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袁時中的選擇

“大人,大王所言未必能落到實處,這袁時中,程繼孔,王道善等人,會這麼容易爲大人說用嗎?”張素等楊老五走後,立即進言說道。

“我當然知道了。”張軒笑道。

羅汝才寫在所謂吳王令旨之上的不過是一行字而已,如果張軒真以爲這一封令旨就能號令這些人,那隻能說明一件事情,就是張軒太天真了。

“大人,程繼孔,王道善之流,不足爲懼,大兵壓境,自然臣服,事情的關鍵在於袁時中。”張素說道:“袁時中精兵過萬,其勢還在我軍之上,不如,先下手爲強。”

一時間張素的臉色有幾分猙獰之色。

張軒笑笑道:“何須如此,袁大哥欠我一分人情,如今也該還了。”

當然了,張軒有信心說服袁時中,不僅僅是他與袁時中的關係,還有袁時中現在所處的位置,官軍與義軍之間,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官軍,闖營,曹營,他必須找一個投靠。否則等待他的就是三方共同打擊。

就如歷史的袁時中,投官,官不納,爲李過所殺。

“派人給小袁營傳話,說我要去拜會袁大哥。”張軒說道。

中午時分,張軒只帶幾個隨從就進了夏邑縣。

此刻的夏邑縣空了很多。

小袁營不少人馬也各處打糧去了。

“三弟。”袁時中遠遠的迎了上來,說道:“我早就想與三弟大醉一場,三弟一直推脫軍務繁忙,今日我們不醉不歸。”

“好。”張軒說道:“小弟,今日就聽大哥的。”

一進夏邑縣衙後堂之中,卻見一個女子帶這僕役早已等候多時了。

張軒見此女子看上去十八九歲的樣子,做婦人打扮,正是青春年少之色,卻沒有輕佻之色,反而有幾分莊重之色。

“這是----”張軒心中也有幾分猜測。

“這是你嫂子。”袁時中說道。

“見過叔叔。”這個婦人應該被叫做袁楊氏,行了一禮說道。

張軒立即抱拳下拜,說道:“拜見大嫂。”

說實在的,張軒在明末混了這麼長時間了。對很多禮節都熟悉多了,不敢說多精通,但是最少不會讓人感覺失禮。但是現在這個禮節,張軒一時間拿捏不準。

無他,這所謂的通家之好。表示親近的一種態度。

否則家中主婦不會輕易見外人的。

袁楊氏只是露了一個面就下去了。只剩下袁時中與張軒喝酒。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張軒有些忍不住了,說道:“大哥對今後可有什麼想法嗎?”

袁時中苦笑一聲,說道:“我知道,你今日所來必然有事,說吧,羅大帥給了你什麼命令?”

張軒說道:“大帥已經是大順吳王,天下兵馬大都督。不過,他即便有什麼命令,我也是大哥結義兄弟,大哥如果不願意,我斷然不會勉強大哥的。”

“我念三弟你的情,說說吧。”袁時中說道:“羅大帥,不,吳王殿下,想如何安置我?”

張軒從袖中抽出那一卷吳王令旨,遞給袁時中,說道:“大哥請看。”

袁時中打開一看,沒有怎麼說,而是放在一邊了。

張軒說道:“我也不騙大哥,闖營與曹營之間的內情,大哥也知道,現在是闖不容曹,曹也不容闖,兩者之間,猶如敵國,大王用我之策,先下江南,以爲根基之地,此次共鳳陽,意不在鳳陽,而在江南,只是不拔了鳳陽鎮,勇衛營,是無法飲馬長江的。當初我與大哥有約定,如果覺得得遇明主,可互相扶持,我不敢說大王是明主,不過,如果大王能得了江南,至少是一個偏安的局面,世事難料,誰知道將來誰能走到什麼地方啊?只能走好眼前的路了。”

張軒拿起酒杯一飲而盡,說道:“言盡於此,大哥好好想想吧,如果大哥願意,明日與我一起開拔,進軍徐州。如果大哥不願意的話。我明日單獨離開夏邑。也算是你我兄弟一場。”

“大哥,你好好想想吧。”張軒將酒杯放在桌子之上,退後一步,行了一禮,隨即走了出去。

袁時中沒有送張軒,而是一隻手反覆摩挲這一卷吳王令旨。

說實在的,在看到羅汝才的命令的時候,他心中是有幾分惱怒的。

畢竟他袁時中在攻開封的時候,還是與闖營,曹營,三足鼎立,而今卻將他歸屬於以前的小弟下面。

讓袁時中很不舒服。

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接受自己的下屬成爲自己的上司的。

但是袁時中的理智也告訴他,這或許他最好的出路了。

他很明白自己在闖營那邊不受待見,畢竟當初那一場逃婚,可是狠狠的給了李自成一耳光。

想到這裡袁時中心中頓時有一些後悔之意。

如果當初給李自成低個頭,現在的情況就好辦多了,說實在的,在闖營與曹營中間,袁時中還是看好闖營,而不是曹營。

不過,隨即這一分後悔也淡去了。

無他,他與袁楊氏過的很好,袁時中並不是什麼梟雄人物,想楊氏也是書香門第出身,袁時中就敬重一分,很多事情都讓着她,而楊氏顛沛流離之餘,有一個處處謙讓的丈夫,也就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之念。

袁時中愛惜楊氏猶如珍寶。想想也就不後悔了。

“夫君,張叔叔,怎麼走了?”楊氏聽聞張軒離開了,而袁時中一個人在喝悶酒,立即過來看看。

袁時中沒有說話,只是自酌自飲。

楊氏一眼看見那一卷吳王令旨,隨即拿過來打開,看了一眼,就明白了幾分,說道:“夫君不想從吳王對嗎?但是現在吳王派人來救夫君,在外人眼裡,夫君早就是吳王的人了。”

“我知道。”袁時中帶着幾分失落說道。

楊氏眼睛一轉,說道:“夫君可是不願意身居張叔叔之下嗎?”

袁時中沒有說話。

楊氏說道:“我倒覺得這樣不錯?”

“怎麼不錯?”袁時中擡頭問道。

“夫君自忖行軍打仗,比張叔叔如何?”楊氏問道。

“不如。”袁時中沉吟一會兒,終於搖搖頭說道。

“夫君和張叔叔誰與吳王更加親近?”楊氏說道。

袁時中翻了一個白眼,心中暗道:“這不是明知故問嗎?”但還是說道:“張軒。”

“夫君既然親近不如張叔叔,才能不如張叔叔,吳王如此任命自然有他的道理,而且爲人不恥爲人之下,但恥爲庸人之下,而今張叔叔如果是庸碌之輩,我也贊成夫君投奔闖王。而今亂世,君擇臣,臣亦擇君。而且我不知道吳王如何,卻知道張叔叔卻有名將之姿。吳王在張叔叔一文不名的時候,以愛女下嫁,可見有識人之名,而且不投曹營,以區區萬餘之衆 ,孤立於虎狼之間,實在是危在旦夕之間。”楊氏坐在袁時中對面,抓着袁時中的手說道。

“我以爲你要勸我投朝廷。”袁時中鬆一口氣,放下心中塊壘說道。

“夫君現在還疑我嗎?”楊氏悠悠一嘆說道:“我雖出身楊氏,但現在是袁氏婦,自然要爲袁氏着想。我家官宦世家,更明白官府之中的蠅營狗苟之輩,有何伎倆,我敢說,夫君不投朝廷則矣,投朝廷必以異類視之,朝廷不中興還好,一旦中興,比如處置夫君,倘若朝廷不能中興,夫君投之,爲忠臣則與之協亡。但爲人之婦,豈有教夫君做奸臣的道理,故而最好不要投靠朝廷,能爲新朝功臣勝過做貳臣,不能,則不過一死而已。”

楊氏緩緩的靠進袁時中的懷中,淡淡的說道:“死,我見多了。”

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十八章 紮營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四章 鄖陽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六章 蕭縣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十三章 老營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九章 初戰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三章 搶飯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
第九十八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二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二十二章 醫療營二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六十九章 闖王大破牛成虎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一百二十章 下金華三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十八章 紮營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四章 鄖陽第四章 往來無白丁二第四十一章 袁時中的困境第八十二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二第四十八章 覆軍殺將五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三十一章 千帆入洞庭三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七章 朝議大政三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六章 蕭縣第九十四章 困獸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逢生第十三章 老營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十四章 房村之役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九章 初戰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四十章 知我者,曹兄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十二章 撤軍第五十九章 裂痕第八十章 常國安二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五十一章 賊營孤忠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七章 湘江北去第九十三章 隆武的思量第二十三章 降將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七章 鳳陽地動七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三十一章 大戰帷幕第五十五章 大戰落幕第六十四章 奠墳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九十一章 湖口攻防戰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一夜之間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六十四章 壽州突圍第七十六章 焦鏈第六章 王度第四十章 水戰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七十三章 曹營長史第二十章 烽火崎山路四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六十九章 穎水一別兩茫茫第四十四章 鼎湖當日棄人間第十三章 舟山之變第六十八章賀虎頭第一百三十一章 袁時中之變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鄭經的瘋狂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三章 搶飯第五十三章 假癡不癲第一百一十四章 武昌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