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傾巢而出

八月六號,這個時節正是一年之中最爲炎熱的一段時期,吳淞炮臺外圍的壕溝內,諸多士兵穿着單薄的夏季軍服,但是一個個依舊被曬得不行。

而在要塞的上方,一大票高級將領們也是冒着赤日作者最後的臨戰安排!

自從上午時分發現英法聯軍所有異動的時候,中華軍就是進入了響應的備戰狀態,諸多原本儲存於彈藥庫內的炮彈被緊急搬運到了火炮陣地旁邊,蓋着火炮的炮衣被掀了出來,更多的步兵們從營房內快速沿着交通戰壕進入預定陣地。

當吳淞炮臺內的中華軍做着臨戰準備的時候,位於吳淞炮臺北方大約十公里的羅店方向,施清瑄也是得到了前方聯軍大規模出動的消息,迅速召集了高級將領進行了戰前動員會議後,他就是做出了相關的戰術安排。

在這種雙方對持的戰場上,任何一方的異動都不可能瞞過敵人,英法聯軍剛動起來呢,中華軍就是做起了戰備準備。

那邊的吳淞炮臺方向的第七軍,距離炮臺大約三公里外的第二軍,以及羅店方向的第六軍都是做好了準備。

不管英法聯軍是要南下還是北上,一場大戰都是不可避免了!

距離聯軍登陸營地的一個小高地上,幾個穿着中華軍軍?∟?∟,x.服的騎兵遠遠的觀察着遠方的聯軍士兵,視線中大量的聯軍士兵從營地內出發,然後在營外列出了一個個整齊的方陣,僅僅是目視過去。就會發現這出戰的聯軍有將近兩萬之數。

“快看,他們分出隊形了!”隨着其中一名偵騎的說話聲。其他幾人也是擡頭看去。

只見原本還在列隊的聯軍士兵開始緩緩移動起來,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朝着北方而來。也有一部分留住在那邊。

“他們是要來我們這裡,快,你立即回去情況彙報上去!”

那幾個偵騎看到這個情況後,當即就有一個偵查翻身上馬,然後快速的奔向北方數公里外的第六軍陣地,而其他幾個人則是留着繼續觀察着。

不過他們並沒能停留多久,因爲他們很快就是發現有着數隊聯軍的騎兵正在向外圍搜索而來,由於來的聯軍騎兵人數衆多,他們區區幾個偵騎自然是不會硬抗。而是快速向後退去。

不過在他們的後邊,一隊中華軍的騎兵也是緩緩上來,這是嫡屬於第八步兵師的騎兵連。

中華軍在今年的擴編計劃中,雖然有籌建兩個騎兵團的計劃,但實際上受困於馬匹不足,新編的騎兵部隊大多隻能按照一個連一個連的編,這能夠給新編的幾個步兵師配屬足夠的騎兵連就非常不容易了。

第六軍作爲新編部隊,目前一共也就三個騎兵連而已,分別是第八步兵師和第九步兵師的師屬騎兵連。另外軍部直轄一個騎兵連。

這個數量自然無法和第五軍、第二軍這種老部隊相比較,要知道第二軍不僅僅有着兩個師屬騎兵連,還有着一個第二騎兵團呢,而第二騎兵團作爲目前中華軍內僅有的三個騎兵團之一。從餘勝軍時代開始就是主力騎兵部隊,其戰鬥力是不容置疑的。

不過第六軍所屬的騎兵部隊雖然不算多,不過在這片戰場上可不只有第六軍的騎兵部隊呢。第二軍以及第七軍的騎兵部隊大多已經出動,現在是遊走在戰場的外圍。一旦有機會的話他們就會毫不猶豫的發起衝鋒。

也就是說今天參戰的中華軍騎兵部隊中,以第二騎兵團爲絕對主力。另外尚有六個師屬騎兵連,一共有十個騎兵連,騎兵總數接近一千八百人。

不過對面的聯軍騎兵也不少,之前的戰鬥中,雙方的騎兵大規模交戰並不多,只是在當初的吳淞攻防戰中,雙方的騎兵有過一次短暫,最後兩敗俱傷的戰鬥,但是後續聯軍又是陸續增援了部分騎兵。

Wωω ▪тTk án ▪¢ 〇

目前來說聯軍方面的騎兵部隊有剛增援抵達的近衛軍第1龍騎兵團,該部隊也俗稱國王的龍騎兵團、另外還有錫克人組成的普羅比騎兵團,另外有印度人組成的費恩騎兵團、帕坦騎兵團,法屬北非殖民地徵召的西帕希騎兵團,另外尚有一些零散的非正規建制的騎兵部隊數百騎。

上述聯軍的騎兵總兵力大約在一千六百騎左右。

其中戰鬥力最強悍的自然是來之於英國本土的近衛軍第一龍騎兵團了,然後再過來應該是法屬北非的阿拉伯騎兵還有錫克人的騎兵,這兩者不管是北非騎兵還是錫克騎兵都是當代最頂尖的騎兵之一,北非的阿拉伯騎兵不用說,素來以彪悍著稱。

而錫克騎兵則是南亞地區最優秀的騎兵!

印度騎兵雖然差一些,但也是經過正規訓練的近代騎兵。

歷史上,英法聯軍就是靠着這區區一千多人的騎兵把上萬滿蒙騎兵打的大敗,粉碎了傳統東方騎兵的最後一絲驕傲,自八里橋之戰後,中國的騎兵則是徹底拋棄了傳統模式,進而學習西方的近代騎兵,一直到北洋新軍時代才略微恢復了元氣,編成了北洋六鎮中的師屬騎兵標,騎兵總數大約七千人,可惜也是曇花一現,很快就是泯滅在民初混戰中。

如今在這片戰場,雙方的騎兵總數大約相當,聯軍有一千六百騎,而中華軍則是有一千八百騎。

不過雙方的騎兵多少有些差別,比如說中華軍基本是清一色帶有濃厚中華軍特色的輕騎兵,裝備米尼步槍或者後裝步槍,然後裝備了仿效法國驃騎兵,但是後續改良,減少了騎刀的彎度,形成了和後世騎刀非常相似的1856年式騎刀,然後還配屬有騎兵左`輪手槍。

不過這些步槍大部分都是擺設,中華軍騎兵在絕大部分戰鬥中都是直接拔刀發起衝鋒的。大規模使用步槍作戰的戰例是一次都沒有。

中華軍的騎兵不太好用近代騎兵的分類來規劃,因爲他不是屬於龍騎兵。也不算驃騎兵,更不是手槍騎兵。糅合了太多東西的中華軍騎兵非要分類的話,只能是籠統的稱呼爲:輕騎兵!

而對面聯軍中的近衛軍第一騎兵團就是非常標準的龍騎兵,嗯,英軍中的龍騎兵可不是什麼騎馬步兵,而是重騎兵的一種,乃是手持長槍衝擊敵陣的主力兵種。該騎兵團在歷史上的數百年征戰歷史上,可謂是戰功顯赫,基本上英國的任何一場大規模戰爭都可以看見他們的身影,其人數雖然只有幾百名。但是戰鬥力非常強悍。

然後錫克人的普羅比騎兵團以及印度騎兵還有北非騎兵,都是屬於非正規騎兵,使用長毛或者彎刀,但是都經過了系統化的近代騎兵訓練。

如果只從書面數據來對比,那麼中華軍的騎兵其實是落了下風,雙方的馬匹質量差距很大,雙方的訓練也有一定的差距。

不過中華軍騎兵也不是沒有優勢的,這個優勢就是中華軍騎兵雖然不使用騎槍、長矛等長兵器進行衝鋒,也沒有胸甲之類的防護手段。但是歷史已經無情的證明,使用馬刀發起衝鋒的作戰效能要遠遠超過其他武器,更不要說中華軍騎兵還大規模運用騎兵左`輪手槍,一旦陷入混戰後。中華軍的騎兵手槍內的六法子彈足以讓他們在混戰中取得巨大的戰術優勢。

而這種情況在之前的吳淞之戰中已經得到了證明。

六月份雙方的那場參戰兵力超過一千多人的騎兵交戰中,雙方對衝的剛接觸階段裡中華軍騎兵損失慘重,但是陷入混戰後卻是連接殺傷聯軍騎兵。最後形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

因此,雙方騎兵之間的交戰勝負如何。現在還不好判斷!

如今雙方的騎兵作爲前鋒已經是活動了起來,雙方都沒有派出大規模的騎兵部隊。而是派出數十騎或者百餘騎爲標準,然後在戰場的雙方交匯點裡來回奔跑,一方面是試圖靠近敵軍的步兵方陣獲得更多情報消息,另外一方面也是通過小規模的騎兵交戰攔截敵軍對己方的偵查。

這也就造成了雙方的主力部隊進行大規模交戰之前,雙方的騎兵部隊發生了零散但是非常頻繁的交戰,雙方基本都是一觸即走,不給敵人召喚友軍騎兵增援的機會。

而這種零散的騎兵交戰也許單個看沒有什麼,但是如果放到整個戰場上,就會發現戰場的外圍角落裡幾乎每時每刻都有雙方的騎兵正在追逐交戰。

雙方三千多名騎兵彙集在這片狹小區域裡,不知道的人還以爲雙方的騎兵已經彙集起來進行大規模決戰了呢。

之所以有這種假象,是因爲上海這邊的戰場還是比較狹窄的,從吳淞炮臺到羅店,直線距離也就十公里左右,而在這片狹小區域裡,卻是彙集中華軍超過三個軍,總數大約五萬人的皇家陸軍兵力。對面的英法聯軍經過增援後,也已經是突破了兩萬人,如果包括他們的海軍派遣上岸的水兵,那麼是有可能超過兩萬五千人的。

在二戰期間,一個步兵師的防線有可能超過十公里,這雙方加起來七八萬人的大規模戰役少說也會波及五十六公里的戰場寬度。

然而在這個時代裡,雙方七八萬人的兵力卻是擁擠在這片只有長不過十公里,寬不過五公里的狹小區域了。

主力部隊都是擁擠在一起,這騎兵部隊自然也不能例外!

隨着雙方騎兵進行着持續、消耗性的接觸戰,聯軍的主力部隊也是緩慢北上,他們的方向不是那邊的吳淞炮臺,而是北邊位於羅店方向的第六軍。

看着遠方數千米外朝着己方陣地過來的英法聯軍,施清瑄略微眯起了眼打量着,這看上去敵軍至少也有一萬三四千人以上啊,再加上留守在南邊的七八千人,估計這聯軍是陸軍以及海軍的水兵是加在一起傾巢而出了。

面對強敵來襲,施清瑄就算表現的滿臉自信,但是也是忍不住有些忐忑,這是第六軍第一次上戰場,不僅僅士兵是新兵,就連武器以及戰術都是全新的。

從上到下,從裡到位都是新的第六軍能夠擋住來襲的英法聯軍主力部隊嗎?(……)

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38章 身陷危機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10章 出征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1章 餘姚林家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61章 爆破攻城第61章 爆破攻城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636章 風波起第618章 閱艦式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83章 添船夠炮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11章 山陰陳家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464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第85章 大婚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647章 皇子所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34章 危機!第425章 提親第38章 身陷危機
第104章 追擊和崩潰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368章 協防師改革第199章 教育改革第386章 大清的崩潰第524章 英法美關注第280章 退守廣州第429章 緬甸局勢第466章 海河工業區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334章 談判指示第42章 勝負在此一舉第521章 裕祥號事件第709章 鉅艦對決(二)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147章 圍攻杭州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77章 商貿區風雲第331章 噩夢般的慘敗第387章 咸豐東狩第38章 身陷危機第778章 中美勾結第118章 擴軍再擴軍!第710章 南海大捷第102章 保護軍帥第313章 籌款國宴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644章 他必須死第153章 懼怕和驚慌第287章 聯軍總攻第235章 督察院風暴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392章 走投無路第497章 爲我獨舞第544章 女蝸號戰沉第272章 初步方案第702章 帝國海軍在行動(一)第10章 出征第262章 李鴻章南行記第23章 第二步兵團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529章 騎虎難下第1章 餘姚林家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253章 沈馳雲入沐陽第299章 重炮之間的較量(一)第142章 革職下獄第201章 兵員匱乏第698章 摩天大廈第492章 中薩鹿兒島條約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200章 福建延平第237章 甚於廠衛第176章 銀行和貨幣第642章 重設經濟大臣第290章 戰爭中的和談第661章 朝鮮局勢動盪第508章 林成庭的野望第61章 爆破攻城第61章 爆破攻城第590章 海關艦隊第594章 海軍修正案第636章 風波起第618章 閱艦式第161章 鎮江戰役第83章 添船夠炮第250章 半斤八兩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667章 俄土戰爭的連鎖反應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11章 山陰陳家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347章 李鴻章面聖第402章 九江前線第696章 太子出訪第134章 救援天京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33章 皇家科學院第360章 包令的南京之行第311章 俘虜問題第123章 井噴式發展第400章 元宵佳節第686章 陸軍革新第291章 談判退讓第713章 英國的退縮第339章 私營教育第616章 蚩尤號戰列艦服役第190章 預算赤字第464章 後宮版八國聯軍第85章 大婚第198章 帝國大學第647章 皇子所第499章 帝召民女第34章 危機!第425章 提親第38章 身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