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

不一會,兩百多米外的河道,水位就開始漲起來,並向下遊快速流動過去。

測試沒有問題後,隨即葉長城通知河口站的員工,關閉輸水閘門,現在還不是輸水的時候,必須等沽化站的分水設施、加壓設施建設好,纔可以正式向沽化區供應純淨水。

在規劃圖一旁,葉長城向衆人說道:

“月底東營北線,就會延伸到商河縣、臨邑縣一帶,一切順利的話,剩下的兩百六十公里,我們可以三個月左右,將管道鋪設到臨清市的運河邊。”

冀省的李興國估計了一下:“現在是五月初,三個月就是八月初,看來我們要早做準備。”

“確實,我建議南運河沿線,準備好開閘放水的準備,另外利用好以前的灌溉溝渠。”趙曉軍也是同樣的意見。

正在接收和整頓冀省地方水務的藍色時代,必須儘快做好相關的規劃,免得倒時候水到了,沿河城市和農田卻沒有準備好。

當然這件事,需要當地的積極配合。

事實上,對於藍色時代的計劃,冀省和豫省都非常支持,比一直在規劃的南水北調計劃還上心。

之所以這樣,那是因爲藍色時代的輸水管道,建設好了之後,是可以通過提高水壓,加大輸水量。

目前管道水流速在8.3~8.6米/秒左右,管徑3米的輸水管道,在這個水流速度下,每小時的流量9.3~9.6萬立方,一年大約可以輸水8.1億立方。

輸水的水流速度每提升0.1米/秒,每年的輸水量就提升大約1千萬立方。

硅納米的極限,可以承受大約40~50米/秒的水流速度,從經濟上考慮,20~25米/秒的性價比最佳。

也就是說,在性價比最佳的區間內,單線輸水管道,每年的輸水量是24~26億立方。

如果不考慮性價比,將水流速度提升到40米/秒,那每年可以輸水40億立方左右。

要知道這是單線,日後還有二線、三線之類。

南水北調的東線、中線,在規劃設計中,每年才輸水44億立方左右。

事實上,北控水務目前已經承包了北平、津市的自來水供應,計劃在津市的沿海建設海水淡化工廠,以徹底解決兩地的用水問題。

因此南水北調東線的戰略地位直線下降,目前正在考慮中線、西線,還有一些戰略意義。

在考察了東營北線後,各方又磋商了輸水管道的下一步計劃,除了正在建設的東營北線,以及東營北線的延伸線,即臨清——南運河、臨清——邯鄲、邢臺,這一條之外。

還計劃建設滄州線,延伸到衡水北部、石門、保定、廊坊、張家口。

秦皇島線,延伸向唐山、承德。

而日照線,則通過微山湖,進入內陸的豫省。

這些輸水管道,各省都會給補貼,價格是每公里兩百萬,另外徵地也由各省負責。

甚至爲了加快鋪設速度,冀省和豫省還承諾建設管道基座。

趙曉軍倒是沒有拒絕,反正管道基座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要指標符合藍色時代的要求,就讓各地自己去籌備。

這個輸水計劃,根據初步的規劃設計,一共是四條線,建設速度是每個月向內陸延伸100~150公里。

預計在2012年之前,全部完成幹線鋪設。

並形成秦皇島線(雙管)年輸水40~45億立方、滄州線(五管)年輸水100~120億立方、東營線(五管)年輸水量100~120億立方、日照線(八管)年輸水160~200億立方。

全部輸水量爲每年400~500億立方。

這麼多純淨水的輸入,除了生活、商業、農業、工業用水,官方還從中劃出了一部分,大約是每年40~50億立方左右,作爲生態補水使用,重新注入地下深處,防止華北大漏斗繼續下沉。

生態補給水的價格是每立方0.35元。

實際上藍色時代並沒有賺太多錢,隨着輸水距離的延伸,平均每十公里,就要提升0.01元的運輸成本,一百公里就是一毛錢。

比如滄州到石門,輸水管道長度就達到了360公里左右,單單是輸水成本就達到了0.36元。

再加上淨水成本、設備折舊、人員費用等,這些加起來的成本在0.16~0.18元每立方左右。

因此生態補給水,在距離沿海50公里之內,平均每立方賺0.12~0.14元;距離50~100公里,平均每立方賺0.07~0.09元;超過200公里,基本就是在虧損狀態。

對於這一部分的虧損的錢,只能由財政補貼了,反正地下水恢復到以前的狀態,生態補給水就不需要了。

爲減少一部分成本,藍色時代計劃在分水站的出水口,佈置水力發電機,給中繼加壓系統供電。

之所以有這個設計,那是因爲高速流動的水,在分水出水口這裡,是需要進行減壓的,因爲用戶的出水口流速,通常都在0.6~1.2米每秒,如果流速太快,可能傷害到身體,參考一下高壓水槍、高壓水刀就知道了。

與其讓這些水的動能白白浪費,不如用於水力發電,供應給分水站的再次加壓系統使用。

簽訂了相關合同後,這個合作的公佈,也讓瞬間引起了國內的熱議,甚至連國外都注意到這個合同。

畢竟每年淡化海水400~500億立方,並供應給內陸地區,對於那些擁有沿海,又本身缺乏淡水資源的國家而言,吸引力確實非常巨大。

特別是西亞地區的狗大戶們,他們就擁有非常多的海水淡化工廠,只是工藝比不上燧人公司。

不過他們的石油非常便宜,可以用石油、天然氣發電,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勉強保證了本身的用水需要,只是種植糧食之類,那就不用想了。

至於那些發達國家,他們雖然關注這個技術,卻沒有迫切需要。

各方都派出了不少考察團,來華國考察藍色時代的海水淡化工廠,只是他們的目的,卻不盡相同。

狗大戶們是想購買海水淡化設備,而發達國家中,有需要的澳洲、地中海各國,則是想獲得技術,甚至入股、收購藍色時代。

作爲世界老大的米國,CIA的亞太司,同樣沒有閒着,對於燧人公司這個異軍突起的科技公司,他們越發的重視起來。

只是華國方面的保護力度非常大,加上燧人公司內部,安全部也是高度警惕。

對於公司的科學家、技術員、高管,都採取了嚴密的保護,連他們的家人,都在保護範圍之內。

甚至規定科研人員,嚴禁出國和單獨外出,應該儘可能減少乘坐飛機,迫不得已坐飛機,也不能集中在一兩架飛機上。

就像黃修遠北上魯省,都是坐高鐵的。

第五十九章 大項目(加更)第二百七十六章 抉擇第四百六十七章 治療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七百一十五章 信念崩潰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五百四十三章 歸燕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六十六章 反向模式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九十二章 牧草種植第五百一十二章 湯谷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議與約見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幕漸開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告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三百五十章 推波助瀾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二百零一章 收購整合第五百四十八章 插曲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五百零一章 尾場加速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七百四十五章 地下深處第六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五百三十六章 交通第一百一十九章 冷鏈第五百五十二章 未來化學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四十四章 主動權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二百八十八章 安全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四百一十五章 優勢與策略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七百二十八章 樂不思蜀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三百三十五章 接二連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間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三百八十一章 奶酪與油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三百九十章 風景獨好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二十一章 平凡的人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四百一十五章 優勢與策略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變化(一)第四百零一章 深層影響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四十一章 直播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七百零二章 進化(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噩耗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四十五章 無心栽柳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六百三十九章 腦庭第三百零九章 無法復現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
第五十九章 大項目(加更)第二百七十六章 抉擇第四百六十七章 治療第四百七十五章 潛規則第二十四章 竣工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四百五十八章 可悲可恨第七百一十五章 信念崩潰第四百四十三章 分紅和危機第五百四十三章 歸燕第七百五十三章 探索與修正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七百零四章 雪球(一)第五百九十章 月球(一)第六十六章 反向模式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五百零八章 整頓安排第九十二章 牧草種植第五百一十二章 湯谷第三百八十六章 熱議與約見第四百四十七章 發現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幕漸開第一百七十九章 智能家居第六百一十一章 東遊記(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預告第三百二十五章 氣候會議第四百五十三章 往事第三百五十章 推波助瀾第五百六十七章 記憶第二百零一章 收購整合第五百四十八章 插曲第七百二十三章 冬宮第五百零一章 尾場加速第一百九十二章 暗中的手第七百四十五章 地下深處第六百八十九章 應對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五百三十六章 交通第一百一十九章 冷鏈第五百五十二章 未來化學第六百三十六章 遺傳第二百零八章 衛星城第五百三十七章 參差第五百八十五章 氣候變化第四十四章 主動權第一百零六章 農墾聯盟第三百一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三百七十四章 金納米第六百四十六章 推測第七百二十二章 被遺忘的人第一百零四章 輸水計劃第二百八十八章 安全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崩潰邊緣第二百七十章 減排3%第四百一十五章 優勢與策略第七百七十七章 堅冰之下第二十三章 佈局第一百五十九章 精密儀器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三十八章 謠言四起第七百二十八章 樂不思蜀第六百五十七章 擴大的規模第三百三十五章 接二連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漸變第五百四十九章 削弱中間第三百七十七章 養殖的發展第三百八十一章 奶酪與油第五十八章 戰略轉型第五百二十九章 逆潮流第七百五十二章 初稿暫定第三百九十章 風景獨好第五百九十六章 月球(七)第二十一章 平凡的人第五百零三章 難題第四百一十五章 優勢與策略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六百六十五章 變化(一)第四百零一章 深層影響第二百六十五章 風沙荒原第二百二十一章 暗流涌動第三百四十一章 直播第二百八十三章 鼎革第四百六十六章 嘗試與新聞第七百零二章 進化(四)第六百一十七章 噩耗第七百七十五章 探索冰世界第四十五章 無心栽柳第二百二十八章 意料之中第六十八章 奶牛產業第六百七十三章 楓葉(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影響(二)第一百四十六章 浴火重生第三百一十三章 難度與方案第六百三十九章 腦庭第三百零九章 無法復現第四十九章 塗層第七百三十九章 建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