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

“正是。”秦猛說道:“鄭將軍正在曹將軍軍中做客,唯恐家中擔心,故而特派我來捎個口信,報個平安。”

黃老夫人看了鄭芝豹一眼。卻見鄭芝豹不敢與他對視。頓時明白,這一件事情恐怕是真的。心中頓時大怒,恨不得現在就對鄭芝豹用家法。但是在外人面前卻不能漏了怯。

“我知道了。不知道我那不孝子做了何等之事。惹得張將軍派人來安平鎮興師問罪,不過,既然來了,我老婆子就多說兩句,不知道多少錢可以放我那不孝子回來?”

秦猛微微搖頭沒有說話。

“一百萬兩。”黃老夫人說道。她見秦猛不說話,說道:“五百萬兩。”

鄭芝豹有些急了,說道:“娘----”

一百萬兩,這個數目不大,鄭氏咬咬牙也能拿出來,但是五百萬兩,就畢竟多了,不是咬咬牙的事情了,就要影響鄭氏的生意來往了。

“住口。”黃老夫人說道:“這裡沒有你說話的份。”

“老夫人。”秦猛說道:“這可不是錢的事情,還請老夫人修書一封,給鄭總兵,倒時候讓鄭總兵與我們談。”

黃老夫人說道:“老身知道了。”

“既然如此話已經送到了。”秦猛說道:“那麼在下就不打擾了。”

“怎麼想來就來,想走就走嗎?”鄭芝豹說道:“你也太不將我鄭家放在眼裡了吧,你就是城外騎兵的統領,我將你留在這裡,正好用你換我家三哥。”

秦猛一聽不由哈哈大笑。說道:“我不是看不起鄭家,而是看得起鄭家,覺得鄭芝龍是個響噹噹的的人物,纔來安平鎮拜訪,如果這樣就被你們扣住,天下人誰還相信鄭家的信用。”

“再說了,我區區草芥之將,曹營之中車載斗量,根本不足掛齒,縱然死在安平之中,無非張將軍殺鄭鴻逵以祭,一命換一命,我也算是夠本了。”

黃老夫人聽鄭芝豹所言,未必沒有意動,只是聽秦猛這麼一說,頓時喝止住鄭芝豹,在她心中十萬個秦猛也比不上她一個兒子,讓人送秦猛走了。

秦猛出了安平鎮才鬆一口氣。

當時氣勢很足,但是當時未必不害怕,只是強行壓制住了而已。

秦猛立即帶人從安平城下撤離,回福州去。但是與此同時,數封書信從安平鎮出海,一兩日內到了溫州城下鄭芝龍的手中。

鄭芝龍拿這書信匆匆一看,頓時惱怒非常,一來惱怒鄭芝豹辦事不利,連區區千餘騎都擋不住,二來又埋怨母親,這個時候就不要添亂,我豈能不想保全三弟。

隨即他擡起頭來,看着溫州城,長長吐了一口氣,頓時覺得進退兩難。

溫州城在永嘉江南,永嘉江在溫州以西也變得開闊起來了,容得下海船了。鄭芝龍已經猛攻溫州數日了,但是許都在城中堅守,不敢說是穩如磐石,但也是一個難啃的骨頭。

溫州城北城牆,距離永嘉江上不遠,鄭芝龍迫近下錨,直接用火炮轟擊城池,已經打下好幾個缺口了。

許都根本不修補城牆,而是留住缺口。鄭氏士卒多少人衝進去,就有多少人從裡面退出來。

不,也留下不少具屍體。

鄭芝龍問及裡面的情況,頓時三個字涌進鄭芝龍的腦海之中,就是鴛鴦陣。

從士卒的描述之中,許都部下所用的就是鴛鴦陣。

在這種狹窄的地方肉搏,鴛鴦陣可謂是鄭芝龍部下的剋星。畢竟鄭芝龍軍中的組成成分,與一百年前海賊的組成相差沒有多少,打起仗來,也就是靠個人勇武,這樣的戰鬥方式,遇到有組織紀律的軍隊,很難沾上便宜。

不管是面對張軒,還是許都都屢屢吃癟。

這樣堅持不下的戰事,讓鄭芝龍很是煩惱,一來他煩惱攻城不下,二來,他也意思到,即便能攻破城池,許都未必不繼續抵抗。

而這個時候,許都的各路援兵已經來了。

第一路援兵乃是來自金華,乃是許都留在金華的部下,這也是張軒特地派來的。

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派出金華軍一個營,也讓許都知道,張軒並沒有放棄他。這個營來得很快,不過到溫州城下,許都並沒有讓他們進城,反而是在永嘉江上游駐紮。

讓鄭芝龍不得不提防上游的火船。

時間不久,他又得到消息了,溫州下游盤石衛,也有不少士卒入駐。具體是那一路兵馬,鄭芝龍一時間也不清楚。

但是鄭芝龍也摸到了張軒一點心思。

張軒知道他即便是派人救溫州,鄭芝龍也是能來去自如的,故而張軒可能想將鄭芝龍困在永嘉江之中,來一個甕中捉鱉。但是一是鄭芝龍也想不起張軒用什麼辦法封鎖下游數裡寬的江面。

本來戰事就已經很困難了,再加上福建的這麼多事情,如何讓鄭芝龍不煩惱啊。

正在鄭芝龍反覆思索,想來想去,現在這個局面怎麼破,鄭鴻逵他到不擔心,張軒沒有與鄭氏徹底翻臉的想法,鄭鴻逵即便是在張軒手中,也會被奉爲上賓的。

但是如果不改變現在的戰略形態,難道將來放棄陸地上的一切,去當海盜不成。

就在這個時候,卻聽外面有人闖了進來。

鄭芝龍一看是鄭森,看鄭森失魂落魄的樣子,鄭芝龍勃然大怒說道:“發生什麼事情了,看你的樣子成何體統?”

鄭森卻流下淚來,撲通一聲跪在地面上說道:“北京失陷,陛下殯天。”

鄭芝龍一聽,也愣住了,說道:“什麼?”

他簡直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雖然大家都覺得大明長不了了,但是當這個事實真的到了眼前,鄭芝龍還是不能接受,他從小在海上廝混,與官府做對,但是內心深處從來是以自己爲大明人而自豪的。

縱然崇禎十四年後,天下形勢一日壞過一日。

但是鄭芝龍內心深處未必沒有的朝廷會重新振作的想法。

而今這個消息卻是打消了鄭芝龍所有的幻想。

“陛下----”鄭芝龍張了張嘴,只說出這兩個字,一時間整個人好像抽了脊樑骨一樣,坐在椅子之上,空空蕩蕩的,什麼也去想。

有些東西一直陪伴着你,你縱然十分厭惡他,十分不喜歡他,當他消失的時候,內心之中依然是悵然的,更何況,崇禎對鄭家未必沒有恩,鄭芝龍發跡,也是崇禎二年投靠官軍之中。

風風雨雨十幾年,都以官軍自詡,以朝廷命官自豪。但是現在這個朝廷沒有了。

鄭芝龍心中空蕩蕩的,但是鄭森就已經哭出來了。

鄭森雖然從小在日本長大,但是也是準備考進士的人,四書五經也是從小讀慣了,忠義兩個字,雖然不敢說說時時刻刻記在心上,但是對崇禎殯天的哀傷,卻是實打實的。

鄭芝龍好一陣子說道:“哭什麼哭,傳令下去,撤軍回舟山。”

“爹,我們不打溫州了嗎?”鄭森問道。

鄭芝龍幽幽的說道:“好打什麼打?”

朝廷都沒有了,他鄭芝龍做再多,又是做給誰看啊。此刻鄭芝龍心中不由生出了別的心思,比如說與張軒好好談談,投奔吳王未必不可以。

北京失陷,崇禎殯天的消息,哄傳天下,一時間整個天下都震動了。不管是北京,還是南京,是遼東還是正夷陵,是淮安還是武昌。無數人爲這個消息而動。鄭芝龍也退回了舟山,張素與鄭彩之間再次談判開始了。

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十五章 鐵模?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十章 鑄炮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六章 王度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
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三十八章 風聲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九十章 湖口攻防戰二第二十九章 軍心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十五章 鐵模?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一百二十三章 攻歸德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一百章 赴湯蹈火二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四十二章 往事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十八章 擁兵五萬王御史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六十章 鑄炮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十二章 撤軍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二十二章 登基第六章 王度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將之姿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三十章 棄襄陽第二十二章 肅清全城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六十一章 離間計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七十章 夏邑孤城第二十一章 沙河之畔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六十七章 甕城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一百二十四章 歸德城破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九十一章 火馬陣第八十一章 留守鳳陽?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三十九章 奪回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七十八章 黃得功之死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二十五章 兵敗如山倒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二十四章 白水寨之戰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十二張 汝寧大俠沈萬登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二十四章 沙河之畔四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十九章 洞庭湖水戰三第四十六章 覆軍殺將三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自成低頭第九十七章 李東君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五十二章 不見長安見浮雲第九十四章 北伐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