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

廖文儒神態嚴肅,看着坐在對面的代善。

從年齡上面來說,五十五歲的代善,是廖文儒的長輩,按照吳宗睿的要求,雙方之間的商談,提及條件的時候需要強硬,但是態度上面儘量的謙和。

商談的地點設立在西平堡城東門外五里處,此地距離遼河不遠。

有關商談地點的確定,沒有多大的波折,廖文儒代表登萊新軍提及在西平堡東門外交談,皇太極沒有反對,代善也以最快的速度抵達。

吳宗睿佩服皇太極的同時,告誡廖文儒,務必絕對保證後金談判代表的安全。

兩國交鋒不斬來使,這是自古以來確定下來的規矩。

西平堡東門以外靠近遼河,屬於登萊新軍重點戒備的地方,若是後金韃子發起進攻,一定會從這裡進軍,所以這一帶不可能駐紮有登萊新軍的軍士,登萊新軍以西平堡城爲據點,防禦後金韃子的進攻。

廖文儒不得不派遣軍士,在這一帶做好了嚴密的戒備,確保代善等人的安全。

代表吳宗睿和登萊新軍與後金的代善商談,在廖文儒看來,這可不是小事情,他做了大量充分的準備,想到了方方面面可能出現的特殊情況,臨出發之前,吳宗睿的一句話打消了他所有的顧慮,那就是一切都按照先前確定下來的方案進行。

臨時搭建的帳篷裡面,只有六人,廖文儒身後站着兩名親衛,代善的身後站着兩名侍衛。

沒有過多的寒暄,代善首先開口。

“我大清國的條件是,五萬漢人,五十萬兩白銀,換取一萬二千人。。。”

代善非常直接,廖文儒也不會客氣。

“我登萊新軍的要求早就明確了,十萬漢人,二十萬白銀,兩萬石糧食。。。”

代善點點頭,再次開口。

“吳大人的要求,我們早就知道,不過我們達不到這個條件,我大清國倒是能夠找到十萬漢人,可惜有些漢人早就生活在盛京一帶,不願意離開,再說糧食,目前我們沒有那麼多的糧食,願意用白銀來兌換這些糧食,說起來,我們的交換條件,已經很有誠意了。”

廖文儒笑了。

“我們大人提出來的條件,一點都不高,兩萬石糧食根本不算什麼,就說這十萬漢人,若是達不到這麼多人,我們大人倒是不計較,五萬漢人也是可以的,但糧食不能夠少,依我看,五萬漢人,五十萬兩白銀,兩萬石糧食,不能夠再少了。”

代善臉上的神色依舊沒有變化,略微的沉吟之後,點了點頭。

“也好,五萬漢人,五十萬兩白銀,二萬石糧食,我答應了。。。”

廖文儒看着代善,一時間說不出話來了,他本來以爲代善會憤怒,會反對,想不到代善一口氣答應下來了,難道說人家早有準備嗎。

商談不到半個時辰就結束了,接下來落實交換的地點以及交換的方式,就簡單很多了,雙方約定了,在遼河交換,整個交換的過程分爲三次,第一次以五千滿八旗軍士交換五萬漢人,一天之內完成,第二次以五千滿八旗軍士和蒙古左右營軍士交換五十萬白銀,半天之內完成,第三次以兩千滿八旗軍士和蒙古左右營軍士交換兩萬石糧食,一天之內完成,整個的交換儀式,必須在三天之內完成,交換期間,雙方不得有其他的舉措。

廖文儒帶着疑惑,回到了西平堡城,馬上給吳宗睿寫信,稟報商談的所有事宜。

代善則是過了遼河,回到了臨時安置的營地之中。

剛剛回到營地,代善身邊的親衛隊長迫不及待的開口了。

“旗主,奴才覺得登萊新軍太過分了,居然還想着要兩萬石糧食,您答應了登萊新軍的要求,皇上要是怪罪下來,不好應對啊。”

代善擺擺手,笑着開口了。

“皇上絕不會反對,倒是多爾袞、多鐸和豪格等人,肯定不舒服,糧食需要他們拿出來,漢人也需要他們找出來,銀子更是不用說了。。。”

親衛隊長一臉的迷茫,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代善當然不會解釋,他很清楚皇太極的能力,也知道這次交換俘虜,自己的提議引起了皇太極的戒備,當年的四大貝勒之爭,代善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所以他做所有的事情,都是非常小心的,只要不牽涉到自身的利益,他絕不會多嘴。

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皇太極開始插手滿八旗的事情了,這就觸及到了代善的底線。

如果不是因爲擁有正紅旗和鑲紅旗,代善與阿敏、莽古爾泰的結局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代善比阿敏和莽古爾泰聰明,也比他們明白事理,知道服軟,所以處理好了與皇太極的關係,但代善很清楚,皇太極永遠不會放心他。

皇太極免去多鐸鑲白旗旗主之位,暫時由自己兼任,這看上去沒有多大的問題,反正不要多長的時間,多鐸會繼續擔任鑲白旗的旗主。

可誰都明白,正白旗和鑲白旗是最爲驍勇的,擁有的牛錄也是最多的,皇太極兼任鑲白旗旗主期間,調整了近二十個牛錄,都是通過擡旗的方式,要麼進入了鑲黃旗,要麼進入了正藍旗,增強了自身的力量,削弱了鑲白旗的力量。

多爾袞曾經出面反對,可無濟於事。

代善可不願意這樣的情況出現在正紅旗和鑲紅旗之中。

幾年時間過去了,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損失還是有些大的,當年登萊新軍進攻復州等地,正紅旗和鑲紅旗有損失,爾後阿濟格領兵入關作戰,正紅旗和鑲紅旗同樣有損失,這一次的遼東之戰,正紅旗和鑲紅旗的損失是最大的。

代善只能夠忍着,沒有地方發泄怒火。

這一次交換俘虜,代善是完全贊同的,畢竟俘虜之中,有不少正紅旗和鑲紅旗的軍士。

代善的怒火,也通過這一次交換俘虜的條件間接的發泄出來。

五萬漢人、五十萬兩白銀,包括兩萬石糧食,都是諸多的旗主分攤,代善提出來這樣的條件,表面上看是諸多的旗主吃虧了,其實不然。

大清國的根基是滿八旗,皇太極一直都覬覦滿八旗,想着完全掌控滿八旗,不過這是父皇努爾哈赤定下的規矩,皇太極無法反對,但皇太極畢竟是皇上,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插手滿八旗的事宜,諸多的旗主也不可能明着反對。

得知交換俘虜的事宜,代善馬上約了多爾袞到大政殿去,兩人的觀點早就一致,自己掏出錢財,贖回本旗的軍士。

儘管皇太極說了,這一切都是以朝廷的名義進行的,不過錢糧是各旗旗主實實在在拿出來的,這一點誰都知道,人口必須是各旗貢獻出來,這更是瞞不過他人。

只有這樣,旗主才能夠維持在本旗的威信,才能夠最大限度阻止皇太極插手各旗的內務。

代善當然不想拖時間,他害怕皇太極突然改變主意,兩萬石糧食,說起來很多,其實分攤下去,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各旗的旗主能夠拿出來。

當然,這些錢糧,旗主是不可能完全拿出來的,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漢人不是要回到遼東去嗎,那就沒收他們所有的錢糧,什麼都不給他們留下,讓他們赤條條的回去,沒收的這些錢糧,正好可以抵消錢糧,至於說不足的部分,那就需要旗主做出貢獻了。

再說歸還回去的漢人,同樣以老弱婦孺爲主,青壯肯定是要留下的,反正大明的登萊新軍只要五萬人,沒有說是男還是女,也沒有說不要老人和小孩。

代善既然負責這件事情,肯定是讓利益最大化,吃虧是肯定,遼東之戰失敗了,就要付出代價,但可能的情況之下,還是要儘量減少損失。

交換的時間同樣確定下來,十天以後,這方面代善倒是不準備有其他的手腕,他相信,大明的薊遼督師吳宗睿,也不會耍滑頭。

錦州。

史可法看着吳宗睿,不無擔憂的開口了。

“大人,這五萬人口,如果盡是老弱婦孺該怎麼辦啊,這些人來到遼東就是負擔。”

史可法本來就擔心吳宗睿這樣的做法,很有可能遭遇到彈劾。

“憲之兄,我們不能這麼看,老弱婦孺也是漢人,他們若是留在後金,最終就是死路一條,回到遼東就能夠活下去,我們吸納人口進入遼東,就是要擺出明確的姿態,老弱婦孺我們都能夠很好的安置,何況青壯,再說了,老弱婦孺也是這些青壯的家人,一旦家人回到了遼東,生活無憂了,那些青壯沒有想法嗎。”

“至於說需要消耗的錢糧,後金韃子不是給了我們五十萬兩白銀和兩萬石糧食嗎,這些錢糧,能夠維持不短的時間了。”

“只要我們不誤春耕,來年就能夠緩過氣來。”

“這個代善,倒是挺聰明的,答應了我們的條件,沒有提出任何的異議,有些意思,看樣子後金的內部,也不是那麼穩定了,要不然代善怎麼如此的着急,不討價還價。”

史可法頻頻點頭,這麼多年過去,吳宗睿的能力已經不用多說,決定下來的所有事情,最終都會有完美的結局。

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亂了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四百零九章 家風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鼎之戰(8)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三百五十七章 看的更遠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的決斷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八百七十四章 “歸隊”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爲己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爲己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太極的震撼第九百七十九章 科舉風波(7)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三百三十六章 唯有嘆息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無謂的對話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四百六十四章 殘陽如血(1)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五十八章 有些微妙第三十二章 彩頭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鬥力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精準把握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2)第五百二十四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四十三章 發榜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戰(3)第七百九十二章 鐵腕手段(3)第一百零一章 不期而遇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七百四十六章 聰明的張獻忠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動四方(2)第一百五十章 強硬爭取第二百零三章 靠實力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及時的提醒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蓋州的收穫第一千零三章 微服私訪(4)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膽的分析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四百六十二章 致命的失誤第九百八十一章 籠絡人才(1)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察言觀色(1)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石二鳥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十九章 算賬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九百一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九十四章 鐵腕手段(5)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權第五百八十五章 權衡利弊(1)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一千零八十章 穩定南方(1)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東(13)第五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的想法(1)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六百七十二章 落定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五百七十七章 挖了一個坑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九十三章 善意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梟雄末路(5)第二百六十八章 擴張之路第五十七章 水深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四百五十二章 被逼無奈第六百零二章 算準了第二十二章 富貴險中求(1)第四百六十二章 致命的失誤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二十七章 實力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辦法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嘆第二百四十章 如何恢復元氣
第四百九十一章 時間、時間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有些亂了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不尋常的自信第四百零九章 家風第一百七十二章 我所需要的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鼎之戰(8)第七百八十四章 後悔無用第三百五十七章 看的更遠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的決斷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八百七十四章 “歸隊”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爲己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人不爲己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太極的震撼第九百七十九章 科舉風波(7)第三百三十四章 震撼第三百三十六章 唯有嘆息第三百五十六章 看似無謂的對話第二百四十二章 海運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九百九十九章 春節的囑託第四百六十四章 殘陽如血(1)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 禍不單行(1)第五十八章 有些微妙第三十二章 彩頭第八百四十七章 最後的掙扎(6)第五十四章 京城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鬥力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精準把握第七百一十九章 躲不過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2)第五百二十四章 未雨綢繆第四百四十三章 援軍抵達第四十三章 發榜第八百八十九章 出擊(3)第八十八章 漕幫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戰(3)第七百九十二章 鐵腕手段(3)第一百零一章 不期而遇第九百四十章 登基稱帝第七百四十六章 聰明的張獻忠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動四方(2)第一百五十章 強硬爭取第二百零三章 靠實力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及時的提醒第二百二十九章 迎難而上的機會第三百一十五章 蓋州的收穫第一千零三章 微服私訪(4)第三百二十九章 大膽的分析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散關之戰(6)第四百六十二章 致命的失誤第九百八十一章 籠絡人才(1)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察言觀色(1)第六十八章 想不到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石二鳥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十九章 算賬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九百一十二章 何去何從第七百九十四章 鐵腕手段(5)第五百八十六章 權衡利弊(2)第七百六十章 滅頂之災(4)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赴山東第九十一章 斡旋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權第五百八十五章 權衡利弊(1)第三百一十章 強大的自信第九百八十四章 出征目的第一千零八十章 穩定南方(1)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東(13)第五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的想法(1)第八百二十七章 一聲嘆息(4)第六百七十二章 落定第六百一十五章 抓住了機會第五百七十七章 挖了一個坑第九百章 大明悲歌(3)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九十三章 善意第一千一百七十七章 梟雄末路(5)第二百六十八章 擴張之路第五十七章 水深第二百五十六章 堅決不退讓第七百三十四章 自然入套第七百五十四章 臨機決斷(1)第四百五十二章 被逼無奈第六百零二章 算準了第二十二章 富貴險中求(1)第四百六十二章 致命的失誤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塵埃落定(3)第二十七章 實力第八百三十八章 功虧一簣(1)第一千零二十四章 張獻忠的辦法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一百二十三章 統籌規劃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塵埃落定(5)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嘆第二百四十章 如何恢復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