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嘆

京城,兵部官署。

陝西的局勢突然變得惡劣,漢中府城、鳳縣、勉縣、石泉、漢陰等城池相繼被李自成麾下的流寇佔據,整個的漢中都被李自成控制,同時李自成率領流寇開始朝着鳳翔府城的方向移動,試圖一舉拿下鳳翔府城,而情報顯示,李自成麾下流寇的數量,已經接近三十萬人。

馳援陝西的山海關總兵吳襄,已經全線撤離陝西,且在撤離陝西的途中,在扶風和武功等地,與陝西鎮的軍士發生了小規模的衝突,雙方都有軍士傷亡,現如今吳襄及其麾下的遼東邊軍軍士,已經抵達涿州,等候朝廷的處置。

五省總督熊文燦、陝西巡撫孫傳庭以及山海關總兵吳襄,全部都有奏摺,都是爲自身辯解、控訴他人胡亂作爲的言辭,這些奏摺擺在了楊嗣昌的桌案上面。

陝西鉅變的消息,傳到了河南以及山西等地,這些地方的流寇,也開始躁動起來。

可以說,整個的北方和中原,都陷入到山雨欲來的氛圍之中。

皇上震怒,令內閣與兵部拿出妥善的解決方案。

楊嗣昌已經思索了大半天時間了,從這些奏摺裡面,他嗅到了機會。

終於,思考成熟的楊嗣昌,站起身來,帶着這些奏摺,前往文淵閣,諸多的內閣大臣正在文淵閣等候,商議如何處理這麼多的事情。

內閣首輔劉宇亮看見抱着奏摺進入文淵閣的楊嗣昌,點了點頭,算是打招呼了。

從個人能力方面來說,劉宇亮是所有擔任過內閣首輔職位之中最差的一個,要不是近幾年內閣首輔變動頻繁,皇上挑選不到合適的人選,劉宇亮根本不可能出任內閣首輔。

內閣之中資格最老的賀逢聖,盯住了楊嗣昌懷裡的奏摺。

楊嗣昌很聰明,將奏摺全部放到桌案上面之後,抽出最爲關鍵的三封奏摺,遞給了賀逢聖,讓賀逢聖好好的看看。

楊嗣昌可不會在乎內閣首輔劉宇亮的態度,他知道劉宇亮不過是過渡期間內閣首輔的人選,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氣魄決定朝中的重大事宜。

劉宇亮咳嗽了一聲,看着剛剛坐下的楊嗣昌開口了。

“楊大人,陝西局勢驟變,流寇肆掠,皇上震怒,內閣今日商議如何處理陝西的諸多事宜,你是兵部尚書,主管朝中軍事方面的事宜,說說你的想法。”

楊嗣昌站起身來,對着所有人抱拳。

“我身爲兵部尚書,陝西的局勢惡化,我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明日的早朝,我自會向皇上謝罪,等待皇上和朝廷的懲戒,不過這陝西局勢的惡化,還是有些緣由的。”

楊嗣昌說完,已經快速看完奏摺的賀逢聖擡頭開口了。

“楊大人,不必將責任攬在兵部,我看陝西局勢惡化,與下面的官員還是有關聯的。”

賀逢聖說完,劉宇亮也跟着開口了。

“楊大人,賀大人說的是,今日我們主要商議如何處理陝西的諸多事宜。”

楊嗣昌對着賀逢聖投過頗爲感激的眼神,繼續開口了。

“五省總督熊文燦、陝西巡撫孫傳庭、山海關總兵吳襄的奏摺,我都仔細看過了,且通過兵部,瞭解了諸多的情況,我代表兵部提出如下的看法。”

“第一,陝西巡撫孫傳庭,沒有能夠保證援軍的糧草供應,且在援軍遭遇敗績之後,不通過朝廷,不請旨,擅自調動軍隊,阻攔援軍撤離,導致遼東邊軍軍士與陝西鎮軍士發生激烈衝突,雙方各有軍士傷亡,此事造成了極爲惡劣的影響,重創了大軍的士氣,在我大明朝還是第一次,我認爲此事必須要嚴肅處置,以正視聽。”

“第二,山海關總兵吳襄,奉旨率領遼東邊軍馳援中原,剿滅流寇,本應該傾盡全力作戰,徹底打敗流寇,卻在作戰失敗之後,不思進取,擅自撤離,試圖回到山海關,吳襄儘管辯稱沒有接到五省總督熊文燦以及陝西巡撫孫傳庭的命令,但此言不可信,且吳襄擅自撤離,沒有及時給熊文燦大人稟報,當屬臨陣脫逃,亦應該予以懲戒。”

“第三,五省總督熊文燦大人,本應運籌帷幄,居中協調,讓馳援陝西的遼東邊軍與陝西鎮的軍隊協同作戰,徹底擊潰流寇,但熊大人沒有想到這一點,僅僅命令馳援的遼東邊軍單兵冒進,導致了不熟悉地形的遼東邊軍慘敗,亦有無法推脫的責任。”

“至於說其他的各級官吏,包括未能及時給援軍提供糧草的府州縣官員,我不一一贅述,陝西各地遭遇災荒,這些地方官吏已經傾盡全力提供糧草,因得不到巡撫衙門的支持,他們也無可奈何,故而兵部認爲不應該處置他們。”

“孫傳庭身爲陝西巡撫,不思報效皇上和朝廷,且在陝西局勢發生鉅變之時,推卸責任,將所有過錯皆推給山海關總兵吳襄,吳襄本是武將,奉旨馳援中原,剿滅流寇,絕無過問民生事宜之權力,故而在陝西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之中,孫傳庭的責任最大。”

“我的建議是,免去孫傳庭陝西巡撫、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之職,鎖拿進京,待三司會審之後定罪,免去吳襄山海關總兵之職,着大理寺予以釦眼審訊。”

“駐紮涿州之遼東邊軍,迅速趕赴河南洛陽,歸於五省總督熊文燦指揮。”

“熊文燦大人務必盡心竭力,壓制流寇的囂張氣焰,且抓住機會,徹底剿滅流寇,還中原和北方的安寧。”

。。。

楊嗣昌是內閣大臣,兼任兵部尚書,深得皇上信任,朝中軍事部署的事宜,皇上幾乎都是詢問楊嗣昌最終做出決定,儘管楊嗣昌提出的建議,牽涉到吏部管轄的事宜,但諸多的內閣大臣、包括內閣首輔劉宇亮不會反對。

衆人都很清楚,皇上正處於盛怒之中,必須有人出來爲陝西的惡劣局勢負責。

孫傳庭身爲陝西巡撫,當仁不讓。

至於說陝西局勢惡劣的真正原因,以及李自成及其麾下流寇迅速壯大的事實,倒不是那麼重要了,反正流寇作亂也不是一天兩天的時間了。

內閣基本統一了意見,基本就是楊嗣昌提出的諸多建議。

主持內閣商議的劉宇亮,眼見着陝西惡劣局勢的事情,已經有人負責了,也略微的放心,他看了看衆人,不緊不慢的開口了。

“流寇勢大,不僅僅是陝西受到影響,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等地皆告急,皇上憂心,我看是不是繼續調動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馳援陝西等地,以圖徹底剿滅流寇。。。”

劉宇亮還沒有說完,周遭瞬間安靜下來。

皇上已經下旨,調遼東邊軍入關剿滅流寇,山海關總兵吳襄率領兩萬餘軍士進入陝西作戰,遭遇慘敗,與陝西巡撫孫承宗之間也產生矛盾,其麾下剩餘的軍士將被調至河南洛陽,歸於五省總督熊文燦節制,如此的情況之下,劉宇亮居然再次提出調遣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不管有什麼樣的理由,都是有些說不通的。

楊嗣昌的臉色有些發白,劉宇亮的提議不簡單,他從中看到了皇上的影子。

皇上對登萊新軍一直心存覬覦,假以時日,皇上對登萊新軍的擔憂,甚至會超過逐漸壯大起來的流寇。

劉宇亮是內閣首輔,不管能力如何,總是要領悟皇上的心意。

眼見沒有人開口說話,劉宇亮再次開口了。

“楊大人,你是兵部尚書,你認爲再次調動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入關作戰,如何啊。”

楊嗣昌內心暗罵了劉宇亮幾句話,擡頭看着劉宇亮,字斟句酌開口了。

“劉大人,再次調遣登萊新軍以及遼東邊軍入關作戰的事宜,下官的確沒有考慮到,皆應山海關總兵吳襄即將被押解到京城,如此情況之下,下官認爲,暫時不要調遣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等到陝西的事宜處理完畢,再行考慮是不是需要再次調遣大軍。。。”

楊嗣昌說完,內閣次輔薛國觀也跟着開口了。

“我以爲楊大人的建議不錯,且將陝西的事情處理完畢,再行考慮其他的事宜,將孫傳庭鎖拿進京問罪,萬不能耽誤陝西剿滅流寇的事宜,可令五省總督熊文燦大人移防陝西,壓制流寇的囂張氣焰。。。”

劉宇亮沒有想到,自己的建議被楊嗣昌輕而易舉就否決掉了,而且內閣次輔薛國觀也表示了贊同。

“楊大人,陝西、山西、河南、湖廣和四川,各鎮的兵力都有些不足,若是不調遣大軍馳援,流寇怕是更加囂張,他日更加難以應對,不知道楊大人是否考慮此事。”

劉宇亮的話語較爲客氣,但逼問的意思非常明確。

楊嗣昌不慌不忙,抱拳對着劉宇亮開口了。

“劉大人,下官剛剛已經提出了建議,若是劉大人覺得不妥,儘可以在早朝的時候提出來,下官回去之後,一定仔細思索劉大人的提議。。。”

楊嗣昌明白繼續調遣登萊新軍和遼東邊軍是皇上的意思,但他絕不會開口支持,皇上心急,有時候做事情不顧一切,楊嗣昌可做不到,至於說劉宇亮打算在皇上面前說些什麼,楊嗣昌暫時顧不上。

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四百零一章 習慣性懷疑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八百九十四章 原形畢露(1)第六百二十九章 閃電戰(3)第三百九十七章 信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悔悟太遲(2)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變得強悍第六百六十二章 註定如此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九百七十五章 科舉風波(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七百九十三章 鐵腕手段(4)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形已成第六百四十三章 皇上的密旨第八百三十四章 殘陽如血(5)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梟雄末路(9)第七百六十三章 滅頂之災(7)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戰(2)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四百二十三章 遼東邊軍的自尊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大幕再次拉開第六百一十七章 犀利的說辭第一百零四章 溫柔鄉第四百三十一章 命懸一線第四百零九章 家風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六十六章 護衛第四百章 都有改變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較量(5)第二百六十章 義無反顧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養生息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並非忠心(1)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穩定南方(2)第五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的想法(1)第八十章 低調的麻煩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八百三十三章 殘陽如血(4)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五十六章 會試第一千零八十章 穩定南方(1)第三百二十七章 難以兼顧?第四百二十二章 深遠的安排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六百零七章 內心想法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二百六十八章 擴張之路第九百八十六章 撐腰的背後第九百七十五章 科舉風波(3)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驁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梟雄末路(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一百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無謂的對話第四百一十八章 覺華島第八百九十二章 脣槍舌劍(1)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末路(2)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險(3)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乾脆利落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實的打壓第九十八章 遠見卓識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五百六十章 再建市舶司第七百三十一章 摧枯拉朽(2)第一百六十七章 拋卻憤怒第九百五十二章 騷亂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五百零八章 衆人的決定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五十章 憤怒無用第八十章 低調的麻煩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三百零四章 聲東擊西(3)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動四方(1)第七百五十九章 滅頂之災(3)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四百八十三章 轉嫁矛盾第六百三十三章 憤怒下的清醒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八百三十章 殘陽如血(1)第九百六十三章 就是攪局第二百零五章 絞殺第八百二十一章 放心的部署第七十九章 赴任第二百三十九章 登萊巡撫第二百五十七章 盧發軒的無畏第五百五十章 深遠的思考
第八百七十一章 睿智的決斷(2)第四百零一章 習慣性懷疑第七百零六章 掌控山東(11)第八百九十四章 原形畢露(1)第六百二十九章 閃電戰(3)第三百九十七章 信心第五百一十八章 悔悟太遲(2)第六百四十五章 閒暇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變得強悍第六百六十二章 註定如此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九百七十五章 科舉風波(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二百四十四章 立竿見影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七百九十三章 鐵腕手段(4)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形已成第六百四十三章 皇上的密旨第八百三十四章 殘陽如血(5)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梟雄末路(9)第七百六十三章 滅頂之災(7)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戰(2)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九百七十四章 科舉風波(2)第四百二十三章 遼東邊軍的自尊第一千零一十七章 大幕再次拉開第六百一十七章 犀利的說辭第一百零四章 溫柔鄉第四百三十一章 命懸一線第四百零九章 家風第八百三十九章 功虧一簣(2)第六十六章 護衛第四百章 都有改變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較量(5)第二百六十章 義無反顧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養生息第六百五十四章 一頭豬的威力(1)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散關之戰(2)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並非忠心(1)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穩定南方(2)第五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的想法(1)第八十章 低調的麻煩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八百三十三章 殘陽如血(4)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摧枯拉朽(1)第五十六章 會試第一千零八十章 穩定南方(1)第三百二十七章 難以兼顧?第四百二十二章 深遠的安排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六百零七章 內心想法第四百二十章 吳三桂來拜訪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二百六十八章 擴張之路第九百八十六章 撐腰的背後第九百七十五章 科舉風波(3)第九百五十四章 不敢桀驁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梟雄末路(3)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一百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無謂的對話第四百一十八章 覺華島第八百九十二章 脣槍舌劍(1)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末路(2)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遭遇危險(3)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乾脆利落第四百八十一章 真實的打壓第九十八章 遠見卓識第八百三十一章 殘陽如血(2)第五百六十章 再建市舶司第七百三十一章 摧枯拉朽(2)第一百六十七章 拋卻憤怒第九百五十二章 騷亂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五百八十章 互市第五百零七章 以退爲進第五百零八章 衆人的決定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二百五十章 憤怒無用第八十章 低調的麻煩第六百二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三百零四章 聲東擊西(3)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動四方(1)第七百五十九章 滅頂之災(3)第三百七十八章 罪己詔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四百八十三章 轉嫁矛盾第六百三十三章 憤怒下的清醒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八百三十章 殘陽如血(1)第九百六十三章 就是攪局第二百零五章 絞殺第八百二十一章 放心的部署第七十九章 赴任第二百三十九章 登萊巡撫第二百五十七章 盧發軒的無畏第五百五十章 深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