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同此悲

?ps:這是字數最少的一章,絕對不是鄙人偷工減料,而是因爲認爲任何的其他故事,都不配和這一段文字放在一起。請大家搜索看最全!更新最快的

鹹淳三年二月初二。

民間所稱,龍擡頭是也。

襄陽城西,峴山。

巨大的摩崖石刻下,一條條白幡迎風飄動,天地之間一片肅殺之氣,彷彿那剛剛萌動的春意,也都要被扼殺在這肅然當中。沿着山岩,放眼望去,戰旗漫卷,軍列森然。一排一排的刀槍劍戟,無聲地直指向朗朗穹霄。

文天祥一身大宋官員朝服,靜靜地佇立在摩崖石刻下,風吹卷他的衣袖,划動他的肌膚。不過這個即將走馬上任的襄陽知府、京西南路安撫使,此時卻是目光炯炯,看向前面的高坡,沒有絲毫的表情。

山坡之上,一座巨大的石碑昂然指向天空,彷彿下面站立的森然陣列、槍林劍海,都不能讓它有所畏懼。就在石碑的一側,便是峴山的摩崖石刻,上面斗大的文字,雖然歷經歲月風雨摧磨,卻依舊展現着當年的遒勁有力,甚至比往常還要鮮紅上三分。

就像是鮮血重新凝結在上面。

站在文天祥對面的楊寶,手按佩劍,在風中默然擡頭,看向摩崖石刻,“壯哉峴,脊南北,翳墉壑,幾陵谷。乾能央,剝斯復。千萬年,屏吾國!”。

大宋淳祐十一年(公元1252年),時任京湖制置使的李曾伯,曾經在峴山率軍和南下的蒙古軍幾度血戰,終於擊退蒙古,並且在峴山勒石記功,以悼念戰死之將士。

(作者按:後鹹淳元年,年邁之李曾伯觸怒賈似道被奪官去職,不知所蹤,李公除血戰襄陽功績赫赫,也爲南宋末年愛國詞人。)

或許當年意氣風發、勒石記功的李曾伯不會想到。十七年後,又是一羣人站在這摩崖石刻下,悼念他們戰死的袍澤,這不過和上一次守衛襄陽、擊退蒙古不同,這一次,是堂堂正正的將十五萬南下蒙古步騎大軍盡數殲滅,成南宋十餘年來前所未有之大捷。

站在楊寶身側。王進、邊居誼等人擡頭看向石刻,都是目光炯炯。而唐震這個文人,甚至身體顫抖、眼眶已然溼潤。十七年,十七年!多少大宋好兒郎浴血奮戰十七年,終於有顏面重新回到這峴山,重新面對先輩,拿出傲人的功績、祭奠英勇的將士!

一個人的一生,又有多少十七年;這個王朝,又有多少十七年?

“葉使君,到——!”遠遠的聽到一聲呼喊。

“葉使君。到——!”又是一人高聲喊道,一人的聲音在山谷中迴響,依舊有震天動地之氣概。

“天武軍各廂,列陣!”楊寶、王進、邊居誼和代替江鎬而來的尹玉,同時向前邁出一步,代表天武軍參戰四廂同時高喝。

聲音剛落,在山坡下森然佇立的天武軍方陣。就像是分開的海洋,井然有序。一排排低垂的長矛就是這翻涌着的浪濤,帶着不可抗拒的強悍,迎接唯一能讓他們心悅誠服、誓死相隨的王者!

山谷之中迴盪着槍矛頓地整齊劃一的聲響,一匹雪白的戰馬率先出現在山谷盡頭,馬上騎士一身銀亮戰甲。緩緩前行。而隨之躍出地平線的,則是赤紅色飄揚的將旗,斗大的“葉”字即使是站在山坡上依舊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百戰都五百騎兵排成長陣,緊緊追隨着葉應武,每一個人都是昂首挺胸,每一個人都是鮮衣怒馬。

看着眼前數萬將士排列的陣型,聽着山谷中的回聲。葉應武的嘴角邊流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笑容。做到了,他終究是,做到了!

“參見葉使君!”站在最前面的兩名都頭,高聲吼道,臉龐已經憋得通紅,彷彿比對方聲音低一點兒都是一輩子的恥辱。

話音未落,整個山谷中所有的將士,無論是山坡上的這些戰功赫赫的都指揮使,還是沿着山谷排開的普通士卒,整齊劃一的單膝跪地,向策馬前行的葉使君表達他們發自內心的尊重。

戰場之上將士甲冑在身,即使面向皇帝也不必單膝跪地行禮,更何況是本來就沒有明確要求跪禮的大宋,單膝跪地已經是一個披甲士卒能夠表達出的最崇高的敬意,而今天在葉應武面前他們毫無保留,就像是那日興州百姓滿城跪拜一樣。

好男兒只跪天地、跪父母、跪心悅誠服之英雄!

葉應武看着身邊一張張或許還稚嫩的臉龐,眼眸之中帶着凜然的氣息,一把抽出佩劍,昂首將劍刃指向天空:“天武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天武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無論是每一名將士,還是文天祥、鄧光薦這些文官,都是拼盡全力,用最後的力量怒吼。或許他們在今天之後就要各奔東西,或許他們在今天之後就已經不是天武軍的士卒,但是在此時此刻,他們就是天武軍不可分割的一員,在這一刻每一個人之間已然血肉相融。

就算是離開天武軍,又能如何,大家終究都是天武軍的一名將士,就像是正在兩淮奮戰的鎮海軍,天武軍上下又有誰不曾把他們看作天武軍的一部分、看做自己生死與共、託付後背的袍澤兄弟?!

聲音震天動地,帶着一個強軍的驕傲,發自靈魂的驕傲。

葉應武在山坡腳底翻身下馬,身後傳來整齊的聲響,所有將士重新面向山坡站立,就像是大海在送走王者後重新歸復它的寬闊和不可匹敵。

百戰都五百騎兵也是同時下馬,面對那高聳入雲的石碑,他們沒有繼續坐在馬背上的資格。死者爲大,所有天武軍戰死的將士,都值得擁有這份獨屬於他們的權力和尊嚴,是他們用鮮血與生命,換來了天武軍的無上榮光。

狂風鼓動衣袖,帶着陣陣悲鳴呼嘯,文天祥獨自一人緩緩走下山坡,衝着葉應武一拱手:“參見使君。”

葉應武點了點頭,看着一側的摩崖石刻。心中也是沒來由的一震,腳下的步伐也不由得放慢。彷彿在這裡看着他的,不是天武軍的全體將士,而是兩次襄陽大戰所有戰死的忠烈英魂。

白幡迎風舞動,狂風捲動赤旗,彷彿帶來隱隱哭聲。

山上,松濤如浪如潮!這冬風中。沒有寒梅、沒有迎春,只有這孤傲的雪松。昂揚卓然,就像是守衛峴山的將士。

“他們的忠魂,還在啊!”葉應武喃喃說道,“或許其中不少,就已經化作了這蒼松,依舊守衛着這一方山河。”

文天祥默然不作答,目光之中卻已然有晶瑩光芒,作爲一個心智極其堅強的人,他已經不知道這是自己多少年來第一次有放聲哭泣的衝動。不爲了別的。就爲這蒼松,就爲這天武軍戰死的將士、鮮血染紅了的土地,就爲這摩崖石刻遒勁的大字和背後的功業!

沒想到某文天祥此生,亦能生逢此悲壯之幸事!

在文天祥念頭轉動、心中感慨的時候,葉應武已經走到石碑腳下,一張案桌擺放在那裡,兩側香爐中香菸嫋嫋。而就在那香案上。沒有別的什麼花裡胡哨的貢品,只有一顆頭顱,正是阿術的首級,沒有什麼比阿術的首級更能慰藉天武軍犧牲將士在天之靈的了。

葉應武看着阿術的首級,又擡頭看向沖天的石碑,默然不語。

江鐵快步上前。斟滿一碗濁酒,葉應武點了點頭,伸手接過酒碗。雖然只是再普通不過的粗瓷碗,但是卻彷彿凝聚着一份厚重,凝聚着一份獨屬於天武軍的血火戰史。

這飄蕩着的酒液,彷彿折射出天武軍的金戈鐵馬、血火征程。

緊緊端着酒碗,葉應武轉過身。天空就在他的頭頂,腳下的山坡一直綿延向盡頭,山谷內外天武軍無堅不摧的鋼鐵陣容森嚴浩蕩,赤紅色鮮血染就的戰旗迎風漫卷。

無盡的白幡就在身前身後飄揚,彷彿要爲所有迷失方向的英靈指引屬於他們的方向。

來看看吧,來這峴山看看吧!

“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葉應武高聲說道,風把他的聲音從山坡頂端一直吹向山谷,彷彿這句話不是葉應武說的,而是天地之間本來就有這樣的迴響。

山野之間一片寂靜,只有葉應武的聲音在迴盪。

鄭重的喝了一口酒之後,葉應武猛地將酒碗擲向大地,酒碗碎裂,酒液四濺像是斷線的珍珠:“天武軍的好兒郎,魂兮歸來矣!爲國犧牲之英烈們,魂兮歸來矣!天爲廬兮地爲牀,山爲陵兮海爲香,華夏之英雄,魂兮歸來——!”

“魂兮歸來——!”文天祥等人追隨着葉應武,輕聲念着。

“魂兮歸來——!”無數的天武軍將士,同時低低的追隨着葉應武呼喊,彷彿這四個字有着無限的魅力,能夠喚醒那些在他們的前面永遠倒下的袍澤。

魂兮歸來!

魂兮歸來!

松濤翻涌,戰旗飄揚,白幡舞動,此是國殤!

不知是誰,率先輕聲哭泣起來,緊接着,整個山谷上下,哭聲愈發高漲。沒有人去阻攔,沒有人去反對,彷彿在這悲哀的聲音當中,所有人都聽見了自己的心聲,都聽見了那天空中英靈的呼嘯。

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天武軍四廂浩蕩北上,沿着漢水兩岸齊頭並進,激戰郢州外、血染虎頭山、怒戰安陽灘、追擊鹿門山再到最後截殺呂文煥,最後站在這裡,好好地站在這裡的兒郎,已經只有之前的一半,有一半天武軍將士倒在了這片土地上,用他們的血肉之軀肥沃天地,也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捍衛了這片山河。

他們對得起列祖列宗,對得起蒼天大地。

“想哭,就哭吧。”葉應武聽着風裡帶來的哭聲,已經不知道是人在哭泣,還是英靈在哭泣,還是整個天地,都在哭泣,幾乎是下意識的,葉應武看向文天祥他們。

葉應武話尚未說完,唐震、文天祥甚至還有這些一次一次浴血拼殺的將領,全都放聲大哭,淚水浸染土地。他們活着,從襄陽這血肉磨坊當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他們哭泣,不爲自己的英勇和幸運,而是爲了那些永遠倒下了的袍澤。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時。

今天,天武軍將士祭奠犧牲袍澤,便是這傷心時。

山谷之中,恐怕只有葉應武一個人沒有哭泣,這個一戰天下知的葉使君,此時緊緊抿着嘴脣,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言不發。在這悲聲中,葉應武卻是隱隱感受到了一絲欣慰。自己拼盡全力鍛造這支軍隊,現在他的軍魂已經鑄就,將會牢牢支撐着這支軍隊,爲了一個民族的生存和尊嚴戰鬥下去。

看着山谷中的士卒,葉應武緩緩閉上眼睛,這是某的天武軍。

也是某葉應武的天地,某葉應武的時代。

更是,某葉應武的青山九萬里!

終究沒有白白走一遭。

山谷中傳來哽咽的歌聲,或者說這已經不能算是歌聲,而是將士們發自心底的喑啞吶喊。漸漸地,聲音愈發整齊,最後化爲鏗鏘有力的字節,在山坡山谷之中迴盪。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

恨欲狂,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嘆息,更無語,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願守土復開疆,

堂堂中國要讓四方,

來賀!”

不知不覺得,葉應武也已經隨着歌聲輕輕哼唱,兩行淚水順着他的臉頰流淌,復歸於天地。

第二百七十章 駐足東南望第二百八十七章 水光瀲灩好第六百一十一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一百零四章 孤村寥落烽煙裡第四百五十七章 忘戰者必危第一百四十三章 茶香花解語第三百一十三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上)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二百二十五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下第一百零一章 四方風雲動 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馬向臨安第一百二十章 激流暗涌 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六百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中)第六百八十七章 待細把江山圖畫第五百零六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第三百零四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滾滾長江天際流第二十七章 履新興國軍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第二百零一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下第三章 滿門忠孝世間稀第三百八十八章 煙波度若飛(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江南雲軒翥 下第三十三章 何去又何從第四百九十章 此身長報國第九十八章 夏夜迷蹤 中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五百零八章 誰識帝王真面目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月中霜裡鬥嬋娟(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盡江南草未凋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合相公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將星集開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四百八十章 雪蓮巧玲瓏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中第四百四十章 冥冥有天命第一百八十三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上第六十四章 煙雨誰撐傘 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旗揚海天南(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南洋一戰成絕唱(上)第六百四十四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漠孤煙直第三百九十章 漢軍旗正飄(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覆巢無完卵(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將軍當死國(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彈指灞陵雪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四百八十七章 瀚海百丈冰第四百一十五章 鏖兵天府地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五百零八章 誰識帝王真面目第三百九十六章 孤影入陳州(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六十章 山河送我衣錦還第一百一十四章 龍戰於野 下第二百八十章 有客踏月來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凝寒殺機重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外吳門青霅路(下)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五百零二章 庭下如積水空明第六百一十六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孤影入陳州(上)第六百七十六章 梟雄末路可悲愁第三百七十七章 覆巢無完卵(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樓上殘燈伴曉霜(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城巍峨 中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七十三章 是非成敗 中第三百四十八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軍政錯綜幾繁複第五百一十三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五百零五章 威風百虎齊奔箭第六百零四章 緣何如此絆人心(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五百零三章 風回小院庭蕪綠第二百五十一章 靜觀風雲譎 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當以重擔委任君 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二百三十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中第七十九章 大局底定 中第二百零七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下第三十四章 馬蹄碎雨來第二百三十四章 春風不渡漢 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迎風看天武第二百零九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下)第二百零六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中第六百四十二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中)第六百四十九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下)
第二百七十章 駐足東南望第二百八十七章 水光瀲灩好第六百一十一章 燭龍銜火飛天地(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春雨潤春山第一百零四章 孤村寥落烽煙裡第四百五十七章 忘戰者必危第一百四十三章 茶香花解語第三百一十三章 淮口潮生催曉渡(上)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二百二十五章 袍澤何懼空奮戰 下第一百零一章 四方風雲動 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戰馬向臨安第一百二十章 激流暗涌 下第三百六十二章 寶馬嘶歸紅旆動(上)第六百章 不悔老身今仍在(中)第六百八十七章 待細把江山圖畫第五百零六章 黃沙百戰穿金甲第三百零四章 錦襜突騎渡江初(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滾滾長江天際流第二十七章 履新興國軍第五百二十九章 日月重開漢唐天(下)第二百零一章 殘雪未消春猶遠 下第三章 滿門忠孝世間稀第三百八十八章 煙波度若飛(上)第一百三十六章 江南雲軒翥 下第三十三章 何去又何從第四百九十章 此身長報國第九十八章 夏夜迷蹤 中第二十八章 今夜星辰今夜燈第二百四十六章 民心不可違 上第五百零八章 誰識帝王真面目第四百六十章 比如先造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月中霜裡鬥嬋娟(上)第五百三十八章 燕兵夜娖銀胡觮(下)第六百五十一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盡江南草未凋第二百八十八章 當合相公心第二百一十九章 陰雲漫籠郢州城 下第四百八十四章 將星集開城第五百三十三章 家祭無忘告乃翁第四百八十章 雪蓮巧玲瓏第三百四十五章 日月初升照萬方(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進退反覆何彷徨 中第四百四十章 冥冥有天命第一百八十三章 蘄黃紛亂幾處煙 上第六十四章 煙雨誰撐傘 中第三百七十九章 旗揚海天南(下)第六百八十三章 南洋一戰成絕唱(上)第六百四十四章 世路風波多險惡(上)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漠孤煙直第三百九十章 漢軍旗正飄(上)第三百七十七章 覆巢無完卵(下)第三百八十六章 將軍當死國(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彈指灞陵雪第十七章 勸君且飲此杯酒第四百八十七章 瀚海百丈冰第四百一十五章 鏖兵天府地第六百五十章 滿載一船深秋色(上)第五百零八章 誰識帝王真面目第三百九十六章 孤影入陳州(下)第六百六十八章 宣父猶能畏後生第六十章 山河送我衣錦還第一百一十四章 龍戰於野 下第二百八十章 有客踏月來第一百零六章 曾經滄海難爲水 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凝寒殺機重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外吳門青霅路(下)第十一章 釣魚乃願者上鉤第五百零二章 庭下如積水空明第六百一十六章 待浮花浪蕊都盡(中)第一百二十一章 有城巍峨 上第三百九十五章 孤影入陳州(上)第六百七十六章 梟雄末路可悲愁第三百七十七章 覆巢無完卵(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樓上殘燈伴曉霜(上)第一百二十二章 有城巍峨 中第十八章 道左相逢是故人第七十三章 是非成敗 中第三百四十八章 弄潮扶旗任西東(上)第一百六十八章 軍政錯綜幾繁複第五百一十三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五百零五章 威風百虎齊奔箭第六百零四章 緣何如此絆人心(上)第四百一十九章 萬死未肯降第五百零三章 風回小院庭蕪綠第二百五十一章 靜觀風雲譎 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當以重擔委任君 上第六百五十二章 大將龍旗掣海雲(上)第二百三十章 炮聲震天滿江紅 中第七十九章 大局底定 中第二百零七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下第三十四章 馬蹄碎雨來第二百三十四章 春風不渡漢 上第二百七十五章 迎風看天武第二百零九章 三軍輒動齊朝北 中第五百五十六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下)第六百二十八章 半世交親隨逝水(下)第二百零六章 戰火如荼遍滄浪 中第六百四十二章 九死南荒吾不恨(中)第六百四十九章 回從揚子大江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