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節 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

弘武三年二月,雲南大捷以及中南諸侯臣服的消息就如春風一般撫過了中華大地。雖然南征的軍團尚未凱旋還師,但各地的百姓依舊以極大的熱情自發的組織起了各種活動,來慶祝中華朝成立以來的首次大捷。並打心底裡企盼着武運能長伴中華帝國。民間高昂喜悅的氣氛很快便隨着春風颳進了帝國都南京深邃的皇城之中。

此時的弘武女皇正端坐在龍榻之上,靜靜地傾聽着一個身着宮裝的年輕女子,宣讀一份一份來自各州府的賀報。雖然孫露在十天以前早就得知了雲南大捷的消息。至於萬象會議的結果更是在她意料之內的事。但此刻傾聽着來自各地的道賀聲,孫露的心中依舊會泛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自豪之感覺。中國人最擅長駕馭文字了。同樣的內容在那些飽讀詩書的士大夫們的筆下可以變得迥然不同,讓人聽得津津有味。也難怪我們的女皇陛下一口氣連聽了十來份摺子之後,才微笑着點頭示意道:“好了,就到這兒吧。再聽下去的話,朕可真要被他們吹噓得忘乎所以了。”

“是,陛下。”宮裝女子恭敬地向女皇歉了歉身,便將剩餘的摺子一併收拾了起來。此時,卻聽坐在女皇身旁的另一個華服女子適時的接口道:“陛下武勳卓越,爲我中華開闢了新的疆土。這些都是百姓們對陛下的衷心祝福,可不是胡亂的吹捧啊。”

“是,朕知道這是百姓們的一片心意。但是過多的讚美會讓人飄飄然起來。朕可不想整日生活在讚美聲中。說實話,朕倒更願意傾聽百姓的牢騷與疾苦啊。”孫露苦笑着擺了擺手搖頭道。事實上,之前做首相時她的身邊就不乏獻媚者。然而做了皇帝后孫露卻發現自己完全就被淹沒在了歌功頌德之中。雖然她一再的提醒自己的臣下不要一味的奉承自己。可“陛下英明”、“陛下聖裁”之類的口頭語仍然會被臣子們在不經意間帶出。似乎如果不以這幾個字開頭,他們就不知道如何說下去了一般。

果然,孫露的話音剛落,那個華服女子施禮讚道:“陛下英明。有道是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陛下能不驕不躁,時時關心民生,實乃我等臣民之福啊。”

雖然這又是一句尋常的恭維話,但從眼前這個華服女子口中說出,既沒有獻媚的膩味,也沒有奉承的肉麻。那悅耳的聲音讓人不盡然就會萌發出一種親近感。似乎她在誇讚的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一個親近的長者。於是被她這麼一奉承,孫露不由會心一笑道:“冒夫人,你這嘴總像是摸了蜜汁一般討人喜歡。”

“妾身口笨嘴拙,讓陛下見笑了。”那薛夫人不由粉臉一紅,謙遜的說道。眼見她這麼一副溫柔可人的模樣,任誰見了會打心底蒙好感。而如此可愛聰慧的女子,全南京城別無她人,那便是工務部左侍郎冒闢疆的小妾董小宛。

衆人皆知這董小宛乃是秦淮名ji,後下嫁復社四公子之一的冒闢疆爲妾。如此一個身份卑微的女子又怎會入宮伴君的呢?這事情還要從孫露改革宮廷制度說起。雖然中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女皇以及女主專權的時代。但像孫露現在的這種情況卻是曠古爲有的。就軍事、行政、曆法上來說皇帝是什麼性別並不重要。可是一旦涉及到宮帷問題,這皇帝的性別就變得異常敏感起來。

歷來做皇帝都要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除此之外還要擁有極其龐大的皇宮來眷養的這些三千佳麗。當然伺候這麼多人,光是用女子是遠遠不夠的,皇宮裡頭還需要有男子來作充當勞動力。可皇宮如果允許男侍出入,難免會發生穢亂宮帷的事。皇帝一個人要佔有那麼多的女人,又不肯當元緒公,所以絕不允許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宮內當差。但後宮的雜役又不能沒有人做,於是便把男人去了勢,才放他們入宮擔任各種雜務。於是便有了宦官這種古老而又特殊的職業。

宦官,俗稱太監或“老公”。文書上的稱謂很多,例如有閹人、閹宦、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太監、內監等等。這些男子****被閹割後失去性功能而成爲不男不女的中性人,這批人是歷代王朝在宮廷內侍奉皇帝及其家屬的奴僕。當然全世界的男性皇帝都不想在家帶綠帽子,因此太監也就並非僅是中國的特產。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典籍中也常有閹人的記載,即便是到了近代,歐洲宮廷中仍然有使用閹人的紀錄,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中就記載了這一情況。但使用太監時間之長,規模之大,人數之多的還是以中國爲最。而在中國的歷史之中這項記錄又以明朝爲最,號稱l0萬。從朱明皇室手中得天下的孫露則十分“榮幸”地繼承了崇禎末年以來的9萬多太監。

當然孫露是一個正值壯年,生理心理都正常的女子。她即不需要後宮三千美嬌娘來伺候,也不想讓那些不男不女的太監整日在自己的面前晃悠。在她看來宦官制度是一種極其殘酷變態的制度。宦官制度同裹小腳一樣是對人權的一種極大的踐踏,都是急需廢除了陋習。此外宦官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禍害。封建皇帝唯恐他人篡奪自己的皇位。對猜忌朝廷的文武百官、皇親國戚,總要防着他們一手。但對那些朝夕侍候在自己身邊百依百順、出身低下而又沒有後代的內官員,卻又十分信任,往往委任其以重職。而宦官則往往利用在宮廷中的這種特殊地位,攫取極大的權力,甚至操縱帝上。

於是在一番權衡之後孫露最終決定,永遠割除太監名目,內廷供役,改用女官,實行女官制。當然中華朝的女官與中國歷史上的女官、宮女是有着很大的區別。中國歷史上的宮女是被徵選在宮廷裡服役的女子,地位等同於女奴,無任何人身自由可言。所謂的女官、女秀才、女學士也只是從知書識字的宮女中選拔而出的內宮(皇帝的姬妾)和宮官(在六尚二十四司執事的高等宮女)。例如漢代女官分昭儀,婕妤等;唐代分爲貴妃等十九等。

但中華朝的女官是皇室的僱員,其行動和人身都是自由的。可以隨時出宮嫁人或是辭職。依照孫露的設定女官共分三類。一爲“命婦”,主要從皇室公卿、文武官員的夫人或女兒中選拔,能自由出入內宮,主要是來陪伴女皇、公主玩耍聊天遊戲,並不專職照顧皇室成員。二爲“宮官”,主要負責處理政治事務以及有關女皇、皇后的禮儀事項。與命婦不同,宮官對民間開放,由內務部負責考覈選拔。三爲“宮娥”,從事皇宮中的雜役,同樣從民間招聘。並效仿古代命婦制,制定了女官的品級:一品稱國夫人,二品稱郡夫人,三品稱淑人,四品稱恭人,五品稱宜人,六品稱安人,七品以下稱孺人(以上母加“太”字,未婚女子改“夫人”爲“姬”),不分正從,文武職相同。這些女官除了享有各種儀節上的待遇外,也擁有同其品級相對應的俸祿。

對於前朝留下來的太監,孫露將其中大部分人都解散送歸原籍,但仍有5000餘人無法解散安置。實事上,這些太監中的許多人一旦離開皇宮便失去了謀生能力。自身的的殘缺與社會的歧視,讓他們很難適應外面的生活。因此孫露便將這批太監給留了下來,讓他們在宮內繼續充當雜役。此外她還出資在城外建了數座寺廟,作爲這些太監晚年的棲身之所。至於日後被招入宮中的男侍,便不再對其進行閹割了。

孫露對於宮廷的這一番調整無疑是在宮內宮外引起了一片軒然大*。女官令一下,朝野上下的官宦士大夫便迫不及待地唆使自己的夫人、女兒前去應徵了。雖然自前朝隆武朝起,朝廷開始允許女子參加科舉考試。也有不少女子因其才華出衆被朝廷相中錄用。然而這畢竟只是極少數中的極少數。因爲中華朝的科舉是不分男女的,考官只是以考生的試卷成績來決定名次。要想從數萬名才子中脫穎而出博取功名,無論是對男子,還是對女子來說都是極其不易的。況且這個時代的女子也不會肯爲了一個功名頭銜,而將自己的青春耗費在無盡的科考之中。

但這宮廷女官就大大不同了。做了宮廷女官不但能得到從前只有“誥命夫人”才能擁有的頭銜,還能長伴於君王左右,可謂是光耀門楣。而她們的父親、丈夫更是削尖了腦袋想要把她們送到女皇身邊,這樣一來不但能從宮中探得消息,爲自己的日後揣摩聖意憑添籌碼。若是能一朝博得女皇的寵愛與信任,更能連帶着全家都攀上富貴的高枝。一時間京師內外一班名媛才女,無不想通過這個途徑來攀龍附鳳,顯耀門庭。

但這高枝也不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攀得上的。如今的中華皇室成員實在是少得可憐,而南京皇城的規模也比北京的紫禁城小得多。如此一來,皇室自然是不需要太多的女子入宮供職的。應徵的人又如此之多,錄取的條件自然隨之苛刻異常。然而對於這些名媛才女來是說琴棋書畫、弓馬騎射之類的考覈內容並不能難倒她們。真正讓她們感到頭痛的是女皇陛下親自下達的一條規定——不許裹腳。

是的,不許裹腳!身爲一個來自21世紀的女子,孫露對於裹腳這種陋習打從心底裡就極其厭惡。而來到這個時代親眼目睹過那些畸形的小腳後,更堅定了她想要廢除這一陋習的決心。但是放腳一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廣東、廣西、福建、雲貴等地還好,婦女裹腳的情況並不嚴重,只一些官宦小姐夫人中流行。這一來是因爲這些地區少數民族衆多,受中原漢族的影響較小。二來是因爲西南、華南地區人煙稀少,勞動力匱乏,需要婦女一同參與務農。但在江南地區裹腳在婦女當中是十分普遍的情況,甚至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只有最貧窮的農婦、粗使丫頭纔會擁有鋤頭般大的腳。所以嶺南財閥們的家眷往往會被人恥笑爲“大腳蠻婆”。

因此在經過了一番調查與試探後,孫露知道要想廢除裹腳這個陋習,光靠一紙聖旨是遠遠不夠的。首先要從觀念上將這種畸形的審美觀念給糾正過來。既然裹小腳是從宮廷中傳出的,那放腳也就先從宮廷下手吧。只要上層的貴婦們肯放腳,底下的民婦自會跟着一同放腳了。而事實也正同孫露預計的一樣,官宦縉紳們很快便揣摩上了聖意,紛紛讓自的女眷放腳,以求能有資格參與女官的選拔。當然與孫露消除陋習的出發點不同,官宦縉紳們出發點則是出於對女皇的愛護。在他們看來擁有一雙天足的女皇陛下必定十分忌諱小腳女子。若是因爲自己妻女的一雙小腳而觸怒了龍顏那可是極其冤枉的一件事。因此很快便有大臣上書聲稱要“母子一體,禁止裹足”。一時間在京師內外的上流社會還真就颳起了一股放腳之風。

正如眼前的董小宛也將其的一雙秀足給放開了。好在她年紀尚輕,假以時日雙足還是能恢復正常的。董小宛是第一批被錄取的女官。她雖是冒闢疆的小妾,又曾淪落風塵,但憑藉她那過人的才華與不凡的氣質,依舊還是在衆多官宦名媛之中得以脫穎而出。並被女皇欽點爲五品稱宜人,允許其自由出入宮廷陪伴女皇。而冒闢疆的正妻蘇元芳亦被授予了四品稱恭人頭銜。一妻一妾同時被招入宮,冒闢疆無疑成了全京城最幸運的人物。而董小宛爲報答女皇的知遇之恩,自是盡心服侍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或許是擺放在案几上的摺子太多了緣故,那女官在收拾時不小心把一本摺子給弄落在了地上。眼尖的孫露一眼便望見了摺子上所蓋的紅章,知那並不是尋常的道賀摺子。於是她便指着那摺子問道:“那是誰的摺子?”

那女官這才低頭望見了那摺子,慌忙俯身拾起告罪道:“小臣該死,請陛下恕罪。”

誰知孫露卻並不在意的頷首示意道:“你先起來吧。把這摺子給朕念一念。”

“是,陛下。”女官趕忙起身翻開了摺子。可待正要宣讀時,卻又突然楞住了,臉上不由露出了一絲難色。心細如髮的董小宛在瞬間便看出了女官的這一變化。頗感納悶的她起身渡到女官身旁接過了摺子一看,頓時明白了其中的原由。卻見她對着女皇柔聲建議道:“陛下,還是由臣妾來念吧。”說罷便接過奏摺,溫和地示意那女官退下。

見此情形,孫露不禁饒有興趣的問道:“哦?冒夫人對這份摺子很感興趣嗎。說來聽聽,是誰寫的。”

“回陛下,這份是內務部右侍郎郭之奇上奏的摺子,懇請陛下收回廢除宦官制的成命。”董小宛微微歉身不緊不慢地回答道。

【……第13節設女官女皇肅宮廷解小腳名媛迎聖意 文字更新最快……】@!!

()

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12節 驚變(三)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四十一節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第345節 歷千辛蒸汽機成型 爲保密劉逢慶進言第38節 巨獸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20節 湯若望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六節第三十三節第46節 忠烈廟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10節 《乙酉憲誥》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15節 潛在規則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三十六節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十九節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25節 蜀中攻略(二)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31節 百家爭鳴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31節 皇宮深院第18節 紅月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38節 兩京風雲第6節 義塾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三十九節第32節 除夕笛聲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1節 私掠艦隊第46節 忠烈廟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34節 百舸爭流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37節 揚帆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142 戰局順倫敦股市火遭危機邦德受追捧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25節 孟津渡口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9節 金融革命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16節 分歧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21節 支援第四十五節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142 戰局順倫敦股市火遭危機邦德受追捧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
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12節 驚變(三)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四十一節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249節 漸成勢陳家掌商界 御花園陳老講心得第345節 歷千辛蒸汽機成型 爲保密劉逢慶進言第38節 巨獸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18節 尋謬誤寅旭觀天象 爲民權寧人提建議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20節 湯若望第26節 山西烽火(二)第353節 御書房君臣交心事 受皇命家明組新行第六節第三十三節第46節 忠烈廟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129 開眼界男爵慕龍艦爲謀權達賴尊天朝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19節 血腥的鬧劇(中)第7節 風口浪尖(二)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10節 《乙酉憲誥》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357節 爲選舉太沖應聯手 探聖意闢疆會小妾第18節 羅馬交流雞同鴨講薩城參觀豔驚四座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160 準葛爾汗兵臨滿寨睿親王親赴鴻門宴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15節 潛在規則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第253節 不相謀夫之婉言拒 道不同書生萌意氣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三十六節165 多爾博橫掃準軍營蒙古兵暈頭互殘殺第十九節第369節 爲財閥羅勝圖博覽 拓商路女皇扶北商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20節 血腥的鬧劇(下)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367節 印加獨立震驚歐洲 面見西王法相獻計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第336節 會奧帥法使得答覆 奉皇命欽差下江南159 獲水源輜重營德救巧碰面雙俊傑初識第25節 蜀中攻略(二)39 論關稅衆商針鋒對納進言女皇展宏第317節 肅夙敵奧相清障礙 聞政變歐君第31節 百家爭鳴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118 荷蘭特使忙證身份商會議員共謀利益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31節 皇宮深院第18節 紅月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331節 遇援軍英軍得解圍 謊稱援施琅勸盟友116 喬議員感嘆新預算王公子探聽新內閣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38節 兩京風雲第6節 義塾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三十九節第32節 除夕笛聲117 議西局張尚書解惑窺商機王會長心動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1節 私掠艦隊第46節 忠烈廟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第4節 燃燒的營口第34節 百舸爭流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37節 揚帆第1節 明朝的綠野仙蹤142 戰局順倫敦股市火遭危機邦德受追捧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25節 孟津渡口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9節 金融革命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16節 分歧155 沙俄司令小窺北疆蒙古大汗草原起誓第21節 支援第四十五節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第339節 嘗新鮮君臣遊青天 揣聖意陳家明告罪73 催糧款官府押公田求說法農夫告御狀142 戰局順倫敦股市火遭危機邦德受追捧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