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

“可是兵部的銀子不夠。”張質說道。

“不夠,怎麼會不夠?”羅汝才說道:“南京城中所有銀子不是都在你手中嗎?”

六部之中,戶部,禮部,刑部,吏部都是新建的,但是兵部與工部不一樣,兵部與工部都是張質的老班底,搭建了兩個衙門,而之前打南京城收刮的浮財都在張質手中。

張質苦笑說道:“殿下,當初的錢是不少,但是要支撐江南做戰,支撐楊將軍西邊打仗,還有修整宮殿,打造戰船,特別是支撐二十多萬的餉銀,三個月來,花錢如流水,即便是金山銀山也不夠花。兵部已經支撐不了這個月了。”

羅汝纔想問羅玉龍從是從江南收颳了一批銀子,他話沒有說出口,就立即明白了,現在這一批銀子應該在戶部之中。

戶部雖然是新建的,但是上上下下都是羅玉龍的人,羅玉龍自然要將銀子放在戶部之中了。

“戶部怎麼說?”羅汝纔看向阮大鋮。

阮大鋮說道:“戶部是有一些純銀,但也不多,卻不知道李尚書要多少銀子。”

“擴編十萬人馬。”張質說道:“臣心中還沒有底,不知道需要多少銀兩,須回去好好覈算一下,才能給出數字,但是臣估計非數百萬兩不能下。”

“如此一來,戶部的銀子支撐不了多長時間。”阮大鋮說道:“殿下,戶部存銀雖然在千萬之上,但是支撐兵部工部的開銷,還要支撐數十府縣官員的俸祿,這些銀子支撐不了一年。故而臣請命迅速江南,督查糧稅。”

羅汝才眼睛微微一眯,看了羅玉龍一眼,心中暗道:“我兒果然沒有看錯此人。”

此刻羅汝纔對阮大鋮非常滿意。

什麼樣的臣子纔是好臣子,能解決問題的臣子纔是好臣子。不能解決問題,即便是說得花團錦簇,也沒有什麼用處,縱然阮大鋮之前的風評有多不好,但是此刻羅汝才都不在意了。

“好,阮尚書既然有此意,孤自然不會拒絕,這樣吧,你去江南,孤撥千人護衛,並帶上孤的令牌,如有必要,可以徵調駐軍,曹營上下不得有違。”羅汝才說道。

錢謙益一聽大驚失色。

其實錢謙益在一旁聽得很不是滋味了。

他是首輔大臣,但是在議事之上,根本跟不上節奏。很多問題不知道從何說起。不過此時不得不開口了,他說道:“殿下,江南初定,易靜不易動,派阮大人巡視江南,恐怕會鬧出風波來,還請殿下三思?”

錢謙益知道他說了也沒有用,但是不得不說,他很明白他因爲什麼才坐上首輔之位的,是因爲他有才能,未必,是因爲他與羅氏父子親近,更不是,是因爲他的名望,或許有一點。

其實最重要的是因爲他是江南人,與江南士大夫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讓他當首輔就是爲了安撫江南,他代表着江南士大夫的利益,如果此刻不說話,今後誰還聽他的。

“錢大人稍安。”阮大鋮說道:“我阮大鋮豈是不識大體之人,且之前殿下也所了,一切從前朝舊制而已。前朝收多少,本朝只有減免沒有多徵的道理。”

“可是本朝不認前朝功名。”錢謙益說道。

沒有了功名,沒有了免稅資格,要交稅的人實在太多了。

“說到這個,我倒有一個建議,我提議今年三月開科舉,只要考上了,豈不是就有功名了。”阮大鋮笑道:“有了功名,其他還會少嗎?”

錢謙益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

且不說,有多少人視曹營爲流寇。根本不會赴考,單單說,即便都考了,一科能取多少進士,不過三百人上下。而整個艱難免稅土地到底有多少,是一個連錢謙益都不敢去想的數字。

“好。”羅汝才說道:“錢尚書,你跟着阮尚書一起去吧,巡查各府學官如何,組織各府考試,三月份在京師考進士,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曹營上下的缺人情況,不僅僅是軍隊缺,連文官也缺,很多地方都是原官留任,這些牆頭草一樣的降官,能有多少本事,自然是官來降官,闖來降闖。這也是曹營所攻佔的地方根基不穩固的原因所在。

科舉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是。”錢謙益說道。

這也是他錢謙益的計劃,任何事情都首在得人,錢謙益已經感到了勢單力孤,張質是營中老人,不好與他相爭,而阮大鋮深得羅玉龍的信任,也不好相爭,他想來想去,唯有多召集一些人手。抱成團之後,好爭奪自己的利益了。

羅汝纔派阮大鋮與錢謙益兩人去江南,自然是一手軟一手硬,一手徵稅,一手安撫了。

羅汝才又問楊承祖道:“左良玉那麼邊怎麼樣?”

楊承祖說道:“左良玉已經沒有進攻的想法,只是兵力雄厚,我攻了幾次,攻之不下。而且沿江做戰,水師不利,我軍太吃虧了。”

“是啊。”羅汝才說道:“水師是一個大問題。明年估計也解決不了。”

水師這個問題,羅汝纔不是不重視,否則不會在財政比較緊張的局面之下,也花費數十萬兩修整船廠,開工造船,組建長江水師。但是這一切都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做好的。

不說別的,單單誰訓練好合格的水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沿江有不少漁民,但是戰船與民船還是不一樣的。而且周輔臣,也不是什麼水戰行家, 不過是陰差陽錯之下,入了水師之中。

沒有合格的人才,也沒有足夠時間,哪裡培養出來能征善戰的水師。

羅汝纔看向下面的人說道:“你們看,左良玉應該怎麼打?”

錢謙益正準備說話,就聽羅汝才說道:“張軒你先說。”

張軒雖然不在文臣的序列之中,但是羅汝才還是將張軒當成自己的智囊,凡是都想問一問張軒。

張軒沉吟一會兒,心中暗道:“也只能揚長避短了。”

“殿下,既然我們水戰不利,就不水戰了。臣覺得,應該讓鎮西將軍繼續與左良玉對峙,我軍一路由浙西金華出發,攻入廣信饒州,一路從北岸和州出發,攻廬州安慶,在九江匯合,我想左良玉定然坐不住了。到時候他一撤退,鎮西將軍大軍逼近,左良玉要麼被迫與我軍決戰,要麼撤到湖廣去。”張軒說道。

張軒也琢磨出官軍的一個大缺點。

就是任何能戰的官軍,他的友軍定然是靠並不住的。

左良玉雖然不敢說能戰,但是官軍之中戰鬥力還是可以的。但是左良玉友軍卻都不行了。

張軒佔據金華這麼長時間,江西方面根本沒有一兵一卒從西邊攻過來。 從金華到衢州到上饒,是一條古道,正好繞過了浙江與南直隸之間的羣山,合適大軍通行。

所以,左良玉不是一個合格的友軍,但是左良玉的友軍恐怕更不合格了。

羅汝才微微點頭,沉吟了一會兒,似乎將張軒的話聽到心中了,說道:“此事暫且不提,各位回去之後,好生休息幾日,看看金陵的風光,就各回駐地。天下太平之後,自然會留你們在南京享清福。”

“多謝殿下。”諸位一起說道。

羅汝纔將李國輔叫過來,叮囑他給每一位大臣都給一份年禮作爲賞賜之用。羅汝纔出手自然不會小氣。

今後幾日,羅汝才也會將外放的諸將單獨叫過來詢問情況,拉拉家常。總之作爲皇帝,幾乎沒有公私之分。

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十章 裝備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三十一章 鐵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十七章 行軍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六十章 鑄炮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六十八章 入城
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八十九章 臨潁城南第一百二十四章 下金華四第二十七章 拖刀計三第五十八章 竭澤而漁第三十四章 缺口爭奪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十三章 擦肩而過第四十一章 夜第一百一十四章 徐州烽煙第十章 裝備第四十三章 安平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十一章 張獻忠與羅汝才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三十五章 二道城牆之議第一百二十八章 誅逆子第一百零六章 後湖黃冊二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二十六章 兵敗如山倒二第五十七章 孫vs李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四十七章 鄭森第三十七章 回家第七章 死中求活二第九十二章 會師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三十一章 鐵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八十八章 不得不發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十七章 行軍第二十四章 歸德軍底一百零二章 南陽營首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金聲桓吃癟第四十三章 大火箭第五十三章 伯父張質第九十一章 江山如畫第八十三章 虎大威之死二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五章 再見張獻忠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二十章 伏擊第十六章 拔營第一百二十九章 閨中之事第七十四章 戰長沙之交鋒二第十九章 阮進之策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九十七章 猶鬥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一百一十三章 分兵之策第八十五章 名繮利索第八十五章 驚變第九十一章 棋差一步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六十章 鑄炮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一百一十七章 破陳州二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五十八章 出征之前第一百一十一章 東征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三十九章 姚啓聖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六十五章 楊山之死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六章 高鬥樞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四十八章 血色河面第四十七章 會師第七十五章 人心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三十六章 威遠城下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十六章 破陳州第六十八章 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