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二流

餘額不足

長沙,總統府。

秦漢神色凝重地注視着面前的地圖,陷入深深的沉思。

前來彙報工作的太平洋艦隊司令張大河同樣神色凝重,筆直地站在秦漢跟前,不忍打斷秦漢的思路。

1868年初,中國海軍太平洋艦隊正式成立,海軍總司令張大河任第一任代司令。

太平洋艦隊下轄三大艦隊,分爲第一艦隊、第二艦隊以及第三艦隊,三大艦隊共有“華夏”級(12000噸)戰列艦6艘,“秦漢級”戰列艦18艘,“長江級”鐵甲艦33艘,大型運輸補給艦13艘。

第一艦隊防區北大平洋海域及日本四島、千島羣島,司令展濤。轄有“華夏級”戰列艦1艘,“秦漢級”戰列艦2艘,“長江級”鐵甲艦16艘,大型運輸補給艦4艘,官兵12000餘人,其中3000人爲海軍陸戰隊員。

第二艦隊防區南太平洋海域及所屬島域,涵蓋北美大陸,司令劉從雲。轄有“華夏級”戰列艦2艘,“秦漢級”戰列艦4艘,大型運輸補給艦2艘,官兵9000餘人,其中4000人爲海軍陸戰隊員。

第三艦隊防區東南亞海域及印度洋,涵蓋東南亞次大陸、澳洲大陸、新西蘭及所屬島嶼,司令汪洋。轄有“華夏級”戰列艦3艘,“秦漢級”戰列艦12艘,大型運輸補給艦7艘,“長江級”鐵甲艦17艘,官兵29000餘人,其中18000人爲海軍陸戰隊員。

張大河此次前來長沙面見秦漢,主要是彙報近期和英國海軍在東南亞海域的交戰情況。汪洋的第三艦隊防區雖然劃到了印度洋,但事實上,印度洋仍然牢牢地控制在英國海軍手裡,中國海軍要想衝破英國海軍的防線還需要時日。

不過,近年來,隨着作戰經驗的逐漸豐富,中國海軍的實力增長迅速,尤其是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更是匯聚了中國海軍幾乎所有的優勢資源,實力更是非同小可!經過第三艦隊的浴血奮戰,英國海軍在東南亞海域的影響力已經基本消退。

當第三艦隊雄心勃勃地試圖闖入印度洋之際,卻遭遇了一個現實難題。

英國海軍多年經營的新加坡要塞,就像一隻攔路虎扼住了狹窄的馬六甲海峽,擋住了中國海軍進入印度洋的通道!如果選擇繞道,對中國海軍現有軍艦的續航力又是個極大的考驗,在擁有可靠的海外補給基地之前,張大河暫時還不敢冒這個風險。

秦漢輕輕地吁了口氣,終於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大河,你來了?”

秦漢顯然老早就注意到張大河的到來了,可到現在才理會人家,臉上居然沒有一點不好意思的表情。

“學生見過校長。”

張大河神色恭敬地向秦漢敬了一記軍禮,隨着職務的變更和提升,兩人之間的師生情誼卻絲毫未曾變更,跟所有從湘楚軍校畢業的學生一樣,張大河仍然恭敬地稱呼秦漢爲校長,既便他如今已經當選爲大總統。

“嗯,好了。”秦漢點頭道,“我聽說汪洋的第三艦隊在馬六甲海峽吃了敗仗,有這回事嗎?”

張大河老實地承認道:“確有其事。”

秦漢問:“損失如何?”

“除了一艘鐵甲艦被擊沉之外,另有兩艘戰列艦被英軍岸防火炮擊中側舷,不過沒什麼大礙,目前正在香港船塢修理。”

秦漢道:“看來,新加坡的英軍是個問題,海軍總參謀部應該與南方戰區獲得協同,請求陸軍出兵佔領新加坡。”

張大河道:“學生此來正是想請示校長,尋求陸軍的支援。”

秦漢道:“這個你應該直接去找白飄雲啊,再說你們又是湘楚軍校的校友,有什麼話不能說的?”

張大河道:“陸軍和海軍畢竟屬於不同的體系,還需要總參謀部的批文才行啊。”

秦漢道:“這倒也是,行,我馬上就向陸軍參謀部下文,讓他們協助海軍行動,限期攻佔新加坡,掃清海軍進入印度洋的障礙。”

張大河喜道:“多謝校長。”

“謝什麼,大家都是爲了國家嘛。”

張大河神色一轉,忽然說道:“校長,根據海軍情報部門截獲的情報,駐印度的英軍好像有回撤歐洲的跡象,另外英軍在非洲的兵力也在縮減,學生以爲這一現象十分可疑,會不會是英軍佈下的疑陣,目的是誘使我軍入圍?”

秦漢沉思片刻,搖頭道:“大河你多慮了,來,你來看看歐洲的最新局勢。”

張大河道:“卑職已經在前來長沙的火車上認真閱讀過內參了,對歐洲的局勢多少有些瞭解。畢竟海軍和陸軍息息相關,中國要想強大,海陸兩軍必須相互依靠、互相協助,缺了誰都不行啊。”

秦漢點頭道:“從局勢上分析,歐洲正在逐漸形成新的大陸霸主——普魯士!凡爾賽和約的簽訂,標誌着法國已經徹底淪爲歐洲二流國家,至少在五十年內不可能再壓倒普魯士。普魯士在戰勝法國之後,士氣正旺,整個國家正處於急速膨脹階段,放眼整個歐洲大陸,俄羅斯已經和我國全面開戰,自顧不暇,法國已經被擊倒,除了這兩個國家,居然再沒有像樣的國家可以阻止普魯士人的獨大!大河你說,英國人能容忍這樣的局面繼續下去嗎?”

大河臉上浮起奇怪的笑意,嘆道:“一直以來,歐洲都是英法爭霸的格局,法國稱雄大陸,英國稱霸海疆,兩國在全世界互相傾軋,爲了爭奪殖民地鬥得不亦樂乎,可謂是老對手了。想不到法國一朝倒在普魯士人的鐵蹄下,這兩個宿仇倒有可能站在同一佔線裡了。真像大總統常說的,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仇恨和友誼,只有永遠的利益。”

秦漢呵呵一笑,說道:“大河分析得很透徹啊,英國人爲了抑制普魯士人迅猛的擴張勢頭,勢必會和法國人聯起手來,所以,從非洲和南亞次大陸收縮兵力也就不足爲怪了。”

張大河道:“不過這樣一來,普魯士人的力量就完全被牽制在西歐戰場上了,只怕抽不出多少兵力北上進攻俄羅斯了!我國大北方戰區要獨自面對垂死掙扎的俄羅斯,壓力只怕不會小啊。”

秦漢道:“壓力豈止不小,簡直就是泰山壓頂啊!俄羅斯如今纔多大國土?纔多少人口?居然動員了超過90萬大軍來反擊我軍,嘿嘿,這可是我軍自建立以來,所遭遇到的最大規模的敵軍了。”

張大河謹慎地說道:“校長,學生說句不該說的話,這一仗風險實在太大,我軍不應該這麼急着和俄國全面開戰的,至少也應該先在國內進行總動員。學生以爲,在大北方戰區維持50萬人規模的陸軍,就完全有戰勝俄羅斯的可能。”

秦漢搖頭道:“50萬?開玩笑!要支撐這樣龐大一支軍隊在萬里之外和另外一個軍事強國進行全面戰爭?只怕我國的財政會立時破產!”

張大河擔憂道:“可北歐方面軍加上中亞方面軍也只有10個步兵師,加上三個騎兵師和兩個炮兵師,總兵力也不足15萬人,不到俄軍的六分之一!兵力相差實在是太懸殊了。”

秦漢道:“這一戰,風險確實夠大,但收益同樣巨大!大河你想過沒有,如果我軍最終打贏了這場戰爭,世界的格局將發生怎樣的鉅變?”

張大河認真地思索了片刻,答道:“這一戰我軍如果最終獲勝,俄羅斯將被瓦解,徹底淪爲歐洲二流國家。這樣一來,至少在五十年內,將沒有任何國家能夠從威脅我國的陸上邊界安全!我國將可以傾全國之力建設海軍,與英國爭奪海洋霸主的皇冠!”

秦漢重重地拍案,奮然道:“就是這句話!一旦這一戰我軍最終獲勝,俄羅斯就完了!掃平了陸上威脅之後,我國就可以集中全力從海上對付英國人了,那麼,距離我國稱霸世界也就爲期不遠了……”

張大河道:“可是校長,萬一我軍要是戰敗了呢?”

秦漢淡然道:“退一步講,既使北歐方面軍最終戰敗了,那也沒什麼大不了!頂多損失幾個主力師而已,俄軍就算收復了葉卡捷林堡一線,也決計推進不到塞米巴拉!以俄國人現在的財政和後勤,是絕對支撐不起一支90萬的大軍進行幾千裡遠征的。”

張大河突然提議道:“既然俄國現有的財政和後勤支撐不了90萬大軍進行幾千裡遠征,我軍爲什麼不實行堅壁清野的戰略,大踏步地後撤呢?這樣一來,俄軍兵力上的優勢將完全成爲他們最大的劣勢,就是耗也要把俄國給耗死了。”

秦漢笑道:“你是指被圍困在葉卡捷林堡的整編13師和整編15師吧?”

張大河點頭道:“正是,我軍完全可以在俄軍合圍之前撤離葉卡捷林堡。”

秦漢道:“我軍當然可以在俄軍合圍前撤離,可問題是,如果不給俄羅斯一點兒希望,萬一他在收復葉卡捷林堡之後撤軍了呢?既然要玩,就要把整個俄羅斯徹底調動起來,玩一把大的,玩死他們。”

第26章 奇兵第1章 危局第3章 湘勇第9章 楚勇第17章 密謀第13章 營官第5章 出路第28章 大捷第6章 決戰第33章 亂戰第26章 奇兵第12章 初臨第36章 困獸第1章 整編第8章 戰敗第28章 形勢第35章 圍殲第3章 湘勇第29章 爲將第3章 驍勇第10章 備戰第4章 兵鋒第40章 調整第46章 覆滅第22章 混戰第12章 初臨第26章 大義第23章 血戰第21章 爭功第15章 雄心第15章 衝突第30章 撤退第4章 貨幣第20章 惡戰第6章 命令第12章 告狀第21章 犧牲第1章 擴張第22章 慘敗第15章 掠奪第14章 懸殊第26章 殺戮第13章 陰險第5章 綠營第14章 練兵第17章 斬首第8章 餉銀第10章 備戰第18章 亂麻第39章 勾結第16章 誘敵第13章 營官第35章 圍殲第10章 軍人第5章 出路第14章 酒肉第37章 阻擊第5章 猜忌第16章 教訓第44章 前奏第8章 密談第20章 意志第16章 誘敵第17章 捷報第35章 軍威第3章 制衡第36章 困獸第29章 爲將第29章 爲將第30章 撤退第5章 綠營第5章 醞釀第15章 衝突第6章 邂逅第17章 謀略第23章 大捷第5章 糜爛第5章 糜爛第34章 血戰第10章 鮑超第15章 衝突第14章 局勢第4章 膽略第28章 形勢第30章 撤退第11章 慘烈第2章 治國第37章 慘敗第13章 黑手第5章 猜忌第4章 東征第4章 大戰第7章 內訌第10章 佈局第22章 混戰第18章 制肘(二)第28章 形勢第10章 軍人第20章 戰略第4章 大戰
第26章 奇兵第1章 危局第3章 湘勇第9章 楚勇第17章 密謀第13章 營官第5章 出路第28章 大捷第6章 決戰第33章 亂戰第26章 奇兵第12章 初臨第36章 困獸第1章 整編第8章 戰敗第28章 形勢第35章 圍殲第3章 湘勇第29章 爲將第3章 驍勇第10章 備戰第4章 兵鋒第40章 調整第46章 覆滅第22章 混戰第12章 初臨第26章 大義第23章 血戰第21章 爭功第15章 雄心第15章 衝突第30章 撤退第4章 貨幣第20章 惡戰第6章 命令第12章 告狀第21章 犧牲第1章 擴張第22章 慘敗第15章 掠奪第14章 懸殊第26章 殺戮第13章 陰險第5章 綠營第14章 練兵第17章 斬首第8章 餉銀第10章 備戰第18章 亂麻第39章 勾結第16章 誘敵第13章 營官第35章 圍殲第10章 軍人第5章 出路第14章 酒肉第37章 阻擊第5章 猜忌第16章 教訓第44章 前奏第8章 密談第20章 意志第16章 誘敵第17章 捷報第35章 軍威第3章 制衡第36章 困獸第29章 爲將第29章 爲將第30章 撤退第5章 綠營第5章 醞釀第15章 衝突第6章 邂逅第17章 謀略第23章 大捷第5章 糜爛第5章 糜爛第34章 血戰第10章 鮑超第15章 衝突第14章 局勢第4章 膽略第28章 形勢第30章 撤退第11章 慘烈第2章 治國第37章 慘敗第13章 黑手第5章 猜忌第4章 東征第4章 大戰第7章 內訌第10章 佈局第22章 混戰第18章 制肘(二)第28章 形勢第10章 軍人第20章 戰略第4章 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