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海軍五年計劃

自古以來,不管是海軍陸軍,都是相當保守的,而這種保守又以海軍爲甚。

鐵甲艦都已經發展二十幾年裡,但是現在依舊有諸多人抱着木製戰艦不放,蒸汽機都已經應用這麼多年了,純蒸汽動力的戰艦都已經服役很久了,但是之前除了那些小型炮艦外,其他的主力戰艦清一色依舊還有着風帆。

這一點就算是在帝國海軍裡也不例外。

哪怕是有着林哲的存在,帝國海軍的鐵甲艦發展前期,也只是在近海和內河鐵甲艦上試驗純蒸汽動力,而在遠洋鐵甲艦上依舊配屬風帆。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今年珠江口海戰後,海軍內部纔對是否在主力遠洋戰艦上配屬風帆進行反思,最後才下決心拆除風帆,使用純蒸汽動力。

而這還是帝國海軍。

帝國海軍從建軍開始,就是一直弱小的海軍,整天都是想着如何追趕列強海軍,因此敢冒着風險採用一些先進但是不成熟的技術,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後裝火炮。

中國的後裝火炮技術來源於英國阿姆斯特朗炮,雖然後期的技術改進是自己進行的,但嚴格上來說,帝國海軍配屬的後裝火炮和英國人的後裝火炮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大家該有的缺陷都有。

比如阿姆斯特朗炮的造價昂貴,產量低下,火炮過於笨重,鎖栓強度不足等問題實際上一直存在。

但是兩家面對這種問題的解決方式卻是不同。

英國人認爲阿姆斯特朗炮固然性能先進,但是過於笨重,造價昂貴產量低。而且故障頻發,對此英國人是相當不滿意。並且也沒有說去進行改進,而是採取了直接退役。然後換裝技術成熟的前裝線膛炮的做法。

但是帝國海軍面對這些問題,卻是採用積極改進,其中最嚴重的鎖栓問題更是先後改進了數次,並通過採用新式鋼材製造鎖栓,以加強強度,降低故障率,同時還是特地準備了備用的鎖栓,限定射速以及最大裝藥量還有射擊次數。

這些都是有效降低了後裝火炮的故障率,同時多年的持續改進也是讓帝國海軍的後裝火炮技術得到極大的發展。

不客氣的說。通過多年的持續改進,帝國海軍在後裝火炮的技術上,某種程度已經是反超了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炮。

兩國面對後裝火炮的態度不同,也和兩國的模式不同有關,英國是典型的商業國家,製造艦炮的都是商業工廠,並沒有什麼國家背景,對於他們而言製造新式艦炮是商業行爲。

但是帝國這邊的三大兵工廠都是皇室企業,研發大口徑後裝艦炮是並不是單純的商業行爲。而是一種關乎國防安全的政治任務。

皇家武器公司爲了研發後裝艦炮所投入的經費是龐大的,如果以商業層面來考慮,實際上還是虧本的那種。

兩種體制的不同,甚至對海軍未來技術的展望角度不同。也就導致了兩家海軍對未來的鐵甲艦的發展上有所不同。

英國海軍下決心全面撤裝後裝艦炮,並以前裝線膛炮代替。

而帝國海軍卻是不惜花費巨資,再一次裝備口徑更大的後裝艦炮。即兩百五十毫米的後裝艦炮。

這種發展道路上的差距,也是帝國海軍爲數幾個不多。可以縮短並追趕和列強海軍差距的機會。

得知英國人設計新式炮塔,純蒸汽動力。但是卻準備裝備前裝線膛炮的情報後,帝國海軍也是迅速做出了反應。

1866年的八月份,即蚩尤號鐵甲艦在青島海軍造船廠的四號船塢正式動工以後,帝國海軍提交了第二艘萬噸鐵甲艦的建造計劃。

第二艘萬噸鐵甲艦乃是蚩尤級鐵甲艦的二號艦,基本設計相當,不過排水量有所下降,只有九千八百噸,其他方面變化不大。

噸位之所以降低了,是因爲該艦是準備在青島海軍造船廠的三號船塢建造,而這個三號船塢的設計標準並不是說和四號船塢一樣是一萬五千噸,而是隻有一萬噸,也就是說,超過一萬噸的戰艦就沒辦法建造。

該艦被命名爲顓頊號,依舊是一艘具有明顯中華帝國海軍特色的‘低幹舷全重炮鐵甲艦’,採用四座雙聯裝八門兩百五十毫米主炮,全封閉式炮塔,呈菱形佈局,戰鬥時可以集中六門主炮向一側射擊。

另外配屬若干一百五十毫米副炮以及八十毫米副炮。

採用純蒸汽動力,設計航速十四點五節。

該艦將預計在九月份在青島海軍造船廠的三號船塢動工,因爲已經建造好幾年的八年甲艦,即天吳號預計在九月份正式下水,儘管下水後還需要進行舾裝工程,不過已經不用佔據寶貴的船塢了。

天吳號的舾裝預計要比較久,估計要到明年才能舾裝完畢,然後一系列的試航也會持續比較久一段時間,真正要服役的話,估計要到1868年以後。

到了九月份,天吳號順利下水,不用多久顓頊號就是正式動工,如此也標誌着帝國海軍已經有兩艘萬噸級的鐵甲艦在船臺上施工,等進入七十年代後,帝國海軍就會有兩艘萬噸鉅艦進入現役。

當然了,儘管目前最受重視的是這兩艘萬噸鐵甲艦,但帝國海軍的擴張並不侷限在萬噸鐵甲艦上。

還有更多的戰艦在船臺上進行施工。

今年裡,帝國海軍還開工了一艘夸父號鐵甲艦,該艦乃是天吳號的後繼艦,排水量爲五千五百噸,目前已經在上海造船廠建造。

此外,廣州造船廠還動工了一艘帝嚳號近海鐵甲艦,排水量爲兩千五百噸。

然後一千六百噸的昆明級鐵甲快速偵查艦也分別在上海造船廠、天津造船廠動工。

至於鎮廣級小型鐵甲艦、濟寧級炮艦更是在國內多個船廠進行建造。

受到上半年的緊張局勢影響。1866年,帝國海軍一共新動工了兩艘萬噸鐵甲艦。一艘大型鐵甲艦,一艘近海鐵甲艦。兩艘快速偵察艦以及一批小型鐵甲艦和炮艦。

而這還沒有算上之前動工,目前還在施工中的鐵甲艦,比如盤古級的五號艦句芒號,炎帝級的三號艦黃帝號,這兩艘戰艦目前都在進行舾裝,預計明年就能夠進入海軍正式服役。

1866年,乃是帝國海軍跨越發展的一年,海軍同時動工了這麼多戰艦,再加上之前在夏威夷和珠江口進行的海戰。讓海軍的軍費是連接上漲。

儘管之前帝國就已經制定了海軍的軍費預算,但實際上在今年的四月份和七月份,帝國是相繼給海軍撥付了額外的戰爭以及造艦經費一共四百萬圓。

而這五百萬可支撐不起海軍的擴張計劃,到明年乃至後續幾年,海軍的軍費依舊會大幅度增加。

不過這也是海軍的軍費總額度比較小,畢竟帝國裡陸軍纔是老大,每年的軍費都是陸軍拿去了大頭,海軍只拿了一小半,至於近衛軍更是隻拿了個零頭而已。

如今縱然海軍的軍費看上去增加了許多。但是和陸軍一年上億軍費相比,那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

爲此,在1866年剛結束。進入1867年的時候,海軍那邊就是未雨綢繆開始爭取更多的軍費了,而且他們的爭取並不是說直接在軍費總額裡爭取。而是提出了專門的海軍建設計劃,試圖讓中央財政直接撥付造艦資金。

畢竟這年頭的戰艦是越來越貴了。以往的盤古級不過六十萬圓一艘,而後面的炎帝級就已經攀升到了九十萬之巨。至於後面的八年甲艦更是達到了一百四十萬。蚩尤級萬噸鐵甲艦則是恐怖的兩百二十萬。

其他的幾款昆明級快速偵察艦的報價是五十萬,不比盤古級便宜多少。

帝嚳號近海鐵甲艦雖然便宜一些,但是也要四十五萬一艘。

至於夸父級鐵甲艦,其造價雖然不如萬噸鐵甲艦,但是也要一百一十萬。

這說明什麼?

這說明這年頭噸位稍微大一些的鐵甲艦,基本造價都要差不多五十萬,而要充當主力艦的話,即五千噸以上的鐵甲艦,那都是百萬起步,至於萬噸鐵甲艦,都是兩百萬起步。

這些戰艦造出來了還不算,這一艘萬噸鉅艦至少要配屬八百名官兵,要建造專門的深水泊位,相配套的修護體系,這些都是花費巨大的。

而海軍的軍費一向來都不算多,如果從海軍的現有經費裡支付,估計海軍都要直接跪了。

所以纔會提出了專門的造艦撥款計劃!

也就是說,海軍那羣人並不想把這些擴張計劃當成海軍自己的負擔,而是要轉嫁到中央財政中裡。

這倒不是海軍的將領們聰明之類的,而是實在沒有辦法。

其實也不只有帝國海軍這麼做,近代國家裡要擴張海軍,其實都是中央財政特別拔出款項,甚至要制定專門的法律來進行的,不然的話單靠海軍自身是無法完成的。

如此,海軍是正式向林哲遞交了帝國海軍第一期五年發展計劃,詳細闡述了現在以及未來帝國海軍可能面臨的威脅,以及應對這種威脅要如何建設海軍。

該發展計劃的大片論述性的內容沒什麼人關心,但是造艦數量卻是讓一大羣人看了倒吸一口涼氣。

如果按照這個發展計劃,海軍在未來五年內要動工至少六艘萬噸以上的一等鐵甲艦,動工八艘二等鐵甲艦,十二艘三等鐵甲艦,十艘快速巡洋艦。

其目的是維持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權,保障日`本沿海,南海等海域的安全。

同時要對現有的海軍基地進行整修和擴張,修建深水泊位,建造上海,青島、廣州三大海軍核心大型軍港,建造湛江港、臺灣雞籠港、舟山港等二等級軍港,在越南金蘭灣、夏威夷珍珠港建造海外殖民地軍港等。

一系列林林總總的計劃後,就是一個足以讓陸軍還有內閣的大佬們吐血的經費數字。

海軍的把這計劃的各項花費去掉了零頭,表示只要兩億圓的額外經費,嗯,這一億圓並不包含海軍的每年的日常經費。

而帝國的每年中央財政收入也就四五個億而已,海軍竟然一張口就要兩個億!

不管是陸軍還是內閣的那些大佬們,要是不反對纔是怪事了,就連一直支持海軍發展的林哲,看到這份計劃後也是不得不驚歎,要是有了這兩個億,我還要海軍幹毛,直接拿錢砸死英國人算了。(。)

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20章 傷亡懸殊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47章 皇子所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52章 上海亂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91章 進城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97章 城頭激戰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59章 炮擊上海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84章 水師初成第76章 亂世重典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82章 組建水師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10章 出征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520章 夏威夷第631章 教育強國
第178章 夏季攻勢第674章 圍殲俄軍第477章 日`本內戰第309章 殉國名單第49章 湖州釐捐局第434章 教育發展計劃第379章 爭論和妥協第384章 嚴寒減員第611章 陳月川回京第64章 該走還是留第665章 李允慧見聞第662章 袁保恆的野望第563章 俄國人的恐慌第167章 林安飛回京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219章 桃源大決戰(二)第587章 嫦娥號裝甲巡洋艦第619章 海軍行政改革第574章 趙大黑闖關東第408章 文武之爭第120章 先賞後剿第585章 掌控太平洋第20章 傷亡懸殊第478章 密室會談第608章 南美的戰艦市場第443章 美國內戰的蛋糕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215章 救或不救第132章 隨營學堂幼年班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332章 捷報東來第580章 帝王寂寞第647章 皇子所第431章 新舊更替(一)第538章 國運之戰第52章 上海亂第183章 上刺刀衝鋒第264章 十二月調整第683章 冊封太子(一)第391章 進城第562章 出兵勘察加半島第404章 林成庭的選擇第663章 廢黜朝鮮國王第256章 絕望之戰第643章 培養體系第97章 城頭激戰第191章 清軍南援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319章 特殊時期第664章 漢化改革第523章 千里最強兵力第126章 傾巢而出第690章 蘭港國朝貢第241章 戰略之爭第214章 洪澤湖軍議第238章 財政預算第657章 船頭對敵第213章 兩軍聯合第29章 林成庭來襲第627章 新港公司第323章 聯軍增援抵達第367章 戰略調動第95章 三天不封刀第117章 他不敢開槍第445章 對美軍售第376章 第九協防師改革第423章 北岸工業區第383章 我還會再回來的第160章 軍事散步第670章 帝國炮兵第545章 捷報入京第206章 六安總攻第196章 董離科舉行第482章 立儲風波第338章 科舉改革第375章 未來的希望第532章 出兵香港第225章 攻克宿遷第59章 炮擊上海第660章 確立金本位第84章 水師初成第76章 亂世重典第157章 圍魏救趙第254章 一夜寒風起第370章 自信或輕敵第208章 殘酷肉搏第459章 一戰成名第411章 陝甘動亂第586章 騰飛中的海軍第393章 雪地逃亡第82章 組建水師第304章 正面激戰第10章 出征第640章 郭龍雲面聖第286章 慘烈交鋒第151章 三拒勸進第110章 崩潰和追擊第520章 夏威夷第631章 教育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