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風起

沈萬登既然答應下來,就一定會做到。

他將最親兵叫過來,寫了好幾封書信,讓他送回沈家莊。信中只有兩個內容,第一調撥五百士卒來到汝寧城。第二個意思,卻是帶給各個寨主的。

沈萬登的很多的決定,都不是他自己的意思,而是背後很多人的共同意思。汝南各地的士紳,顯然是鼠尾兩端,既不想與闖王的勢力,正面衝突,又不願意順從張軒。害怕朝廷的秋後算賬。

最後退出一個人出來,就是沈萬登。

沈萬登會擔下從賊之名,他們自然會清白無辜。

但是沈萬登豈是一個能隨隨便便被人當槍使的人嗎?沈萬登回想他最後寫的:“小侄奉諸位前輩之命,與張軒接觸。如張軒可不可輔,將來正如前輩之意,若張軒可輔,小侄與諸位前輩的情誼,也就到此爲止。我沈萬登不是反覆無常之輩。”

“希望這一件事情,就如此了結吧。”沈萬登心中暗道。他辦完這件事情,就去見張軒了。

走過長長的走廊。還沒有來到張軒所在之處,就聽見一陣暢快的笑聲。

是張軒的笑聲。

張軒此刻笑得暢快淋漓,笑得不能自已,笑得眼淚就出來了。

他最擔心的事情,被自己的對手給解決了。

張軒最擔心不是別的,就是劉洪起躲在山中,那麼張軒真的拿他沒有辦法,但是如今,劉洪起卻來了一封措辭激烈的戰書。要求張軒立即釋放劉洪超,否則大兵東進,雞犬不留。

是一種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快感。讓張軒忍不住失態。

“張將軍有何喜事?”沈萬登被張元海引進來說道。

張軒說道:“沈將軍所來正好,有一個大好消息剛剛到。請看。”隨即將手中的一張文書遞給了沈萬登。

沈萬登接過一看。頓時皺起了眉頭。說道:“劉洪起來勢洶洶,恐怕不好對付嗎?”

張軒輕輕一笑,說道:“正要請各將領議事,沈將軍可願來看看。”

“故所願也,不敢請爾。”沈萬登微微躬身說道。

張軒緊急集結,不過片刻功夫,曹宗瑜,王進才,羅岱,都過來了。

消息一公佈出去。羅岱大喜過望,說道:“末將請戰,只要末將本部人馬就可以擊敗他所謂的兩萬大軍。”

對於劉洪起軍隊的成色,羅岱最清楚不過了,別的不說。劉洪起各部幾乎沒有合練過,都是分佈在各個山寨之中,如果是一萬士卒,大概是劉洪起常用的本部人馬,但是兩萬人馬,定然是將分駐在各寨之中的士卒給徵召出來。

但是一場戰事的決定勝負的因素,有什麼未必是最長之處,而是最短之處,劉洪起沒有組織過大規模軍事戰鬥,麾下士卒也沒有經過大戰的演練,貿貿然的匯合在一起,必然有破綻。

並不是每一個將領都是韓信。

羅岱麾下的精騎都是他一手訓練出來的,雖然不能說是天下無雙,但是也符合曹營的普通水平。

只要找到破綻所在,千騎卷萬衆,絕對不是不能做到的事情。羅岱非常有信心。

王進才立即請戰,說道:“末將願出戰,保定營士卒經過一月訓練,士卒飽滿,可以出戰了。”

“不。”張軒說道;“這一戰,只出動臨潁營與馬隊,保定營與南陽營留在汝寧城之中。”

張軒心中已經做了一番思量了。

他雖然看不起劉洪起,但是卻不敢小看劉洪起的兩萬士卒。

戰爭的本質從來是人多打人少。人多永遠是第一要素。

故而張軒對戰劉洪起,定然是一場惡戰,以少破多,從來是不得已而爲之,對士卒的要求很高。

張軒的臨潁營是跟隨張軒的老卒,個個談不上身經百戰。但是也是神經粗大的老卒了。戰場承受能力很強大,即便是一時失利,也能承受的住。

但是保定營,與南陽營,雖然多數也是老卒,但是軍官與士卒彼此的演練不夠,一旦有變,恐怕戰陣要先從他們處想崩潰。

再者也要留一個營的士卒,守汝寧根基之地。

張軒帶上戰場的,恐怕也只有兩個營,多帶一個營,對張軒來說,未必多多少勝算,反而多出不少的危險。

曹宗瑜是最明白張軒的心思的。故而曹宗瑜一想明白,剛纔不請戰。

張軒否定了王進才的請戰,轉向對沈萬登說道:“沈將軍,可願與我一觀我汝寧軍的軍容。”

張軒是汝寧節度使,他麾下的將士,自然是汝寧軍了。

“正是沈某所願。”沈萬登見張軒如此託大,也要看看張軒所部的實力,他可不願意將自己的性命託付給一個狂妄自大之徒。

汝寧府外的軍營之中,鼓聲響起。長號吹響,低沉悲涼的軍中樂器響起。

臨潁營的士卒好像是飛鳥投林一樣,不過一通鼓未盡,三千士卒早已衣甲分明,列在中軍校場之中。

張軒笑道:“我此軍如何?”

沈萬登都看呆了。

沈萬登雖然也有一些行軍經驗,但實際上也不過是在汝寧小地方,打打土匪,抵禦一下小股流寇,真正的大軍出戰,他還沒有真正見過。

“歎爲觀止,而今才知道沈某實在是井底之蛙。”沈萬登說道。

張軒心中微微有些得意。

他麾下將士不敢說是第一能打的,但是定然是第一個好看的。震懾一下沈萬登還是可以的。

“嘚嘚”馬蹄之聲呼嘯而來,遠遠的看見一道煙塵從北邊升起,就好像是一道利箭一樣,猛地衝了過去,將無數煙塵甩在後面。

羅岱衝在最前方,好像刀鋒箭矢一樣。衝到中軍臺之下,羅岱猛地一拉繮繩,說道:“籲。”馬聲長嘶,四踢亂蹬,猛地停在下面。

隨着羅岱急速停馬,跟在羅岱身後的士卒紛紛駐馬。雖然隊伍有一些凌亂,但是沒有一匹馬相撞,也沒有一匹馬亂行。

曹營馬隊,天下無雙,在羅岱手中重現,這一千騎即便放在九邊。也是可以與東虜爭鋒。

“這馬隊如何?”張軒問沈萬登說道。

沈萬登說道:“我今日才知道,羅統領方是真英雄。”

張軒說道:“你覺得劉洪超是我的對手嗎?”

沈萬登心中思量片刻說道:“劉氏所部遠遠比不上將軍所部,但是劉氏人多勢衆,將軍僅僅四千之衆,未免太過託大了。”

張軒說道:“兵不貴多而貴精。數日之後,沈將軍可敢與我上戰場嗎?”

沈萬登此刻心安了。

沈萬登絕非膽小之輩,此刻心中有了底氣,如何不敢上戰場。

張軒手中馬鞭一揮,說道:“來日,就看沈將軍在戰場之上的英姿了。”

安撫了沈萬登,張軒當夜,又秘密召見了曹宗瑜。說道:“曹大哥,來日之戰,我雖然有十足把握,但是戰事瞬息萬變,我不敢說我能全身而退,故而我將玉嬌託付給你了,一旦我戰死,不要爲我報仇,帶着玉嬌南下。”

“我會將夫人帶給羅大帥身邊的。”曹宗瑜說道。

“不,不要讓玉嬌去見羅汝才。”張軒想來想起,還是覺得羅汝才那邊吉凶難測。說道:“記得我們當初的約定嗎?中原大亂,還是讓玉嬌躲在海外吧。”

“這些都太遠了。”曹宗瑜說道:“我們還要匡扶天下,豈能在這一道小水溝中翻溝。”

諸事安排妥當之後,張軒心中也好像放下一塊大石頭,說道:“放心,我不會那麼輕易死的,我定然能將劉洪起的人頭帶回來。”

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四章 鄖陽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二十章 黑夜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四章 填壕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章 張青天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七章 軸承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章 汝寧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十八章 紮營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
第七十一章 前哨戰第四章 鄖陽第十三章 夜襲黃莊第八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六十六章 議政第十二章 南北不得兼顧第九十六章 突如其來董小宛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二十章 黑夜第四十七章 破劉良佐三第四十二章 下書決戰第三十六章 反擊與甬道第一百二十章 陳州之夜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二十八章 黃河一水二第三章 授田二第八十章 一日兩遭喪敗信第四章 填壕第三十八章 不克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八十四章 催命煙花第二十章 伏擊第一百零五章 田雄再攻第六十章 王老新曲第五十八章 朱兒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一章 淮河之上論形勢第六十六章 除夕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八十七章 何面目見舊部於地下第十二章 大洪山之戰二第八章 城陵山磯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一百零五章 襄城之戰二第六十七章 噩耗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八十三章 馬踏明月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六十九章 鳳陽地動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第四章 張青天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七章 軸承第十八章 決戰三第四十章 峴山公第十五章 八旗不能敗第九十四章 黑虎頭旗第四十五章 寒霜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六十四章 風雨欲來第十章 綠帽子第一百三十章 千金章欽臣第一章 汝寧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第九十三章 困獸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三章 代爲號令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六十二章 高一功的處境第七十六章 二勝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七十四章 白沙河之役第六十二章 河南節度使李信第四十二章 峴山爭奪戰二第三十八章 威遠城下四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四十八章 一生只換忠義名第七十九章 吳自蘭來投第十八章 紮營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三十章 王良謨二第六十四章 家書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六十九章 永城之變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四十二章 張軒的思量第二十七章 夜襲南津第一百一十章 出師第七章 萬事民爲先第六十三章 得訊第二十二章 許都之膽第八十二章 鄖陽之戰二第三十五章 崇禎十六年的元宵第一章 決河之意第八十六章 烽火揚州路第四十一章 登陸第五十三章 童子營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一百章 二月初三第十九章 孤注一擲黃推官第七十八章 大夏軍制三第八十三章 誰的心思第五十章 兵壓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