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

撤兵之事,特別是在陣前撤軍。又是在多鐸面前撤退。

這樣的時節,決計不可能沒有破綻的。

諸將大喜過望,紛紛向多鐸請戰,說道:“十王,屬下請戰。”

多鐸掃過整個戰場,說道:“不許追擊放他們走。”

“這----”有很多人都想不明白。

多鐸看見圖賴若有所思,就說道:“圖賴,你覺得如何?”

圖賴說道:“十王英明,奴才猜十王的意思,是引夏軍出城做戰。襄陽城畢竟是堅城。如果賊人龜縮在襄陽城中,攻城的話,要大費周章。賊人這樣在城外,死戰不對,反而更好對付一些。”

“賊人堅陣以待,但是交戰之中,我以步陣,數次衝陣,賊人不過硬撐而已。”

“每戰之下,傷亡都不小,都是一口氣撐住而已。”

“而賊人撤退的陣型不亂,雖然小有破綻,但是破綻很小。”

“縱然我們今日大舉追擊。也不足以將賊人全殲在城外,但是如果賊人大敗之下,不敢再出城一戰。我們豈不是要攻堅城了?”

“故而,十王高明,是要鈍刀子割肉,硬拖着賊人不放,什麼事情賊人的血流乾,什麼時間就是賊人崩潰的時候。倒是乘勝追擊,想來賊人不可能堅守。”

任何戰事都是人來打的。

如果夏軍在一次次城下爭奪之戰。將士氣消耗完了,估計也不能鼓起勇氣堅守襄陽城。

否則憑藉夏軍現在的士氣,大軍即便攻破城牆,恐怕未必能打下來襄陽城。

當初江陰小縣,還能堅守那麼長時間。

其實清軍對攻城戰,並不是太熟悉的,雖然紅夷大炮彌補了攻堅戰的缺陷。

但是本質上多鐸不願意陷入這樣的戰事之中。

當然了圖賴也揣摩到十王的心思。

那就是城外這種消耗戰,消耗的大多都是漢軍。多鐸纔不會漢軍的損失過眼的。

甚至從某種程度上,多鐸還嫌棄漢軍,尤其是順治元年,也就是去年的降軍太多了。

大順在北京之時,所謂雄兵百萬。那可是一點都沒有打折扣,只有多沒有少。

而屢次大戰之中,雖然傷亡不少,但是決計沒有到達傷亡百萬之衆的地步。

百姓決計在百萬之上。但是大部分軍隊都是望風而降。

從清軍入關時候,滿漢蒙八旗共二十多萬精兵,在短短一年之中,聽過收降俘虜達到百萬之衆。

雖然清廷以重用遼東人,也就是漢軍旗人的辦法,以當初遼東將門出身的將領,來統領降軍。統合降兵。

祖大壽的侄子,祖澤潤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但是即便如此,這降兵還是太多了。消耗一些漢軍根本不放在他眼裡。

“哈哈。”多鐸說道:“圖賴深得我心。”

“只是,如此一來。”吳三桂說道:“恭順王在峴山之上,就有點難辦了。”

多鐸說道:“正好,派人去問問恭順王,他能不能支持得住。”

“是。”立即有人說道。

不過一會功夫,孔有德的消息傳遞過來了,不出多鐸的意料之外。

滿清整個國家氣氛,都是崇尚勇武,鄙視怯懦。縱然孔有德真有一點撐不住,在多鐸詢問的時候,他也是絕對不可能將這一件事情說出來的。

此刻,張軒也退回到了襄陽城之中。

整個戰場的統計之上,已經到了張軒的手中。雖然數目僅僅是一個大概的數字。

但僅僅是這樣,就讓張軒心中很是難受。

傷亡數字加在一起,最少在一萬之上,一戰之下,就折了這麼多人馬。

也就是說,這樣的強烈的戰鬥根本不可能持續三日。

否則不用清軍打,自己就崩潰了。

“隆隆。”的炮聲一聲聲響起。沉悶而悠長,比起白天的炮聲,已經變緩了不少。

但是依舊沒有斷絕。

黑暗之中,從小峴山看下去,只能看見黑漆漆的一面。不過,按照白日座標,轟下去就行了。

反正襄陽城區,這麼大面積,總是偏不了的。

這樣的轟擊,未必給襄陽城內帶來多大的損失。但是卻年讓夏軍這一夜都不得安生。

影響第二日的狀態,甚至影響軍心士氣與民心。

如果這樣日夜不停,十幾日之後,張軒不敢想象襄陽城中的士氣。

張軒看着峴山方向,僅僅能看見一片一片火光,隨即隆隆炮聲傳來。

張軒沉默了好一陣子,才說道:“將王大炮叫過來,還有秦猛也叫過來。”

不過一會兒,兩個人都過來了,張軒將地圖展開,指着一座山峰,說道:“可不可以將火炮安放在這個山峰之上?”

王大炮一看,戰戰兢兢的說道:“國公爺,這不可能。從襄陽城到這一座山峰之上,最短的路徑,就是翻過峴首峰。但是如今決計過不去的,只有繞過,但是一繞過的,最少要繞過幾十里。不讓清軍發現的話,最少繞過百里。”

“而此山與峴山,最少四五里。想要射程這麼長。只能是紅夷大炮。”

“山中的道路,只有幾道小道而已,根本容不得這大炮通行。所以要開拓道路。時間就更長。”

張軒說道:“多長時間?”

王大炮說道:“最少要有五六日?”

張軒搖搖頭,暗道:“五六日,太漫長了。”他心中一動,說道:“火箭能不能發射數裡?”

張軒似乎記得,黑火-藥火箭似乎射程也很遠。設計也不是太複雜的。

王大炮有幾分大汗淋漓,說道:“小的,對這方面並不是太擅長的。還請國公爺,召集軍中其他工匠。”

“好。”張軒當機立斷,將在火箭之上,有所擅長的工匠都召集過來了。

不過一會兒功夫,有些工匠被召集過來。

張軒說道:“你們都是在火箭之上有所擅長的工匠,我想知道這火箭能夠做多大。射程能夠有多遠?”

“這----”這些工匠紛紛議論了,好一陣子,才說道:“國公爺,這從來沒有做過。一般情況軍中火箭,都是一窩蜂,百虎齊奔箭。那種國公爺所說的大火箭的,根本沒有做過。”

張軒說道:“就在這裡做。立即馬上。”

“是。”這些工匠不敢怠慢說道。

立即有大量原材料,運送過來。不過一會功夫,就搭建出一個火箭的框架。

是一根長矛爲箭桿,下面就是火藥筒。裡面堆積了不少火藥。

明代火藥早就有發射-藥,與爆破藥之分了。這裡就一根明代火藥的放大版而已,在設計之上,並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

張軒看了看,總覺少一些東西。一時間就想不起來到底少了什麼。

細細一看,終於明白了,少了後面的固定-翼。明代火箭,如一窩蜂,百虎齊奔箭,這樣的火箭,從來不講準頭的,只講覆蓋。火箭亂竄的局面,更是到處都是,誤傷自己人也有不少。

這些對於那些小火箭,還能接受。但是對於這樣長一兩米,發射-藥與爆炸藥加起來有十幾斤重的火箭,根本不行了,鬼知道他點燃之後,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張軒立即將這一點說給工匠們聽,只是一時間講不清楚,忽然想起弓箭,說道:“有的火藥箭射得很準,有得射不準,就是箭羽出了問題。”

“這個火箭如果沒有箭羽的話,定然射不準方向。”

衆工匠一聽,頓時有一種恍然大悟之感,中國古代向來是重實用,輕理論。

爲什麼長箭之後有箭羽,能固定方向,這些工匠說不清楚。但是將長箭上的這個結構,安置在這大火箭之上,卻是很容易。

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四十章 瑣事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十六章 拔營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
第二十二章 朱仙鎮二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九章 棗陽之戰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二十章 談判開始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六十章 武昌之難二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歸德餘波二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五十六章 風聲險惡第三十五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九章 宜城第六十六章 錢糧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鄭經的瘋狂三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五章 峽石城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二十七章 隆武決策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十九章 徐州內情第六十四章 勸進二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一百三十五章 金氏第十八章 紮營第八十三章 叔侄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四十章 瑣事第八十八章 夜談三第十六章 拔營第五十章 左右搖擺羅副帥第四十六章 李信解憂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五十九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三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九十七章 各自籌謀第一百零九章 斷手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二章 李自成之死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八十二章 明失其鹿,岳父其有意乎?第一百三十二章 將星墜於野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五十五章 華夷之辨第一百零八章 宋獻策之毒第二十四章 朱仙鎮四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三十八章 奪炮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五十六章 病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八十五章 五里鋪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