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

人稱“萬水之母”的湄公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瀾滄江,像一條長長的綢帶一般將萬象(老撾)、緬甸、暹羅(泰國)、柬埔寨、大越、廣南諸國穿連在了一起。一路跌宕起伏,縱貫滋潤了整個中南半島。然而1651年的冬天一羣來自中原的不速之客卻驚擾了這條東南亞母親河的寧靜生活。此時此刻在她的下游五千帝國海軍封鎖了入海口,在她的中上游正有一支一萬多人的帝國陸軍旨高氣昂着順流南下。

就人數來說中華帝國的這一萬五前餘人的武裝大巡遊,似乎並不值得湄公河兩岸的諸侯國如此心驚膽戰。因爲他們中的無論任何一個國家都能集結起數十倍於中國人的大軍來。若是他們肯摒棄前嫌的話,在短時間內組織起百萬大軍也不是一樁不可能的事。就算是帝**擁有精良的裝備,也不可能在熱帶雨林中抵擋住中南半島諸侯們的人海戰術。用數十萬人在佔盡天時地利的情況下對付一萬多人,似乎最後的結果毫無懸念可言。然而眼前的現實卻是這些盤踞在湄公河兩岸數百年的諸侯國並沒有聯合起來一同對付來自北方的威脅。實事上,在經歷了湄公河口的那次海戰後,便再也沒有一個諸侯敢站出來同那些無禮的中國人叫板了。相反湄公河沿岸十來個大小國家以極其謙卑恭敬地態度接待了南下的姚金一行人。

面對中南半島諸侯如此180度大轉彎的態度,姚金等人也是大大吃了一驚。雖然他們在事前也曾預料過湄公河沿岸的某些國家會對他們以禮相待。卻沒曾想到緬甸、暹羅兩國在湄公河口吃了那麼大虧後,竟沒來找自己麻煩。反而還把自己一路當爺爺般着供着。難道托馬斯的幾顆炮彈就讓這幫野蠻的土人老實了嗎。覺得頗爲納悶的姚金望着擺放在面前的大量貢品,不解地回頭向身後的占城王問道:“王爺,緬甸王、暹羅王還有那些越南人,這究竟唱得是那齣戲啊?”

“回將軍,這還明白嗎。湄公河兩岸的小國均仰慕於上國的威嚴,故而獻上各國的特產,廖表敬意。”占城王興匆匆地向姚金解釋道。自從跟了眼前這個大靠山之後,占城王的腰桿不覺也挺直了不少。早年他見到緬甸、暹羅等國的使者總是要點頭哈腰着裝孫子一番,生怕一個照顧不周,又會給這些大國找到接口征伐占城。不過,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間的事情往往是這麼難以預料的。如今的占城王再見到以前的那些兇悍的鄰居時,已不用再唯唯諾諾,委曲求全了。反道是緬甸、暹羅、大越等國使者爭相着要來巴結這爲上國眼前的大紅人。希望他能在上國將軍的面前爲自己國家美言幾句。

“這我知道。我是在納悶緬甸、暹羅等國怎麼也給咱們送來了貢品。他們幾日前不是剛同我朝的海軍交戰過嗎。我朝的托馬斯提督還佔據了湄公河下游的遽羅灣。難道他們肯就此善罷甘休了。不是說緬甸、暹羅、大越、廣南諸國向來民風彪悍嗎?這些土王該不是有什麼陰謀吧?”姚金將信將疑的反問道。他在中原時便早就聽聞中南半島上的土國國力雖不強,卻民風彪悍,極其難纏。中原歷史上雖多次控制過中南半島,並在此設立郡縣,卻從未真正將這片神秘的土地納入過中華的版圖。姚金不信僅憑自己的一萬多人馬再加上湄公河口的五千海軍就能讓這些白眼狼徹底安分下來。

“這個嘛。不瞞將軍,這其中確有玄機。”占城王撫了撫鬍鬚意味深長的回答道。

“玄機?此話怎講?”姚金饒有興趣的問道。經過了數個月的接觸後,姚金髮現這占城王雖是懦弱,卻絕對不是無能之輩。他總是能極其敏感地掌握住局勢的變化。這也難怪,作爲一個彈丸小國的國王要在羣狼虎視的環境下,沒有一點兒察言觀色、左右逢源的本事,是很難生存下去的。

“將軍說緬甸、大越等國民風彪悍,這確實不假。正是因爲他們彪悍好戰,中南半島之上的戰火纔會綿延了數百年。不過緬甸、暹羅、大越、廣南諸國打了這麼多年的仗,雖是互有輸贏之分,卻都始終不能將對方真正至於死地,更別說是消滅諸國一統半島。如今的中南半島就像是一杆巨大而又敏感的天平。一個小小的籌碼都可能讓這天平朝着另一個方向傾斜。更何況是將軍所率的威武之師呢?”占城王說到這兒,不由停頓了一下回頭望了望一旁座着的姚金。卻見他正專心致志的看着自己,神色間似乎頗爲動容。見此情形占城王心中一陣得意,但他表情卻依舊從容。於是他又不緊不慢的繼續說道:“同天朝的大軍作戰勢必意味着該諸侯們要動用一國之力。就算是他們能勉強抵擋住將軍的大軍,其實力也會隨之銳減。正如這次緬甸水軍同天朝海軍交手險些全軍覆沒,已經是讓末羅汗王朝實力大損。試問諸侯們又怎會冒着被自己的鄰國揀得便宜的危險,不自量力的去同將軍您作對呢。”

“恩,聽王爺這麼一說,似乎也有些道理。不過他們就不怕本將軍賴在這兒不走了嗎。”姚金明知故問道。

“將軍這話可問到了點子上了。那些土王諸侯當然是懼怕將軍的大軍的。否則先前的廣南、大越等國也不會視天朝的大軍爲虎狼,處處加以提防了。不過對於那些諸侯來說將軍的這一萬多人馬依舊算不上是他們的頭號心腹大患。況且他們也明白天朝想要的是他們的臣服與進貢罷了。進貢點寶物便能換取上國的首肯甚至保護,總比自不量力的同上國作對來得有利得多吧。”占城王欣然解釋道。

哦?帝國這次想要的就只是中南諸國的認可和眼前的這些象牙、翡翠、寶石嗎?姚金看了看桌子上擺放着的貢品,似乎已經能夠想像出那些諸侯在打如意算盤時的狡猾嘴臉了。不過,俗話說得好,機關算盡反害了慼慼小命。諸侯們這一次的算盤似乎是打偏了一些。如今的中華朝在性情上與思路上,絕對不同於之前的中原的歷代朝廷。若是諸侯們以爲能靠着一頂“天朝上國”的帽子就能打發自己,就能從中華帝國的身上撈到什麼好處。那他們就大錯特錯了。中華帝國會用其特殊的方式教會那些土著們什麼纔是屬國應盡了義務。

想到這兒姚金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那裡塞着一封女皇陛下在出徵前給自己的密旨。依照女皇的指示,自己必須在平定雲南之後才能拆閱。讓他感到驚訝的是,如今的中南半島上所發生的一切幾乎完全都被女皇陛下給了中了。這讓姚金不得不從心底由衷地讚歎起女皇的英明來。從而也更堅定了自己完成任務的信心。

而此時的占城王眼見姚金的臉忽而激動忽而又凝重的,以爲他還是在擔心眼前的情勢。不由跟着湊上前去進言道:“將軍放心,就算是緬甸、大越等國想搞什麼鬼。咱們也不用怕他們。真臘與萬象兩國的使節均已表示他們會站在上國這一邊的。”

“真臘和萬象?若是本將軍沒有記錯的話這真臘應該是暹羅屬國吧。”姚金想了一下問道。

“這有什麼。暹羅本就是天朝的屬國,他的屬國當然也就是天朝的屬國了咯。其實,真臘王還希望上國能像小王這般將真臘國土獻於女皇陛下呢。”

怎麼又是一個想獻國的。這些土王對祖宗家業也太不負責了吧。在心裡嘀咕了一番的姚金連忙客氣道:“王爺,有關獻國一事還是要由女皇陛下決定才行。不如這樣,你就請真臘國王隨你一同與姚某回京吧。”

占城王見姚金答應稍上了真臘王,於是趕忙一個拱手道謝道:“如此甚好。真臘王與小王早就仰慕中原文化多年。如今能有機會去天朝的京師,真是我等修來的福分啊。那麼這次就有勞將軍了。”

“王爺真是客氣了。這也是姚某的分內之責啊。不過姚某還有一件不請之請,想要請王爺幫忙。”姚金拱手道。

“將軍,有什麼事儘管吩咐吧。小王赴湯蹈火再所不辭。”占城王信誓旦旦的回禮道。

“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本將軍只是像借萬象國的首府新月城一用。”姚金大言不慚地要求道。

“借新月城?姚將軍莫不是想常駐萬象國吧?”占城王試探着問道。雖說萬象國也同意讓中**隊進駐,但駐軍國都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不,王爺誤會了。本將軍只是想借萬象國的一方寶地來開會。”姚金搖了搖頭道。

“開會?”

“是的,其實姚某在出徵之前,女皇陛下就已經下旨指派姚某來此重新整頓中南半島上事務。因此姚某希望能借着這一次的機會,召集各諸侯土王來萬象國首府一聚。一來是向諸位言明我朝的對外國策,二來則是希望能通過這次的聚會消除我朝同各諸侯間之前的誤會。”姚金坦言道。其實按照姚金先前的計劃,他是希望帶領軍團現行沿湄公河一路南下與托馬斯回合之後再召集中南半島上的諸侯們攤牌的。通過武力的威脅來迫使那些土王就犯。不過照目前發展的情況看來,武力威脅的目的早已提前達到。而同時的姚金也覺得,此時通過利用中南半島上諸侯們的矛盾比單純的武力威脅更有實際效果。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一聽姚金原來是要同諸侯們攤牌,占城王頓時就來了精神。卻見他拍着胸脯保證道:“將軍放心,這事就包在小王身上了。”

於是在占城王的一番穿針引線下,萬城王蘇里亞旺薩爽快地便答應了姚金的要求。並大方地獻出了自己的皇宮作爲會場。至於與會的請柬也在同一時刻傳達到湄公河沿岸的每一個諸侯的手中。雖然對中國人的意圖有着這樣那樣的猜想,雖然在情緒上對自己手上的這份請帖十分反感。但沒有一個諸侯敢拒絕姚金的邀請。

這次被後世稱爲“萬象會議”的會議於弘武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召開於萬象國首都萬象城。萬象、緬甸、暹羅、真臘、大越、廣南、占城等七個中南半島國家均派代表參加了這一次的會議。此外隨軍前行的香江商業協會代表亦代表中南半島上的華商參與了會議。甚至就連荷蘭、西班牙、葡萄牙、英國等國也派遣了商務代表與會旁聽。一時間中南半島上的大小勢力齊聚萬象,如此空前的景象不僅在萬象國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對整個中南半島來說也是一次百年難遇的奇觀。

在萬象會議上,姚金當衆宣讀了中華女皇的聖旨,宣佈中南半島諸國均爲中華屬國,中華的律法凌駕於任何屬國法律之上。中華屬國的港口、城市必須無條件對中華帝國開放,並允許香江商業協會在選定的地點建立商館,擁有統治該地中華居民的權力;對屬國居民則作一個土邦主行使權力;華僑案件只能由香江商業協會審理。中華帝國作爲宗主國擁有屬國物產的獨佔權等等條款。

當然除了以上一系列屬國的義務外,上國對屬國的賞賜自然也是少不了的。每一個屬國國君除了能得到中華帝國的封號與賞賜外。每個屬國也能以低於其他國家的關稅同宗主國進行貿易。由於中南半島上的出口主要是以香料、礦藏、木材、糧食、蔗糖等等原材料爲主。而中國的布匹、鐵器、茶葉、陶瓷等等產品則是中南半島諸國急需的日用品。因此對於中南半島國家來說能以優惠的價格和較低關稅進口中國的產品,確實算得上是上國朝廷的賞賜。而對中華帝國來說她既需要一個原材料供應基地,又需要一個相應的平臺來傾銷其過剩的商品。

因此《萬象條約》雖是一部充滿不平等條款的條約。但簽約的雙方一個是周瑜,一個是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自然也就沒有什麼怨言可言了。會場中間唯一覺得大跌眼睛的或許就是那些歐洲人了。《萬象條約》中的大部分內容他們在各自的殖民地中都在使用,甚至還要變本加厲。然而,歐洲人往往是要花大量的時間去分化對方,去削弱對方,最後才能在萬事俱備的條件下,以武力迫使對方迫簽署這樣的不平等條約,使其淪爲自己的殖民地。然而,這一次中國人卻僅用了幾個月的時間,以一萬五千人便收服了香料羣島上最大,最富饒的半島,這怎能不讓歐洲人眼紅。不過他們就算是眼紅也沒有用。在東印度羣島,中國人已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誰纔是這片海域的主人。這些來自歐洲的“冒險家”們已無心再去嫉妒什麼了,他們現在所要擔心的是,中國人魔爪伸向的下一個目標會是那裡。

【……第12節湄公河畔天朝揚威新月城下諸侯臣服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15節 暗戰(一)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0節 湯若望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第34節 戰敗者第一節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38節 兩京風雲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三十七節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26節 山西烽火(二)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34節 戰敗者第25節 山西烽火(一)第42節 桑稻之爭(二)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46節 結束與開始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12節 太后的決斷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37節 洛陽之戰(二)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29節 蜀中攻略(六)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93 賢親王爺回鄉祭祖南洋總督欣然赴宴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10節 遼東戰報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5節 決戰牧野(一)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31節 百家爭鳴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四節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10節 生死界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287節 國會請援公審朝王 內閣大臣讀報論事第三十六節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22節 陪審團(下)第10節 遼東戰報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6節 義塾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21節 支援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四十六節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21節 山海關第32節 除夕笛聲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十四節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10節 遼東戰報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5節 風口浪尖(五)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
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15節 暗戰(一)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314節 中奧軍卡奇灣決戰 牽敵軍施琅下伏筆第343節 呈計劃張家玉面聖 調部署李定國回京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20節 湯若望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第34節 戰敗者第一節第27節 蜀中攻略(四)第38節 兩京風雲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第三十七節第365節 聞易主衆移民憂心 抵弗州詹姆斯賣乖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26節 山西烽火(二)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34節 戰敗者第25節 山西烽火(一)第42節 桑稻之爭(二)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1節 風口浪尖(一)第354節 黃首相盤算國有化 陳會長聞訊阻危局第46節 結束與開始140 表忠心和卓獻歲貢展實力可汗送馬靴第12節 太后的決斷136 爲社稷孫露挽能臣經商會家明論殖民第37節 洛陽之戰(二)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358節 衆學究行宮論園林 論教育御前起爭執第235節 奉新神中華起驟變 議國債羣臣忙進言第29節 蜀中攻略(六)186 開商路晉商建銀行生歧義兄弟互辯駁93 賢親王爺回鄉祭祖南洋總督欣然赴宴47 狹相逢二王心相惜爲自由名將怒起兵第295節 爲求援英使表忠心 牽歐洲女皇扶島國第9節 紅底金龍旗幟下第10節 遼東戰報第21節 楊祖潤淺探共和制顧寧人深思倡廉政第35節 決戰牧野(一)49 共和君主難斷優劣惡狼入室巴黎遭劫第378節 會恩師孫露吐心聲 初長成皇子欲受封175 滿州殘部就地出家蒙古王公獻貢歸順第31節 百家爭鳴第3節 金鑾殿藩王投新主 御書房衆臣議北疆41 拒千金青年赴萊頓邀才峻親王開講壇98 聘講師夫之訪老友收行裝炎武回故里第225節 本州島叛軍大撤退 流水宴馮貴指明路第四節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199 徵倭國兩軍擬計劃請出戰皇子闖大殿第10節 生死界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287節 國會請援公審朝王 內閣大臣讀報論事第三十六節70 俄使獻寶弄巧成拙王子求情居心叵測第22節 陪審團(下)第10節 遼東戰報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361節 遇說客黃太沖探底 收殘局閻爾梅佈陣 黑色柳丁第267節 終抵華倭國使謝恩 籌儀式衆議員緊張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182 鄭提督設計巧脫身大維齊款待英國使第347節 接風宴武官起爭執 瞞姓名奧將探敵情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6節 義塾137 吸教訓君臣論治財議金融中華謀霸主168 弘武帝北訪收番王兩重臣爲國起爭執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第二部二百二十七節 王夫之廂房出草案黃宗羲深宮進諍言101 擺鹿鳴女皇會才峻設鷹揚皇子首閱兵第21節 支援153 證身份完淳細盤問投朝廷汗王獻糧倉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四十六節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21節 山海關第32節 除夕笛聲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14節 廢宦官朝野起波瀾修女訓女主彰女德第323節 定對策宗羲勸好友 通法案朝廷整股市第327節 下決心施琅意決戰第十四節121 審議案國會生歧義遭質疑內閣忙面聖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琅存不滿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10節 遼東戰報第229節 更內閣中華起風雲 會重臣跛書生明志第5節 風口浪尖(五)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