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求援

張軒似乎有意給曹宗瑜一些思考的時間,將目光看向張質。

張質悠悠一嘆,說道:“下官不諳兵事,此事只覺得如同亂麻,理不清頭緒,將軍問我,那是問道於盲了。”

張軒不知道張質是真的不諳兵事,還是假的不諳兵事,反正張軒本人都沒有想從張質哪裡得到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張質這邊不說話,羅岱就忍不住說道:“不用問我老羅,打的話,讓我老羅爲先鋒便是,不打的話,我老羅回去睡覺,這打不打的問題,不要來問我,問我我也不知道。”

張軒心中暗道:“羅岱這一輩子充其量不過一個鬥將之才了。”

“沒問你,你老老實實的聽着便是。”張軒說道。

隨即張軒又將目光看向了王進才,王進才立即說道:“屬下對將軍之命是從。”

也就是說,你讓我打哪裡,我就打哪裡,但是讓我出主意,就算了。

張軒知道,羅岱是真沒有主意,而王進才卻是未必了,他老油條的性格,即便是有了想法,也會藏上一手。不會輕易表態。

張軒又看向鄧和。

鄧和說道:“如果去救夏邑的話,我建議先北上攻王漢,以大軍急行軍百餘里,打王漢一個措手不及,最好用馬隊踹營,步對埋伏於一側,定然能大獲全勝。”

張軒一聽鄧和的話說,有一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感覺。鄧和能說出這番話說來,足見他在行軍打仗之上,大有長進。張軒帶着幾分鼓勵說道:“之後如何?”

“之後?”鄧和卡殼了。一時間說不出來了。

因爲這一件的事情重心在於馬士英。不在王漢,王漢整合河北烏合之衆,有了一兩萬人馬,但是並不是歸德戰局的關鍵。

不解決馬士英,或者解決馬士英麾下一部,張軒根本不可能將袁時中給救出來。

張軒也看出來馬士英的安排,馬士英定然是想先解決劉超,再來解決袁時中,其中也有講究。

袁時中亂起也有幾年了,朝廷之上,也都見怪不怪了,但是劉超之亂不一樣,劉超是朝廷的將官。

還是曾經的河南武舉第一,官至遵義總兵官,是大明體制中的高級將領了。

這樣的人不效忠朝廷,反而起兵謀反,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影響太壞了,必須從嚴從重處理。

比起劉超來,袁時中就可以放一放了。

反正這年頭流民起事,滿朝文武都已經習慣了。

“將軍。”曹宗瑜說道:“鄧和的意思未必不行。大軍迅速北上,先破王漢,再接應袁將軍,在馬士英來糾纏在永城的時候,接袁將軍南下,想來馬士英忌憚闖王,不會猛追,基本追過來了,在汝寧打這一仗,也好過在歸德打。但是其中有幾個問題。”

“第一,馬士英進行到了什麼程度了。我們基本現在出兵,到達歸德府境內,也需要數日。會不會出現,我們到了那邊,永城的戰事已經結束了。我們救不了袁將軍,反而將這給陷進去了。”

“第二,闖王如今在湖廣攻城略地,好生痛快,馬士英會不會已經接到督促西進的聖旨,會不會馬士英攻永城,夏邑,只是西進的前奏,最後他掃清障礙之後,一定會提兵西進,攻闖王之背,解決湖廣之困。如此一來就不是袁將軍部,與我部能夠解決的了。”

張軒所思所想的就是這個了。

馬士英手中四五萬兵馬,已經算明軍的一支主力了,之前沒有注意到,但是現在張軒看有數萬精銳官軍在東邊,心中總是不踏實。

以崇禎的性格,手中有兵,豈能不用啊?

在張軒想來馬士英的進軍路線,不僅僅是夏邑,永城,如果他要南下的話,汝寧豈不是首當其衝嗎?

“曹兄,現在的回去,你覺得該怎麼辦?”張軒說道。

曹宗瑜說道:“向襄陽請援兵。”

“說的好生輕巧。”張軒心中暗道。

不過,張軒也能明白曹宗瑜的思路,現在局面,對付馬士英根本不是張軒一部能夠辦成的事情。強行將這個事情扛起來,先不說張軒能不能扛起來。單單說有什麼好處?

老大是用來幹什麼的?不就是求援的時候用的。袁時中再怎麼說也是李自成親口封的歸德節度使。

現在袁時中有難,向李自成求援,豈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張軒卻知道,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的,在襄陽很多事情的苗頭早已經有了。比如說革左五營,被分開了。

老回回征戰在南,賀一龍襄陽,但是其他各首領天南地北的。而羅汝才也被按了一個進攻鄖陽的任務。

這個活一看就不對勁,誰都知道,闖營長於攻,曹營長於戰,而鄖陽是一個什麼地方?那是在大山深處,定然是攻山戰,曹營根本不合適做這個。

而且襄陽方面也在迅速的官僚化。

在這裡官僚化並不是一個貶義詞。

畢竟之前的闖營,不過是一個草臺班子,連官僚也算不上,而今襄陽方面已經像模像樣的給張軒下過好幾道公文了,比如之前的,免稅三年的公文。

這說明一件事情,那就是闖營正在由流寇向一個政權轉化之中。

而這個時候,闖王李自成還能容得下軍中有一個並架齊驅的大軍頭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故而張軒即便不參照歷史,也能判斷出襄陽方面一定有大事要發生了。

這個時候,張軒又想怎麼去襄陽,小心有命去,沒有小命回來。

但是這樣的事情,又怎麼給曹宗瑜說啊。

張質眼睛一亮,對張軒的猶豫之色,有自己的理解,說道:“曹將軍所言甚是,此事事關重大,不管從那方面來說,都不是我小小的汝寧可以決斷的,還請將軍將此事轉交給襄陽方面。聽侯差遣便是。”

“好吧。”張軒想了想也只有這個辦法了,說道:“不過全軍從今日起取消休假,鴻郤陂之事,恐怕是進行不下去了。”

“這不軍情緊急嗎!”張質說道:“我可以理解。等戰事平息之後,這鴻郤陂再建不遲。”

張軒心中暗道:“話雖如此,但是真正的修建起來,也不知道是何年月了。”

張軒又將各個細節與衆人商議一番,決定明天一早,就送袁時敏去襄陽,至於他能從襄陽求出來多少援兵,張軒表示並不是很樂觀的。

“各位就先去休息吧。”張軒說道。

“是,”幾個人也都下去了,但是張質與曹宗瑜卻紋絲不動,等所有人都走了之後,兩人還牢牢的坐在椅子之上。

張軒一看兩人不走,問道:“兩位還有什麼事嗎?”

張質看了曹宗瑜一眼,見曹宗瑜沒有離開的一聲,說道:“將軍以爲我乃何人?”

“大兄自然是我的心腹重臣。”張軒說道。

“既然如此大事,爲何不和我商議。”張質臉色有幾分難看,說道:“將軍以爲我張質是不可信之人嗎?如果是,就請將軍放我臨潁張家離去便是了。”

“大兄言重了。”張軒連忙安撫道:“哪裡有這樣的事情,我有什麼是啊瞞過你們啊?”

“到了這個時候,將軍還不肯說實話,恐怕不僅僅是我,連曹將軍也看出來了。”張質靠前幾步,在張軒耳邊小聲說道:“是不是襄陽有變,禍在蕭薔之中。”

張軒陡然色變,看向張質,與曹宗瑜,卻見兩人面容嚴肅,顯然不是在開玩笑,可見這一件事情他們都有所猜測了。

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六章 蕭縣第三章 搶飯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三章 岳陽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九章 搬家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十九章 敵襲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十五章 離京第四章 張青天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
第八十五章 樟樹鎮第一百零三章 圍襄城第三十九章 故人內訌第六十八章 剃髮令第六章 攻城之前第二十七章 黃河一水第二十八章 李神醫第八十章 縱被無情棄,不能休第九十二章 送別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陽城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一百一十章 東進第三十七章 威遠城下三第五十六章 行路難二第七十二章 何英再至第七十二章 劉文秀東行記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六章 蕭縣第三章 搶飯第十五章 城陵磯之戰六第四十九章 鄭森今日名成功第二十八章 黃朝宣第六十六章 李際遇第十七章 行軍第一百零七章 牛金星之言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十四章 二十多年前的舊恨二第三章 岳陽第四十二章 傅宗龍的遺言第四十六章 天亮了第十五章 大舅哥來援第十一章 羅玉嬌的愧疚第二十一章 攻心之計第二十一章 朱仙鎮第七十二章 大順東王第六十一章 大軍過臨潁第二十九章 路振飛的舉動第九十五章 力排衆意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七十八章 開拔第七十九章 劉承胤第七十七章 闖營第五十一章 壽州之戰第二十二章 何去?第六十一章 時疫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九章 搬家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二十一章 可憐無人送荊卿第七十章 重圍孤城烽煙長第十一章 陳洪範第三十六章 煙花易冷第七十三章 劉文秀東行記二第八十四章 成親第六十五章 孫傳庭潼關會將第九十四章 曹營至第一百三十三章 鄭國公張軒第五十二章 闖賊魅影第二十三章 決策第七十五章 火銃初啼第四十九章 此生何求第八十二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六十一章 臨淮爭奪第八十四章 斷小商橋第七十五章 接戰第三章 往來無白丁第二十八章 釣者第四十二章 渡河二第六章 死中求活第八十七章 投明二第四章 張青天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三十六章 孫,李,張第七十七章 右營統領張軒第六十七章 袁時敏的焦慮第五十三章 火器大觀第九十五章 黃得功之勇第一百零一章 南京第一百一十八章 下金華第八十九章 高一功vs張軒第十二章 小命保住了第三十八章 水戰二第四十五章 與妻書第五十八章 金盃共汝飲,白刃不相饒二第八十章 劉承胤的“首級”第一百一十二章 弘光元年無弘光第三十九章 授田餘波第二十九章 挺着死第五十章 百里麥青青第九十五章 困獸三第七十二章 不負闖王第十九章 敵襲第五章 攻城器械第七十三章 張軒立陣第十五章 離京第四章 張青天第八十八章 向北第一百一十八章 破陳州三第十六章 決戰第一百零七章 襄城之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