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蕭縣

蒙城縣城東邊。

無數黃沙掀起,萬餘騎兵從北邊而來,浩浩蕩蕩的,直如沙塵暴過境。

蒙城知縣帶着鄉紳本想迎接一下黃得功。

如果之前,蒙城知縣從來不在乎區區一總兵官,畢竟文貴武賤,不過而今是亂世,不得不倚重武人,而且黃得功所部的軍紀,在當時官軍之中,可以說是翹楚了。

從來沒有屠城之事,也沒有略帶地方官軍的的事情。

故而這位蒙城知縣,也有幾分未雨綢繆之意,想與黃得功攀上一些消息。

結果,他們在城門之外等了好一陣子,只見大隊人馬繞城而過,沒有一兵一卒入城,卻見一位小將上前,不是別人,正是任有袴,他恭敬下禮說道:“末將任有袴見過縣尊大人,軍情緊急,大人犒勞大軍的美意,我代我家將軍謝過了,只是軍務繁忙無暇相見,還請見諒。”

說完之後,任有袴翻身上馬,跟着大軍而去了。只讓這位縣尊大人吃了一肚子沙子。

蒙城知縣並不生氣,反而感嘆一聲,說道:“如果天下武臣,能如黃將軍如此,天下怎麼會弄成這個樣子啊?”

此言一處,衆多鄉紳紛紛言是。

自打進了崇禎年間,蒙城也有過好幾次客兵過境,幾乎上每一次都要鬧出一些動靜,要糧的要餉,不要糧不要餉,自己動手拿的。劫掠婦女,比流寇還流寇的,他們都見過,如黃得功這樣繞城而過,無所求的,實在是少見。

黃得功不知道,他們對自己的評價。

他只是悶着頭趕路,見任有袴跟上來了,說道:“怎麼樣打發了嗎?”

“打發了。”任有袴說道:“將軍何妨見上一見?”

“老子是粗人,見了這些穿長衫的,就渾身不舒服。”黃得功說道:“算了吧,我去了說不清怎麼就把人給得罪了。”

“報。”一聲長長的呼聲從南邊而來,一名騎兵與大軍相對而來,從黃得功身邊的親軍之中衝過來,說道:“大人,丘大人的急報。”

任有袴立即上前接過,遞給黃得功。

黃得功說道:“我沒心思看,你看看,有什麼事情給我說說吧。”

黃得功識字,但認識的也有限,故而騎在馬上,沒有心思看書信。

“哦。”任有袴說道。這樣的事情,他也見多了,毫不驚訝,他檢查過火漆之後,撕開一看,說道:“大人,賊人的先鋒已經到了峽石城,而今丘大人佔據了南岸,賊人佔據了北岸,丘大人請您速速進軍。”

黃得功聽了之後,一把將書信扯過來,匆匆一看,忽然說道:“傳令下去,就地休息。”

任有袴立即將命令傳了下去。

一路向南滾滾而去的馬隊,一點點的變慢,減緩速度,停了下來。

如果不是必要,其實騎兵在行軍的時候,並不是全部騎馬行軍的,很多時候都是牽着馬走的,因爲對騎兵來說,馬力是相當重要的資源。因爲事情緊急,黃得功已經破例所有士卒騎馬行軍了。

只是現在看來這個速度,還是不夠。

“我們要連夜行軍了。”黃得功對任有袴說道。

黃得功喊停,是爲了調整行軍休息時間,無他,按照之前的計劃,是到傍晚就地紮營,所有讓士卒疲憊一點,也沒有事情,反正晚上要休息了。

而現在黃得功推翻之前的計劃,就要特別注意大軍休息的時間與頻率了。

就在曹營與勇衛營圍繞着壽春一場戰役開打的時候,張軒大軍也到了蕭縣之下。

蕭縣東南方向,數萬人馬集結在一起,給人一種熙熙攘攘的感覺,最中間的是,張軒本部人馬,袁時中所部,與楊繩祖所部,三部人馬雖然在訓練程度之上,有些參差不齊,但是畢竟是久經戰陣,已經相當正規化了。

但是外圍的都是一些什麼人啊,看上去熙熙攘攘的,簡直就是趕集一樣。根本稱不上軍隊。

看了外面的情況,張軒也就非常理解了,爲什麼數萬人馬,被官軍東拼西湊的一萬人馬給硬生生的擊敗了。看這情況,敗纔是正常情況,不敗纔是不正常情況。

張軒大帳之中,諸將林立。

張軒有一種將士如雨的感覺,張軒本部諸將,袁時中本部諸將,楊繩祖本部諸將,算起來也有十幾名之多,每一個放出去也是統兵千餘的將領,在義軍之中也算得上中堅力量了。

而除此之外,還有程繼孔,王道善,以及大大小小的土匪杆子頭目,即便是張軒限制了很多隻有幾百嘍囉的頭目,但是一時間大帳之中,居然有一種人滿爲患的感覺。

更不要說,他們紛紛攘攘的亂說話,說道:“張將軍爲我們報仇啊。”

“我家兄弟,死的好慘啊。”

“報仇,報仇。”

一時間張軒的耳朵之中,好像有無數小鼓一起敲響,張軒厲聲說道:“好了。”

傖啷一聲,卻是賀虎頭陡然拔刀,厲聲喝道:“張統領面前,誰敢放肆。”

此刻的賀虎頭正如一頭小老虎,一聲暴喝,頓時鎮住了這些頭目,一時間大帳之中鴉雀無聲。

張軒看了賀虎頭一眼,說道:“諸位的意思我都明白。何騰蛟殺我義軍戰士,可憐張方造張將軍,英雄了得,我素來敬仰,卻沒有見上一面,實在痛惜,張將軍的頭,我一定會報的。”

“多謝張統領。”一時間所有頭目都說道。

張軒聽得出來,有些人虛情假意,有的人語氣之中,微微帶着哽咽,想來是動了真感情了。張軒隨即掃了一眼,頓時看出來了。張方造雖然死了。但是他的舊部還沒有死完了。

在亂世之中拉起杆子的,沒有幾個鐵桿心腹,早就不知道死在什麼地方了。這些動了真感情的,定然是張方造的舊部。

張軒心中暗道:“這些人可以爲我所用。”

張軒此來徐州絕對不是爲了張方造報仇來的,其實他之前根本沒有聽過張方造這個名字,那來的敬仰。不過是借死人的名號一用而已。

“今日我們數萬大軍君臨蕭縣,正要攻破蕭縣,先殺蕭縣縣令,再轉攻徐州,殺何騰蛟,爲張將軍報仇。”張軒說道:“不過,連吳王也知道諸位忠義之舉,下了一封令旨,讓獎勵忠義之士,攻下徐州之後,當在徐州之中選忠義之輩,爲徐州防禦使。”

張軒現在還用這闖營的官職,在闖營的官職之中,節度使相當於省一級的巡撫,而防禦使,相當於兵備道,至於知府,知縣,就大差不差了。

這一句話傳到了程繼孔與王道善的耳朵之中,他們頓時有幾分心動了。

哪怕程繼孔想到了二逃殺三士之計,但是也忍不住心動了起來,說道:“卻不知道張統領屬意誰?”

張軒所說的,自然是他信口所言,不過,他有便宜行事之權,也不算是胡亂許諾。在張軒看來做事要分清主次,他的主要目標,一直都是從北邊威脅鳳陽,減輕大軍的負擔。來徐州,也不過是想弄一些人員糧食的補充而已。至於徐州是姓程,還是姓王,對張軒還是羅汝纔來說毫無意義。

但是對程繼孔與王道善來說,卻意義重大了。

他們這麼自立爲首領的人,心中難免有一些小心思,他們既想依附闖營如今的聲勢,又想保存獨立,徐州又是自己的老家,如果能擔任徐州防禦使,豈不是成爲了徐州的坐地虎,獨立一方小藩鎮。

這個結果對他們來說,再好不過,由不得他們不動心。

第五章 峽石城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章 峽石城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三章 奪麥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十章 綠帽子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四章 鄖陽
第五章 峽石城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六十一章 劉國能第三十二章 南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十九章 決戰四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二章 家事二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五十二章 多鐸撤軍二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八十三章 飄然而去文安之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十二章 鬱悶的鄭鴻逵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五章 峽石城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三章 奪麥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二十四章 勇氣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一百二十九章 誅逆子二第四十五章 官軍的反應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二卷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 地七十二章 小勝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七十八章 託天王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三十一章 高傑之心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三十七章 張袁合營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六十五章 清室諸王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六十五章 信陽城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一百零一章 大崩潰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第十章 綠帽子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九十二章 湖口攻防戰四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二十五章 追擊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六十四章 有孕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謝幕第十六章 而今天下誰之過也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四章 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