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

“貴我兩國一向交好。從來沒有矛盾。”李士興說道:“我國陛下,已經攝政王對陛下也很是仰慕。認爲陛下是天下間一等一的大英雄,大豪傑,只是李闖此人,暴虐成性,所過之處,生靈塗炭,我國弔民伐罪,數戰才剿滅次賊。此賊與我國,仇深似海。還請陛下,將此人交換我國,則兩國友誼則可以長長久久。”

•Tтkǎ n•¢Ο

“否則。”羅汝才說道。

“否則大軍臨近,玉石俱焚。”李士興聲音一冷說道。

“只要我李某嗎?”一個聲音忽然傳了出來,不是別人 ,正是李自成。李自成看着李士興問道。

李士興看這李自成那個堪稱標誌的獨眼,一下子認出是誰了,渾身打了一個冷戰。

雖然李自成已經敗了,但是清廷對李自成的評價並不低。

即便在後世,清廷與南明糾纏的十幾年,但是依然沒有改變一個評價,那就是清廷入關之後主要對手,是李自成,張獻忠,以及他們的殘部,從來不是南明,雖然後來兩者合流了。所以李士興也沒有想到李自成就在大殿之中,頓時嚇了一跳。

“說吧。”羅汝才也饒有興趣的問道:“僅僅是將闖將送給你們就算了?”

“不是。”李士興說道:“之前李闖所佔府縣,也一一還給我朝,豫王願與大夏交好。”

“我還不願意的。”羅汝才冷哼一聲。

別的不說,李自成在湖廣有六府之地,這六府之地,其中還包括了襄陽這樣的要地,可以這樣說,將包括襄陽在內的六府交給清軍,一夜之間,清軍就能兵臨武昌城下。

武昌往西,往北,幾乎沒有緩衝可言了。

不說,這個六個府的經濟價值,單單是戰略上的意義,羅汝才怎麼肯將這個六個府交出來。

而且聽李士興的話裡面的“李闖所佔府縣。”不單單是襄陽六府,河南很多地方也是。汝寧府,某種程度也是被李自成所站,在李自成兵敗之後,袁時中才那回來的。

河南全部爲清軍所佔,那麼兩淮防線,側翼空虛。

羅汝才傻到什麼程度,才肯放棄這些地方。

李士興說道:“我朝興兵以來,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還請陛下甚爲思量,否則將來後悔莫及。”

羅汝才冷笑一聲說道:“似乎我羅某起兵以來,屢戰屢敗一樣,你無須再說。”

“來人。”羅汝才一聲大喝。

“臣在。”鄭成功跪到在階下。

鄭成功坐穩了羅汝才身前侍衛,即便現在他在大殿之上也有一席之位,不過,他的位置是羅汝才身邊擺着的人樣子而已。

“將此人的鼠尾給我去了。”羅汝才的聲音之中,帶着幾分厭惡。

“是。”鄭成功大聲說道。幾步上前,一把按住李士興。

李士興大吃一驚,說道:“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你想幹什麼?”

鄭成功根本不回答他,他手一伸抓住了李士興的辮子。手上用力,死死一拉,頓時一股殺豬般的慘叫,從大殿之傳了出來。

君前露刃是重罪。

而羅汝才的命令又畢竟含糊,故此鄭成功就用了最穩妥的辦法,就是不用刀,硬生生的扯了下來。

鄭成功是穩妥了,但是李士興卻痛苦的不能自已了,那一下子不僅僅將辮子扯下來了,還硬生生的扯下來一塊頭皮,鮮血從後腦勺流了下來,流進李士興脖子後背之中。

很是狼狽。

“是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羅汝才說道:“朕也沒有想殺你的意思,不過,你出不遜,樣子又如此污我的眼睛,朕僅僅是略施薄懲而已。讓你漲漲記性。回去告訴豫王。以及你們攝政王,說道,我老羅是個爽快人,不用嘰嘰歪歪繞彎子,想試試我羅汝才的分量,派兵來,不用派你來。”

“怎麼陣上廝殺一場,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羅汝才絲毫也沒有妥協的意思,原因無他。羅汝才與張軒商議過很多次,得出一個共識,那就是清夏之間,必有一戰,這一戰誰也改變不了的。

就好像是兩頭初生的猛獸,在彼此試探彼此的實力,以確定彼此的地界。

清廷與大夏的關係怎麼走下去,就要看這一戰打得怎麼樣了。

可以說將來一戰,直覺確定兩國將來幾十年的關係走向。

也確定新生的大夏朝廷,能不能站穩腳跟。

既然這一戰,是一定要發生的。

羅汝才自然懶得多費口舌。

李士興眼睛之中恨意,一閃而過,他恨極了羅汝才,但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嘶啞咧嘴之餘。低頭說道:“外臣知道了。”

李士興被人退了下去。

羅汝才目光掃過,說道:“今日本想留諸位通宵暢飲,不想被此人攪和了。今日這酒宴也就免了,待來日慶功宴,再徹夜宴飲。”

“楊承祖。”羅汝才說道。

“臣在。”楊承祖大聲說道。

“你立即回襄陽。”羅汝才說道:“坐鎮襄陽城,整合好闖營。不管清軍多少人來,你都要給我做好守住三個月的準備。”

“臣明白。”楊承祖說道。

羅汝纔是打老仗的人,他固然不懼怕清軍的威脅,但是並不是說,一點都不將清軍放在眼裡。

別的不說,李自成才能力,闖營的戰力,他是知根知底的。

百萬大軍,不過一年的功夫就只剩下數萬殘兵敗將。說明清軍的實力絕對強大。不容小窺。

所以與清軍第一次交戰,羅汝才穩妥爲上。

守住襄陽城。等清軍進攻。

襄陽城城池,雖然不是天下最堅固的城池,但是也是一等一的堅城了。

襄陽乃是闖營在湖廣的根基之地,湖廣又是產糧之地,白旺知道湖廣保不住的時候,努力將各府的物資運回襄陽。

更不要說,楊承祖帶人過去,也運了不少物資過去。

故此,襄陽城之中的物資倒是不缺的。

“張應元。”羅汝才說道。

“臣在。”張應元說道。

羅汝才說道:“南方之事,就交給你了,我不管你怎麼做。我要隆武那邊,沒有一兵一卒北上。”

張應元微微咬牙說道:“臣遵命。”

這個任務不大好完成。不過,明軍在去年一敗之後,這個時候還喘過氣來。實力還沒有恢復過來。但是大夏與明朝之間,有綿延千餘里的邊界,彼此之間,也稱得上犬牙交錯,想一點不出錯,還真有有些擔心。

羅汝才目光一掃說道:“諸位各領本部人馬。分別駐守襄陽以南。”

諸將說道:“是。”

羅汝才說道:“所有都去準備吧,明天朕要到漢陽。”

“是。”衆人立即說道。

所有人都下去準備了。

羅汝才思來想後,總覺得欠了什麼。隨即寫了一封書信。讓人送進蜀中。

這一封書信,就是給張獻忠寫的。請張獻忠出兵北上。

按羅汝才的預計,這一戰註定是曠日持久。少不得有幾個月,甚至大半年。聯絡張獻忠未必要張獻忠加入戰場,不過預先消除不穩定因素。

至少不能讓張獻忠成爲清軍的臂助。

羅汝才伸伸懶腰,一瞬間只覺得的內心之中,充滿着力量。

“這一戰只要打贏了。”羅汝才心中暗道:“半壁江山,就穩定下來了,縱然我死了,也安心了。”

“這是最後一戰了。”

“一定要好好打,一定要打贏了。”

羅汝才一聲令下,整個武昌城中都忙碌起來了,連羅玉嬌也忙碌起來,這一戰羅玉嬌也要在羅玉龍身邊服侍。

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十二章 作坊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七章 軸承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八章 局面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
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一章 樊城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十二章 作坊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六十九章 侍衛親軍第九十九章 突如其來第九十五章 揚州大借款第五十章 平城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四十八章 李自成夜下洛陽第八十二章 胡澹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九十三章 下揚州第三十二章 峴山初戰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五十七章 後事第八十九章 張軒拜訪賀一龍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四十九章 覆軍殺將六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七十九章 聯姻之謀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六十七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二十一章 烽火崎山路之餘波第一百零九章 女人第一百章 賜名推心第九十章 羅汝才之心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四十一章 峴山爭奪戰第二十八章 樹德於天下第三十一章 請纓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七十四章 劉文秀東行記三第四十四章 三兄弟會首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五十一章 多鐸撤軍第五十五章 行路難第一百零五章 後湖黃冊第七章 軸承第六十六章 羅汝才交心第三十二章 圍師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八章 局面第十四章 金不換第七十章 湖口二第二十五章 準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龍能大能小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一百二十九章 松山餘波第五十章 一厥名王四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五十五章 巡城第五十二章 馬踏開封城第三十七章 各自奇謀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六十五章 錢糧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十九章 劉洪超第五十八章 孫vs李二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九十七章 大雨未至風先至第十三章 臘八宴邀請第一百零三章 火攻之計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一百三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一章 歸德第五十四章 覆軍殺將十一第二章 曹營建制第一百零二章 下九江,圍南昌第三十章 倔強的羅汝才第六十五章 七月戰事第六十七章 鄭大財主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二十三章 沙河之畔三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三十七章 攻寨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二十九章 楊嗣昌第八十九章 湖口攻防戰第九十八章 猶鬥二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十三章 老營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