑認定劉士寧一定會救宣城縣。

李冰這時想起一事,有些奇怪地問道:“江州北臨長江,南抵鄱陽湖,水域廣闊,但沒有聽說他們發展水軍?”

王侑笑道:“這件事其實我知道原因,不光是劉洽,馬燧也沒有發展水軍,他們兩人都是從中原轉戰過來,在長江南岸落腳後,各自軍隊只剩下幾千人,他們的重點都放在擴軍上,馬燧從四千人擴張到兩萬,劉洽從五千人擴張到三萬五千人,光是每月的軍俸就把他們愁死,而南唐朝廷卻不給他們一文錢,他們連維持軍隊都很勉強,哪裡還有錢造戰船?倒是劉闢手上有一支幾千人的水軍,不過那是渾瑊留下的底子,和劉闢無關。”

這時,親兵在門口稟報,“啓稟將軍,江州有消息傳來!”

親兵進來呈上一份鴿信,李冰展開鴿信,忍不住笑道:“軍師的計策果然高明,真把劉士寧誘出來了!”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二百二十章 面臨選擇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九百二十一章 元城嫁衣(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六百零九章 各讓一步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三百二十章 趕赴淮河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九百四十九章 太后密詔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五百二十二章 解救唐民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五百七十二章 連環毒計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五十章 仗義出手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六百五十六章 重聚晉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六百五十七章 探子落網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換戰俘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布棋落子(三)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九十六章 婉拒拉攏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難民潮起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三百零九章 佳婿攻勢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十四章 誤入密洞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應試之舉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四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九十二章 疏勒于闐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七百一十一章 大赦方案第五百四十六章 光復北庭第九百一十章 背信棄約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夜離去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存錢取息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七十一章 五五規則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有規矩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羅公主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來幽夢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一千零一章 探查病情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 騎虎難下第一百七十五章 提前出發第六百一十一章 家有兒女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風險太大第二百二十章 面臨選擇第四百六十八章 出乎意料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晉軍之使第八百一十三章 家有貴客第九百二十一章 元城嫁衣(上)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輿論之劍(上)第六百零九章 各讓一步第三百六十二章 婚禮籌備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軍歸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泉州大案(上)第一百八十章 救援蒲桃第七百八十六章 圍城打援第七百六十章 聚商共議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白居不易第三百二十章 趕赴淮河第一百七十四章 遠征之軍第二百八十一章 首戰告捷第一千零四章 韓滉進京(上)第六十一章 黑市覓刀(下)第九百四十九章 太后密詔第三百五十七章 長安哀訊第七百六十七章 夜襲船場第六百六十六章 運輸不足第二百三十九章 郭家之悔第五百二十二章 解救唐民第二百二十五章 夜截航船第五百七十二章 連環毒計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王宮救人第三百六十五章 灞上新軍第七百零三章 成人之美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五十章 仗義出手第六百零四章 內部清洗第六百五十六章 重聚晉宮第三百五十二章 崔府壽宴(中)第六百五十七章 探子落網第八百五十五章 策略失誤第九百八十六章 父子談心第四百五十二章 韓滉罷相第四百三十七章 交換戰俘第二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術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監管漏洞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戰張掖(中)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三百一十五章 佔山爲王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班師回京第二百六十三章 驅蝗大戰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布棋落子(三)第八百七十一章 河北談判(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春聞警訊第七百七十六章 世家危機第九十六章 婉拒拉攏第八百三十三章 冰釋前嫌第五百八十三章 圍魏救趙第九百五十五章 除弊革新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難民潮起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橫塞邊城第二十九章 武道大會(九)第八百四十章 千里追蹤(上)第三百零九章 佳婿攻勢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兩戰兩敗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欺君罔上第十四章 誤入密洞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應試之舉第七百八十五章 強奪滏口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雨夜夜襲第六百二十四章 分崩離析第九十一章 突生變故第八百九十九章 假戲成真第四百七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九百六十七章 閹黨覆滅第一百五十二章 高手潛質第六百五十二章 朱泚決定第五百二十一章 裡應外合第一百九十二章 疏勒于闐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晉宮驚魂第七百一十一章 大赦方案第五百四十六章 光復北庭第九百一十章 背信棄約第二百二十一章 連夜離去第八百九十七章 報紙面世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存錢取息第二百零五章 人狼之戰第一千一百章 唐州商會第七十一章 五五規則第三百六十章 拜見月老第六百六十一章 關內攻勢(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第八百八十八章 家有規矩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新羅公主第六百八十六章 失手被抓第七百五十三章 夜來幽夢第三百六十一章 面見新君第一千零一章 探查病情第三百四十三章 蜀亂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