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有些惆悵

加急密摺送來的時候,吳宗睿也正在關注南方的局勢。

吳三桂率領的登萊新軍將士正在穩定四川行省的局勢,張東濤率領的少部分軍士,一步步掌控了湖廣行省,亦在竭盡全力穩定地方局勢,劉寧正在浙江討伐鄭成功和鄭芝豹率領的近五萬大軍,喬明俊率領的水師已經接近福建海域,做好了征伐鄭氏家族水師的所有準備,而最爲關鍵的一支隊伍則是廖文儒親自率領的,正在朝着福建的福州開拔。

南直隸駐紮的登萊新軍將士幾乎全部開拔,北方也抽調了部分的登萊新軍將士前往南方各地作戰,唯一沒有調整的就是駐守關寧錦之登萊新軍,他們時刻關注後金八旗軍的動向。

時間一天一天的推移,大吳朝廷和登萊新軍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統一天下,大明皇家銀行有着巨大的財力支撐大軍征伐,朝廷不會也不需要增加百姓的負擔,所以說這一次的全面征伐,並未在民間引發多大的動盪,皇家日報也只是給予了隻言片語的報道。

有些事情還是需要保密的,只有完全實施之後才能夠在皇家日報公開。

情報司已經全面開啓緊急運轉模式,南方各地的情報以最快的速度送達京城,信義押司也配備了最爲精幹的力量,將南方的所有情報、奏摺和文書,以最快的速度送達京城。

按照吳宗睿與曾永忠等人商議的建議,年內務必徹底解決和穩定南方的局勢,且在南方全面推行丈量耕地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事宜,內閣與吏部開始了對京城與地方官吏的全面考校,準備往湖廣、四川、江西、浙江、廣東、雲南、廣西和福建等地派遣官吏。

地方上的主官,也就是巡撫、總督以及關鍵地方的知府知縣,必須是朝廷直接派遣。

任何的事宜都需要得力的官吏來推進,用對了人事半功倍,用錯了人事倍功半。

命名爲皇家講武學堂的朝廷最大的培訓機構正在籌建之中,一旦籌建完成,將承擔所有文武官員的培訓任務,其餘各類的培訓機構包括登萊新軍講武堂,都將取消。

這得益於吳宗睿的穿越,他太清楚輿論的作用,也知道培養和造就官吏信仰的重要性,一旦將某些思想鑲嵌到官吏的腦海之中去,在整個社會形成了正能量,則國家就會朝着良性的軌道飛速發展,就算是遭遇到一定的波折,也能夠挺住。

中書舍人將奏摺呈上來的時候,吳宗睿臉上沒有多少的表情。

這份奏摺是密摺,由內閣大臣、南直隸總督盧發軒呈奏。

打開奏摺的之前,吳宗睿讓皇宮侍衛請曾永忠到文華殿,有要事商議。

。。。

曾永忠進入文華殿的時候,吳宗睿正在沉思,一時間還沒有反應過來。

密摺上面奏報的事宜,讓吳宗睿心顫,儘管這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秦良玉、秦翼明、秦佐明和秦柞明全部戰死,白桿兵被全殲,石柱縣的秦氏家族一蹶不振,基本被毀掉,固守紹興府城近五萬的鄭氏家族的軍士大部分被剿滅,少部分投降,鄭成功和鄭芝豹全部戰死,廖文儒率領的大軍快要抵達福州城,他們的行蹤已經在福州城內引發軒然大波,鄭氏家族的族長鄭芝龍雷霆大怒,快要穩不住了。

秦良玉戰死在四川行省引發了巨大的震動,各地土司畏懼登萊新軍的強悍,紛紛表示歸順大吳朝廷,那些一直抵禦張獻忠的官吏也表示歸順大吳朝廷,不過吳三桂沒有輕信這些土司所謂的歸順,明確要求諸多的土司交出轄下的軍隊,完全解除特權,這導致部分的土司翻臉,所以吳三桂繼續率領大軍在四川行省圍剿那些不願意放棄權力的土司。

密摺裡面,還有吳三桂對石柱縣城發起進攻之前,對隨軍史書官說下的話語,吳三桂願意承擔所有的責任,包括斬殺秦良玉和剿滅白桿兵的責任。

看完密摺,吳宗睿只能是內心嘆息,歷史上的秦良玉與鄭成功,都是赫赫有名的英雄,秦良玉至死不願意歸順大清朝廷,有勇有謀,被譽爲巾幗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打敗荷蘭侵略者,被譽爲民族英雄,可惜吳宗睿穿越了,兩人來不及展現英雄的一面,就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朝廷掌控的皇家日報,絕不可能讚譽秦良玉和鄭成功,不拼命詆譭就不錯了。

爲了大吳朝廷,或者說爲了華夏民族,今後還有可能發生很多預料不到的事情,吳宗睿已經顧不上那麼多了。

“臣見過皇上。。。”

吳宗睿擡頭,對着曾永忠點點頭。

“先生,南方的局勢逐漸明確了,湖廣、四川、江西、廣東等省已經在掌控之中,我以爲可以往這些地方派遣官吏了,穩定地方離不開府州縣衙門的官吏,大明王朝的那些官吏,其中能夠留下來的只是少部分,各地的主官,都需要朝廷直接派遣。”

“皇家講武學堂,本月之內必須開始培訓各級的官吏,皇家講武學堂的主校訓爲實事求是,其中意思我早就說過了,副校訓爲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今後學堂的教學,就依照校訓的要求進行,學堂的先生務必要明白校訓的意思,以此來教育和感化學堂的學員。”

“我已經給路廷、文儒、劉寧和吳三桂等人下了密旨,我想還要下一道旨意,所謂過猶不及,歷朝歷代,都有反對朝廷之人,所謂天下歸心,也就是一種嚮往,不管如何聖明的皇帝,如何精幹的臣子,都不是十全十美,都會做錯事、說錯話,如此情況之下,社會上存在一些反對的聲音,反而能夠提醒我們,讓朝廷不斷的改進。”

“戶樞不蠹,流水不腐,大明王朝之所以轟然倒下,就是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如果我們一味的採取強硬的措施,看不得反對的聲音,過分的依靠殺戮來穩定天下大勢,有朝一日我們這個王朝,也會如同大明王朝一樣轟然倒下。”

“只要我們不斷的讓王朝富裕起來,讓百姓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且將這種理念長期的貫徹下去,我們就無所畏懼。”

說到這裡,吳宗睿站起身來。

“先生,我剛剛說的這些,您仔細思考一下,適當的時候,寫一篇文章,在皇家日報上面刊登出來,讓天下的讀書人都認真看看,都仔細想想。”

“還有一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那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事宜,儘量少出現,最好是不出現,我這個皇帝要求天下讀書人要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做到,如若不然,上行下效,我們堅持的很多東西,就無法徹底推行下去了。”

吳宗睿剛剛說完,曾永忠就抱拳開口了。

“皇上,臣明白了,臣這就去思索這篇文章,臣寫出來之後,還請皇上審閱,至於說往湖廣和四川等地派遣官吏的事宜,吏部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皇家講武學堂本月之內能夠開始授課,工部從大河之中拖來了巨石,將校訓刻在了巨石之上,矗立在學堂之中。。。”

吳宗睿微微點頭。

“嗯,如此我就放心了,對了,明年登萊新軍要在北方發起進攻,兵部商議如何了。”

曾永忠搖了搖頭。

“皇上,臣以爲當下商議北方的事宜,還有些過早,廖都督和劉都督還在南方征伐,商議如此重大的事宜,他們必須要參加,且南直隸總督盧發軒大人也應該參與,僅僅憑着洪承疇大人,難以拿出來切實可行的進攻部署。。。”

吳宗睿略微的沉吟了一下,再次的點頭。

“就依先生的建議,有件事情我倒是要問問先生,南方統一之後,路廷繼續留在南直隸,是不是有些不合適了,應該要回到京城來了。”

曾永忠用力的點頭,其實他剛剛的話語裡面,就隱含了這一層的意思。

“皇上說的是,臣以爲,盧大人身爲內閣大臣,務必要進入朝廷的中樞,眼光所到之處,應該是天下的大事,而不僅僅是考慮南直隸或者是南方的事宜,如此才能夠爲皇上分憂,這南方與北方本就存在差異,臣料定,數年之後,南方的發展應該是強於北方的,盧大人在南方數年,熟悉了南方的情況,回到朝中之後,提出來更多的意見和建議,也便於內閣統籌協調,給皇上提出更好的建議。。。”

。。。

曾永忠離開之後,吳宗睿有些發愣,俗話說得好,治大國如烹小鮮,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矛盾將要展現出來,需要各級官府解決,而且隨着國民素質的不斷提升,社會不斷進步的同時,統治階層的某些裂變必定會出現。

吳宗睿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不過他要提前準備和籌謀,也許他今後最需要依靠的,就是皇家日報和皇家講武學堂了。

好一會,吳宗睿才醒過神來,不知不覺他已經走到了文華殿的門口,回頭看了看文華殿中間的御輦,內心忽然有了一絲的惆悵,也許他選擇的道路太過於艱難了。

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立規矩(1)第四百九十二章 態度要明確第八百九十四章 原形畢露(1)第二百九十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二百七十六章 考驗智慧(1)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第三十二章 彩頭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三百零五章 聲東擊西(4)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散關之戰(7)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一百八十四章 撐死膽大的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二百二十章 從容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七十四章 巨大收穫第六百七十二章 落定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孤膽英雄(4)第六章 有理有據第六百九十九章 掌控山東(4)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嘆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白了什麼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報(2)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一千零二章 微服私訪(3)第七百三十一章 摧枯拉朽(2)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一百三十八章 精準分析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猶豫和彷徨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籌謀(3)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氣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無毒不丈夫(1)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亂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絕第四百九十章 暫時的奔波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報司在行動第七百一十二章 殘存的希望第三百八十章 一視同仁第九百一十四章 盤剝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東(10)第六百零八章 都不簡單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定心丸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一語成讖第六百八十五章 一觸即潰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說的心思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與淮安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七百七十四章 信心與勇氣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續的問題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穩定南方(3)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四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機會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精準把握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筆第二百六十七章 背鍋之人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末路(18)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六百三十三章 憤怒下的清醒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議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石二鳥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興志的禮物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第二百零五章 絞殺第八百四十章 功虧一簣(3)第八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2)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三十五章 旁觀?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佔臺灣(5)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詛咒大清國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頭疼的事(1)
第六百六十章 轉折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漸豐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立規矩(1)第四百九十二章 態度要明確第八百九十四章 原形畢露(1)第二百九十二章 薑是老的辣第五百五十八章 有些可怕第二百七十六章 考驗智慧(1)第五百一十九章 噩耗第三十二章 彩頭第九百五十八章 張東濤的建議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三百零五章 聲東擊西(4)第五百九十六章 大散關之戰(7)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末路(13)第一百八十四章 撐死膽大的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二百二十章 從容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七十四章 巨大收穫第六百七十二章 落定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孤膽英雄(4)第六章 有理有據第六百九十九章 掌控山東(4)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嘆第七百二十二章 加一把火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白了什麼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報(2)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美收官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一千零二章 微服私訪(3)第七百三十一章 摧枯拉朽(2)第二百八十七章 想不到的危機(2)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五百三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一百三十八章 精準分析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猶豫和彷徨第五百二十三章 三方籌謀(3)第二百四十六章 火炮的威力第一千零九十三章 廖文儒的勇氣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無毒不丈夫(1)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亂了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絕第四百九十章 暫時的奔波第六百五十二章 情報司在行動第七百一十二章 殘存的希望第三百八十章 一視同仁第九百一十四章 盤剝第七百零五章 掌控山東(10)第六百零八章 都不簡單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定心丸第七百七十一章 淮安陷落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二百零四章 豁出去了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八百零八章 忍無可忍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一語成讖第六百八十五章 一觸即潰第五百四十八章 不敢說的心思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該出手就出手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三百四十六章 南京與淮安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七百七十四章 信心與勇氣第三百三十章 可持續的問題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穩定南方(3)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四百三十三章 唯一的機會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八十二章 有意思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精準把握第三百九十九章 伏筆第二百六十七章 背鍋之人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末路(18)第七百一十章 竭力阻止第六百三十三章 憤怒下的清醒第五百一十二章 明智的建議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石二鳥第二百一十三章 趙興志的禮物第七百二十七章 默認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四百一十章 大度第二百零五章 絞殺第八百四十章 功虧一簣(3)第八百四十三章 最後的掙扎(2)第二百九十三章 灌醉你第三十五章 旁觀?第七百三十二章 摧枯拉朽(3)第一千零三十章 攻佔臺灣(5)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詛咒大清國第七百八十七章 最頭疼的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