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

?

第二十三章

工兵營

“吾民何辜?蒼生何辜?”曹宗瑜一時間有些接受不了。

河南亂了十幾年了,人相食之事,已經出現過好幾次了,曹宗瑜本以爲流寇被平定之後,就天下太平了,卻不想張軒如此說。

不過,這的確不是張軒再騙他。

在很多人印象之中,清廷入關之後,就勢如破竹。但是在勢如破竹之後,不僅僅在南方,連北方也有過大規模反叛,還是在李自成覆滅之後。

整個順治年間的情態,都可以用不順治來形容。

“我本想避居海外,就是想躲避此亂。”張軒說道:“但是午夜回想,日日不甘,大丈夫生於世間,唯恐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如今局面正是大丈夫用武之地,我一生所學,難道就是爲了在海外老去的嗎?故而我想有所作爲,還天下太平,這世界不該是這個樣子。”

張軒隨即想到三百多年之後。

的確那個時代,有太多的不滿與遺憾了,但是比起這個時代,卻好上不知道多少倍。最少天下太平。他深刻的懷起那個時代,無時無刻不再想。

曹宗瑜看着張軒眼睛,一時間心中一動,如今將是秦末,漢末,元末的局面,但是誰是漢高,魏武,太祖???曹宗瑜看張軒的眼神變了。

首先他看不起李自成。

因爲李自成瞎了一隻眼,當時文人都相信,聖天子百靈護體,絕對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凡是能開創一朝的太祖,都沒有肢體傷殘之事,故而曹宗瑜這才覺得李自成比曹操能成事,但是又不覺得李自成能開創一朝。

而曹操胸無大志。但是眼前這個人有啊,觀天下大勢於指掌之間,這種人纔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是緊缺的。曹宗瑜首先想到的是太祖皇帝與馬皇后。太祖皇帝如果不是接受了郭子興的勢力,也不會那麼快的平定江南。

“張兄有此大志,我自當助之。”曹宗瑜心頭一熱,似乎不覺得在流寇軍中如何了。說道:“不過兵危戰急,臨陣之道,難以完全,張兄當留此有用之心做大事,戰陣之事就交給我吧。”

張軒臉上一紅,心中暗道:“他是說我打仗的手藝太潮了嗎?”

他不得不承認,臨陣戰術指揮並不是他的強項。論起戰略大勢,張軒可以滔滔不絕的講上好幾個時辰,但是指揮數千士卒,如何接敵,如何對陣,何時當進攻,何時當撤退,這些經驗,非歷練過,經歷過,不能通曉。而張軒很可能還沒有歷練出來,就已經戰死了。

不管怎麼說,張軒總算是安撫住曹宗瑜之心。否則曹宗瑜離他而去,再次作戰的時候,張軒就更加不知道該怎麼辦好了。

張軒剛剛回到營中。楊山就來找張軒,說是羅汝纔要見他。張軒不敢怠慢,立即去了羅汝才大帳之中。

一進大帳,卻見羅汝才桌案之前,點燃四五盞油燈,而羅汝才就着燈光看一本書,由於光線很足,張軒很容易就看出來了,是《高祖本紀》。應該是《史記》之中的一卷。

“岳父,您有事找小婿。”張軒畢恭畢敬的說道。

羅汝才這才驚醒過來,將手中的書放下來,說道:“坐,上了年紀,眼神就不好了,小時候藉着月光都能讀書,哪裡像現在,不點上四五盞燈,根本看不清楚。”

張軒坐在羅汝才身邊,說道:“岳父說笑了,您老當益壯。我們這些小輩都還要靠着您啊。”

“呵呵。”羅汝才輕輕一笑,說道:“我找你來,是想說匠作營的事情,你弄得那個什麼東西,叫做軸承對嗎?很好用,這一次我們即便走山道,帶上的東西也不少,我的意思是,你以後就專門負責匠作營了。當然了你的人也沒有多少了,一併歸到匠作營之中吧。”

“是玉嬌來打小報告嗎?”張軒的第一個想法。不過很快他叫排除了。應該不是。他覺得羅汝才雖然寵羅玉嬌,但是在大事之上,從來不會聽女流之輩的話。羅汝纔想讓張軒遠離戰場,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在張軒爲他分析過天下形式之後。

羅汝才就想將張軒放在身邊,不過在嵩山接觸過好幾次。

羅汝才慢慢明白了,張軒並不是那種定國安邦之才,雖然戰略眼光出衆,但是在其他事情之上,未免敏銳感不足,比如羅汝才與李自成之間的明爭暗鬥。

從闖營與曹營合營之後,羅汝才與李自成之間,就保持着面子上親密無間,私下裡彼此耍小手段,不過兩人都知道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別的,而是與官軍戰鬥,故而彼此的爭鬥也都是一副淺嘗輒止的感覺。但是暗潮涌動從來沒有平息過。

但是張軒根本沒有察覺到。

羅汝才覺得現在將張軒調到身邊也沒有什麼用,這一段時間,吉珪一直在負責與闖營暗中的爭鬥。在彼此合作這一段時間,有吉珪也個人負責就足夠了。張軒想再軍隊之中歷練一二,羅汝才也沒覺得不好。

今日張軒差一點死在崎山之役。羅汝才才覺得讓張軒這樣的人去領兵打仗,簡直是浪費之極,就立即將張軒從前線抽調過來。正好張軒在匠作營之中做出一些成績。羅汝才就順勢將張軒安置之匠作營之中。

本來的匠作營只是張軒與羅戴恩之間劃分,但在羅汝才這麼一說,匠作營立即就會被立起來。張軒今後與羅戴恩的地位相差不大了,當然了曹營之中,還沒有規範的官銜之類的東西。負責的事情差不多,但是比起資歷這種無形的東西,張軒還是被羅戴恩死死的壓着。

“我絕不甘心做一個後勤官。”張軒心中的不安全感頓時爆發起來。沒有兵在手,有人要殺他怎麼樣?好,有羅汝才保護,那麼有人要殺羅汝才怎麼辦?或者羅汝纔要自己死怎麼辦?

張軒在刀鋒之中打過好幾個滾之後,早已下定決心,不將自己的性命交給別人來處置。

雖然羅汝纔將張軒的舊部依舊讓張軒帶着,但是這對張軒來說,遠遠不夠。張軒一時間心中電轉,忽然想到什麼,說道:“岳父,其實這一件事情,大哥,與玉嬌都給我說過,我也仔細想了想。我的確不是打仗的料,但是你讓我單單負責工匠這一塊,我又有一點不甘心。不如,這匠作營改爲工兵營吧。”

“工兵?”羅汝纔想了想,他還真沒有聽過這個詞。說道:“工兵是幹什麼的?”

“岳父。”張軒說道:“如今曹營也是精兵一兩萬大營頭了,將來還會擴大,如此一來行軍時候就成了問題,不管是紮營,還是架橋鋪路,還是將來攻城都需要大量數量的工匠,而且這些工匠有時候還要上陣。比如攻城的時候時候,投石機火炮我就是造出來,也沒有別人會用不是。我想負責這一塊。”

一提起攻城之事,羅汝才的臉色微微有一絲凝重。

曹營的攻城技術的確誰有短板的,或者準確來說,曹營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攻城。遠遠比不上闖營,時人評價,曹營長於戰,闖營長於攻,彼此如左右手。但是羅汝纔有與李自成別苗頭的想法,自然不想受制於人。

而且羅汝才一生戎馬,戰鬥經驗豐富。但是也讓產生了重肉搏,輕工匠的心態,覺得這工兵營,不過是輔兵而已,根本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好。”羅汝才說道:“既然你這樣說了,你就是曹營工兵營主將了,好好幹,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橋鋪路,儘可能將輜重帶過去。”

“是。”張軒心中暗喜。

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九章 敵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四章 填壕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九章 攻城三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九章 初戰第十章 收兵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九章 羅玉嬌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八章 局面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三十一章 鐵
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六十二章 順清之間第一百二十七章 論袁時中第十九章 敵襲第一百一十二章 休戰第一百三十三章 清廷來使第一百一十三章 下馬威第九十三章 兄弟相逢第五十六章 老父之言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南現狀第四章 填壕第四十一章 奪門二第八十六章 投明第一百一十九章 潼關之戰落幕第八十二章 馬士英的應手第四章 統領薛威第四十四章 渡河四第三十六章 曹家底蘊第三十四章 怎麼辦?第一百零四章 生死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九章 攻城三第五十四章 童子營二第九十三章 南陽曹幼瑾第二章 釜底游魚第五十二章 火銃兵的契機第五十三章 覆軍殺將十第十八章 血濺臘八宴第四十六章 大火連百里第十六章 等官軍有變第十七章 決戰二第八十章 黑夜褪去第五十九章 河南之屠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四章 善後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五十三章 緩追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一百一十三章弘光元年無弘光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火槍手第四十三章 求援第九章 初戰第十章 收兵第八十一章 鄖陽之戰第三十九章 攻守亂象第五十一章 立營第七十六章 決心第六十四章 臨潁炮第一百三十九章 寧波城二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一百三十五章 多爾袞二第二十七章 政爭第四十五章 覆軍殺將二第二十六章 論東虜二第十六章 金聲桓的困境第八十三章 三路下江南第二十一章 醫療營第七十一章 戰長沙之列陣第三十八章 授田儀式第十二章 天下形勢在指掌第八十三章 何英之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世態炎涼第九章 羅玉嬌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六章 蕭縣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四十四章 拷餉第七十四章 鳳陽地動四第四十四章 覆軍殺將第六十八章 鄭芝龍長江第一功二第四十三章 賞賜第五章 大軍開拔第三十四章 圖賴第一百零八章 易定難平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六十三章 情義第一百一十五章 陳州城下第六十三章 羅氏父子第八十四章 私心第七十二章 南昌城中第一百一十六章 臘月二十三第八章 局面第八十九章 湖口第七十章 大西皇帝第八十一章 慶功宴第七十五章 戰長沙之交鋒三第六十八章 入城第二十三章 許都之謀第七十六章 鳳陽地動六第四十章 傅宗龍之夜襲第五十四章 臨門一腳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五十七章 多爾袞第八十七章 天下繁華揚州城第四十七章 覆軍殺將四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羅再聚第三十一章 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