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

可以說,張軒只要趕走一處的明軍,接管了地方行政,各地士紳爲了避嫌,不會與張軒來往,但是也不會與張軒爲難,張軒佈置下來的一些任務,比如籌集米糧之類的。也能圓滿的完成。

要知道,在這個年頭,湖南談不上遍地饑饉。但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過。沒有各地富戶的支持。各級官府想要完成張軒的任務是有一些難度的。

就這一點,就說明了,各地士紳富戶,雖然現在無意投靠大夏,但是他們也不敢得罪大夏。

雖然兩面討好,或許落不得什麼好處。但對各地的士紳來說,明與夏都是惹不起的龐然大物。寧可兩面討好,誰也不敢得罪。

不過,這樣的待遇,對張軒來說已經足夠了。

畢竟張軒一路打過來,很少在地方遇見這樣的待遇。只要不給他扯後腿,對張軒來說,就是一件大好事。

從這一件事情上,也能看出大明虛弱到什麼程度了。

各地士紳可以說是大明最根本的力量。

可以稱得上士紳的,即便不是代代爲官,最少家中也要有幾個舉人功名,有並不少免稅的田地。而且傳承數代了,稱得上世受皇恩。連這些人在大夏與大明之間做出了兩不得罪的選擇。

可見大明根基已經出了問題。

縱然他還有幾十萬大軍,也不過幾仗的問題而已。要知道大明最大武器,從來不是幾十萬大軍,而是在天下人心中的正統地位,而現在這個地位動搖了。

面對這個大好機會,張軒自然要把握住。

戰爭僅僅是解決政治問題的一種辦法,並不是所有辦法。

張軒問道:“許將軍覺得,這四路明軍,先破那一路爲好?”

許都說道:“李過。”

“爲什麼?”張軒說道。

許都說道:“李過所部人數最多,而且內中情形複雜,雖然爲一軍,但是令出多頭,中間矛盾重重,而且他沿着洞庭湖東岸南下,特殊適合船隊調動軍隊,順湘江而下,不過一兩日,就能與之接觸。”

“可以速戰速決。”

張軒說道:“好,諸位將軍以爲如何?”

張軒已經說好了,下面的人沒有幾個敢當面與張軒唱反對。在張軒軍中,張軒的威望無可動搖。

“我等謹遵將軍之命。”諸將齊聲說道。

張軒對許都的分析很贊成。不管是從地理上,還是軍心,士氣,以及其他方面考慮,先除掉李過所部,明軍之中最硬的骨頭,的確是再好不過了。高一功所部雖然精銳,但是人少。

何騰蛟有張應元牽制,一時間走不開。

而陳藎這個人,卻要細細說說。

陳藎乃是河北人,在崇禎十七年的時候,爲雲南巡按,上書弘光說道,滇中有銀數十萬,請發之募兵,以衛武昌。馬士英代弘光批了準。

陳藎就開始準備了,他其實並不是太善帶兵的,但是卻保證錢財不白花。用這數十萬兩,精選雲南子弟,有馬,步,象軍,三萬上下。也參與了平定靖江王之事。

不過靖江王雖然鬧得大,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力,陳藎所部,幾乎沒有遇到什麼交戰。

也是張軒南下以來,才緊急將陳藎部調過來,護衛長沙。

只是路途遙遠,而今還沒有到而已。

張軒看來,陳藎精神可嘉。但是三萬新募之軍,估計還有空餉,能有什麼用處?

故而,張軒雖然重視陳藎軍,但是卻將陳藎軍的威脅放在其他三部後面。

張軒說道:“既然如此,許將軍。”

許都心中微動,暗道:“難道讓我去收拾李過?”他微微有些興奮,說道:“末將在。”

張軒說道:“長沙城下的事情,就交給你了。馬光玉,黃朝宣。程繼孔”

“末將在。”馬光玉,黃朝宣,程繼孔三人立即出列說道。

張軒說道:“你們三部聽命於許將軍。要好生輔佐許將軍。”

三人齊聲說道:“末將遵命。”

馬光玉,黃朝宣,程繼孔三人部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降兵居多。

馬光玉與黃朝宣兩人就不用說了,他們兩人本來就是降軍,而張軒大破何騰蛟之後,俘獲了不少俘虜。張軒立即提拔黃朝宣,與程繼孔,將這些降兵填充到他們麾下。

縱然他們麾下都是降軍居多,但加起來也有三四萬人馬,再加上許都本身的人馬。一時間張軒麾下,第二個能夠獨擋一面的人物出現了,那就是許都。

雖然許都回麾下的將士,多以降軍爲主,但是不管怎麼說,也算是又升了一位。

許都微微有些失望,但是依舊說道:“末將謹遵大將軍之令,確保大營萬無一失。”

張軒問道:“其餘各部都跟隨我北上,伏擊李過。我此去,順利的話,三五日大軍迴轉,如果不順利的話,說不得就要從長沙城下撤軍了。最好秘密行事,能瞞上一時,就是一時,卻不知道許將軍如何瞞過長沙城中耳目。”

許都說道:“猛攻長沙城。讓他們別無他念可想。”

張軒說道:“只是我如果北上之後,你如何能讓長沙城內看不出端倪。”

“請大人放心。”許都說道:“多的不敢說,七日之內,長沙城中決計不會有任何消息,即便有些流言,也不會有人相信的。”

張軒也沒有多問,他對他紮下的水陸連營,還是比較有信心的,縱然消息走漏,許都也能憑藉湘水守住西岸營地,等他回來之後,再做定奪不遲。

忽然這個時候,一個斥候從外面進來,來到鄭廉身邊耳語幾句,鄭廉聽過之後,隨即在張軒耳邊耳語幾句,張軒聽了,猛地一笑,說道:“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 說到這裡,張軒的語氣微微一頓,說道:“岳陽城已經是我們的了。”

“什麼---”一時間衆人大吃一驚,幾乎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曾經大軍南下的攔路虎就這樣被拿下來了,唯獨黃朝宣眼睛之中有一種瞭然的感覺。

張軒說道:“黃將軍。”

黃朝宣說道:“末將在。”

“黃將軍,你又立新功。”張軒說道:“我大夏自然不吝封賞。”

“能爲大將軍分憂,是屬下的榮幸。”黃朝宣說道。

張軒立即命令在張軒身邊的姚啓聖,擬定對黃朝宣的賞賜。隨即令鄭廉將事情經過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李過果然有幾分先見之明,等他大軍撤退之後。曹宗瑜立即向岳陽展開的攻勢。

猛攻的態勢並不明顯,但是私下來回拉攏卻是日益頻繁。特別有黃朝宣的書信,讓張先壁放下心來。

最終張先壁還是決定將岳陽城賣一個好價錢。

張先壁夜裡大開城門,將曹宗瑜迎了進去,岳陽城中好一陣清洗,纔算是確定了曹宗瑜對岳陽的控制權。

這一件事情對張軒大有好處,岳陽城一下,進入洞庭湖的渠道,暢通無阻。張軒深入長沙的大軍,立即有了退路。即便長沙屢攻不克,張軒也有退路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大好消息。

隨即張軒給曹宗瑜一道命令,命令他立即追擊李過所部,不要求追上去,但是要求聲勢浩大。聲勢越大約好。

聲勢越大,這種前後壓力還不足以讓李過崩潰,畢竟李過的心智還是堅定,這麼多年過來了。但是用來牽制一點李過的精力也好,反正張軒真正的後招還在後面。

張軒目光掃過跟隨他北上的將領,說道:“諸位都去準備吧。今夜開拔。”

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二十章 風起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九章 羅玉嬌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十章 裝備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二十四章 餌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四章 填壕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章 峽石城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
第八十八章 送別羅玉龍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一百三十二章浦陽江之役二第八十九章 李昇第七十一章 各方心思第六十一章 襄陽餘波第三十三章 人在城在第九十九章 楊繩祖離開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二十章 風起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一百一十七章 朱大典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一百四十章 別雲間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三十章 破孟家莊第九章 羅玉嬌第三十三章 兵變餘波第三十四章 湘陰之戰二第十九章 敵襲第五十六章 大戰落幕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二十二章 沙河之畔二第一百二十二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二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一章 成軍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三十章 千帆入洞庭二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第九十九章 赴湯蹈火第九十七章 闖營至第六十八章 鳳陽民情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五十八章 南下戰略第八十一章 我不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十四章 再戰陳洪範第四十一章 傅宗龍的最後一戰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三十三章 慈不掌兵第十七章 金聲桓的抉擇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零三章 少主羅玉龍第十章 裝備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二十四章 餌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四章 填壕第三十二章 攻閩第七十三章 戰長沙之交鋒第七十七章 兵亂第八十六章 何騰蛟的選擇第八十章 人未至,風先到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五十三章 鳳陽城第五章 峽石城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八章 攻城二第二十四章 路振飛雄起第一百三十八章 福建震動第三十一章 修城第二十七章 西平營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第八十一章 臨危之際老臣心第九十章 南京城中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四章 何騰蛟調任湖廣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四十七章 李信解憂二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一百二十九章 火攻營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四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九十六章 收兵第四十九章 一厥名王三第二十一章 獻徐州第十八章 謀徐州第四十二章 夜二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七十五章 分道揚鑣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