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

?

第九十八章

白沙河大捷

白沙河在小商河以北,也是穎水支流,由西向東流到穎水之中,然後流入淮河之中。

此刻白沙河兩岸,無數士卒駐紮,北面的是闖營與曹營的兵馬,而南面就是左營的兵馬。

小小的白沙河也不是什麼天險所在,故而白沙河數處被填平,成爲通途,每一片被填平的河道都是雙方爭奪的要害之所在。雙方兵馬沿着數十里長的河道,攻防來往,血流成河,一時間相持不下。

闖營,曹營是義軍之中的精銳,放眼天下,也是數得着的強兵,而左良玉從區區一侍衛,靠賣屁股起家,而今雄踞一鎮,乃至下陰手對付楊嗣昌,可見其能,他也不是吃素的。

雙方對峙白沙河,一連激戰數日,不分勝負,雙方殺傷各相當。

而張軒所做的就是鎮守臨潁,供應糧草,接納傷員而已。

對張軒來說,還是有一些喜事的,不說別的,曹宗瑜,與鄧和的危險期都過去了,用李正方的說法,就是他們不找死,一時半會還是死不了,不過,身體虛弱,必須靜養好一陣子。

張軒一邊支援軍前,一邊,也忙一些別的事情。馬上就要驚蟄了。

驚蟄之後,就可以春耕了。

可以河南大地慘遭蹂躪,故而很多農具不備,事務繁忙,張軒之前所言春季修建水利的計劃,只能作廢了,但是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而河南大地之上,哪裡有一年的時間來誤。

不知道,驚蟄還沒有來,還是小冰河氣候的影響,即便是在正月下旬,天氣依然猶如隆冬,冰雪消融的速度並不是太快的。

只是很多時候,不是張軒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

“姑爺。”楊山忽然來到說道:“大帥有令,命姑爺立即準備十日干糧,大軍路上要用?”

張軒頓時一驚,說道:“如今白沙河不是打不動了?難道大軍要放棄白沙河一線?”

張軒一想到這裡心中悚然而驚。

由不得他不驚,他忽然想起李自成是如何將傅宗龍消滅的,正面打不過,那就撤,官軍定然是追的,在追擊之中,追得慢了,他們就可以攻別的地方,甩開左良玉,如果追得快了,行軍之中,必然有彼此脫節的地方,對大軍來說,就是戰機所在。很可能再來一次孟家店之戰。

不過,這個消息對臨潁縣的人卻不是什麼好消息。

左良玉所部是一個什麼德行,郾城是一

個什麼下場,張軒又怎麼能不知道啊?如果臨潁落到左良玉所部手中,將會是一個什麼下場,張軒根本不敢相信。

“姑爺放心。”楊山說道:“並不是如此。”

楊山左右看看,張軒見狀,立即屏退左右,楊山在張軒耳邊說道:“大軍在白沙河攻之不下,闖王準備分兵,大曹營在這裡虛張聲勢,讓闖營繞道襄縣,從西邊攻入郾城地界。”

張軒鬆了一口氣。

正面打不過,迂迴進擊,這個戰術,不管是現代還是古代,都是非常實用的戰術。

而且居張軒估計,其實用不着迂迴到襄縣那麼遠,向西迂迴幾十裡,大概就能繞過白沙河,不過,這樣一來,就不能遮掩左良玉的耳目,發動起來沒有突然性,也許是這一點,李自成纔想繞道襄縣。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且張軒也不覺得他行軍打仗的經驗在李自成與羅汝才之上,既然他們兩人都認可了這個計劃,就說明這個計劃一定有可行之處,自己只需遵行就想了。

張軒立即趕出來一萬大軍十日的乾糧,送到了前線,當夜李自成所部精銳騎兵,在劉宗敏的帶領之下,消失在白沙河前線。

三日之後,張軒就聽到消息。劉宗敏從西直衝白沙河南岸,左良玉提兵與劉宗敏大戰,兩人相持不下,曹營闖營大舉過河,左軍崩潰,左良玉乃帶領剩餘士卒,進入郾城之中,在郾城之中死守。

曹營闖營兩營將郾城包圍的結結實實的。

然後前線命令傳來,將臨潁所有的火炮,統統運上前線。

張軒當初車營一百多門火炮,再加上城中加急打造的火炮,總共不足兩百門,全部送上了前線。張軒似乎聽說,前線之中,有人將提議將張軒掉過來攻城,但是被羅汝纔給否決了。

即便是他運到前線的火炮,也是供給曹營,而不是闖營。

張軒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影響,他感覺到曹營與闖營的隔閡,似乎更深了一些。

不過,時間不會爲誰而停留,驚蟄的腳步一步步而來,雖然天氣還有一些冷,張軒已經將全城的百姓,全部派出去,以臨潁城爲中心,臨潁城附近,也不管到底是誰的地,凡是閒地都開始春耕。

張軒保留了一千士卒保持警戒,防範可能有的官軍來襲之外,連他麾下的將士,也派出做修理地球的工作之中。

糧食是一切的重中之重,張軒在崇禎十四年廝混之中,總結出一個簡單的真理,就是糧食,是比鋼鐵,火藥,更重

要的戰略資源。特別是這年頭,沒有武器,沒有火藥,可以肉搏,但是沒有糧食的話,連與人拼命都沒有力氣,不過等死而已。

張軒甚至親自下地拉犁,以示重視。

其實這也怪張軒,一火馬陣,當時倒也痛快了,但是將臨潁城之中,幾乎所有的畜力全部葬送進去了。大部分地方只能用人來拉犁。

就這樣日日匆忙,張軒的心,倒也安定下來了。

不過,在亂世之中,片刻的安寧都彌足珍貴。

“什麼?”張軒大吃一驚,說道:“襄城被官軍攻陷?”

“是。”一個渾身是血的人說道。他自稱是從襄城之中逃出來的。

張軒不敢盡信,也不敢不信,問道:“什麼時間的事情,哪裡來的官軍,有多少人,打誰的旗號?”

“是二月二當天晚上,官軍是從西邊來的,城中有人爲官軍做內應,措不及防之下,城池就已經被官軍攻克了,至於有多少人,夜晚看不清楚,只是覺得很多,很多。對了,別的不說,最少有過萬騎兵。”

“你確定?”張軒問道。

過萬騎兵,已經能決定很多大戰的勝負了。

“確定,過萬騎兵奔馳的動靜,到底是什麼樣的,我一清二楚。”這個人說道。

“好。”張軒姑且信之,說道:“到底打誰的旗號來的?”

“至少有賀闖子的旗幟?”這人說道:“賀人龍的旗幟,我一輩子都忘記不了。”

⊙t tkan ⊙¢o

賀人龍這三個字跳到張軒的心間,張軒頓時覺得有一些牙疼。賀人龍不好對付,否則在曹營馬隊伏擊之下,賀人龍還保持戰力逃了出來。放別人在那種情況之下,都是死路一條。

秦兵能戰之名,名不虛傳。

張軒再次確定了,來人的身份,既然是賀人龍來,那麼新任三邊總督大抵也會來了,張軒記得朝廷塘報之中,似乎新任三邊總督是汪喬年,只是這爲汪喬年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與傅宗龍相比如何?張軒卻不知道了。

明末大臣,張軒所記得的不過,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史可法,等寥寥數人,連傅宗龍都沒有在張軒的記憶之中,還是來到這個時代才知道有這個人的。

張軒立即找來幾個親衛,讓他們立即快馬加鞭,將這個人帶到大營之中,張軒不能確定這個人的身份,想來在大營之中,總有人認識此人,至於接下來如何,卻不是張軒能夠左右的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

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五十六章 病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二章 餌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十章 萬石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六章 王度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章 成軍第一章 成軍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七章 攻城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十六章 決戰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
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二十四章 餌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五十六章 病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金華二第三十二章 餌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一百一十八章 留鎮武昌第五章 峽石城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一百二十章 撤圍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五十章 覆軍殺將七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五十七章 後勤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二章 決河之意二第五十二章 立營二第一百三十五章 說袁時中三第十章 萬石第十七章 烽火崎山路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六十九章 決戰之前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二十二章 場外手段第六十九章 劉國能之死第六章 王度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六章 明軍的應對第三十九章 水戰三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六十八章 後援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七十二章 戰長沙之致師第四十七章 一厥名王第五十四章 臨潁張家第四十六章 攻防轉換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五十九章 滇軍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二十三章 炮戰二第七十六章 大夏軍制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二十三章 劉宗敏之死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敵一百零一章 攻第四十四章 英雄所見不同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一百三十六章 結義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一百零六章 田雄再攻二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八章 死中求活三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一章 成軍第一章 成軍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八十四章 汝寧城之陷第三十章 說高傑第三十六章 王進才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十一章 城陵磯之戰二第七章 攻城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十六章 決戰第八十三章 鳳陽總督袁時中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二十六章 拖刀計二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三十八章 先下李過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六十三章 鄭鴻逵的火器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八十六章 夜談第四十五章 新計劃第九章 搓扁捏圓第五十七章 生病第八十四章 將變第四十一章 爾虞我詐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六十二章 淮安軍的崩潰第七十七章 湘西之戰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十三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第十二章 城陵磯之戰三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六十七章 南下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