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一步到位(下)

唐健皺起眉頭,想了想,突然問道:

“咱們的技術比起當年閻錫山的兵工廠如何?”

談及機械方面的事物,這可是徐慧的專長,他當即笑起來:

“那肯定是要強得多了,閻老西出了名的摳門,能買舊貨就絕不用新品,機器公差大得要死,我記得咱們機械口子裡流傳的不少笑話,就是以當年山西兵械局爲原型的。”

“有那水平就行了,我記得在抗日戰爭時期,晉造大眼匣子也算是駁殼槍中的精品呢。”

於是,最終由唐健一錘定音,要求工業組還是把仿製毛瑟軍用手槍放入到了制式裝備的生產名錄中。而瓊海軍的近戰武器體系中除了原本一直在小批量生產,專供指揮和非戰鬥人員防身用的仿製五四外,也正式增添了“全自動手槍”或者說“駁殼槍”這一門類。

其實關於自動武器,工業組這一次原本也是有計劃的——在介紹會的最後,馮宇飛又在大屏幕上播放了一段視頻錄像。當初瓊海號上有個音像娛樂室,裡面有一套影碟機放映設備。不過船上所附帶的影像資料並不多,大夥兒困在臨高縣倉庫大院的時候就全看膩了——那時候晚上沒事幹除了打牌就是看錄像。到後來甚至連什麼“農村養殖技術”,“兒童心理教育”之類科教文衛宣傳片都反覆看了好幾遍,以至於穿越衆在這方面個個都稱得上通才。

不過這一次馮宇飛播放的卻並非從後世帶來的成品影片,而分明是用手機自行拍攝的片段——畫面中,一羣機械口的小夥子嘻嘻哈哈,正搬運着一臺用篷布遮擋住的機器安放在實驗臺上。當他們掀去苫布時,一具黝黑粗壯的大鐵傢伙,帶着衆人熟悉的鋼製防盾和水冷套筒呈現在大夥兒面前。

“哈,果然是它!”

其實剛纔看到外形,會場中大多數人便都認出來了——馬克沁重機槍,人類歷史上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槍械,也是一款雖然誕生於十九世紀——發明於一八八三年,卻不但打滿了兩次世界大戰,直到朝鮮戰爭中都還在使用的戰場常青樹。

根據先前的經驗,馮宇飛原以爲軍方又會提出若干條修改意見的。最極端的想法,她覺得軍方甚至有可能不再需要這款重機槍——在擁有了同樣具備連發功能的五六沖和駁殼槍之後,馬克沁恐怕會顯得過於笨重了?

不過軍方似乎並不這麼想,他們很高興能在裝備序列中增加一款重機槍,只是在局部提出了一些小要求,比如除了傳統的水冷套筒版本外,也要求提供一款使用散熱片的風冷式版本——不過水冷式並沒有被放棄,有些人覺得對於重機槍來說還是傳統的水冷方式最可靠,風冷式的紙面性能雖好,實操中卻很容易因爲槍管過熱而出故障。所以最終是要求風冷水冷版本各造一款,經過實測後再決定裝備哪一型。

除此之外倒沒什麼大改動了,軍方基本上全盤接受了工業組的設計方案——也就是歷史上原本馬克沁重機槍的樣子。就是在彈藥口徑上大夥兒稍微爭執了一下,有人主張仍然採取七點六二毫米口徑,爭取與步槍子彈通用,這樣在後勤方面可以簡化許多。但也有人提出重機槍在殺傷力和射程上的要求和步槍完全不同,強行要求彈藥通用只會嚴重影響武器效能。更重要的是他們今後肯定會與大批騎兵作戰,面對迎面衝來的高頭大馬,還是粗大一點的槍管和子彈比較讓人安心。

於是在一片“越粗越好”,“口徑纔是正義”的呼籲聲中,工業組決定在同爲七點六二毫米的長短兩種子彈——分別作爲步槍和手槍彈——之外,再增添一款十二點七毫米的重型機槍子彈。之所以直接採用這款大口徑重彈,而非馬克沁原本的十一點四三毫米規格,是爲了今後他們再抄襲其它著名重型槍械時,就不用再單獨修改口徑了。

如果不考慮帶有作弊性質的五六半,馬克沁和七五炮,這纔是瓊海軍當前工業實力的真正體現。而工業組原本的計劃便是用七五炮取代青銅炮,用五六半取代紙殼槍,再加上一款全自動的馬克沁重機槍,在他們看來這已經是脫胎換骨的改進了。瓊海軍光是憑藉着這三種武器,只要他們自己不主動把技術擴散開,相信至少在今後的幾十年中,應該都可以確保在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優勢地位。

不過正如所有的技術交流活動一樣,哪怕設計方考慮得再完善,使用方永遠都能提出新的要求。馮宇飛原以爲軍事組會高高興興接受工業組所提供的技術升級服務,沒想到人家一點不客氣的直接提出了更多要求。

當然這並不是壞事,軍事組畢竟是最終使用者,他們提出的要求比工業組自己考慮得更加切合實際——比如在軍隊開始全面換裝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陸軍其實根本不急於裝備七五炮,除少量用於訓練外,新生產出來的七五炮全部讓給了海軍。而陸軍官兵只想要七零炮——也就是馬千山提議的日式九二小炮。因爲對於既沒有反炮兵壓力,也沒有壓制敵方火力點需求的瓊海軍來說,七五炮能幹的活兒七零炮基本上全都能幹。但七零炮才二百多公斤重量,外加能拆解開來分散運輸,由此在隨軍能力上帶來的巨大機動優勢,就絕非重達一點二到一點五噸的七五炮所能企及了。

在槍械上也是類似,士兵對於五六半自動的優異性能當然不會有任何意見,但駁殼槍輕便且能連發的特性使得它的使用需求遠遠不止軍隊內部。和七五炮一樣,很長一段時間內陸軍也沒能裝備上駁殼槍。不過這回並非是陸軍不想要,而是壓根兒排不上號——由趙立德與敖薩揚所負責的諜報與城管部門幾乎獨佔了所有新生產出來的駁殼槍,之後好不容易等產能寬裕一些了,茱莉的商務部門又插了進來。

——沒錯,商務部門!以往瓊海貿易公司只是老老實實躲在瓊海軍武裝保護範圍之內進行貿易的。在自家直接控制的地盤之外,基本都是通過當地人轉手,這樣雖然安全,但利益損失也比較大。

而隨着瓊海軍工業規模的大擴張,這個集體對於物資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而委員會對於軍事力量的使用卻又控制的比較嚴格,於是貿易公司不得不逐漸脫離軍隊保護,前往那些瓊海軍武力尚未抵達的地方親自做起生意來。在此過程中各種危險當然免不了,而貿易口同志要求有充足的武器裝備也是理所當然。就算是軍方也不敢跟他們爭搶——軍隊全面換裝所需要的大量物資原材料,還指望着貿易公司去弄來呢。

到後來,由貿易公司直轄,普遍裝備着駁殼槍的武裝工作隊甚至普遍被外界當作了瓊海軍的先頭部隊,一手揮舞着大把銀元,另一隻手中則暗握駁殼槍的貿易公司反而成爲了瓊海軍勢力對外擴張的急先鋒。若是工作隊搞不定的地方,就輪到正規軍出場,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內,軍方內部都自嘲說他們成了貿易公司的僱傭兵。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公元一六三三年,一月,瓊海軍完成了這場對他們影響深遠的武器升級會議。在此後的一兩年中,他們開始逐步淘汰掉那些原本只是過渡性質的舊武器,轉而全面裝備對這個世界來說絕對屬於黑科技的新傢伙們。

出於對後世那支偉大軍隊的尊重以及懷念,五六式半自動步槍和五六式衝鋒槍依然保持了原來的名號,儘管後來很多人對“五六式”這個代號迷惑不解,但短毛們堅持要這麼叫,外人也管不着,包括五四式軍用手槍也是如此。

“七五小姐”的正式名稱爲“一六三三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九二炮則爲“一六三三年式七十毫米步兵炮”,軍隊中則被簡稱爲七五炮和七零炮。

駁殼槍的正式名稱爲“三三式全自動軍用手槍”,不過和後世一樣,這東西在民間很快有了許多花名俗稱,從瓊海軍內部流傳出去的“駁殼槍”是使用最爲廣泛的,其次便是“二十響”和“大肚匣子”——不得不說“只有取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這句話還真有道理,即使提前了幾百年,人民羣衆還是一下抓住了這種武器的最主要特色。

馬克沁重機槍的名字也沒改,以至於有段時間內大明朝廷一直在四處秘密尋訪一個名叫“馬克沁”的人——大明的官員仔細調查過了:瓊海軍一百三十九名“真短毛”中並沒有叫這個名字的。而既然這件軍國利器是在瓊鎮立足於大明好幾年後才冒出來,又能以此人姓名爲號,肯定是這個人在其中起到重大作用了。

找!一定要把這個能工巧匠找出來!後來甚至連後金政權都加入到這場人才爭奪戰中,而且他們全都得償所願了——數年間從各地陸陸續續冒出來,自稱叫“馬克沁”的工匠沒有上百也有好幾十。

當然,真正知道如何製造那種可怕連發機關銃的,一個都沒有。

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軍的新要求第一百六十七章 玫瑰盛開(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財大氣粗第五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九十七章 革命與請客吃飯第二百一十二章 海上梁山?第七十一章 戰利品,以及……俘虜第二百五十八章 黎明(下)第八十四章 思想政治工作——我們的大殺器第六百六十二章 胡雯的努力第三百八十六章 交涉第三百七十一章 走馬取登州(七)七七一 見面第五百二十章 咱們要自力更生!第七百零二章 大開眼界(中)第四百九十六章 宅男!七八二 小插曲第六百六十四章 棋逢對手(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作爲佔領軍的覺悟和計劃(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炒作第五百一十八章 受降儀式第四百章 鬱悶的行營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斥侯對斥侯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移民(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作爲佔領軍的覺悟和計劃(上)第六百四十三章 入京第一百零四章 矛盾的爆發七一九 新的合作(七)第八十四章 思想政治工作——我們的大殺器第三百七十六章 納降七四七 判決第九十一章 蒸汽機與柴油第二百三十六章 信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上途中(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臨別贈禮第四百四十一章 臨別贈禮第三十二章 春晚的效果第五百六十四章 河口之戰(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血色旗飄揚第四百四十章 名義問題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交與撤離(上)第八十三章 俘虜交接第三百一十四章 路線方針(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補辦與通融七七三 刺殺第五百七十九章 開業大吉(下)第二十四章 關於造反的理論性分析第二百一十八章 飛來的情報?第二百零七章 路遇第三百四十九章 家鄉的景色第一百六十八章 玫瑰盛開(下)第八十五章 殺雞給猴看第四百二十章 各人的工作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打硬仗?第三百五十七章 軍議(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應酬?原來俺們都是鄉巴佬第六百四十七章 技術升級(中)七二零 陳濤的婚事(一)第四百零六章 攻城(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車與路(上)第六百零七章 在廣州(上)第九十五章 武器與戰術——適應的纔是最好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一件驚喜第五百七十章 撤軍(中)第三百零六章 “非正式”的代表團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於找死和等死的小小差別第一百一十三章 漫長的一日(上)七一八 新的合作(六)第一百五十章 天使來啦第一百九十七章 差別待遇第四百九十三章 車與路(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難民(上)第六百章 說服(下)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氣的遼軍與可愛的川軍(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黑吃黑七六四 主力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氣的遼軍與可愛的川軍(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基地七九二 煙塵之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意外的要求(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招安(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衝擊(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進貢(上)第一百三十章 新制度第五百一十四章 這一夜(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善後之策第五百七十二章 特殊安排第三百二十二章 意外的要求(一)第五百四十九章 吃虧與佔便宜(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新設備第三百五十二章 招安(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軍議(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李代桃僵(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集體上訪第一百五十二章 領導幹部來視察?第五百四十七章 錢謙益的反擊第六百九十四章 女人當家(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走馬取登州(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陳濤的日記(上)七三八 房地產業的興起(三)
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軍的新要求第一百六十七章 玫瑰盛開(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財大氣粗第五百一十三章 夜襲第九十七章 革命與請客吃飯第二百一十二章 海上梁山?第七十一章 戰利品,以及……俘虜第二百五十八章 黎明(下)第八十四章 思想政治工作——我們的大殺器第六百六十二章 胡雯的努力第三百八十六章 交涉第三百七十一章 走馬取登州(七)七七一 見面第五百二十章 咱們要自力更生!第七百零二章 大開眼界(中)第四百九十六章 宅男!七八二 小插曲第六百六十四章 棋逢對手(上)第一百二十五章 作爲佔領軍的覺悟和計劃(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炒作第五百一十八章 受降儀式第四百章 鬱悶的行營第五十五章 前哨戰,斥侯對斥侯第四百三十一章 新移民(中)第一百二十五章 作爲佔領軍的覺悟和計劃(上)第六百四十三章 入京第一百零四章 矛盾的爆發七一九 新的合作(七)第八十四章 思想政治工作——我們的大殺器第三百七十六章 納降七四七 判決第九十一章 蒸汽機與柴油第二百三十六章 信心第三百六十一章 北上途中(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臨別贈禮第四百四十一章 臨別贈禮第三十二章 春晚的效果第五百六十四章 河口之戰(上)第二百六十一章 血色旗飄揚第四百四十章 名義問題第七百一十二章 移交與撤離(上)第八十三章 俘虜交接第三百一十四章 路線方針(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補辦與通融七七三 刺殺第五百七十九章 開業大吉(下)第二十四章 關於造反的理論性分析第二百一十八章 飛來的情報?第二百零七章 路遇第三百四十九章 家鄉的景色第一百六十八章 玫瑰盛開(下)第八十五章 殺雞給猴看第四百二十章 各人的工作第三百四十三章 要打硬仗?第三百五十七章 軍議(三)第一百二十七章 應酬?原來俺們都是鄉巴佬第六百四十七章 技術升級(中)七二零 陳濤的婚事(一)第四百零六章 攻城(中)第四百九十二章 車與路(上)第六百零七章 在廣州(上)第九十五章 武器與戰術——適應的纔是最好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又一件驚喜第五百七十章 撤軍(中)第三百零六章 “非正式”的代表團第三百八十二章 關於找死和等死的小小差別第一百一十三章 漫長的一日(上)七一八 新的合作(六)第一百五十章 天使來啦第一百九十七章 差別待遇第四百九十三章 車與路(下)第六百五十四章 難民(上)第六百章 說服(下)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氣的遼軍與可愛的川軍(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黑吃黑七六四 主力第四百零四章 不服氣的遼軍與可愛的川軍(下)第五百二十一章 新基地七九二 煙塵之中第三百二十二章 意外的要求(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招安(中)第四百六十二章 衝擊(上)第六百三十七章 進貢(上)第一百三十章 新制度第五百一十四章 這一夜(上)第二百二十五章 善後之策第五百七十二章 特殊安排第三百二十二章 意外的要求(一)第五百四十九章 吃虧與佔便宜(上)第三百三十三章 新設備第三百五十二章 招安(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軍議(四)第五百四十二章 李代桃僵(中)第一百六十四章 第一次集體上訪第一百五十二章 領導幹部來視察?第五百四十七章 錢謙益的反擊第六百九十四章 女人當家(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走馬取登州(二)第四百三十五章 陳濤的日記(上)七三八 房地產業的興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