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主動權

有些按耐不住的蕭東明,開口問道:“黃廠長,你們的回收成本如何?”

黃國同模棱兩可的回道:“還可以,可以維持工廠的正常運作,具體數據涉及公司機密,是不對外公佈的。”

“理解理解。”蕭東明也明白得很,擁有這種技術,肯定不會輕易向外公佈詳細數據的。

而一旁的李基業,則在心裡面盤算起來,如何將燧人公司引進到鵬城。

鵬城作爲一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在這一次次貸危機中,遭到了不少的挑戰。

而隨着城市的發展,像鵬城這種大城市,實業競爭力將逐步下降,工資、租金、生存成本、環境污染等,都在進一步摧毀大城市的實業基礎。

進而導致實業向欠發達地區轉移,而大城市只能成爲資本輸出地、技術輸出地,形成金融和服務主導的格局,這就是發達城市的產業空心化,各個國家之間,也是這樣一個趨勢。

產業空心化,對於一個大城市而言,無疑是一種艱難的選擇,因爲金融業和服務業太脆弱了,在缺乏實體經濟支撐的情況下,一旦出現經濟問題,這種城市會產生可怕的貧富分化。

李基業倒是沒有想太長遠,而是目前鵬城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城市不斷積壓的環衛壓力,官方確實有將環衛外包的想法。

只是陪同的黃國同,卻一直沒有表現出太熱情,就像對待一個普通人一樣,一句話都沒有提去鵬城之類,態度非常的平淡。

本來李基業已經多次暗示,想將話題引向鵬城的環衛承包,可是黃國同就如同一個榆木腦袋,愣是把話給聊死。

迫不得已下,李基業只能自己先開口:“黃廠長,我想和貴公司的林總或者黃總約一個時間,聊一聊鵬城環衛的事情。”

黃國同假裝爲難起來:“這個可能有些麻煩,林總前幾天去蓉城分公司了,而黃總在做科研項目,一般不管理公司商務的。”

考察團的另一個人面露不悅:“黃廠長,我們可是非常有誠意,如果可以達成合作,鵬城的市場可不是汕美。”

“這種大合作,也不是我可以決定的,我只能向上面反映一下。”黃國同敷衍的回道。

他可不怕鵬城方面,等燧人公司的佈局完成,各個城市都會主動上門,因此不需要低聲下氣。

吃一個閉門羹的李基業等人,只能返回城區的酒店。

不過他們也沒有放棄,而是找到了城區的蔡海義,希望對方可以從中牽線搭橋,促成燧人公司和鵬城的合作。

聽到這個消息的蔡海義,頓時受寵若驚,畢竟鵬城主動來合作,對於汕美而言,簡直是破天荒的事情。

只是他並沒有頭腦發熱,一冷靜下來,頓時又覺得這件事非常棘手。

因爲燧人公司不是一般公司,他們公司總部門口的牌子,前些天過來的特派員,已經給城區打過招呼了,一個處理不好,可能會烏紗帽不保。

心裡面無奈的蔡海義,只能親自去酒店。

“歡迎李區來汕美蒞臨指導,如果招待不週,還請多多包涵。”

李基業也伸手不打笑臉人,同樣寒暄了幾分鐘,然後才詢問起了燧人公司的事情。

而蔡海義只能尷尬地解釋道:“李區,我個人和城區方面,都是非常希望促成這一次合作,只是燧人公司有些……”

話沒有說出來,而是指了指天花板:“您看一下這個就知道了。”說完讓助理拿出筆記本,打開一個網站。

嗯?這個網站……李基業從一開始的不以爲意,再看到那個網站的名稱,以及其中公開許可目錄,才發現自己小瞧了燧人公司。

原本以爲是地頭蛇,卻沒有想到是過江龍。

目光閃爍不定的李基業,在權衡利弊了片刻後:“多謝蔡區提醒,我們也是正常的合作,只要雙方坐下來談一談,成與不成都沒有關係。”

“這倒是沒問題。”

經過蔡海義的牽線搭橋,燧人公司同意在一個星期後,進行一次會面。

趕回去鵬城的李基業等人,也開始準備相關材料,爭取拿出合理的條件,吸引燧人公司入駐鵬城。

而並沒有去蓉城的林百傑,同樣開始安排這件事。

目前燧人公司的業務,已經逐步鋪開了。

單單是和信利集團、德昌公司、嶺峰紙業的合同,每年就是一筆不小的收益,加上燃氣、有機肥、部分回收資源的銷售,僅僅汕美本地市場,就可以達到年營業額上億。

而蓉城分公司,也開始進入佈局和設廠,估今年十月份左右,可以進入初步營運。

對於鵬城的合作,林百傑和黃修遠都非常淡定,從供需關係來看,不是燧人公司需要鵬城,而是鵬城需要燧人公司,這就決定了雙方的談判主動權,被燧人公司拿在手裡面。

雖然都是合作,但是燧人公司可沒有卑躬屈膝的想法,能站着把錢賺了,我爲什麼要跪。

反正燧人公司的態度非常明確,那就是愛合作就合作,不合作拉倒。

8月28日。

雙方在時光博客的總部,展開正式的合作談判。

林百傑、蔣海霖等人代表燧人公司,而李基業、蕭東明等人代表鵬城,雙方在七樓的會議室內,開始正式的秘密談判。

拿到鵬城開出的條件,林百傑面無表情地翻了翻,便開口問道:

“承包鵬城的全部環衛業務,每年15億?這個數額我認爲沒有必要合作。”

“林總,據我所知,貴公司承包汕美城區的環衛業務,每年才500萬;而蓉城的承包合同,也才每年3億,我認爲鵬城給出的條件不錯。”鵬城的談判人員拿出數據來。

林百傑搖了搖頭:“這兩個地方只是試點城市,並不能作爲推廣的最終數字。”

一旁的蔣海霖補充道:“鵬城的環衛工總數有3.5萬人左右,根據我查詢到的數據,平均每個月的工資支出在6000萬左右,單單是工資支出這一項,每年就達到了7.2億。”

停頓了一下,蔣海霖繼續打臉:“如果按照我們公司在汕美的標準,環衛工的平均工資要達到3000元,3.5萬環衛工一年工資支出10.5億,請問我們如何盈利?”

“還有保險、福利的支出,每年不下於5億;車輛、設備的採購折舊,勞保用品、員工宿舍……”

面對火力全開的蔣海霖,鵬城一方有些難以招架,按照這個計算方式,每年沒有七八十億,是維持不下去的。

在這一點上,鵬城也感到無奈,總不能讓燧人公司不給環衛工高工資和福利。

儘管他們心裡面非常想這樣說,但是這種話絕對不能說出口,不然分分鐘引火燒身。

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九十六章 試駕駛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第五十三章 優良性能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術與消息第四百六十九章 當頭一棒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碳與金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六百零六章 新牧城第五百二十七章 見證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六百章 迫切與定心丸第二百四十章 新貴嶼(四)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醒的人第二十八章 如期而至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三百二十章 雲防禦第五百九十九章 月球(十)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二百五十六章 爆發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五百二十三章 蛀蟲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貴嶼(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七百一十六章 登陸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市第六百二十九章 選擇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八十六章 納米線第五百四十八章 插曲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四百八十章 錨定價值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四百一十七章 轉變第四百七十六章 培訓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七十八章 天水水務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杏花樹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八章 重新配置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七百六十九章 竣工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七百二十五章 洪水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告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五十六章 廣告招標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一百零五章 特立獨行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貴嶼(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二百五十章 臘八晚宴第一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交鋒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五百零四章 新危機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七十一章 魯省藥玻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五百一十六章 失敗進化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八十三章 鹽鹼地改造第六百五十二章 預感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七百六十章 陸續抵達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
第四百三十五章 任重道遠第七百四十二章 文明困境第二百一十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六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九十六章 試駕駛第七百八十一章 開拓木星第六百九十六章 理念第五十三章 優良性能第四百二十九章 特產品牌第四百六十二章 技術與消息第四百六十九章 當頭一棒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七百六十一章 碳與金第三百八十七章 所謂合作第六百零六章 新牧城第五百二十七章 見證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六百章 迫切與定心丸第二百四十章 新貴嶼(四)第四百章 意外的發現第五百八十九章 清醒的人第二十八章 如期而至第五百五十七章 備忘錄學者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十六章 父子夜話第三百二十章 雲防禦第五百九十九章 月球(十)第二百二十二章 專利流氓第二百五十六章 爆發第六百三十二章 忽悠第一百六十三章 東方芯片第五百二十三章 蛀蟲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貴嶼(二)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二十章 金融巨鱷第七百一十六章 登陸第六百七十四章 楓葉(四)第六百二十二章 前沿第五百八十三章 新農村(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三百九十五章 上市第六百二十九章 選擇第七百零一章 進化(三)第八十六章 納米線第五百四十八章 插曲第四百三十二章 小項目第七十二章 行業震動第四百八十章 錨定價值第六百零七章 革新第三百八十五章 推廣與合作第四百一十七章 轉變第四百七十六章 培訓第六百九十八章 進化(一)第七十八章 天水水務第六百六十六章 變化(二)第三百八十二章 杏花樹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開場第八章 重新配置第六十三章 新品上市第七百六十九章 竣工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六百五十一章 曝光第七百二十五章 洪水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五百零七章 軟弱的妥協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告第五百五十六章 風雲際會第五十六章 廣告招標第三百五十七章 投桃報李第三百九十九章 新計劃第一百零五章 特立獨行第四百七十八章 採訪第一百七十四章 臘八密談第二百三十九章 新貴嶼(三)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六十五章 授權合作第二百五十章 臘八晚宴第一百三十六章 意外發現第三百九十一章 背後的交鋒第一百三十五章 內部整頓第四百九十二章 如影隨形第五百零四章 新危機第二百零六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第五百一十一章 佈局第七十一章 魯省藥玻第九十六章 通鋼第七十四章 期權激勵第四百二十章 購島和遊客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五百一十六章 失敗進化第六百二十三章 前沿(二)第六百六十九章 變化(五)第八十三章 鹽鹼地改造第六百五十二章 預感第八十九章 春耕第七百六十章 陸續抵達第七百一十一章 雪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