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四六 戰與和

李明勳看着李德燦,笑道:“好啊,到底還是朕的忠臣,這俄羅斯可有使者在京中?”

李德燦道:“陛下知道,俄羅斯國在遠東與帝國爭雄多年,因帝國在黑龍江兩岸人口日漸繁盛,而毛皮商人也多勤勞王事,因之,帝國轉守爲攻,這些年,敵退而我進,帝國得以深入極北之地,而首相大人主政永寧之時,因備禦對日和北洋戰場,遂有過與俄羅斯和談的意思,但數年來,雙方商隊、邊民之間摩擦不斷,不得成行,雙方斷了聯絡,但帝國光復京城之時,在京中捕獲俄羅斯教士、商賈之輩甚多,與之聯絡,倒也不困難。”

“知道了,你便擇一二教士北上交通消息,尋機議和吧,但與俄羅斯國因何而和,又因何而戰,你可要思量清楚,莫要丟了西瓜,撿了西瓜。”李明勳說着,扭動了一下腰身,咔嚓咔嚓的響了幾聲,他擺擺手:“今日就到這裡吧,午膳去永壽宮去吃,對了,還有這帽子。”

說着,李明勳起身,戴上李香君親手做的帽子,出了大殿,李德燦站在原地,兀自覺得心突突的跳,眼睛直愣愣的盯着腳尖,一動不動,侍從官走來,叫了幾句,他也是沒反應,只得推了一把,李德燦纔是清醒了,侍從官笑道:“總裁大人,這是怎麼了,是不是身子不舒服?”

李德燦抹了抹額頭的汗水,搖搖頭:“到底是天子威儀,我是心中惶恐,惶恐呀。”

“哦,身子沒事就好,總裁大人,陛下退了,您是不是也........。”侍從官提醒道。

李德燦點點頭,向外走了兩步,又回來,笑呵呵的問:“昨日到現在,積攢的奏章公文,陛下都御批了?”

侍從官笑了:“哪能啊,南京內閣那邊上呈的是關於水利的草案,摻雜了其他心思,陛下可是費了些心思,今早全爲內閣那邊忙活了,總裁大人知道的啊,陛下向來是先內閣後理藩院的呀,你們的那些,怕是要下午或者晚上給回呢。”

“哎,總裁大人問這個做什麼呢?”

李德燦笑了笑:“剛想起來,理藩院那邊新來的幾個,是蒙古臺吉,做事不穩當,把原本不用呈遞陛下的奏章拿來了,爲免陛下勞心,不知可否由本官取回,就是那份來自黑龍江綏靖區,爲邊民商賈請功的那份........。”

見侍從官有些爲難,李德燦又說:“不拿也沒關係,呵呵.......。”

侍從官卻是滿不在乎,說道:“嗨,我當是什麼事兒呢,這奏章,您拿回去吧。”

李德燦如蒙大赦,壓抑住心中的喜悅,接過奏章,侍從官的下句話卻讓他如墜冰窖:“您不拿回去,今天也會給理藩院送去的,陛下已經批了。”

打開奏章,看到一個大大的準字和硃紅大印,李德燦的心涼了半截,他都不知道自己如何回的公署,一直喃喃着:“幸虧我主和了呀,幸虧我主和了呀。”

常阿岱在官房裡看到李德燦這個模樣,連忙去問,李德燦也是不言語,常阿岱拿起那已經御批的奏章,已然明白了過來。

實際上,在西伯利亞地區,帝國與俄羅斯的爭雄中,帝國是逐漸佔據上風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雙方爭雄之地距離帝國的核心區域更近,別的不說,沿着黑龍江向下遊就有海西和永寧兩個超過百萬人的行省,這意味着商人可以提供更爲廉價的商品,軍隊可以介入更多的人力和資源,而隨着黑龍江綏靖區的設立,核心區域再次上前推進了數百里,優勢就更大了。因此,永寧、海西和遼寧等關外省份更傾向於對俄羅斯繼續戰爭,奪取更多的土地,當然,土地是不值錢的,那毛皮和金沙卻是彌足珍貴的。

而李德燦本人也是主戰的,原因很簡單,他投效帝國之後,官宦生涯的大半都在關外渡過,他背後龐大的家族也是如此,而關外幾個省的大家族,無一例外都插手毛皮、蔘茸兩大行業,而隨着帝國開始授權私人採礦淘金,這一行業是利潤極爲豐厚的。

原本李德燦以爲兩國積怨已深,必然是要打的,所以順水推舟,推動這件事的發展,所以不僅授意毛皮商人與宮中李娘娘說項,還導演了一份請功的戲碼,畢竟過往與俄羅斯的戰爭,多是商人與俄羅斯之間,頂多是永寧一省的事,李德燦希望通過這件事,讓皇帝發話,確定戰爭關係,繼而便可以推動開拓計劃,爲國拓疆,也爲私牟利,一舉兩得,但不曾想,土謝圖部忽然崩潰,牽一髮而動全身。

“大人,幸虧您在御前主張劃界謀和,不然,這事就不好說了啊。”常阿岱感慨說道。

“是啊,是啊,你說,怎麼就這麼倒黴,我奏章剛呈遞,漠北那邊就出事了!”李德燦拳頭打着掌心,不住的罵自己倒黴。

“大人說笑了,您若是真倒黴,也不會有坐這裡抱怨的光景。”常阿岱隨口應了一句,但這話卻是真真一語驚醒夢中人,李德燦已經可以確定,皇帝已經覺察自己慫恿對俄宣戰的事情,可今日在御前自己又主和的,雖說前有私心,但到底也是顧全大局的,大抵是因爲這個,所以沒有責罰,既然沒有責罰,這事就還能補救。

李德燦輕咳一聲:“你說的沒錯,當務之急不是自怨自艾,本官得天子重託,還得在與俄羅斯關係上想個兩全其美的法子。”

常阿岱問:“大人,不知陛下是什麼意思?”

李德燦把李明勳說的話複述了一遍,他喃喃說道:“一句因何而和因何而戰,一句莫要丟了西瓜撿了芝麻,本官着實參詳不透,常阿岱,你以爲這是什麼意思。”

常阿岱眼睛轉着,想了又想,猛然說道:“大人,屬下覺得陛下是想議和,又怕吃虧!”

李德燦連忙問:“爲何這麼說?”

“大人,您好好想想,漠北經過這一變亂,帝國才願意議和的,可若沒這個變亂,真正想議和的是俄羅斯人啊。”常阿岱提醒道。

“對,對,說的沒錯。”李德燦連連點頭,他久在關外任職,太清楚那些毛皮商人了,那些傢伙春天深入西伯利亞,初冬纔回,每次都是騎馬牽狗,大隊出入,少則幾十人,多則幾百人,別說那些俄羅斯商人,就連俄羅斯駐軍多半時候都拿毛皮商團沒有辦法,而帝國也願意接納來自野人部落的投靠,編戶齊民,充實軍備,而那些各族部落,既懼怕商團之威,又難抵各色商品誘惑,也多有投效的,所以俄羅斯在遠東是一日不如一日,以往幾次來使,也都提劃界議和之事,畢竟只有帝國才能約束得了帝國商人。

可現在帝國主動議和,就是爲了避免俄羅斯人支持漠北的滿清餘孽,要知道,滿清退到漠北,可以帶去更爲先進的管理制度和動員體制,但是帶不去充足的手工業和戰爭資源,只要帝國把其封鎖在漠北,不出五年,這支曾經接觸過先進軍事的準火器化軍隊,就會淪落到和三百年前的蒙古人沒有什麼兩樣,但俄羅斯卻可以爲其提供火器和火藥,維持滿清的作戰能力。

而從俄羅斯人的角度來說,最佳的辦法是,一面與帝國議和,一面支持滿清與帝國對抗,反正帝國也沒有辦法去封鎖滿清與俄羅斯之間的交通渠道。而這也是李明勳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顯然,我們的皇帝希望用和平換取俄羅斯取消對滿清的支持,而對俄羅斯人來說,漠北存在一個與帝國爲敵的勢力,可以作爲兩個帝國之間的緩衝區,這就是問題的根源,也是皇帝陛下對您的考驗,我相信,您解決這件事,之前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常阿岱推銷着自己的見解,得到的是李德燦的讚許之色。

李德燦考慮了一會,繼而笑了,顯然他有主意了,李德燦說道:“與俄羅斯議和的關鍵不能放在劃界上。”

“哦?那是爲何,想來無論是對方還是我方,都想要更多的地盤。”常阿岱不解。

“因爲這不解決根本問題,劃界不重要,可以慢慢談,與俄羅斯的談判關鍵在於委質!”李德燦胸有成竹。

“委質?這不可能吧,俄羅斯是不可能成爲帝國藩屬的。”常阿岱難以置信。

李德燦解釋道:“你知道嗎,從俄羅斯的京城莫斯科到達北京,大約需要十個月的路途,也就是說,我們派遣使者聯絡上俄羅斯,而他們再請示他們的沙皇,繼而再遣使者談判,等到有了結果,很有可能兩年甚至三年就過去了,那樣就太晚了,所以和俄羅斯的談判,必須切實而有效,因此,我們可以先休戰和通商!而在通商的過程中,達到委質的目的。

據我所知,東正教士對俄羅斯人有着特殊的意義,而俄羅斯在東方也有總督之流,我們可以遣使前往雅庫次克,找到那位總督,與其休戰,然後通商,以實際控制區爲界,換取其承諾與滿清斷絕聯絡。”

“這顯然對我們不利,即便是劃界,也不能以實際控制區爲界限,而俄羅斯人的承諾根本不值一提。”常阿岱說道。

李德燦道:“你說的沒錯,實際上界限劃在哪裡都是毫無意義的,毛皮商人都是武裝商隊,而西伯利亞地廣人稀,根本無從確立界限,至於俄羅斯人的保證,就要以人質作爲效力保證,比如我們可以只選擇一個通商口岸,哦,就可以選擇胡瑪爾這座帝國最北面的城市,我們可以要求西伯利亞總督派遣使者、教士常駐胡瑪爾城,然後讓其商人兩年一次前往胡瑪爾貿易,第二波商人抵達,第一波商人才可離去,這樣,我們永遠有一批商人、教士和使者作爲人質,只要我們發現任何俄羅斯支持滿清的痕跡,就立刻處決這些人質。”

“如果俄羅斯人不同意怎麼辦?”常阿岱問道。

李德燦哈哈一笑:“不同意就宣戰啊,那還有什麼好說的,陛下的目的只是儘可能的削弱滿清的力量,避免俄羅斯給予他們支持,可並不代表俄羅斯給予他們支持,我們就無法消滅滿清,常阿岱你要知道,俄羅斯人給其最多的支持,也不過幾千人槍罷了,這可不足以改變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

“可是陛下主張.......。”

李德燦道:“陛下確實主和,但不會吞下苦果,實際上,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法子,如果俄羅斯人不同意,那就是無視我方善意,如果其同意而又出爾反爾,那就是撕毀盟約,我們都可以向議院和元老院有個交代。”

“或許您說的對,陛下要求的就是有個交代。”常阿岱只得說道。

李德燦只得嘆常阿岱還年輕,他示意常阿岱坐下,說道:“我記得僞清順治朝的時候,衛拉特、葉爾羌汗國、和碩特汗國都遣人納貢稱臣,如今新朝初立,中原鼎新,各方勢力多半也會遣人來的,特別是西域各方,但凡來,無論是代表汗王還是各部酋長,一律厚待,不管族別和宗教,一律上報,既是圍剿滿清,西域也該行動起來,先確立藩屬關係,孤立滿清。”

“是,屬下定會用心辦理。”常阿岱道。

李德燦提醒道:“接洽進貢之事,不用你多慮,這段時日,你讓人留意京津、山西、陝西和甘肅,是否有來自西域的商賈,另派人去山西,尋找有經營西域商貿的得力商人,但凡與之相關的,一律截留聽用。”

“大人,這截留商賈可是有害帝國法規的呀。”常阿岱提醒道。

李德燦笑了:“本官又不是搶劫他們,找到這些人,除了是幫襯安全局建立情報網絡,便是建立採購駱駝的渠道,草原用兵需馬,但穿越大漠不能少了駱駝。

章二十三 遠征準備章四四 抗爭章一六六 攻佔赫圖阿拉章一零六 商人的覺悟章四五二 日本公主章三六 江南之行章一七二 頭皮早晚都要割章三八九 李君威的陰招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一一零 步調一致章五五 獻女章一五八 帝王心術 上章五五 海戰章一零九 哈密章八四 鏵式犁章五八 蒸汽機技術的擴散章二三五 英國的信譽章八 並不順利的旅途章一九五 太上皇親自出馬章六五 進入朝鮮章六十 東南開考章六五 及時雨李明勳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二七五 維和章一七四 你大爺章二零八 再救一命章三八二 兄弟章三七八 意義章三十 陷城章八 華人的自強章四零六 蒸汽動力戰列艦章五七 可惜沒有抓到陳圓圓章一 新生章七十 江南震動章四一四 帝國的貴族章二十 君度的風流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二六 抵抗不足章四五六 失控章五七 荷蘭人的判斷章二一九 勸說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一零四 強強對決章三七 救國良方 上章三四五 不凡的王子章三五 遷界禁海章四八 大貪李君威章二零七 鄭成功的命運章六七 承包章三五三 買辦章一零二 崇明的繁榮章八一 誤會章四百 做選擇章二九 結交章四百零一 長子之忿章三十 對定國的考驗章四二九 結盟吧,親愛的沙皇章三八一 迪馬利亞章九五 誰是伏擊者章五一 利益交換章四七九 阿曼章二七 陷入劣勢章三八六 戰鬥章八一 糧食海章一三八 換俘章三七八 嫌棄章七 專業章三三 覺悟章六六 漢京再易手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三三五 全國運動會章三四五 不凡的王子章三七八 嫌棄章四一 遠征加勒比章三四 青島章一九六 意外章四 會商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五六 多爾袞的狗見識還真準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三一四 三海聯運章二二五 不凡的見識章五八 榨取朝鮮的價值章六 勾心鬥角章一零六 深度合作章五七 法國海軍勝利章四一四 帝國的貴族章一五五 多想章四六 戰與和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二六五 過於複雜不好評說章三四一 箇中問題章五二 洲際貿易船隊 呂宋章一五三 津疆聯動章七一 開拓元勳制度章一零七 轉向,戰列線決戰章六九 洲際貿易船隊 南非 美洲章八九 以鐵換鐵章二 冬眠毒蛇——日本
章二十三 遠征準備章四四 抗爭章一六六 攻佔赫圖阿拉章一零六 商人的覺悟章四五二 日本公主章三六 江南之行章一七二 頭皮早晚都要割章三八九 李君威的陰招章四五 廣東生變章一一零 步調一致章五五 獻女章一五八 帝王心術 上章五五 海戰章一零九 哈密章八四 鏵式犁章五八 蒸汽機技術的擴散章二三五 英國的信譽章八 並不順利的旅途章一九五 太上皇親自出馬章六五 進入朝鮮章六十 東南開考章六五 及時雨李明勳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二七五 維和章一七四 你大爺章二零八 再救一命章三八二 兄弟章三七八 意義章三十 陷城章八 華人的自強章四零六 蒸汽動力戰列艦章五七 可惜沒有抓到陳圓圓章一 新生章七十 江南震動章四一四 帝國的貴族章二十 君度的風流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二六 抵抗不足章四五六 失控章五七 荷蘭人的判斷章二一九 勸說章三十 北洋要塞 海洋島章一零四 強強對決章三七 救國良方 上章三四五 不凡的王子章三五 遷界禁海章四八 大貪李君威章二零七 鄭成功的命運章六七 承包章三五三 買辦章一零二 崇明的繁榮章八一 誤會章四百 做選擇章二九 結交章四百零一 長子之忿章三十 對定國的考驗章四二九 結盟吧,親愛的沙皇章三八一 迪馬利亞章九五 誰是伏擊者章五一 利益交換章四七九 阿曼章二七 陷入劣勢章三八六 戰鬥章八一 糧食海章一三八 換俘章三七八 嫌棄章七 專業章三三 覺悟章六六 漢京再易手章五三 征服與統治章三八五 兩面下注章三三五 全國運動會章三四五 不凡的王子章三七八 嫌棄章四一 遠征加勒比章三四 青島章一九六 意外章四 會商章五 澳門防務體系章五六 多爾袞的狗見識還真準章七七 詹姆斯之子章三一四 三海聯運章二二五 不凡的見識章五八 榨取朝鮮的價值章六 勾心鬥角章一零六 深度合作章五七 法國海軍勝利章四一四 帝國的貴族章一五五 多想章四六 戰與和章二一零 請君入甕章二六五 過於複雜不好評說章三四一 箇中問題章五二 洲際貿易船隊 呂宋章一五三 津疆聯動章七一 開拓元勳制度章一零七 轉向,戰列線決戰章六九 洲際貿易船隊 南非 美洲章八九 以鐵換鐵章二 冬眠毒蛇——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