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私心

事不可謀於衆。尤其是這樣大戰略。張軒寧可與人一對一交談,也不願意與這些一起談。

他太知道了,人多了效率未必會高,反而會牽扯到別的什麼。效率更加底下。

故而這一次,張軒圈定商議的人,只有曹宗瑜與姚啓聖。

選曹宗瑜是因爲曹宗瑜是張軒在軍事之上,最得力的助手。張軒與曹宗瑜幾乎肝膽相照,這些事情,不會瞞他。而選姚啓聖,卻是姚啓聖代替了張素的位置。

張素這一段時間,很忙碌,常駐廣信府。將一江西巡撫,幾乎要做成了廣信知府了。

卻也是有原因的。

浙江大旱,又要供應數十萬大軍的輜重,早就入不敷出了。也是曹營的刀把子要比明朝強太多了,再加上錢謙益等人的安撫,江南這一帶纔沒有鬧出什麼事情來。

但是張軒這數萬大軍的後勤,早已交付給江西地方了。

而饒州府,彼此兵來將往的,不敢太過收刮,擔心局勢不穩,孤而張軒後勤大多出自廣信一府。

現在的廣信不敢說天高三尺,但是廣信士紳的日子決計不好過,甚至饒州府士卒這麼容易在楊廷麟的穿針引線之下,決定給張軒來一個狠的,未必沒有廣信府那邊的事情,引起兔死狐悲之感。。

張素一去,姚啓聖就成爲了張軒首席幕僚。

不過,這僅僅是暫時的。

雖然曹營新立之時,並不怎麼將資歷。但是姚啓聖畢竟太年輕了,後世這個年齡,大學還未必畢業。張軒自然不願意將數萬大軍,如此重要的位置,一直放在這樣一個新嫩手中。

兩人到了之後,張軒二話不說,將這事情說了出來,說道:“兩位如何看?”

曹宗瑜沉吟了片刻說道:“沒有實地考察之前,此計到底可行並不可行。我一時間也弄不清楚,不過,我知道官軍定然也弄不清楚。”

“對。”姚啓聖說道:“虛虛實實未必不可。”

張軒眼前一亮,說道:“你的意思上,反客爲主,引官軍來攻?”

張軒不等兩人回答,心思已經在內心之中轉了好幾個圈了,暗道:“胡澹未必沒有這個意思。只是他言語之間,有意猶未盡之感,有時間我需要細細詢問一番。”

“好,既然如此,我就寫信給大王。”張軒立即拍板說道。

“大人且慢。”姚啓聖說道:“現在不是時候。”

“爲何?”張軒說道:“現在大軍猛攻湖口,正是傷亡慘重的時候,死得就是自家兄弟,折損的都是我曹營的實力,快些結束這一切,最好不過。”

“大人如此想,但是其他人未必會如此想了。”姚啓聖說道:“各將正在猛攻湖口,勝負未分之際,大人提出此計,如果大王接納,攻湖口之事作罷,那麼諸將會怎麼想?”

張軒心中一動,暗道:“他們或許會想,我要搶他們的功勞。”

不過,張軒不在乎這一點。

倒不是張軒不知道這一點,而是張軒覺得自己的後臺硬,他的利益是與羅家的利益綁在一起,與曹營的利益重疊地方太多了,只要對曹營有利,區區怨恨,他不放在眼裡。

“如果此計不成。”姚啓聖似乎看出了張軒的心思,說道:“大人,又怎麼應對?”

“再有一兩個月,就要過年了。不知道大人如何完成,大王年底奪取武昌的計劃?”

這事情又回到事情本身了,胡澹的計劃到底行不行,湖口東幾十裡的地方,土質到底如何,是衝擊平原,有厚厚的土層,還是下面是山地餘脈,下面都是石頭。

不同的情況,決定了這個計劃本身。

“還有一事,不知道當講不當講。”姚啓聖似乎有些猶豫說道。

張軒有些奇怪說道:“有什麼話,說就是了,即便所錯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姚啓聖說道:“如此屬下就講了。”

“吳王開國登基之事,就在明年,雖然沒有確定,但是大家都有默契了。”姚啓聖說道:“大人也是知道的。”

張軒點點頭,這事情,他當然知道了。

甚至他知道,如果不是有突發事件,也就是一片石大戰,說不定羅汝才自己早就登基了。

姚啓聖說道:“當吳王登基的時候,定然會大封羣臣,卻不知道到時候將軍位於第幾位?”

“這----”張軒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說。

說他沒有想過,也是未必,不過張軒,卻也明白,他固然是曹營一線將領。但是他這個曹營一線將領未必不可代替的。不過,他畢竟是羅汝才的女婿,想來大封的時候,即便不是第一第二,但決計在前五之列。

即便加上外系的,高傑,鄭芝龍,張軒也有信心自己不會落到前十。

而且張軒最大的資本,就是年輕,在他之前的,大多都是曹營老人。大多比張軒大上十幾歲,乃至於二十幾歲,故而張軒並不擔心。

姚啓聖聲音微微一變,說道:“換句話,大人覺得,你入曹營以來,那一次戰功,是決定性的。”

張軒心思一轉,不由苦笑,說道:“似乎沒有。”

張軒思量一番,他打得仗,多是獨領一軍偏師做戰,固然完成任務,完成的不錯,但是真正決定性的戰役,還是羅汝才自己打下來的。

汝寧之前的戰事,就不用說了,那時候張軒連單獨領兵的資格都沒有。從汝寧之後,與袁時中合兵,橫掃淮北,攻克鳳陽府。但是黃得功是死在羅汝才手中的。

南下攻克揚州。但是南京城是羅玉龍打下的。

輔佐羅玉龍橫掃浙南。

但是還是偏師。

即便是到了現在,張軒統領的軍隊,還是偏師。

實際上,張軒也喜歡統領偏師,因爲很多事情都能自己做主,只需在大戰略上配合主力就行了,但是偏師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真正勝負在主力作戰之中,就如同現在,如果湖口之戰,曹營大敗,縱然張軒再有能力。也不得不退出饒州府,固守廣信府,背靠浙江防守而已。

“而如今。”姚啓聖的聲音之中,似乎有一種魔鬼般的誘惑力,說道:“如果大人能執行這個計劃,那麼這一戰決定性勝負,就是大人您打出來的。您在曹營之中的威望也就大有不同了。”

“大人想要主持這一戰,就必須等攻湖口的軍隊打不下去,倒是,大人再呈上這個計劃,順便讓久攻之下的疲憊之師,駐紮饒州修整,大人親自主持這一戰。”

“將來前朝開國之時,漢有韓信,唐有李靖,明有徐常,卻不知道後世評論本朝,卻不知道是誰?”

“住口。”張軒深吸一口氣,說道:“後世虛名,現在何必相爭?我又怎麼是在乎這些浮名之人。這些話不用再說了。你退下吧。”

姚啓聖聽了張軒的話,心中頓時一喜,他知道張軒依然是心動了,說道:“是。”

隨即姚啓聖行禮過後,退了下去。

姚啓聖之所以如此說,也是有私心的。他現在的位置是暫代,故而他想辦法將這個職位坐穩,就不得不冒些險了,姚啓聖今日對張軒說這個,固然有些冒險。畢竟他跟着張軒時間尚短,談不上心腹。

不過,今日之事過後。 只要張軒沒有大動肝火,就說明他就是張軒的心腹了。

這個位置,今後也不是暫代了。

張軒心中久久不能平靜。他體會到姚啓聖話語之中,意猶未盡之言。一時間不能回神。

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六十章 叛第二十章 火併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十二章 作坊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八章 立威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二章 作坊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三十一章 鐵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
第二十八章 炮戰第五十六章 鳳陽城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昌城到手第一百零二章 南京二第三十六章 千古之下誰墮淚二第二十六章 響應第十三章 鑄炮計劃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二十章 洞庭湖水戰四第二十五章 轉戰千里第三十九章 渡河之役第二十六章 襄陽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七十一章 鳳陽地動三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七十四章 陣戰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八章 夾河對峙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一百三十章 將變第七十九章 西京留守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一百二十四章大丈夫難免妻不賢子不孝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歸德餘波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一百三十四章 世祖遺訓二第四十章 吳之屏的決定第六十章 叛第二十章 火併第一百零八章 戰鬥間隙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一百零九章 滾滾狼煙第十章 城陵磯之戰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十章 死馬當做活馬醫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五十七章 餘音渺渺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四十八章 郾城會盟第九十二章 張獻忠方略第五十六章 弘光朝廷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八十八章 烽火將燃第一百二十七章 沿江之上第四十三章 渡河三第十二章 作坊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一百零二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二第八章 立威第九十六章 三侯並封第七十八章 湘西之戰二第一百一十章 李信之死二第九十章 夷陵之戰第二十七章 萬軍之中第八十二章 虎大威之死第五十章 正氣歌二第二十章 前路何在?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一百一十六章 許都的悔悟第五十八章 樞密院第五十四章 鳳陽城二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一百一十章 絕處第九十四章 史可法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大夏第二十二章 炮戰第七十八章 收尾二第七十九章 羅岱的智慧第八十四章 佈局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八十五章 大破之第一百二十二章 歸德侯家第十二章 作坊第二十七章 殺襄王第八十七章 永明王第二章 吳王六部二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四十八章 一厥名王二第三十一章 鐵第十一章 大洪山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多爾袞第三十一章 襄陽城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勝之餘第八十六章 守臨潁第四十三章 心病難醫第八十六章 餘煙嫋嫋第六十二章 軍令狀第八十一章 常國安三第十五章 房村之役二第三十三章 走不走?第一百三十一章 武興元年第六十章 張軒的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