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到長城非好漢(上)

石彈落在水面上,掀起丈許高的水柱。

河上如箭飛梭向前的幾艘小船劇烈晃動一下,並沒有停下步伐,反而距離對岸越來越近。而岸邊的明軍火炮也發現了躲在土壘後面的蒙古投石機,炮彈如雨下,別說一臺投石機,整個土壘都被直接抹去,看不出來曾經存在過的痕跡。

大批蒙古弓弩手吶喊着從草叢中、坑窪裡跳出來,箭矢呼嘯着橫掃河面,幾艘小船的速度也一下子慢了下來,等到小船順着波浪衝上岸邊,船上已經沒有能夠站立的人,幾名明軍士卒的屍體靜靜躺在船中,垂在外面的半具屍體還在流淌鮮血,將河水染紅。

大淩河畔,激戰正酣!

“蒙古韃子的投石機暴露的差不多了,沒有想到這蒙古韃子好大的能耐,不但能在咱們眼皮子底下藏得住足足兩三臺投石機,還能把這麼多弓弩手藏到草叢和坑窪中。”王大用放下千里眼輕輕嘆息一聲,“如果不是咱們謹慎小心的話,恐怕這第一次渡河,就要死傷不少啊。”

“就算這樣,還是犧牲了這麼多將士,”王虎臣搖了搖頭,“不過沒有他們的犧牲,我們也不知道這對岸竟然還有這麼多玄機。讓第二批准備吧,蒙古韃子能夠拿出來的已經差不多了。”

明軍的火炮還在進行覆蓋射擊,而百虎齊奔箭也在向船上推。畢竟明軍的火箭雖然已經一步跨越實現了二級火箭,但是在性能上還有很多不穩定性,再加上產量不足,所以在遠距離上很難做到精確的定點打擊清除,所以爲了確保能夠更有效和及時的掩護明軍上岸,王虎臣和王大用商量之後還是冒險將百虎齊奔箭搬上船。

對岸的蒙古軍隊在明軍劈頭蓋臉的炮擊之中四下逃竄,大多數人都能衝入原本藏身的地方,不過還是有上百人像無頭蒼蠅一般在河灘上亂闖,很快就被炮彈撕成碎片,他們這幅樣子自然是引來對岸明軍哈哈大笑。

“渡河!”王虎臣沉聲下令,第二批准備好的明軍士卒飛快登上船。

蒙古在這之前就把大小淩河兩岸的船隻銷燬的差不多了,自然不可能給明軍留下這麼多可以揮霍的船隻,這些船隻都是鎮海軍從北洋艦隊那裡搶過來的。知道鎮海軍的難處,北洋艦隊也沒有多說什麼,將船隊中的舢板全都拿了出來,湊齊了這上百艘船隻,總算是不用面對之前兩淮軍強渡白溝河時候無船可用的尷尬局面。

當炮擊引起的瀰漫煙塵漸漸平息的時候,對岸的蒙古士卒已經看不到蹤影,不是被炮火撕裂就是藏身在坑窪之中。王虎臣和王大用並不知道,在明軍火炮的壓力下,實際上蒙古人這種利用天然的坑窪再加上自己挖掘的一些坑道進行防守,已經有了另一個時空中近現代塹壕戰的雛形。

和近現代戰爭所用的坑道不一樣,古代雖然也存在坑道作戰,但是主要是將坑道修於地下,其目的自然是作爲一個堡壘和藏兵的地方,逼迫對方不得不和自己在己方瞭如指掌的坑道之中作戰,從而佔據絕對的上風。現在在河北一帶還能找到的宋遼時期宋軍修建的地下坑道,就是最好的例子。當然這種坑道的修建,歸根結底還是因爲當時的宋軍缺少足夠的地理優勢能夠拿來阻擋遼軍騎兵,一旦白溝河冰封,整個中原都是遼軍放馬之地,所以不得不採取之中轉入地下類似於地道戰的方式來和遼軍騎兵糾纏。這樣的坑道更多的是地道性質,自然算不上真正的塹壕。

而蒙古人所挖掘的這些坑道,其目的則是爲了防止明軍炮擊對士卒造成大量殺傷,與此同時還能在明軍上岸的時候及時通過弓弩進行攔截,這樣的打法確實已經有了塹壕戰的雛形,至少其目的和思想與塹壕戰類似。

王虎臣和王大用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無意之間實際上已經推動了整個時代軍事思想的進步,當然這也要歸功於葉應武對於火器的重視以及兵部和工部對於火器的不斷髮展和改革。

不過現在畢竟火炮問世算起來也沒有多久,這些火炮還沒有真的能夠起到毀天滅地、“戰爭之神”的作用,所以蒙古人的這些坑道。主要還是利用原本的天然條件,並沒有真的達到縱橫交錯,溝通內外的作用。

“弟兄們,跟我上!”不等船靠岸,帶隊的明軍都頭就已經率先衝下船,後面的士卒也是爭先恐後的跳下來向前衝。

如果和之前的軍隊相比,恐怕明軍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基層將領的帶頭衝鋒,這些經歷過戰火的老卒,在面對敵人的時候,喊的不是“給我上”而是“跟我上”,且不論這兩個字的更改後面代表着多少深意,只是簡簡單單在氣勢上士卒們也自然更喜歡後者。也正因爲,大明的基層將領是損失最多的,但是大明軍隊的基礎力量和基層戰鬥力並沒有因此而削弱,反而依舊有很多將士擠破了腦袋想要當上空出來的都頭和十將位置,哪怕他們很清楚在下一場戰役中他們很有可能因爲身先士卒而第一個倒下。

這種大明基層將士的精神,一來得益於葉應武當初組建天武軍的時候,就是本着只要精銳、只要不怕死之徒的宗旨,再加上幾次大戰的勝利,徹底凝聚了這一支軍隊的魂魄,使得逢敵爭先成爲了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軍隊作戰,其主要依據就是將士是否齊心協力,人心齊,泰山移,所有的將士都爲了勝利而奮鬥,那麼自然會距離勝利越來越近。

一支軍隊獲得團結力量的方式有很多種,在中國曆朝歷代,實際上都是通過私軍或者鄉軍的方式,來自同一片土地上或者有着相同出身的人們,自然更能在困難面前團結一致,到時候只要有一個合格的統帥即可所向披靡,但是相應的,如果統帥不合格,這一支軍隊雖然也能齊心協力,但是這齊心協力是齊心協力的逃跑。

對於當時組建天武軍的葉應武來說,以各地的屯駐大軍除了川蜀、廣西等地民風彪悍且多年來和蒙古多有衝突交鋒之外,都已經糜爛不堪,這一種傳統的組建強軍的方式自然已經無用,所以葉應武在無奈之下就只能選擇另外一種方式,組建一支用信仰和對自己的忠誠支撐起來的軍隊。

這樣葉應武就要冒很大的風險,甚至有可能一戰失敗,再也不能翻身。不過現在來看,無論是葉應武掌握住了歷史的脈搏也好,受到了老天爺的眷顧也罷,葉應武終於還是帶着天武軍、帶着他的大明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而大明軍隊也在一次次戰火的錘鍊之中變得更加堅強,不知不覺得,基層將領帶頭衝鋒也成了大明軍隊的傳統。

看着越來越近的明軍將士,隱藏在坑窪和草叢中的蒙古弓弩手也紛紛站起來射擊,畢竟他們爲了方便行動,身上除了弓弩之外並沒有攜帶多少長兵刃,如果不能阻止迎面掩殺的明軍,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而一直沒有蹤影的蒙古騎兵,此時也終於按捺不住了,兩隊騎兵分別從兩個方向斜地裡殺來,直衝向灘頭。面對只有遠程火炮支援的明軍步卒,這七八百蒙古騎兵已經足夠讓他們化爲烏有。

“還留了一手,”王大用冷冷一笑,而身邊的王虎臣轉身徑直向山坡下走去,顯然開始準備率領主力渡河了。在兩人的身邊,火炮和飛雷炮同時開始轟鳴,阻攔蒙古騎兵。

炮彈呼嘯着在蒙古士卒當中橫衝直撞,不過蒙古弓弩手和騎兵還是堅持向敵人發動攻擊,在這你死我活的鬥爭中,誰都不想落於下風。一名名騎兵在炮彈掀起的煙塵之中穿過,手中馬刀高高揚起,直衝向還在灘頭沒有站穩腳步的大明軍隊。

“放!”幾艘小船上留守的十將紛紛大聲喊道。

船頭的百虎齊奔箭同時轟鳴,一道道流光帶着淒厲的呼嘯聲,徹底撕裂天地,遠處的青山和近處的大淩河彷彿都在這灼熱的空氣中扭曲和模糊,流光一頭扎進蒙古步騎當中,震天動地的爆炸和耀眼的火光取代了一切。

天地在這一刻彷彿都寂靜下來。

大淩河兩岸,明軍將士也都下意識屏住呼吸,他們無法想象如果這樣的火器落在自己頭上,會帶來怎樣的痛苦。蒙古人支離破碎的肢體散落滿地,鮮血滋潤着風中搖曳的枯草,甚至有的人還沒有被炸死,正在無助的呻吟;又或者有的士卒發現自己的下半身消失不見,青紫色的腸子在蠕動,當時就嚇的悽聲尖叫;更有的戰馬被炸斷了馬腿,跪倒在地,白色骨頭全都露出來,戰馬發出寒人心脾的鳴叫。

“殺!”明軍都頭們在短暫的怔神之後,大聲吼道。

雖然被眼前的場景震撼,不過明軍將士終歸還是沒有忘記自己作爲士卒的本分,這一個字彷彿在一剎那就勾起了內心中緊繃的那一根弦,所有人幾乎是潛意識的邁動腳步,跟上前面都頭們的身影。

如同潮水般的明軍士卒很快就把正驚慌失措的蒙古軍隊吞併,而更多的明軍則源源不斷的衝上灘頭,很快王虎臣的將旗就在岸邊飄起。

“這幫小子還真是下手毫不留情,”王虎臣看着岸邊的慘狀,忍不住搖了搖頭,第二批渡河的船上搭載了足足五十發火龍出水,幾乎佔到了鎮海軍所有火龍出水的十分之一,結果被一下子被打了出去,基本這灘頭的上千名蒙古步騎,不是被火箭消滅了就是被徹底嚇傻了。

看着那些打着哆嗦走過來的俘虜,王虎臣不由得流露出一絲苦笑,逢戰則應攝人膽魄,這些傢伙做的倒是沒有錯,只不過怎麼想都覺得太浪費了。

“前鋒騎兵已經直奔開義了,”王大用三步並作兩步走到王虎臣身邊,“今天這一戰還真多虧了百虎齊奔箭和北洋艦隊的這些舢板,否則這一隊蒙古韃子騎兵殺過來,咱們還真的得頭疼。”

王虎臣點了點頭:“讓弟兄們抓緊打掃戰場,休息一下,大淩河這麼簡單就拿下來了,蒙古韃子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等會兒估計就該反撲了。”

王大用沒有多說,急忙去下命令。畢竟從蒙古人在大淩河的佈置來看這一戰蒙古韃子也是多有準備,單單這坑窪之地和蘆葦草叢中的藏兵,就險些打了明軍一個措手不及,更不要說還有在外圍巡視隨時都可以加入戰場的那兩隊蒙古騎兵,如果不是有百虎齊奔箭的原因,恐怕第二批渡河的明軍將士也要被趕下河去了。

而王虎臣展開輿圖,看着在輿圖上距離並不是很遙遠的大小淩河以及錦州,從剛纔來看,蒙古韃子顯然也是對於這個東北要塞多有防備,甚至剛剛到大淩河這第一道防線,就能夠遇到這麼頑強的阻擊,更能夠想象想要戰勝後面的敵人,鎮海軍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下意識的向西方看了一眼,王虎臣喃喃說道:“徐晨,你在合蔡鎮一戰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風,某敬你是一條好漢,希望這一次你也不會讓鎮海軍的將士白白犧牲。”

——————————————————-

“阿嚏!”徐晨打了一個噴嚏,不由得揩了揩鼻子,“也不知道哪個傢伙又在背後說某呢。”

崎嶇的山路上,第一旅的士卒正在艱難跋涉,因爲考慮到這長城內外,山勢陡峭,根本用不到戰馬,所以就在昨天第一旅索性把所有戰馬都就地宰殺,這樣也能夠補充大家早就乾癟的乾糧袋。對此就是那些愛馬如命的禁衛軍士卒也沒有絲毫猶豫,甚至動手比很多第一縷將士都麻利,讓周圍的第一旅將士不由得嘖嘖稱奇。

都說禁衛軍是大明的鐵軍,紀律嚴明,倒是此言不虛。

“肯定是被咱們算計了的那些蒙古韃子在背後戳旅長的脊樑骨呢。”旁邊幾名將領打趣的說道。

徐晨哼了一聲:“笑話,某殺了那麼多蒙古韃子,記恨某的蒙古人多了去了,要是他們罵某,某就打噴嚏的話,那還讓不讓人活了?”

周圍的將士不由得低笑,現在畢竟是在高處,就算是山風呼嘯,這笑聲如果聲音大了還是會讓別人聽見,所以大家都只能憋着,甚至有的人臉已經通紅。前面探路的一名士卒快步跑過來,低聲說道:“啓稟旅長,往前就已經能看到長城的輪廓了!”

“什麼?!”徐晨怔了一下,當即三步並作兩步衝上並不遠的山頂。

雲霧繚繞之中,一條臥龍穿梭於青山隱隱裡,可以看清楚這臥龍和周圍青山明顯有區別的顏色,那是秦磚漢瓦的顏色,那是一個又一個曾經興盛的王朝的顏色,那也是華夏屏障、華夏象徵的顏色。

“長城,到了。”徐晨輕輕呼了一口氣,這一條臥龍自然便是秦漢時候修築的長城,整個華夏民族賴以爲屏障締造了漢唐盛世的長城。

在闊別三百年之後,華夏的軍隊,再一次站到了長城腳下。

後面的第一旅將士也互相攙扶着走上山頂,看着那不遠處山間時而盤旋入雲,時而呼嘯破空的長長城牆,不知不覺的眼眶之中都有些溼潤。大家偃旗息鼓、晝伏夜出,長途跋涉這麼久,總算是看到了終點。

“輿圖,快拿輿圖!”徐晨急忙招手,他的手甚至都有些顫抖。

不過還不等徐晨說完,一名哨兵突然大喊道:“蒙古韃子!”

山下煙塵滾滾,不知道多少蒙古騎兵正呼嘯而來。

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四百六十八章 疾進迅如電第六百四十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明,葉應武在此!第一百一十三章 龍戰於野 中第二百零一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下第二十三章 萍水樓上總相逢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三十四章 馬蹄碎雨來第四百六十三章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二百五十四章 駭浪化爲塵 下第八十七章 恩怨難分 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中)第一百二十章 激流暗涌 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民族崛起的代價第一百四十章 平江風雷動 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五百八十六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坐觀桑海變第六百一十二章 將軍百戰身名裂(上)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龍戰於野 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疾進迅如電第三百七十章 颯颯風聲凜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四百零六章 炮打登州城第四十四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夷洲初定東海濤第五百七十二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四十一章 千軍北渡江 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中)第五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五百零九章 雲邊雁斷胡天月第一百六十八章 軍政錯綜幾繁複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四十七章 晨曦初照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滅國平蕃第一功第四百章 斷橋聽雪聲第四百二十三章 絕域催戰雲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六百五十六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中)第二百零九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中第一百零七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上第二十章 滕王閣上點江山第三章 滿門忠孝世間稀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二百二十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帝蹕臨南海(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虎入蕭牆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登九五之位第二百七十九章 清輝滿臨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五百一十六章 前軍夜戰敦煌東第四百九十五章 人命更關天第五百零六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第二百三十九章 詩酒笑年華 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得鐵衣三萬騎(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 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一百零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詩酒笑年華 中第六百四十一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上)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我既載譽歸 下第三百零二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中)第二百二十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上)(爲書友鋣夜魔皇加更)第六百一十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中)第二十一章 誰人解風情第四百四十四章 登九五之位第二百二十五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下第六百四十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第一百五十章 只道是尋常 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龍戰於野 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狂風捲地光州變 下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駭浪化爲塵 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上)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明,葉應武在此!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二百四十章 鐵馬冰河恨 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春風知我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進退九重誰人敵第一百八十五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上)
第六百一十四章 夢迴山雨已停歇第四百六十八章 疾進迅如電第六百四十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明,葉應武在此!第一百一十三章 龍戰於野 中第二百零一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勁風浩蕩遍瀘州 下第二十三章 萍水樓上總相逢第一百九十章 調虎離山莫驚蛇第三十四章 馬蹄碎雨來第四百六十三章 明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二百五十四章 駭浪化爲塵 下第八十七章 恩怨難分 下第三百五十四章 報君黃金臺上意(中)第一百二十章 激流暗涌 下第六百五十九章 民族崛起的代價第一百四十章 平江風雷動 上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火焚盡百年運第五百八十六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中)第二百八十一章 坐觀桑海變第六百一十二章 將軍百戰身名裂(上)第三百三十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龍戰於野 下第四百六十八章 疾進迅如電第三百七十章 颯颯風聲凜第三百五十八章 提攜玉龍爲君死(下)第二百二十三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上第三百二十八章 巍巍廣廈盡崩塌第四百零六章 炮打登州城第四十四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上第一百六十四章 夷洲初定東海濤第五百七十二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上)第三百四十九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下)第三百二十九章 壯歲旌旗擁萬夫(上)第四十一章 千軍北渡江 下第六百四十一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上)第三百一十四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中)第五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上)第十六章 萬民送恩公第五百零九章 雲邊雁斷胡天月第一百六十八章 軍政錯綜幾繁複第二百八十三章 靜聽瓦釜鳴第四十七章 晨曦初照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飛騎諭三軍(下)第六百七十七章 滅國平蕃第一功第四百章 斷橋聽雪聲第四百二十三章 絕域催戰雲第一百五十六章 恩怨不妨對飲茶第六百五十六章 今夜紗廚枕簟涼(中)第二百零九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中第一百零七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上第二十章 滕王閣上點江山第三章 滿門忠孝世間稀第一百七十九章 沖天焰火明漢水第二百二十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上第五百八十九章 荒塞烽煙百道馳(下)第二百一十一章 挽弓襄陽射天狼 上第三百八十五章 帝蹕臨南海(下)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虎入蕭牆第二百二十六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上第四百四十四章 登九五之位第二百七十九章 清輝滿臨安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第五百一十六章 前軍夜戰敦煌東第四百九十五章 人命更關天第五百零六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第二百三十九章 詩酒笑年華 下第三百三十二章 安得鐵衣三萬騎(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爆竹聲中一歲除 上第三百九十八章 御駕眺西洋第一百零八章 除卻巫山不是雲 下第一百二十六章 瀘州長怨 下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二百三十八章 詩酒笑年華 中第六百四十一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上)第六百五十三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中)第二百七十七章 我既載譽歸 下第三百零二章 遙望中原誰是主(中)第二百二十章 孤軍血染此山巔 上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時明月漢時關(上)(爲書友鋣夜魔皇加更)第六百一十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中)第二十一章 誰人解風情第四百四十四章 登九五之位第二百二十五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下第六百四十章 一腔熱血勤珍重(下)第一百五十章 只道是尋常 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龍戰於野 下第五百四十一章 中流擊水浪難遏(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狂風捲地光州變 下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五十五章 誰的末路 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駭浪化爲塵 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上)第五百七十五章 大明,葉應武在此!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滄濤寧第二百四十章 鐵馬冰河恨 上第二百九十六章 春風知我心第一百八十二章 進退九重誰人敵第一百八十五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下第五百七十二章 畢竟還我萬夫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