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雞蛋不能都放一個籃子裡

對於趙立軍的描述,這些將領聽的嘖嘖稱奇,就算有些不願意相信的,那一萬多枚首級,還有奴酋杜度做不得假,不由得打心底佩服天策軍的戰力。

軍隊,一向是強者爲尊,哪怕關寧軍跟天策軍不對付,而且雙方之間打過大仗,但對天策軍的實力,他們還是很欽佩的。

對於購買首級的提議,趙立軍表示自己做不了主,自己只是交代自家大人吩咐的任務而已,其餘一概不管。

不過,這些將領也只是隨口一提,並不是非要做買賣,對於他們來說,後面要考慮的事情則重要的多。

接着酒席,半吹噓,半真實的講述了長嶺山之戰的經過,趙立軍的目的達到了,也就懶得管祖大壽他們是怎麼想的,吃飽喝足,又安排好將士們以及民夫的任務,值守,營地之後,便去睡大覺去了。

而祖大壽的官廳中,此時卻聚集着祖系幾乎全部的將領,都在廳內,氣氛並非像在宴席上那般歡快。

趙立軍說這麼多,其目的他們當然明白,就是示威,警告他們不要輕舉妄動,甚至,還有一絲拉攏他們的意思在裡面。

但相比之下,皇太極卻早早的聯絡了他們,說的非常直白,而且給出了明確的條件,相當的優厚。

皇太極表示,如果祖大壽願意率軍歸順大金國,則直接將漢軍四旗擴建爲八旗,而新四旗所有的位置,都是祖大壽一系將領的,保證了他們的權勢。

若是這個條件不接受,還可以退而求其次,不要求祖大壽歸順,只需要協助大金軍,從背後夾擊天策軍,到時候大金國陣亡將士的首級,都可以送給祖大壽,去向大明皇帝領賞賜。

這兩個選擇,無論哪一個,都是很有誘惑力的,之前就有不少將領隱晦的表示答應,但祖大壽一直沒表態,因爲天策軍和皇太極的較量,還沒有出結果,還需要繼續觀望。

但現在,天策軍的實力展現出來了,雖然知道趙立軍所說的真真假假,但首級不會作假,而且皇太極那邊確實損失比較大,對於皇太極的招攬,就得更加慎重的考慮了。

一陣沉默後,祖澤源率先開口道“大伯,依侄兒看來,這孔有德招攬咱們是假,藉機吞併我們的兵馬纔是真,絕不可上他的當!”

祖大壽的堂弟祖大春也附和道“是啊,大哥,這孔有德去年和咱們大戰一場,現在二哥還有好幾個侄兒都還在天策軍手裡呢!”

“我也反對投靠天策軍,咱們能依靠的就是手裡的兵馬,有兵馬在手,皇上都奈何不了我等,而天策軍蠱惑人心的本事很強,要是投靠天策軍,怕是兵馬都會被打散了,到時候孔有德將咱們一腳踢開,咱們祖家也就完蛋了!”

參將鄧長春也起身說道“大帥,那孔有德也是出身東江鎮之人,但去年取得東江鎮之後,依舊對東江鎮大肆整編,成立了東江軍團,對原先的將領殺的殺,貶的貶,調的調,把忠於他的將領安排高位,若是咱們投靠天策軍,怕不是也要和東江鎮一樣,最後被卸磨殺驢!”

在場衆人,紛紛表示反對投靠天策軍,他們能有今日的權勢,靠的就是麾下的兵馬。

甚至連崇禎都奈何不了他們,大淩河之戰後,崇禎數次宣祖大壽進京面聖,祖大壽都推脫不去,崇禎也拿祖大壽沒辦法,無非就是忌憚關寧軍罷了。

而一旦加入天策軍,勢必同東江軍一樣,被打散整編,成爲效忠於他孔有德個人的軍隊,而自己這些將領,好一點的能保持原職,差一點的估計就要被踢出去或者降官了。

所以,對於投靠天策軍,他們都天然的反感。

畢竟,在遼西,他們就是土皇帝,而投靠天策軍,可就成了孔有德的部將了,自古以來,軍閥都是如此,關寧軍也不例外。

當然,也有反對的。

“諸位,你們難道不覺得,天策軍有取大明而代之的能力嗎?”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循聲望去,說話之人乃是祖大壽的妹夫,吳襄。

當初的昌樂之戰,吳襄帶着兒子吳三桂,以及一萬五千大軍作爲前鋒逼近昌樂,卻在巨洋河被天策軍引誘,打了個半渡而擊,最後全軍覆沒,吳襄和吳三桂都被俘虜了。

不過後來天策軍和朝廷談判,釋放了部分關寧軍的將領,包括吳襄,祖寬,祖大樂等等,基本都是老將,而吳三桂等一批年輕將領則被留了下來,吳襄打聽過,好像是和其他一些年輕將領一起,被編入了一個新的軍團,擔任中隊長,也就是帶兩百兵,去了東番島上。

吳襄雖然打仗本事不怎麼樣,但鑽營的功夫極爲不錯,不然也不會屢屢大敗仗,還是能官居總兵,而鑽營的前提,便是能找準時機。

親自與天策軍交手過,又當了半年的俘虜,他的天策軍的瞭解,比在場所有人都更爲深刻。

雖然不清楚天策軍的所有計劃,但僅僅是瞭解到一些皮毛,比如對日本的進攻,派李泰繞道韃子背後去收復海西各部這些,他就知道天策軍絕不會安然做一個割據山東的軍閥。

而天策軍現在的實力,可以說是無人能敵了,吳襄能感覺到,天策軍的一切計劃,都是爲了爭霸天下做的準備,甚至他還聽說,天策軍在河南安排了兵馬,假扮流寇,擴大勢力。

贊同吳襄觀點的也有不少,尤其是一些跟天策軍坐過戰的將領,都覺得天策軍有改朝換代的能力,若是投靠天策軍,就算手下的兵馬保不住了,將來也能混個從龍功臣不是。

當然,也有提出繼續效忠朝廷,韃子和天策軍誰也不投靠的。

這也不奇怪,雖然關寧軍帶有濃厚的軍閥性質,但此時還沒有到崇禎末年,還未變成徹徹底底的軍閥部隊,在場的將領,或多或少都還有忠於大明的念頭,只不過會慢慢變淡罷了。

而祖大壽一直不言語,望着下面的將領們展開爭論,支持三派的都有,也都有各自的理由,但仍舊以投靠後金最多。

主要是祖澤潤被封爲漢藍旗的固山額真,而大淩河之戰投降的其餘將領,比如張存人,李雲,韓大勳,方一員,吳奉成等將領,也都身居要職,有實實在在例子擺在那。

“肅靜!”終於,祖大壽開口了。

掃視了一遍衆人,那些爭論的停不下來的將領,也都紛紛安靜下來。

祖大壽平靜的說道“現在我關寧軍確實處在風口浪尖,大明朝廷需要我們對付流寇,將來還要對付天策軍,韃子需要我們幫他們夾擊天策軍,甚至還想讓我們幫他們打開山海關的打門,放他們入關。而天策軍爲了自己的後路安全,現在也拉攏我們,或者說爲了爭霸天下少一部分阻力,想讓我們也加入其中!”

“你們說的都沒錯,無論是繼續效忠朝廷,還是歸順天策軍,亦或是投靠韃子,都有說得過去的理由,而且我們關寧軍經過與天策軍一戰,實力大損,已不具備與任何一方抗衡的實力。但你們想想,以現在看來,真能確定誰能笑道最後?”

“韃子是大敗兩場,折損四個旗主,六七萬大軍,可現在他們面對天策軍,依舊佔據着絕對的兵力優勢,這場大戰結果如何,現在還遠未可知。大明雖然羸弱,內外交困,但畢竟是二百多年近三百年的王朝,成化初年的局面比現在不會好,不也一樣挺過來了?土木堡之後,大明有亡國之危,不也一樣延續了兩百年?”

“大哥,那你直說把,我們現在該怎麼辦?”祖大春也有不明白祖大壽的意思。

“維持現狀!”

隨後,祖大壽又語重心長的說道“漢末三國之時,諸葛一家,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分仕魏漢吳。而我祖家,我兒澤潤,韓大勳,張存仁等在大淩河之戰後侍奉後金,吳三桂,祖澤沛,祖安邦,祖克勇,韓名世等昌樂之戰後爲天策軍效力,我等只需要繼續維持現狀,效忠朝廷即可,無論哪一方最終定鼎,我祖家也能留存一支血脈!況且,等到時局明朗,再決定效忠於誰也不遲!”

“大帥英明,是我等愚昧了!”衆將紛紛讚道。

就此,祖系將領基本達成一致,維持現狀,等到形勢明瞭再做決定。

說起來,祖大壽的抉擇,頗有些類似原本歷史上的吳三桂,李自成兵臨城下之時,吳三桂在李自成,崇禎,多爾袞之間來回搖擺,等到崇禎被幹掉了,李自成的所做作爲不能保證關寧軍的利益,吳三桂便帶着關寧軍果斷的投靠了多爾袞。

至於衝冠一怒爲紅顏,簡直是扯淡,親爹吳襄的死活都不管了,還去管一個女人。

而對於孔有德來說,壓根也沒指望他們納頭便拜,率軍來投,他們只需要按兵不動,繼續觀望,便是對天策軍最好的結果。

要是他們真的率軍來投,孔有德還真不敢劫難,還會懷疑他們是不是想趁機搞事情。

次日,在關寧軍諸將領的恭賀聲中,趙立軍繼續帶着首級和俘虜奔向京城。

三日後,大軍抵達山海關,馬世龍果斷放行,甚至還派了一支五百人的騎兵,協助護送首級。

與此同時,天策軍在長嶺山取得大捷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崇禎皇帝耳中。

事實上,送捷報的人員早在大戰結束的當晚就出發了,不過並沒有用大明官方的驛站系統,只是一支五十人的騎兵小隊,由孔有德的警衛營中隊長周華負責帶領。

進入山海關之後,周華逢城必進,而後大肆宣揚天策軍在長嶺山大捷,陣斬東虜萬餘,俘獲兩萬餘,一戰消滅韃虜四萬人。

並且宣揚數日後,天策軍將會把這些首級運抵京城,包括奴鑲黃旗旗主杜度在內的四十餘活着的奴酋,將被悉數押送進京,歡迎直隸百姓前來參觀。

如此一來,消息很快擴散開來,周華他們剛到薊州,消息卻已傳入京城。

對於這個消息,崇禎皇帝的內心很是糾結,

天策軍在錦州一線與韃子的大戰,他時刻在關注,從孔有德率軍登陸遼西開始,便每日都要過問錦州的戰況。

對於這一場大戰,他最希望的結果,當然是韃子和天策軍打的兩敗俱傷,畢竟對於大明朝廷來說,無論是天策軍,還是韃子,威脅都不小。

如果他們雙方都損失慘重,最好是遼西的天策軍全軍覆沒,孔有德身死,而韃子也損失大半兵馬,如此一來,等到朝廷平定中原流寇之後,便可趁機收編山東的天策軍殘部,而後大舉出關,消滅苟延殘喘的後金,中興大明。

願望是好的,但現實卻截然不同。

天策軍再度取得大勝,對於天策軍宣揚的斬首萬餘,俘獲兩萬餘,殲敵近四萬的戰績,崇禎皇帝並沒有多少懷疑,覺得就算有誇大的成分,也不會太多。

畢竟有打漁港之戰爲前例,而且根據錦衣衛的密報,確實看到天策軍押送着大量首級向西而來,側面驗證了這個消息。

他比較關心的是,天策軍此戰的傷亡情況,如果天策軍此戰傷亡不小,能有個兩萬人乃至三萬人的傷亡,那就再好不過了,雖然相對於韃子也是個大勝仗,但這場大戰還沒結束,打到開春,估計遼西的天策軍就所剩無幾,或者被全殲了。

但目前的情況來看,天策軍傷亡還不清楚,連一個大概的範圍都沒有,即使是遼西的錦衣衛,都沒能獲知天策軍具體的傷亡情況,天策軍的清查工作做的太好了,非但沒有讓韃子的細作潛伏進來,連錦衣衛也沒法安插人手進去。

相比於崇禎皇帝的憂心忡忡,民間的反應可就正常多了,殲滅韃虜近四萬,這樣的消息足以讓百姓們爲之沸騰,無不奔走相告,就像新年提前來臨了一般。

哪怕在朝廷的宣傳中,天策軍就是亂臣賊子,禍亂大明,山東百姓更是被天策軍禍禍的民不聊,但北直隸的百姓們都不在意。

第116章 新年第227章 崇禎的糾結第829章 騎兵教做人第四十三章 錢都用來買田地了第179章 權利真是個好東西啊第820章 國運之戰第605章 第一波交鋒第440章 雪上加霜第808章 警告第404章 範景文第499章 難道還有埋伏?第357章 案件第132章 絕望的孫元化(第四更)第248章 城外來了一夥騎兵第六十三章 焦急的王道純第748章 火攻第238章 作戰計劃第525章 各懷心思第282章 前鋒抵達第397章 國窮民窮豪強富第532章 劉老爺之死第841章 四面合圍完成第534章 揚州鹽商乾的第789章 乳峰山,皇太極第二十四章 瀋陽中屯衛第863章 情況有點不對勁第七章 士氣低迷第355章 徐光啓第675章 挑釁第285章 四面合圍第590章 首先拿下萊州城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797章 大汗也老了第826章 耿仲明死了第161章 殺雞儆猴第181章 英國佬的巨型戰艦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570章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第466章 大澤山第498章 又中計了第889章 決戰序曲第741章 怎麼不打了?第723章 主公,別來無恙!第九章 暴怒的吳橋知縣第3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60章 老冤家第459章 水雷第576章 這個仇一定要報第570章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693章 爾虞我詐第785章 傾國之戰第九十二章 大戰結束第824章 小淩河邊第三十章 大戰衛所軍第275章 一個不留第525章 各懷心思第754章 熱蘭遮城第728章 燃燒的廣島第五十章 慌亂的明軍第十一章 情況有些不對勁第757章 招降鄭芝龍第496章 暫時安全了第624章 風水輪流轉第371章 委員長的法子第286章 恐怖如斯第638章 不計傷亡的強攻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都108章 結盟第546章 大王饒命第446章 千軍萬馬一波流第801章 全完了第492章 突襲海盜第105章 防備夜襲第610章 活捉祖寬第708章 李琿的抉擇第五章 糧草是個問題第236章 劉澤清第495章 戰船纔是最重要的第138章 努爾哈赤就是李成樑家的一條狗第六十八章 孔有德表示不背鍋第506章 龐大的計劃第766章 風水輪流轉第793章第701章 李倧的算盤第447章 神火飛鴉第613章 臨陣反水第465章 都是燧發槍第461章 雙島第九十二章 大戰結束第196章 死局第147章 船呢?第886章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第848章 滿朝皆驚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238章 作戰計劃第864章 梟雄會面
第116章 新年第227章 崇禎的糾結第829章 騎兵教做人第四十三章 錢都用來買田地了第179章 權利真是個好東西啊第820章 國運之戰第605章 第一波交鋒第440章 雪上加霜第808章 警告第404章 範景文第499章 難道還有埋伏?第357章 案件第132章 絕望的孫元化(第四更)第248章 城外來了一夥騎兵第六十三章 焦急的王道純第748章 火攻第238章 作戰計劃第525章 各懷心思第282章 前鋒抵達第397章 國窮民窮豪強富第532章 劉老爺之死第841章 四面合圍完成第534章 揚州鹽商乾的第789章 乳峰山,皇太極第二十四章 瀋陽中屯衛第863章 情況有點不對勁第七章 士氣低迷第355章 徐光啓第675章 挑釁第285章 四面合圍第590章 首先拿下萊州城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797章 大汗也老了第826章 耿仲明死了第161章 殺雞儆猴第181章 英國佬的巨型戰艦第五十三章 坑人計劃失敗第185章 府撫之爭第570章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第466章 大澤山第498章 又中計了第889章 決戰序曲第741章 怎麼不打了?第723章 主公,別來無恙!第九章 暴怒的吳橋知縣第330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860章 老冤家第459章 水雷第576章 這個仇一定要報第570章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第513章 我是女真人不是韃子第693章 爾虞我詐第785章 傾國之戰第九十二章 大戰結束第824章 小淩河邊第三十章 大戰衛所軍第275章 一個不留第525章 各懷心思第754章 熱蘭遮城第728章 燃燒的廣島第五十章 慌亂的明軍第十一章 情況有些不對勁第757章 招降鄭芝龍第496章 暫時安全了第624章 風水輪流轉第371章 委員長的法子第286章 恐怖如斯第638章 不計傷亡的強攻第145章 張可大的決斷都108章 結盟第546章 大王饒命第446章 千軍萬馬一波流第801章 全完了第492章 突襲海盜第105章 防備夜襲第610章 活捉祖寬第708章 李琿的抉擇第五章 糧草是個問題第236章 劉澤清第495章 戰船纔是最重要的第138章 努爾哈赤就是李成樑家的一條狗第六十八章 孔有德表示不背鍋第506章 龐大的計劃第766章 風水輪流轉第793章第701章 李倧的算盤第447章 神火飛鴉第613章 臨陣反水第465章 都是燧發槍第461章 雙島第九十二章 大戰結束第196章 死局第147章 船呢?第886章 新的一年,新的開始第848章 滿朝皆驚第409章 一開始是拒絕的第375章 槍騎兵的戰場第238章 作戰計劃第864章 梟雄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