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 浮空模塊

金星探索局召開的專家座談會,進行了一個多星期,期間黃修遠等人,還藉助金星軌道上的衛星,進行了一系列模擬計算。

在金星大氣層,距離金星地表大約40~70公里的大氣層,就是一個相對適應的區域。

黃修遠比較看好的高度,大概是海拔60~65公里的金星大氣層,這裡的大氣壓大概相當於藍星海平面大氣壓的50%左右。

而且由於金星的大氣層氣體濃度,要高於藍星,它的對流層高度,在海拔50~62公里附近;大氣中層則在62~120公里之間;熱層則是在120~300公里之間,這裡也是金星電離層。

另外在金星大氣層100公里過來的高度區中,還存在一層稀薄的臭氧層。

這也是爲什麼,黃修遠會看中金星大氣層60~65公里的高度區,這裡氣壓相對合適,處於對流層和中層的交界處。

而金星濃密的大氣層,擡高了臭氧層和熱層、電離層,這些氣層的存在,可以有效阻擋太陽風暴、宇宙射線。

當然,對於聯邦當前的技術而言,除非是可怕的又密集的伽馬射線流,或者中子流,不然很難直接摧毀聯邦的航天器。

採用內真空飛艇的技術,在金星大氣層60~65公里的區域,打造浮空城市,這並不是在異想天開,而是人類科學界很早之前,就有相關的研究。

其實在黃修遠的想法之中,火星的價值,如果不是因爲存在獨特的生態系統,火星還真不一定比得上金星。

畢竟金星在距離、質量、重力、光熱上,都明顯佔據優勢。

要不是幾十億年之前,金星爆發了某一個特殊事件,導致自轉變慢,地核停滯活動後,磁場迅速衰竭下去,進而出現“失控溫室事件”,造成金星今天的地獄場景。

如果金星的自轉速度,和藍星差不多,那金星的環境溫度,極有可能是30~50,即全球熱帶氣候。

雖然按照當前的技術,聯邦要讓金星恢復比較高的自轉速度,基本不太可能。

唯一的方法,就是推動一顆小行星(可能要不小於月球的十分之一),讓小行星以特定的角度,撞擊金星,讓金星的自轉速度提升,重新激活地核。

可惜這種方案,先別說能不能推動如此龐大的小行星,單單是小行星撞擊金星後,對太陽系整體的擾動,就足以讓聯邦三思而後行了。

萬一,金星沒撞好,又影響了藍星,那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因此當前的方案,都是相對保守的。

黃修遠計劃建造浮空城市,然後將金星的大氣層一點點吸收,一方面可以逐步調整金星大氣層的成分,降低大氣層的氣壓;另一方面,可以利用金星大氣層的氣體,作爲原材料使用。

金星大氣層中,蘊含着龐大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酸、硫化氫之類。

其中二氧化碳佔據96%左右,如此龐大的碳源,加上聯邦掌握的納米技術,完全可以大規模應用碳纖維、碳納米管、複合碳納米管之類。

一旦實現一部分原材料的自給自足,那對於聯邦開發金星,將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加速。

就如同現在的月球專區,由於廣寒宮市的工業區,可以生產大量的原材料,這讓月球專區的擴建工作,彷彿如虎添翼一般。

畢竟如果一個基地,從頭到腳都靠藍星輸送,加上金星的距離,估計沒有十幾年都搞不定一個十幾萬噸的太空基地。

但是有金星本地的材料支撐,那就不一樣了,藍星只需要運輸一些精密零部件,就可以很快建起大型的基地。

開會討論了一半,衆人又將魔都飛客公司,還有幾個從事飛艇研發的公司、研究所,拉了進來。

內真空飛艇的技術,不同於充氣式飛艇,兩者的技術原理是不太一樣的。

充氣式飛艇的技術原理,就是利用密度比較低、又不太重的氣體,讓飛艇和大氣產生一個浮力。

而內真空飛艇的技術原理,則是利用一種輕便,本身強度又非常高的材料,打造一個真空球,利用負壓排斥力,推動飛艇上浮。

從浮力來看,內真空飛艇的整體浮力,要高於一般的氫氣飛艇、氦氣飛艇,既不容易出現氫氣飛艇的容易爆炸,又不需要消耗稀少的氦氣資源。

內真空飛艇的缺點,就是材料問題,需要輕薄又高強度的材料,維持本身的抗負壓結構,又不能太過於保重。

這種材料,之前的複合型石墨烯,加上硅納米鍍層,就可以實現。

一名研究員計算出一些數據:“按照現在的材料,1千克的殼體,就可以支撐大約450立方的真空,前鋒級飛船前往金星的有效載荷,大概是400~600噸左右。”

“400噸的殼材,應該可以製造出18億立方的真空體積。”

另一個研究員卻搖了搖頭:“太理想了,飛艇的真空腔不可能是單體的,必須採用蜂巢式的隔艙,不然一旦出現漏洞,後果不堪設想。”

“就算是採用隔艙設計,400噸殼材也應該可以製造5000萬立方的真空體積。”

“不,還要考慮平衡發動機、各種配套設備,這些東西纔是佔據運輸力的大頭……”

衆人各抒己見,隨着討論的進行,浮空城市的設計,也逐步完善起來。

考慮到前鋒級飛船的運輸力,浮空城市的第一期,重量就被限定在400噸左右。

他們設計出一種可以不斷拼接的浮空模塊。

整個浮空模塊,包含了姿勢平衡輔助發動機、真空殼體、模塊骨架、控制系統等9個大系統。

這個浮空模塊的真空體積,是700萬立方左右,由7000個真空腔組成。

可以提供的總浮力,考慮到金星大氣層60~65公里附近,氣壓是藍星海平面的40%左右,1立方真空體積,可以提供0.4千克的浮力,總浮力大概是2800噸左右。

減去浮空模塊本身的400噸重量,可利用重量應該是2400噸左右。

也就是說,一個浮空模塊最大承重,就是2800噸,可以利用的承重是2400噸。

爲了保證浮空模塊的穩定,必須有控制系統,目前飛艇設計團隊的解決方案是可控真空腔。

就是將一部分真空腔,設計成可以解除真空、抽真空的腔體,需要這一部分浮力的時候,就抽真空;不需要的時候,就解除真空。

這樣就可以實現浮空模塊的浮力穩定,不至於因爲浮力變化,出現上下浮動的現象。

浮空模塊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拼接在一起,形成一個浮空城市。

金星探索局委託幾個飛艇公司和研究所,對於浮空模塊進行量產設計,爲未來開發金星做準備。

第六百四十九章 蟄伏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二百七十四章 降解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七百四十九章 危險的火星第五百七十九章 擴大基數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三百一十五章 樹和水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五十章 臘八晚宴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五百零九章 清理開始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四百六十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議與約見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第二百四十一章 鰻魚第四百二十四章 在人間第六百八十五章 試探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六百九十章 應對(二)第五十四章 併購重組第四十四章 主動權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二十六章 六邊氧化硅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七百章 暗流與不解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三百五十五章 慘烈第五十章 考察與討論第四百五十五章 宴會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七百三十七章 光年之外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五百六十六章 病情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品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七百四十六章 異常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三百八十一章 奶酪與油第二百七十四章 降解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八十一章 除夕年會第三十三章 清澈見底
第六百四十九章 蟄伏第六百九十七章 調研第二百一十五章 鉅額交易第二百七十四章 降解第三百零一章 新“油田”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七百四十九章 危險的火星第五百七十九章 擴大基數第四百四十五章 發言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四百九十章 273.16K第七百三十八章 應對第一百二十章 國際糧商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四百三十八章 消息和目的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五百五十章 兩次着陸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五百六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三百一十五章 樹和水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三百六十五章 困境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五百二十二章 開發模式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五十章 臘八晚宴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五百七十四章 民用第三章 大腦抑制第六百四十一章 不安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五百零九章 清理開始第六十章 深化產業鏈第三百九十八章 物流與安全第一百九十九章 電礦碳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七百二十九章 波瀾(三)第四百零七章 樣板房第六百零八章 東遊記(一)第四百六十章 選擇第一百一十一章 邀請第四百三十三章 激光干擾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十三章 招兵買馬第六百二十七章 貿易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議與約見第三百九十二章 防控第六百三十八章 疑雲第二百二十章 人性的弱點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第二百四十一章 鰻魚第四百二十四章 在人間第六百八十五章 試探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六百九十章 應對(二)第五十四章 併購重組第四十四章 主動權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二十六章 六邊氧化硅第五百二十五章 處理第一百八十章 不差錢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七百章 暗流與不解第六百一十四章 着陸第三百五十五章 慘烈第五十章 考察與討論第四百五十五章 宴會第七百零七章 雪球(四)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四百四十二章 意見稿第五百三十九章 重要性第七百三十七章 光年之外第四百四十章 貫通第五百一十八章 結果第三百四十四章 致命第三百三十三章 無聲第一百一十三章 碳中和第五百六十六章 病情第九十四章 旱情(下)第六百零二章 噩耗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第七十七章 寒風凜冽第五百六十四章 藥品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七百四十六章 異常第八十八章 淡化廠第二百九十一章 分而化之第三百八十一章 奶酪與油第二百七十四章 降解第五百八十七章 戰略調整第一百八十二章 北風廠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八十一章 除夕年會第三十三章 清澈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