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吐蕃軍出動

本來嘛,一羣無憂無慮過着沒羞沒躁小日子的烏斯藏八大王,生活是那麼的美好,世界的那麼的和平。

但和平太久了,似乎很容易讓人感到蛋痛。人蛋痛了,就容易作死。

都說不作不死,但似乎這羣還維持着中古生活習慣的土著人,並不懂得這個真理。他們也許是在當前的位置太久了,所以心裡總是想着能不能再升一步。祖先們的經驗告訴他們不行,敢再往前一步等待他們的就是死亡。

或許祖先真的死太久了,這些傢伙已經忘記了祖訓。這可是老祖宗用血換來的教訓,就這樣讓破布隨手丟掉了。

他們如今是樂呵了,因爲偉大的吐蕃帝國,再次建立了起來。是的,必須是帝國,妥妥的。

他們推選了新的吐蕃皇帝,然後他們從相當於土司的地方王爺,兼職爲皇廷的文武重臣。

比起只能夠在家裡播種創造新的民族,或者管理小部族的糾紛什麼的,治理國傢什麼的似乎更好玩。

至於這個國家會不會被他們玩殘了,似乎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內,大不了繼續回去當他們的王爺。

他們徵兵,在活佛的幫助下十萬部隊不過是幾天的花時間就拉了起來。要知道,烏斯藏地區的人口其實不多,十萬大軍已經是10:1的比例,按現代人的觀點,這完全就是準軍國主義的節奏啊!

糧草那是你湊一點我湊一點,類似合夥做生意入股一般,約定對外作戰獲得了收入,那麼就按照這個比例來分配戰利品。好吧,不知道爲什麼如今的吐蕃皇廷,給人就是一種合資公司的即視感……

不管如何,軍隊集結完畢,考慮到經費不足的問題,所以訓練從簡。再說戚繼光都是五天一訓,他們這些新丁只需要十天甚至二十天一訓就好。訓練很消耗體力的,消耗了體力就要吃更多的飯才能補充回來,所以不管是士兵還是軍官,都討厭訓練。

恩,很好很強大的意識……但似乎大明中後期的軍官也是那麼認爲的……更糟糕的是,把衛所的士卒當成佃農來用,偏偏出戰的時候還硬生生把這些轉職爲農民的可憐蟲拉上戰場……老天,他們三輩子都沒有拿過武器了……

相比之下,這羣吐蕃士卒或許更幸福一些。

每天好歹都有肉,實際上吐蕃這裡除了肉就是青稞,有時候感覺青稞比肉還貴上一些,尤其是突然有了什麼災害,畜牧大批大批死亡的時候。士卒經常有肉吃不說,活佛非常人道的派出了喇嘛爲他們講經,告訴他們‘你們的一切所作所爲都是正確的,你們的所作所爲都是佛祖認可的,不管結果如何,你們必然會進入極樂世界’。

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的煽情,每一句話聽起來都是那麼的有道理,其威力已經昇華了,昇華到了傳銷的級別。

在這樣的洗腦下,士卒已經麻木了,瘋狂了。

他們似乎變得比以前更加的好戰,無時不刻都在期待着出發的那一天。

奈何,到底要去哪裡打仗,大家還是討論之中。

合資公司嘛……缺乏一個有效的制度和責任劃分,就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決策的問題。

誰來決策,誰又有資格決策?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本來已經選出了董事長,也就是吐蕃王。那麼他們這些有股份的股東,好歹應該遵循一下董事長的意見吧?

結果手裡有股權的,不管股權有多少,總覺得自己就牛了,好歹也應該要有一點話事的權力。所以在決定打哪裡的時候,吐蕃皇帝決定攻打陝西,文官說要打四川,武官說要打雲南緬甸……整個皇廷搞得和菜市場沒什麼區別。

吐蕃皇帝的意思,陝西最繁華,能夠搶到更多的東西;文官說陝西也是那什麼共和國的首都,哪個首都不是重兵把守,去那裡太危險了。再說四川天府之國,想來裡面也有不少好東西,而且山路難走陝西雲南要來支援也難,還是打四川好一些;武官最直接,雲南和緬甸那麼靠近自己的地盤,而且對方也是剛剛打下來,守備能力自然是最弱的,不打雲南和緬甸還能打哪裡?

大家都覺得自己有了股份就牛了,誰都希望事情能夠順着自己的想法去發展。

結果等到共和國的大軍進入到烏斯藏地區,即將靠近那曲卡附近的時候,他們才懵懵懂懂的意識到,似乎如今不是繼續討論應該先打哪裡的問題,而是應該考慮一下,應該怎麼迎戰的問題。

問了問前線來報告的士卒,知道敵人不過才兩萬,而且有一萬居然還是步兵。聽到這個結果之後,八王也差不多可以笑了,吐蕃皇帝和活佛也可以笑了。

吐蕃或許湊不出多少戰馬,但五六萬還是湊得出來的。十萬大軍裡面至少有三萬多是騎兵,而且吐蕃好歹也算是一個遊牧民族,至少也可以算半個。所以每一個騎兵都是合格的,哪怕不怎麼訓練,只需要配備武器裝甲什麼的,放在軍伍裡面熟悉各三五天也就差不多可以上陣了。

三萬騎兵對付兩萬步騎混合軍旅,更別說還有七萬步兵在後面打底,吐蕃皇廷至上而下都覺得,贏定了!

好吧,就用你漢人的鮮血,來爲我們的出征祭旗好了!

準備,集合,出發……每兩個字就是一天的時間,前後花費了三天時間才整頓完畢開始出征……黃花菜都涼了。

但好歹,八王裡面有一個最着急,那就在最靠近前線,國防軍剛剛入侵到他領地的闡教王。自家着火,誰不關心,別人是三天時間集結完畢,闡教王兩天多一些就集結完畢,也不等別人自己先走一步。

反正他麾下也有一萬人,自己的領地又是熟門熟路的,依靠茫茫的平原地帶迂迴包抄敵軍還是很有可能的。至少,也可以給對方的步兵一個重創!

他可是聽說過的,以前大唐就算派出了軍神李靖,派出了十萬大軍來打吐蕃,最後也是大敗而歸。如今區區一萬人就敢來挑釁,這不找死?!

上萬人的輜重,可不能夠給別人得了!

實際上,這纔是闡教王真正的想法……

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83章 強勢要陝西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16章 奪下白水縣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4章 明順的密議(上)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70章 故障率問題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83章 強勢要陝西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45章 公務員考試(四)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15章 百姓的怒吼(下)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
第55章 柳如是登場第35章 雲南沐王府第48章 對朝鮮戰爭第5章 大秦文化節(下)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100章 急襲大淩河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94章 《救世軍週刊》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82章 義軍的宴會第104章 張獻忠吐血第20章 最理想成果第14章 憋屈的隕落第9章 文化節開幕第143章 各方的動態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160章 後金消滅戰(3)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10章 崇禎要變法第61章 海軍行進時第102章 邊關如鐵桶第37章 導購來支招第134章 坑了洪承疇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127章 蜀道遭遇戰第29章 落入埋伏圈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83章 強勢要陝西第21章 各地的響應第69章 歐盟的國書第39章 楊愛的勸降第112章 羅汝才稱臣(下)第49章 宗茂的求見第98章 且虛與委蛇第40章 千金買馬骨第23章 1628年半事記第139章 六豔的傾心第130章 初步站穩腳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24章 機牀的圖紙第18章 計議救公主第106章 草草的結束第16章 奪下白水縣第92章 皇家軍校立第43章 第一條鐵路第59章 七夕有巧遇第105章 大明的弱點第56章 御駕親征去第4章 明順的密議(上)第139章 坑俘與會議(上)第73章 張氏家族會第80章 有惡客西來第31章 最終的決戰第129章 救世軍入關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70章 故障率問題第59章 演唱會落幕第131章 順國吞吳國第150章 茶種的戰爭(4)第19章 天才小屁孩第72章 系統繼承權第49章 超重炮登場第47章 後金的抉擇(下)第52章 反賊必須死第23章 稱帝與立憲(下)第77章 人智有窮時第3章 二女共侍夫第63章 責任負不負第76章 爲成功再敗第83章 強勢要陝西第32章 明末足球賽(下)第30章 明末足球賽(上)第95章 圖紙被搶走第26章 虎頭山攻防(上)第18章 對土司政策(下)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84章 各人的去路第110章 對蒙古用兵第12章 超市的升級第79章 曹文詔歸心第20章 新產品上市第26章 大明新科考第140章 坑俘與會議(下)第21章 正統繼承權第11章 獲救與怒火第99章 大淩河之戰第45章 公務員考試(四)第157章 大變革之戰第19章 兩線成一線第22章 李自成反擊第2章 1643年大事記(下)第22章 黃龍山基地第53章 爹惑兒來解第15章 百姓的怒吼(下)第24章 三千對三萬第83章 呼喚起血性第46章 孔嶼逃走了第38章 小婢女楊愛第53章 這裡我做主第159章 後金消滅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