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運氣

剛剛翻開桌上的文書,崔雲輝進來了。

“吳大人,府尹大人要見您。。。”

吳宗睿楞了一下,看了看崔雲輝,沒有掩飾吃驚的神情。

按照朝廷的規定,大明各級官府的官吏每月休沐三日,府州縣都是如此,不過在署理政務方面有所區別,作爲最基層的縣衙和獨立的州衙,知縣和知州每天都要召集縣衙和州衙的官吏,商議當天的事宜,落實工作進度,而相對超脫的府衙,府尹和知府每月召集府衙官吏三次,商議部署和落實相關的工作,這已經成爲慣例。

相對於應天府衙來說,每月的四號、十二號與二十二號,就是府尹大人召集官吏商議落實工作的時間,今天不過二十號,還剩兩天時間,府尹大人不需要單獨見自己。

當然,從關心的角度出發,府尹大人也可以這樣做。

進入廂房,吳宗睿一眼看到桌案背後的府尹大人。

桌案上面擺着吏部的敕書,儘管隔着一定的距離,但吳宗睿還是認出來了,那是有關他吳宗睿個人情況的吏部敕書,這東西相當於每個官員個人檔案的副本,正本的檔案全部存在京城的吏部,副本的檔案則會由吏部發往官員任職所在地,這份檔案上面詳細說明了任職官員的情況,官員一旦調離,則檔案的副本會由專門的人送往繼任的地方。

知縣的檔案副本,送往府衙,知府的檔案副本,送往巡撫衙門,縣衙的官員,府衙的官員,包括部門的官員,其檔案副本都是送往任職所在地。

吳宗睿的檔案副本,自然是送到應天府衙。

當然,能夠看到這份檔案副本之人,僅僅是府尹大人,若是府尹大人授權了,府丞大人也能夠看到。

“下官吳宗睿,見過府尹大人。”

“好,好,吳大人請坐,今日你到府衙來點卯,本官正好閒暇,見一見你。”

“謝府尹大人。”

“不用那麼客氣,你是江西贛州安遠縣人,去歲鄉試高中,今歲會試高中,殿試二甲第四十五名,十六歲的年紀,不簡單,本官記得,我大明一朝,尚無如此年輕之二甲進士。”

“這個,大人,下官乃是得到皇上垂青,不敢自得。”

“說得好,說得好,十六歲的年紀能夠如此的沉穩,很不錯了。”

還沒有等到吳宗睿明白過來,府尹大人再次開口了。

“吳大人,推官一職,責任重大,特別是在應天府衙,更是要注意,日後若是有什麼事情感覺到爲難,可以直接來詢問,遭遇疑難不決之事宜,不要急着斷案,且慢慢思索。。。”

吳宗睿聽得非常仔細,內心也更加的疑慮,府尹大人的話語,聽起來是對自己的關心,不過以前他從未見過府尹大人,更談不上有什麼交集,府尹大人爲何如此關照。

。。。

終於,府尹大人端起了桌上的茶杯。

吳宗睿連忙站起身來,稽首給府尹大人行禮。

“感謝大人的教誨,大人事務繁忙,下官不打擾了。”

“好,你去好好做事情。”

走出廂房,吳宗睿差點撞到了崔雲輝的身上。

原來崔雲輝一直都在廂房外面等候。

吳宗睿看了看崔雲輝,微笑着點頭之後,朝着官署的方向走去,來到府衙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遇見的事情太多,他的腦子有些轉不過來。

崔雲輝跟在身後,兩人一前一後朝着官署的方向而去。

來到官署的門口,崔雲輝停下了,吳宗睿也停下了。

“崔大人,若是沒有其他要緊的事情,進去坐坐。”

“這個,下官不敢打擾大人。”

“算不上打擾,我今日剛剛點卯,可謂是兩眼一抹黑,尚需要慢慢熟悉情況,也做不了什麼事情,若是崔大人願意,可否幫忙介紹府衙相關的情況。”

崔雲輝的臉色略微發白,咬咬牙還是進入了官署。

崔雲輝的動作表情,吳宗睿看的很清楚,他內心略微的失望,想想崔雲輝本就是舉人出任官職的,多半是因爲家境窘迫,無力支撐參加會試的費用,迫不得已才做官的。

能夠通過鄉試,成爲舉人,本就不簡單了,在社會上還是有地位的,如果家境優越,可以不斷的參加會試,一直到金榜題名,何苦勉強進入朝中爲官。

“崔大人,府尹大人剛剛鼓勵了我,讓我好好做事情,大人如此關心,令我感激,可我對大人的基本情況都不知曉,這實在是失禮,崔大人可否爲我介紹一二。”

崔雲輝楞了一下,不自覺的開口了。

“下官對府尹大人的情況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略微知曉一些。”

“崔大人知道什麼就說什麼。”

“下官知曉府尹大人名諱詹士龍,萬曆年間的進士,其餘的就不是很清楚了。。。”

崔雲輝還沒有說完,吳宗睿的腦子裡劃過了一道閃電。

詹士龍,江西建昌府轄下廣昌縣人,本人的名氣不是很大,可兒子詹兆恆算是明末小有名氣之人,詹兆恆是崇禎四年的兩榜進士,殿試高中年僅十九歲,大明滅亡之後,成爲反清復明的勇士,拼死抵禦清軍的進攻,最終捐軀。

有關詹兆恆的軼事,還有一個傳說,當初福王稱帝之後,請詹兆恆出山輔佐,專門到了家中,詹兆恆的母親爲福王準備了荷包蛋,若是福王一口氣吃下荷包蛋,則意味着福王能夠一統江山,若是福王敲碎了蛋殼吃下,則意味着江山破碎,復國沒有希望。

福王不僅敲碎了蛋殼,還讓蛋殼成爲了數不清的碎片,詹兆恆的母親見狀,嘆了一口氣,要求詹兆恆不要出山輔佐福王,沒有什麼希望,詹兆恆不聽,堅持要出山,爲光復大明努力。

最終,詹兆恆爲大明捐軀。

這是傳說,是不是可信還不得知。

說起來,詹士龍的兒子詹兆恆,與吳宗睿同歲,而且詹士龍也是江西人,廣昌縣距離安遠縣不是很遠,贛州也緊挨着建昌。

難怪詹士龍會有今日的接見,會說起那些話語。

吳宗睿瞬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看樣子自己的運氣還是不錯。

“崔大人在府衙應該有些年頭了吧。”

“回稟大人,下官天啓七年就來到了應天府衙。”

“也有三個年頭了,崔大人經歷了幾任的府尹大人。”

“這個,下官經歷了三任的府尹大人,天啓七年,下官到府衙的時候,府尹大人乃黃景華大人,去年底,黃景華大人出任應天巡撫,今年五月,毛堪大人出任府尹,七月調往京城,七月底,詹大人調任應天府衙,哦,詹大人來到應天府之前,乃是淮安府知府。。。”

吳宗睿聽得頭皮發麻,短短三年的時間,應天府居然更換了三個府尹,這速度也太快了,讓人目不暇接,更加讓人吃驚的是,詹士龍的前任毛堪,上任短短兩個月時間,就調往了京城,這應該不正常。

當然了,崇禎元年到崇禎二年,朝中調整的官員超過了千人的規模,調整幅度很大。

閒聊了幾句話之後,崔雲輝的額頭上面出現了汗滴。

八月下旬已經是夏末,不過南京的氣溫還是很高,長時間坐在屋子裡,還是感覺到悶熱。

吳宗睿感覺到,崔雲輝說話很小心,將自身也放得很低,這應該是可以壓制情緒的結果,其實這樣的強行壓制很不好,容易扭曲人的性格。

“崔大人,我看你一直都很小心,想必你是以舉人身份出任府衙知事,在其他的同僚面前,感覺到擡不起頭來,我以爲不必如此,大家都是朝中官員,都是效忠皇上,若是在同僚面前總是低聲下氣,戰戰兢兢,這官也做得委屈。”

“當然,崔大人可能是有什麼難言之隱,不得不如此。”

“日後崔大人在我的面前,萬不要如此,崔大人這等小心,讓我看的難受。”

“不瞞崔大人,我也是出身尋常之家,僥倖得中兩榜進士,以前說話做事也是小心翼翼,與人爲善,尊奉中庸之道,不過這等的做法,在某些人看來,好似懦弱,有過幾次教訓之後,我再也不這樣做,別人如何對我,我如何對他人。”

“崔大人,這是我之感受,今日說出來,與崔大人共勉。”

。。。

崔雲輝嘴巴癟了幾下,最終沒有開口說話。

眼看着崔雲輝離開,吳宗睿搖搖頭,應該說長時間的壓抑自身,崔雲輝的性格已經出現變化,一時半會不可能出現變化。

吳宗睿和崔雲輝說這些,沒有什麼用心,純粹是想着幫助崔雲輝,不願意看見一個活生生的人被徹底毀了,他這樣做有些冒險,大明一朝,等級森嚴,尊卑有序,不管是誰,都要遵循這一套約定俗成的制度和規矩,如果隨意的反抗,會遭受到數不清的打壓。

略微的平復了情緒,吳宗睿看向了桌案上面的文書,這些文書應該是應天府衙斷案的諸多文書,他這個推官上任,務必要仔細閱讀這些斷案的文書,掌握其中奧妙。

什麼時候有案子說不清楚,應天府轄下有上元縣和將寧縣等八個縣,任何一個縣衙斷不下來的案子,都可能上交到府衙,那個時候,吳宗睿的事情就來了。

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四章 圍屋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五百六十章 再建市舶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塵埃落定(2)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四百五十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權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四百二十一章 機會?第一百零三章 打臉第一百九十六章 難道是天意第六百九十七章 掌控山東(2)第六百一十七章 犀利的說辭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的指示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話的力量第一百一十章 算計和打擊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饑荒第四百二十八章 當頭一棒第四百六十三章 決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原形畢露(2)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三百七十七章 末路(6)第八百七十章 睿智的決斷(1)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七十四章 巨大收穫第六百六十三章 莫須有第七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的事情第九百七十六章 科舉風波(4)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九百九十四章 皇家日報(1)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六百八十五章 一觸即潰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決定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察言觀色(1)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一百五十二章 很不錯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點不同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梟雄末路(10)第二百四十九章 漕運變故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爲大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穩定南方(2)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七百九十六章 鐵腕手段(7)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霸氣第四百八十三章 轉嫁矛盾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第一百八十二章 穩準狠(1)第一百章 事來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詛咒大清國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的決斷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一千零一十章 還是無奈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四百二十九章 壞了大事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復漕運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二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百四十二章 登萊的佈局第四百九十六章 忍不住的憤怒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選擇(3)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六百七十章 自作孽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東(13)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內亂(1)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戰(4)第九百三十四章 治國策略第十章 平衡之術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一百二十五章 仕途之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乘勝追擊第三十八章 真的過分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濟南大學堂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斷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議第三百零二章 聲東擊西(1)第九百七十一章 必要的伏筆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戰(16)第八百一十八章 沒有閒着第二百一十五章 暫時忍住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四百章 都有改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鍋粥
第九百四十七章 拜祭的轟動第四章 圍屋第九百零七章 大明悲歌(10)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機會難得第一百四十三章 血腥之夜(1)第五百六十章 再建市舶司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塵埃落定(2)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一千一百零九章 較量(1)第四百五十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3)第四百九十七章 集權第四百八十七章 遼東構架第四百二十一章 機會?第一百零三章 打臉第一百九十六章 難道是天意第六百九十七章 掌控山東(2)第六百一十七章 犀利的說辭第八百一十七章 關鍵的指示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話的力量第一百一十章 算計和打擊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饑荒第四百二十八章 當頭一棒第四百六十三章 決戰第八百九十五章 原形畢露(2)第六百五十一章 無心插柳第三百七十七章 末路(6)第八百七十章 睿智的決斷(1)第七百二十五章 態度決定一切第七十四章 巨大收穫第六百六十三章 莫須有第七百四十章 預料之中的事情第九百七十六章 科舉風波(4)第三十四章 大勢所趨第九百九十四章 皇家日報(1)第六百三十二章 值得慶賀第六百八十五章 一觸即潰第五百一十三章 終於決定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察言觀色(1)第五百五十七章 平凡生活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算是反思第三百四十章 請戰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攻佔臺灣(1)第一百五十二章 很不錯了第五百六十七章 重點不同第一千一百八十二章 梟雄末路(10)第二百四十九章 漕運變故第二百四十五章 民生爲大第七百零七章 掌控山東(12)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心灰意冷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穩定南方(2)第六百二十一章 算計不錯第七百九十六章 鐵腕手段(7)第四百一十四章 家族的事宜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一百一十六章 霸氣第四百八十三章 轉嫁矛盾第九百零一章 大明悲歌(4)第一千零八十五章 大手筆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摧枯拉朽(5)第一百八十二章 穩準狠(1)第一百章 事來了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詛咒大清國第二百七十三章 提前的決斷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祖大壽的建議第一千零一十章 還是無奈第五百五十四章 心腹之患第四百二十九章 壞了大事第九百四十三章 有些亂了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復漕運第八百八十四章 明智的選擇第九百六十七章 有意爲之第二百六十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五百四十二章 登萊的佈局第四百九十六章 忍不住的憤怒第八百五十七章 必要的選擇(3)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第六百七十章 自作孽第九百五十一章 頗爲艱難第七百零八章 掌控山東(13)第一千零七十七章 內亂(1)第一千零四十六章 拼死一戰(4)第九百三十四章 治國策略第十章 平衡之術第七百四十一章 悲劇的伏筆第一百二十五章 仕途之路第三百五十三章 乘勝追擊第三十八章 真的過分了第七百九十七章 濟南大學堂第三百七十一章 果斷第九百四十八章 用人的建議第三百零二章 聲東擊西(1)第九百七十一章 必要的伏筆第六百三十九章 洪承疇的拜訪(1)第四百八十四章 適得其反第九百三十二章 定鼎之戰(16)第八百一十八章 沒有閒着第二百一十五章 暫時忍住第三百四十九章 殘陽如血(1)第四百章 都有改變第六百八十九章 一鍋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