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朝議

餘額不足

由於石達開的一再堅持,洪秀全被迫召集了天國所有高級將領,舉行御前軍事會議,會議的議題其實沒有半點新意,還是太平天國今後的發展方向。在剛打下武昌的時候,大家就討論過,這次不過是老話重提罷了。

在永安封王的時候,洪秀全提出全軍一路打到江寧,然後大家同享富貴。

但在太平軍攻下武昌的時候,高級將領裡最具有戰略眼光的翼王石達開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堅持認爲太平軍應該一鼓作氣,取河南、渡黃河,直撲幽燕,搗滅滿清的根基所在——北京,先將韃虜逐出關外,然後再回頭收拾各地江山,則天國大事可定。

但此議遭到了洪秀全的激烈反對,這位落弟的秀才對親冒矢石、行軍打仗早已經感到厭煩透頂,他一心想着早點進入小天堂,趁着有生之年多享些榮華富貴,多玩一些漂亮女人,如此纔不枉來世上走一遭,纔不枉他起兵造反打天下。

當石達開和洪秀全意見相左之際,部將羅大綱提出了折衷的建議,先平定南方兩湖、兩廣、兩江、福建、江西、安徽九省,然後再兵分三路,一路出漢中,一路出湘楚,一路出淮揚,會獵幽燕。

其實羅大綱的觀點是最具戰略眼光的,甚至比石達開的直搗幽燕還要富有遠見。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滿清根基仍在,各地封建士子階層的勢力盤根錯節,強大無匹,單靠太平軍孤軍突進,去攻打北京,一旦滿清傾全國之力沿途阻止,四處圍攻,缺乏後勤支援的太平軍是沒有任何勝算的!

如果先取南方九省,則相對容易許多。

滿清對南方九省的統治根基遠沒有北方中原鞏固,雖然經歷了兩百餘年的統治,但嘉定三屠、楊州十日的創痛仍在,天地會仍在江南各地活躍出沒,南明遺老遺少仍然爲數不少。況且既便太平軍攻佔了長江以南半壁江山,遠在北京的滿清皇帝也不會感到眼前的生存威脅,對太平軍的重視程度就要減弱好幾個等級。在這樣的情況下,太平軍是完全有可能梨庭掃穴一舉平定南方九省的。

而一旦太平軍真的平定了南方九省,憑着江南的富足,兩廣的通商,以及湘楚子弟的驃悍血勇,兵分三路會獵幽燕的局面應該說是必然的結局。如是真的那樣,那麼將來的華夏曆史就會被重寫。

遺憾的是,洪秀全一意孤行,一門心思要進小天堂享福,衆將領無奈只能接受這樣的現實。

然後,太平軍順着千里長江一路南下,兵鋒大盛,等一舉打下江寧,改都天京,聲勢浩蕩竟有了百萬之衆,然後便有了賴漢英、胡以晃的西征,林鳳祥、李開芳的北伐。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洪秀全對北伐和西征顯然不太熱心,兩路英勇的太平軍最終都因爲缺乏後勤支援而慘遭失敗,若不是石達開臨威受命,在湖口大敗曾國藩的湘軍,替天國打下安徽六府、江西九府的大後方,只怕現在的金陵已經成爲孤城一座了。

石達開雖然在西線大獲全勝,打得曾國藩的湘軍是潰不成軍,僅剩五千人龜縮在南康府苟延殘喘。但目光深遠的他已經預見了天國潛在的危機,決心上天京向天皇陳明利害,改變天國既定的決策方針。

出席御前軍事會議的高級將領計有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由天皇洪秀全親自主持。

洪秀全坐在九龍金交椅上,呵欠是一個接着一個,眼淚鼻涕齊流,雙眼渾濁無光,裡面都是血絲,臉色青黃,一看便知道是縱慾過度。石達開便在心裡輕輕地嘆息了一聲,自從打下天京之後,洪秀全便躲進了天皇府裡,經常是好幾個月足不出戶,只顧着和他的一百餘名妃嬪淫樂無度,眼見得身子骨是明顯地衰敗了,這纔多少時間啊?

楊秀清心裡卻是冷笑,他昨天剛剛又送了洪秀全兩個西洋美女,一心盼望着洪秀全早些完蛋,把天皇的龍椅讓出來給他坐。這個紫荊山上殺出來的燒炭漢還只有三十九歲,身高體壯,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楊秀清內心非常贊成部將羅大綱的觀點,認爲應該先取南方九省,但在武昌軍議上,他卻堅定地站在了洪秀全一邊。理由很簡單,一旦真照羅大綱說的去做,滿清肯定玩完,一旦洪秀全真的坐定了天下,那他楊秀清就再沒有機會了。

北王韋昌輝是天國名義上的第三號人物,行事卻素來低調。此人出身富裕地主家庭,和兄弟韋俊一樣熟讀詩書、城府極深。對天皇和東王之間一觸即發的奪權之爭洞若觀火。韋昌輝論軍事能力遠遠不如楊秀清和石達開,論威望自然更加不如洪、楊、石三人,但他的野心卻不小,甚至不在楊秀清之下。他在等待機會,等待一個一鳴驚人的機會。

燕王秦日綱是韋昌輝的把兄弟,兩人是穿一條褲子的交情,據說秦日綱爲了討好韋昌輝,把自己最心愛的小妾送給了韋昌輝,供之淫樂,足見兩人交情之深。

從九江返回的石達開已經隱隱發現了天京城內潛伏的危機,對這場隨時可能爆發的風波憂心不已。一旦真的發生奪權之爭,天國勢必陷入一場慘烈的內訌之中,昔日的生死兄弟轉眼反目成仇,天京城頓時血流成河,天國也會元氣大傷甚至一蹶不振……

石達開決心阻止這場隨時可以發生的內訌,而最有效的辦法無疑就是轉移天國高級將領們的注意力,使之將主要精力從窩裡鬥轉移到和滿清的軍事鬥爭上去。在前來天京的路上,石達開便已經有了完整的腹案,他要說服洪秀全,命楊秀清率大軍西征、平定湘楚,韋昌輝和秦日綱率大軍南下,經略福建、兩廣,而他自己則率大軍出淮楊、北伐中原。

對於這套腹案,石達開是經過慎重考慮的。

北伐中原事關滿清生死存亡,必然會招致滿清全力打擊,此行兇多吉少,成敗難料!石達開既然是這套腹案的倡議者,這最艱鉅的任務就必然由自己承擔。這也可以堵住楊、韋、秦三人的嘴,令他們無話可說。

西征事關天國安徽、江西大本營的安危,湘楚又有曾國藩勇悍的湘軍,最近據說又冒出一支虎狼之師,前景亦不容樂觀,非楊秀清之能之威望,難以令三軍用命,一舉鼎定湘楚。

韋昌輝和秦日綱雖然軍事能力有限,但陳玉成、李秀成、李世賢等一干將領卻個個都是能徵擅戰之輩,相信用來平定福建、兩廣乃之雲南等省已經是綽綽有餘了。如此一來,天國三路大軍齊出,滿清皇帝顧此失彼,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太平軍的自相殘殺,又可以替天國打下長江以南半壁江山,既便自己兵敗成仁,也可以笑對當初的承諾了。

第1章 殉國第1章 要務第16章 暴動第33章 遊擊第14章 懸殊第15章 序曲第28章 偷襲第3章 整風第24章 斬首第37章 慘敗第14章 移民第15章 密約第4章 大戰第37章 慘敗第28章 形勢第13章 忠告第28章 形勢第13章 營官第23章 精兵第21章 爭功第1章 整編第1章 要務第24章 斬首第1章 擴張第45章 悲壯第20章 海軍第5章 猜忌第20章 意志第18章 苦練第20章 意志第19章 血腥第36章 困獸第30章 美事第5章 猜忌第18章 肢解第3章 驍勇第12章 初臨第10章 不動第17章 民憤第6章 運籌第21章 爭功第46章 覆滅第11章 二流第17章 民憤第15章 衝突第36章 軍民第16章 教訓第9章 楚勇第25章 壯烈第10章 鮑超第19章 打劫第20章 戰略第6章 朝議第5章 出路第28章 形勢第41章 利器第12章 誘殲第31章 失利第13章 慘烈第3章 意第20章 意志第17章 出兵第32章 遭遇第6章 決戰第18章 演習第12章 鐵血第42章 奇計第18章 演習第13章 營官第22章 攻守第14章 包圍第30章 美事第26章 奇兵第12章 初臨第20章 意志第7章 內訌第8章 產業第12章 告狀第15章 危險第22章 擴軍第18章 制肘(一)第6章 邂逅第1章 擴張第17章 智取第17章 謀略第21章 犧牲第20章 災難第7章 懷疑第3章 訓練第30章 美事第33章 遊擊第6章 命令第4章 貨幣第9章 舞獅第45章 悲壯第16章 壯烈第13章 搶攻第13章 忠告第3章 意第10章 禮教
第1章 殉國第1章 要務第16章 暴動第33章 遊擊第14章 懸殊第15章 序曲第28章 偷襲第3章 整風第24章 斬首第37章 慘敗第14章 移民第15章 密約第4章 大戰第37章 慘敗第28章 形勢第13章 忠告第28章 形勢第13章 營官第23章 精兵第21章 爭功第1章 整編第1章 要務第24章 斬首第1章 擴張第45章 悲壯第20章 海軍第5章 猜忌第20章 意志第18章 苦練第20章 意志第19章 血腥第36章 困獸第30章 美事第5章 猜忌第18章 肢解第3章 驍勇第12章 初臨第10章 不動第17章 民憤第6章 運籌第21章 爭功第46章 覆滅第11章 二流第17章 民憤第15章 衝突第36章 軍民第16章 教訓第9章 楚勇第25章 壯烈第10章 鮑超第19章 打劫第20章 戰略第6章 朝議第5章 出路第28章 形勢第41章 利器第12章 誘殲第31章 失利第13章 慘烈第3章 意第20章 意志第17章 出兵第32章 遭遇第6章 決戰第18章 演習第12章 鐵血第42章 奇計第18章 演習第13章 營官第22章 攻守第14章 包圍第30章 美事第26章 奇兵第12章 初臨第20章 意志第7章 內訌第8章 產業第12章 告狀第15章 危險第22章 擴軍第18章 制肘(一)第6章 邂逅第1章 擴張第17章 智取第17章 謀略第21章 犧牲第20章 災難第7章 懷疑第3章 訓練第30章 美事第33章 遊擊第6章 命令第4章 貨幣第9章 舞獅第45章 悲壯第16章 壯烈第13章 搶攻第13章 忠告第3章 意第10章 禮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