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次赴京

吳宗睿乘坐的一號福船,並未回到登州去,而是直接朝着天津港的方向而去了。

羅典明押解俘獲的後金韃子,還在天津港等候。

向皇上和朝廷獻俘,身爲登萊巡撫的吳宗睿是必須要參加的,而且要親自趕赴京城去,當初決定讓羅典明押解後金韃子,前往京城,吳宗睿主要的考慮,就是防止朝中出現其他的議論,甚至出現意外,影響到他的征伐計劃。

兵部的官員早就到了天津,驗明俘獲的後金韃子,以及正紅旗城守尉阿斯哈、牛錄額真葛巴泰的屍首之後,要求羅典明在天津等候,等候吳宗睿一同到京城去。

所以吳宗睿必須要到京城去了。

劉寧、羅典召和秦大龍等人,跟隨吳宗睿一同趕赴京城,廖文儒則是回到登州去,羅典勇暫時駐紮在旅順島,牛犇回到皮島,分別穩住旅順島、金州和皮島等地的局勢。

復州、永寧乃至於蓋州等地,散佈了一些登萊新軍的斥候,時刻偵查消息,他們偵查到的情報,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送達金州和旅順島等地。

八月下旬,一號福船抵達了天津港口。

羅典明早就在天津港口等候了。

北方的氣候,早晚已經變得涼爽,沒有那麼酷熱了。

一號福船剛剛靠岸,乘坐小船的羅典明,很快順着軟梯,上了福船。

“稟報大人,朝廷派遣的特使,還在天津城內等候,俘獲的後金韃子,全部都看押在天津城內,阿斯哈和葛巴泰的屍首已經提前運抵京城去了。。。”

吳宗睿點點頭,這些情況,羅典明早就寫來信函稟報了。

吳宗睿其實不想到京城去,他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處理,而且復州、永寧和蓋州究竟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回到瀋陽的皇太極,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也是他所關心的,可惜的是,他身不由己,這個時候必須要到京城去,至少需要向皇上和朝廷報喜。

進入天津府城,吳宗睿很是低調,並未表露出來身份,在寅賓館見到了朝廷派遣的特使,翌日一大早就從天津出發了。

押解後金韃子事宜,由京城來的京營軍士以及部分的錦衣衛負責,雖然只有五百多的後金韃子,兵部卻調遣了三千軍士押送,防止出現意外。

天津距離京城不足三百里地,吳宗睿和劉寧等人,快馬最多兩天的時間就可以抵達,不過他們不可能快馬加鞭趕路,畢竟三千大軍押解五百餘後金韃子,速度不可能那麼快。

這讓吳宗睿乾着急,按照大軍押解後金韃子的速度,恐怕需要五天到六天左右的時間,這一路上耽誤時間,沒有任何的意義。

行軍過程之中,朝廷派遣的兵部官員,對吳宗睿很客氣,京營的軍士,對吳宗睿表現出來少有的尊重,就連朝廷派遣的錦衣衛,對吳宗睿也是以禮相待。

穿越的吳宗睿,第一次接觸錦衣衛,歷史上的錦衣衛,名氣很大,史書中也有不少的記載,不過崇禎年間的錦衣衛,相比較來說低調了很多,畢竟皇上對於朝中的大臣還是基本相信的,而且不少的權力也掌握在內閣大臣的手中,錦衣衛沒有得到皇上太多的信任,其權力也是有限的,沒有皇上發話,錦衣衛不敢隨便拘捕朝中的文武大臣。

面對錦衣衛的時候,吳宗睿頗爲謹慎,說話也注意了很多,他對錦衣衛的印象,無所謂好壞,說到底,錦衣衛就是皇上安插的眼線,換位思考,吳宗睿如果掌控了天下,也需要錦衣衛這樣的隊伍,來幫忙做一些不得不做、但又拿不上臺面的事情。

九月初,大隊人馬抵達京城的外城。

兵部尚書張鳳翼在永定門等候。

這樣的迎接規格,換做其他人,感激涕零,但是吳宗睿卻隱隱的擔心。

也許是朝廷大軍面對後金韃子的時候,遭遇到了太多的失敗,也許是因爲朝廷大軍普遍都患有恐金症,所以登萊新軍抓獲了五百餘後金韃子,皇上高興之餘,派遣兵部尚書張鳳翼到永定門來迎候。

遼東邊軍作戰的時候,斬殺一名後金韃子,能夠得到五兩白銀的賞賜,生擒一名後金韃子,能夠得到十兩白銀的賞賜,如果能夠一次性的生擒十人以上的後金韃子,不僅能夠得到豐厚的賞賜,還能夠升官,軍中的普通軍士,能夠升爲總旗,或者是百戶,軍中的百戶可以升遷爲千戶,千戶則可以升遷爲指揮使。

見到張鳳翼,吳宗睿連忙行禮。

吳宗睿是兵部右侍郎,是張鳳翼的直接下屬,下官見到上官,是一定要行禮的。

張鳳翼的臉上帶着笑容,表現的很客氣。

大隊人馬朝着內城而去的時候,張鳳翼告訴吳宗睿,皇上會在午門的金水橋等候。

吳宗睿表現出來了感激涕零的樣子,內心卻不以爲然,不過五百多的後金韃子,說起來根本不算什麼,崇禎二年後金韃子入關作戰,俘獲的朝廷大軍的軍士超過了萬人,大淩河城之戰,俘獲的朝廷大軍軍士同樣超過萬人,也沒有見到皇太極如此的高興。

朝廷大軍還是太弱了。

大軍進入內城的時候,三千京營僅僅有五百人准許進入,大量的錦衣衛守候在正陽門,接替京營的軍士,押解後金韃子,朝着午門的方向而去。

。。。

午門,金水橋。

吳宗睿等人身上的兵器,早就被收繳了,由錦衣衛負責保管。

五百餘後金韃子,被押解到距離金水橋約一百米的地方,被強迫跪下。

張鳳翼領着吳宗睿、劉寧、羅典召和秦大龍等人,朝着金水橋的方向走去。

皇上正在承天門上面。

走到金水橋的前面,張鳳翼跪下,吳宗睿等人也只好跟着跪下。

“臣兵部右侍郎、督查院左僉都御史、登萊巡撫吳宗睿,領萊州總兵劉寧,萊州副將羅典召,登州副將秦大龍,特向皇上和朝廷獻俘,登萊新軍征伐復州、永寧、蓋州、柚巖和旋城等地,斬殺後金韃子七百餘人,俘獲五百餘人,斬殺蒙古大致六百餘人,俘獲三百餘人,招降漢軍五千餘人。。。登萊新軍獲取到的勝利,都是拜皇上神威所致,臣絕不敢貪功,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吳愛卿平身,諸位愛卿平身,。。。”

朱由檢洪亮的聲音從承天門傳來。

承天門,也就是數百年之後的天安門,當然,現在的承天門,沒有數百年之後那麼大氣和恢弘,可能是因爲周邊的景緻承託所致。

“皇上有旨,着兵部右侍郎、督查院左僉都御史、登萊巡撫吳宗睿聽宣。。。”

太監的聲音傳來的時候,吳宗睿看見了高起潛的身影,不過他不可能細看,既然皇上有旨,他必須跪下接旨。

在承天門接旨,這應該是極少出現的情形。

“着吳宗睿領兵部尚書銜,敕封督查院右副都御史,兼任登萊巡撫,欽此。。。”

“臣吳宗睿謝恩,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

朱由檢並沒有走下承天門,宣旨之後,隨即起駕回宮了,酒宴設在禮部,皇上不會參加,吳宗睿倒是必須要參加。

皇上的聖旨,讓吳宗睿感覺到了震驚,領兵部尚書銜,意味着吳宗睿成爲了朝中正二品的高官,二十多歲的年級,就是正二品的高官,這在大明歷史上,應該是絕無僅有的。

所謂的領兵部尚書銜,表示吳宗睿僅僅是享受正二品的待遇,並非是真正的兵部尚書,他的職務依舊是登萊巡撫。

另外一個最爲關鍵的職務,就是督查院右副都御史。

擁有了這個職務,吳宗睿與漕運總督楊一鵬等人,就是完全的平起平坐了,兩人之間沒有了職位的高下之分,而且這個職位,意味着吳宗睿隨時可以出任漕運總督,或者是薊遼督師,代表朝廷統領一方的事宜。

包括兵部左侍郎、三邊總督洪承疇等人,見到了吳宗睿,也要規規矩矩的行禮。

離開金水橋的時候,吳宗睿禁不住擡頭看了看承天門上面。

承天門上面空空如也,什麼都看不見了。

吳宗睿腦子有些糊塗,不知道皇上爲什麼會如此的大方,登萊新軍突襲復州、永寧和蓋州等地,的確是攪亂了皇太極的部署,讓宣府和大同等地沒有遭受太多的蹂躪,可這樣的功勞,也不至於被敕封爲兵部尚書和督查院右副都御史。

如果朱由檢真的認爲他吳宗睿的功勞很大,爲什麼不走下承天門接見,或者在便殿接見一下,也表明了態度。

禮部設立的宴席,參與的人不是很多,也就是兵部尚書張鳳翼以及兵部的諸多官吏,內閣大臣一個都沒有看見。

酒宴完畢,吳宗睿徑直到客又來酒樓去歇息了。

這一次,他不打算在京城呆很長的時間,打算一兩天之後就離開,回到登州去,家中還有一些事情需要處理。

再說了,吳宗睿現如今已經是名正言順的封疆大吏,京城的水有些深,他可不願意深陷其中,在複雜的關係中盤旋,這樣做容易讓皇上生疑,更會讓自身處於權力博弈的旋渦之中。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拼死一戰(5)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奈何第九百六十八章 無法阻攔(1)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梟雄末路(7)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10)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四百八十八章 總管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一百六十章 漕運三千營第一百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第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轉向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禍不單行(4)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四百二十五章 別有用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五百七十五章 錯得離譜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運大整頓(2)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驚心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墜入深淵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報(2)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二百二十三章 漂亮的伏擊(2)第七十七章 吏部敕書第三百八十章 一視同仁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穩不住了第九百九十六章 皇家日報(3)第一百八十章 退無可退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鬥力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險(1)第二百二十八章 於心何忍第六百六十一章 預感第九百九十三章 法之必行第二百六十九章 開花彈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末路(4)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梟雄末路(7)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頭豬的威力(2)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較量(2)第六百七十三章 動手的第一步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些可悲第七百四十二章 攻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犯忌的臭棋第二百二十二章 漂亮的伏擊(1)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三百六十二章 小事不小第四百五十二章 被逼無奈第五百六十九章 獨立指揮第六百八十八章 需要收斂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八章 準族長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五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的想法(1)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佔臺灣(3)第三百九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四百六十九章 遼東的規劃第八百七十五章 豁然開朗(1)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鄭成功的驚喜第四百五十五章 沒有退路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五百六十五章 用心良苦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三十五章 旁觀?第四百一十六章 肺腑之言第四百六十二章 致命的失誤第一千零八章 突破的開始第五百二十七章 取捨之間第三百九十三章 痛快(1)第五百二十章 人選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張膽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隊友第七百四十九章 壓頭第五百四十三章 有意思的信函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八百三十三章 殘陽如血(4)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佔臺灣(3)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四百五十四章 差點被騙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擊(1)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八百七十八章 掌控第四百九十六章 忍不住的憤怒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2)第二百九十九章 還是有擔憂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一百四十七章 瑣碎的家務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真的慚愧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議
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拼死一戰(5)第六百六十九章 無奈何第九百六十八章 無法阻攔(1)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梟雄末路(7)第一千一百七十章 摧枯拉朽(10)第三百九十四章 痛快(2)第四百八十八章 總管第五百八十九章 楊嗣昌的辦法第一百六十章 漕運三千營第一百二十二章 難以置信第五百五十三章 無法轉向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禍不單行(4)第九百七十二章 兩邊兼顧第四百二十五章 別有用心第一百四十九章 模糊的跡象第五百七十五章 錯得離譜第七百八十六章 漕運大整頓(2)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不計前嫌?第二百九十章 步步驚心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墜入深淵第九百九十五章 皇家日報(2)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富之家第二百二十三章 漂亮的伏擊(2)第七十七章 吏部敕書第三百八十章 一視同仁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穩不住了第九百九十六章 皇家日報(3)第一百八十章 退無可退第一百三十三章 戰鬥力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遭遇危險(1)第二百二十八章 於心何忍第六百六十一章 預感第九百九十三章 法之必行第二百六十九章 開花彈第一千零五章 各自安好(2)第一百二十七章 故人來第二百三十六章 還治其人之身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末路(4)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梟雄末路(7)第六百五十五章 一頭豬的威力(2)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較量(2)第六百七十三章 動手的第一步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些可悲第七百四十二章 攻心第一百五十一章 犯忌的臭棋第二百二十二章 漂亮的伏擊(1)第七百七十二章 少有的憤怒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摧枯拉朽(8)第三百六十二章 小事不小第四百五十二章 被逼無奈第五百六十九章 獨立指揮第六百八十八章 需要收斂第三十六章 直抒胸臆第八章 準族長第八百五十八章 頓悟第五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的想法(1)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佔臺灣(3)第三百九十八章 善後事宜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上召見第四百六十九章 遼東的規劃第八百七十五章 豁然開朗(1)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鄭成功的驚喜第四百五十五章 沒有退路第九百五十七章 自知之明第五百六十五章 用心良苦第六百九十三章 暗度陳倉(3)第五百六十六章 新的任務第三十五章 旁觀?第四百一十六章 肺腑之言第四百六十二章 致命的失誤第一千零八章 突破的開始第五百二十七章 取捨之間第三百九十三章 痛快(1)第五百二十章 人選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散關之戰(4)第六百八十二章 明目張膽第四百二十四章 豬隊友第七百四十九章 壓頭第五百四十三章 有意思的信函第七百七十八章 迅雷不及掩耳(4)第一千零五十章 深陷泥潭第八百三十三章 殘陽如血(4)第一千零二十八章 攻佔臺灣(3)第二百九十一章 還是要表功第四百五十四章 差點被騙第六百一十章 大勢漸成(1)第八百八十二章 可怕的分析第八百八十七章 出擊(1)第八百六十五章 動搖第六十一章 史可法第八百七十八章 掌控第四百九十六章 忍不住的憤怒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2)第二百九十九章 還是有擔憂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末路(7)第六百八十一章 煞費苦心第八百四十八章 最後的掙扎(7)第一百四十七章 瑣碎的家務事第一百一十八章 真的慚愧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