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選擇(3)

吳宗睿知道曾永忠等人的想法,不過他沒有刻意的解釋,京城駐紮的京營軍士,戰鬥力極其的低下,根本不可能抵禦李自成部的進攻,更加關鍵的是,大明王朝已經是日薄西山,軍士壓根就沒有想着爲皇上和朝廷賣命,一旦遭遇到進攻,首先想到的就是保全自身的性命。

李自成拿下了陝西和山西等地之後,兵力再一次的急劇壯大起來,歸順李自成的衛所軍士數量衆多,表面上看李自成的實力壯大了,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那些歸順李自成的軍士,都沒有想着爲皇上和朝廷賣命,怎麼可能爲李自成賣命,他們想到的就是自身,一旦作戰到了關鍵時刻,這些歸順的軍士是完全靠不住的。

反觀登萊新軍,士氣完全不一樣,經歷了講武堂大規模的培訓,各級軍官和軍士的思想早就達到了高度的統一,最爲關鍵的是軍士有了歸屬感,他們時時刻刻都要維護登萊新軍的榮譽,絕不會允許登萊新軍的名譽遭受到任何的損壞,如果登萊新軍遭遇到危險,任何的軍士都會義不容辭的衝上前去,哪怕是賠上自身的性命。

通過十多年的打造,吳宗睿運用了各種各樣的辦法,終於打造出來一支鐵軍,這支鐵軍可以碾壓任何的力量,爲吳宗睿打造出來一個鐵打的江山。

曾永忠再次開口的時候,將話題引入了最爲關鍵的地方。

“大人,洪承疇大人和宋賢大人馬上就要到山東來了,剛剛牛將軍建議,不用理睬洪大人和宋大人,登萊新軍不可能服從調遣前往中原進攻李自成部的,屬下覺得,牛將軍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我們的確可以不用理睬皇上和朝廷,不用理睬洪大人和宋大人。。。”

吳宗睿點點頭,這個思路早就是明確的,登萊新軍絕不會服從皇上和朝廷的調遣,一切都是以自身的利益出發,吳宗睿打造出來的登萊新軍,本來就是準備要掌控天下的,哪裡可能服從皇上和朝廷的調遣,以前吳宗睿還在思慮天下人的議論,現如今他早就看透了,所謂天下人的議論,不過是幾個讀書人的議論,這些人的議論壓根無法左右歷史的進程。

“先生和牛犇的建議很好,我們以前確定的戰略也是如此,現如今不過是按照戰略部署實施罷了,不過洪承疇和宋賢到山東來,我們還是要熱情接待。。。”

吳宗睿還沒有說完,曾永忠眼睛裡面就迸射出來一絲的光芒。

吳宗睿微微皺眉,看着曾永忠緩緩的開口了。

“先生是不是想到了什麼,直接說出來就是了。”

曾永忠略微思索之後,看着吳宗睿開口了。

“大人,我登萊新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人才的問題,山東與遼東,包括南直隸江北的四府三州,都是如此,眼看着中原的局勢陷入到徹底的混亂之中,包括南方也遭遇到張獻忠部的進攻,屬下相信,不要多長的時間,也會陷入到混亂之中,如此情況之下,天下的讀書人,同樣會陷入到迷茫之中。”

“此番洪大人與宋大人前往山東,朝中有數十名官員跟隨,他們來到了山東,我們若是能夠想到辦法,將這些官員留在山東,讓他們爲大人和登萊新軍效力,必定能夠起到帶動的作用,到了那個時候,更多的官員會前往山東,投奔大人。。。”

吳宗睿的眼睛逐漸的亮了,其實人才的問題一直都是盤旋在他腦海裡面的夢寐。

如今這個時代,吳宗睿需要依靠的人才,主要還是通過科舉考試選拔起來的人才,他們的能力的確不錯,民間雖然有一些可用之才,但比例畢竟是太小了,吳宗睿如果完全依靠從登萊新軍之中選擇人才,很有可能面臨無人可用的困窘局面。

曾永忠的建議的確不錯,如果能夠招募和利用朝中的官員,缺乏人才的局面很快就可以消除,到了那個時候,吳宗睿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開始征伐了。

“先生,您的建議的確不錯,不過招募的這些官員,需要進入到學堂之中去,進行專門的培訓,如果可能,讓他們進入到講武堂進行一段時間的培訓,他們腦海裡面的某些想法需要改變,如果不能夠改變,那麼就算是濟世之才,我們也不用。。。”

曾永忠用力的點頭。

“大人說的是,效忠大人和登萊新軍是最爲起碼的,否則不管是什麼樣的人才,都不可用,這方面屬下願意竭盡全力,爲大人效力。。。”

吳宗睿笑了笑。

“先生剛剛不說,我也準備是讓您來負責此事的,唯有讓您來負責訓練那些官員,我才能夠真正的放心。”

牛犇的思緒有些跟不上,顯得着急,畢竟吳宗睿做出的任何決策,都需要情報司做出準確的分析,需要想出來貫徹實施的辦法。

吳宗睿注意到了牛犇的表情。

“牛犇,剛剛先生說到的事情,你是不是有些不明白,儘管說出來。”

牛犇點點頭,摸了摸腦袋。

“大人,曾先生說到的事情,屬下的確沒有想清楚,洪大人和宋大人到濟南府城來,本來是想着調遣登萊新軍的,我登萊新軍當然不會服從調遣,這樣的情況之下,洪大人和宋大人肯定是不高興的,屬下想着熱情接待洪大人和宋大人,讓他們體面的離開濟南府城,就算是很不錯了。。。”

吳宗睿笑着點點頭。

“不錯,牛犇,沒有經過認真的思索,是不大可能提出來這等問題的,不過情報司沒有能夠準確的分析洪承疇的心思,包括宋賢的心思。”

說到這裡,吳宗睿頓了頓。

“洪承疇從刑部大牢出來,直接出任七省總督,小心謹慎,生怕做錯了什麼事情,也不大可能放開手腳,況且前任的五省總督孫傳庭殉國,十餘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給洪承疇造成了更大的陰影。”

“再來看看宋賢,被皇上和朝廷罷免之後,回答家中歇息,本就沒有想到朝中的任何事宜,出任工部右侍郎也是被迫的,此番改任兵部右侍郎,跟隨洪承疇征伐更是極不情願。”

“如此情況之下,兩人是不可能竭盡全力做事情的,一方面他們小心謹慎,對任何的事情都不會抱有太大的希望,一方面他們會迷茫彷徨,看不到未來,不知道自身的結局是什麼,若是我們能夠說動他們,也許他們會爲自身的未來考慮,到了那個時候,主動權就掌握在我們手中了。。。”

牛犇頻頻點頭,吳宗睿的解釋他聽明白了。

“大人,屬下明白了,屬下知道該怎麼做了。”

吳宗睿站起身來,走到桌案前面,隨便的翻了翻桌案上面的文書。

“牛犇,說說第二件事情。”

牛犇站直了身體。

“第二件事情,是有關南直隸的,南京兵部尚書張四維,專門給盧大人寫去了信函,請求盧大人派遣登萊新軍,幫助固守南京府城,而南京京營的軍士,需要抽調一部分前往江西、廣東和廣西等地,剿滅張獻忠部,維護南方的穩定。。。”

吳宗睿看向了曾永忠。

曾永忠不疾不徐的開口了。

“大人,屬下覺得,這個機會必須要把握住,登萊新軍趁此機會進入到南京府城,可以開始大規模的滲透,不必有什麼顧忌,只要能夠掌控整個的南直隸,哪怕是與南京京營兵戎相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曾永忠說完,吳宗睿的拳頭重重的錘在了桌案上面。

“先生,登萊新軍進入南京府城,最爲主要的對手不是南京京營,而是南直隸的讀書人,這些讀書人無所事事,習慣風花雪月,習慣品頭論足,習慣議論天下,他們以流連秦淮河爲榮,而且他們喜歡抱成團,一呼百應,製造出來一些帶有轟動性的局面。”

“登萊新軍進入南京府城之後,對付這些讀書人不需要手軟,哪怕是得罪他們背後的士大夫家族,也不要在乎,剛剛先生提出來建議,我們需要吸納天下的讀書人,但其中最爲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需要爲這些讀書人定下規矩,讓他們按照我們的規矩來行事。”

“張四維寫給盧發軒的信函,我仔細看過,從中悟出了一些奧妙,其實張四維是想着藉助給我們登萊新軍機會,從而給皇上和朝廷爭取到機會,可惜我們不在乎皇上和朝廷。”

說到這裡,吳宗睿看向了一直沒有開口說話的劉寧。

“劉寧,本次由你率領登萊新軍,進入南京府城,該要如何做,不需要我多說,我只是提醒你一點,該動手的時候不要猶豫。”

吳宗睿說完,曾永忠抱拳開口了。

“大人,屬下願意跟隨劉都督一同前往南京府城。。。”

吳宗睿點點頭。

“也好,洪承疇和宋賢帶來的官員數量不是很多,大量的官員和讀書人還是集中在京城和南京府城,如果能夠爭取到這些官員和讀書人,我們就不用擔心缺乏人才了,先生與劉寧一道前往南京府城,我就更加放心了。。。”

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二百四十章 如何恢復元氣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形已成第六百三十章 閃電戰(4)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拼死一戰(3)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掙扎(3)第四百五十四章 差點被騙第四百七十四章 果斷的決定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虜問題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五百三十章 三軍協同(1)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八百一十章 敗着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腥之夜(2)第六十四章 惺惺相惜第五百四十一章 長亭之盟(5)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運碼頭第九百六十二章 徒勞無功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絕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議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戰(7)第八百六十四章 強硬與柔軟(2)第四百五十四章 差點被騙第七百八十八章 最頭疼的事(2)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戰(13)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八百六十章 真正的信服(1)第二百八十章 心思第六百二十八章 閃電戰(2)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七百六十二章 滅頂之災(6)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養生息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動四方(1)第一百零一章 不期而遇第五百九十九章 虛報與誤判第五十九章 巧妙應對第六十章 吉榜第九百六十二章 徒勞無功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佔臺灣(3)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遼陽瑣事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四百零五章 薊遼督師第四百七十七章 慢慢影響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九百七十章 主動建議第六百五十七章 李定國的決斷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禍不單行(3)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四百零七章 衣錦還鄉第九百三十章 定鼎之戰(14)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偶遇陳奇瑜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遭遇危險(4)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九百四十二章 震動與觀望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精準預測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七百章 掌控山東(5)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五百四十一章 長亭之盟(5)第八百四十一章 功虧一簣(4)第八十三章 運氣第八百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一百四十二章 嚴密的大網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佔臺灣(3)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場空第七百五十二章 虛虛實實(1)第一百八十九章 用人不疑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九百三十三章 定鼎之戰(17)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
第七百七十五章 迅雷不及掩耳(1)第二百四十章 如何恢復元氣第七百二十一章 刺激第四百三十九章 背後的高低(1)第一百一十一章 雛形已成第六百三十章 閃電戰(4)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拼死一戰(3)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八百四十四章 最後的掙扎(3)第四百五十四章 差點被騙第四百七十四章 果斷的決定第四百九十五章 俘虜問題第五百二十六章 不要說話第五百三十章 三軍協同(1)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一百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八百一十章 敗着第一百四十四章 血腥之夜(2)第六十四章 惺惺相惜第五百四十一章 長亭之盟(5)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一百六十一章 漕運碼頭第九百六十二章 徒勞無功第四百四十六章 委婉拒絕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議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九百二十三章 定鼎之戰(7)第八百六十四章 強硬與柔軟(2)第四百五十四章 差點被騙第七百八十八章 最頭疼的事(2)第九百二十九章 定鼎之戰(13)第七百三十章 摧枯拉朽(1)第八百六十章 真正的信服(1)第二百八十章 心思第六百二十八章 閃電戰(2)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摧枯拉朽(11)第七百六十二章 滅頂之災(6)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駐遼東第二百四十一章 信仰第七百九十章 鐵腕手段(1)第二百八十三章 予民休養生息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末路(10)第六百一十二章 震動四方(1)第一百零一章 不期而遇第五百九十九章 虛報與誤判第五十九章 巧妙應對第六十章 吉榜第九百六十二章 徒勞無功第二百五十四章 京城第六百一十四章 震動四方(3)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佔臺灣(3)第一百九十一章 巧妙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遼陽瑣事第五百七十三章 老瓶新酒(3)第四百零五章 薊遼督師第四百七十七章 慢慢影響第六百一十六章 燧發槍第九百七十章 主動建議第六百五十七章 李定國的決斷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禍不單行(3)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四百零七章 衣錦還鄉第九百三十章 定鼎之戰(14)第五百一十七章 悔悟太遲(1)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偶遇陳奇瑜第四百八十九章 不理解也執行第五百七十六章 可悲可嘆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遭遇危險(4)第九百九十二章 黃宗羲的感悟第七百七十章 盲目的自大(2)第一百零八章 多說無益第一百零五章 愛屋及烏第九百四十二章 震動與觀望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精準預測第二百零六章 不出所料第七百章 掌控山東(5)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六百六十七章 攻心計(1)第二百三十八章 暫時留守第五百四十一章 長亭之盟(5)第八百四十一章 功虧一簣(4)第八十三章 運氣第八百章 未雨綢繆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島第一百四十二章 嚴密的大網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第三百七十九章 立功的機會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佔臺灣(3)第九百五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三百一十九章 一場空第七百五十二章 虛虛實實(1)第一百八十九章 用人不疑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三百五十五章 不敢相信第九百三十三章 定鼎之戰(17)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北進北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