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未來之星(下)

燕國都城,薊城。城西,有一座又小又矮的草屋。

一箇中年人,個頭高大,渾身透着清新之氣,只是他的衣着極爲陳舊,一襲袍衫上摞滿了補丁,漿洗得發白。

“一羣只知吃喝玩樂的豎子!”中年人咬着牙,低聲輕罵,一頭鑽進茅屋。

“夫君,你此去遊說燕王,可成?”屋裡有一個身段兒不錯的中年女人,雖然年紀不小了,徐娘半老,卻是風韻猶存,一瞧便知年輕時是個美人兒。

“成?”中年人仰天一嘆,眼中含淚,道:“想我蔡澤,堂堂計然名士,一心爲父母之邦做事,卻是屢次求見燕王不能遂願。要麼見不着,要麼見着了不被器重。”

這個中年人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計然名士,剛成君蔡澤。

計然學,是戰國時期的一家學派,研究的是如何治理國家,如何生財貨,這在戰國時代是獨一無二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經濟學,只不過,計然學研究的沒有現代經濟學深入。

可貴的一點是,計然學已經形成一個體系,已經打下了經濟學的基礎,若是後人再深入研究下去的話,說不定早在中國古代就誕生了“政治經濟學”這門學科。

想想現代經濟學創始人,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要到十八世紀才創立經濟學,寫出他的代表作《國富論》,與計然學相差了整整兩千年。

計然是春秋時期的一名隱士高人,雖然才華非凡,卻是不想爲官,酷愛山水,四處遊玩。後來,遇到范蠡,范蠡拜他爲師,計然授之“七計”。范蠡佐越王句踐,只用五計就滅了吳國。後來,范蠡把計然的學術思想整理成書,這就誕生了“計然學”。

計然學誕生後,歷代都有傳人,後來傳到蔡澤手裡,蔡澤因此而成名士。

蔡澤本燕國人,有心爲母之邦做事,數次求見燕王。此時的燕國,已經暮氣沉沉,遠非樂毅在燕國時那般盛況,燕王耽於享樂,無心治國,蔡澤要麼見不着燕王,要麼就是燕王對他不加理睬,這讓蔡澤萬分不快。

誰不愛父母之邦?若是可以的話,誰願遠走他邦?

秦國自商鞅始的歷代丞相,除了王綰外,都來自山東六國,並非他們不想爲父母之邦做事,而是不能被任用,有才不得申,有志不得遂,無奈之下,只有遠投他邦,去了秦國。

“父君,你有心爲燕,可燕王無心,你何必苦惱呢?”蔡妻勸解,道:“想那蘇秦,學成下山後,雖有心入秦出仕,卻是先說周天子,欲強周室。周室不納,蘇秦這才入秦遊說。夫君如今已爲燕國盡力,即使棄燕,遠走他邦,誰能說個不字呢?”

蘇秦名動千古,西入秦國遊說不成,弄得人不人,鬼不鬼,讓無數後人慨嘆。

其實,蘇秦在入秦之前先去見周天子,遊說周天子,欲在洛陽出仕。因爲他是洛陽人,誰不願爲父母之邦做事?周天子不用他,他這才遠走秦國。

蘇秦說周天子雖然不成功,卻成名了,一舉而成爲洛陽名士。後人評價這件事,說“蘇秦試劍,成名不成功。”

“夫君,不是你有愧於燕,是燕有愧於你,你何不離開燕國,去他國試試呢?”蔡妻寬解道。

蔡澤已經盡力了,他離開燕國的話,不會有人指責他,只能慨嘆燕王有眼無珠,不識人才,徒使人才遠走他邦。

“離燕?”蔡澤志存高遠,卻沒有想過這事。

“是呀。”蔡妻接着道:“秦國王孫異人公子正在邯鄲操持掄材大典,七大戰國都參與,名雖爲襄助盛事,實則是招攬人才。”

“招攬人才?哈哈!”蔡澤仰首向天,放聲狂笑,眼中淚花滾滾:“真正有心招攬人才的能有幾個?秦國肯定是!齊國也會!趙國也會。餘者,不過是不得不來,是來撈名聲的。”

蔡澤不愧爲名士,一語切中要害。七大戰國參與掄材大典,真正以招攬人才爲務的不外秦、趙、齊三國了。

秦國一直重視人才,再加長平大戰勝了,大勢已成,要成就一統偉業,必須要一大批人才,是真心招攬。齊國,自復國之後,一直想招攬人才,卻是沒有機會,沒有招攬到大才,齊襄王雖是發現了範睢,誠心招攬,卻沒有成功,這次機會也不會放過。趙國因爲長平大戰,國力大不復以前了,太需要人才重振雄風,也是真心招攬。

其餘四國,不過是走走過場,免得有人說罷了。

“夫君,我這婦人雖不懂天下大勢,卻也知道,長平大戰後,秦國大勢已成,秦王此次派國尉去邯鄲招攬人才,其志不小,有一統之心。而秦國因長平大戰而消耗甚巨,極需恢復國力,你的計然學正是對秦之症,何不去邯鄲見見司馬梗?”蔡妻雖一婦人,卻是識見不凡。

“哈哈!我蔡澤得妻如此,夫復何憾!就依你之言。”蔡澤擁着妻子,大笑不已,極是暢快:“賢妻啊,夫君這一走,不知何時才能歸來?我們是不是該那個那個。”

“你就不能正經點?”蔡妻紅着臉,忸怩道。

蔡妻爲蔡澤收拾好行囊,蔡澤離開薊城,直奔邯鄲。

在離開薊城之前,蔡澤回過身,打量着薊城,抱拳一禮,眼中淚花閃動:“非我蔡澤棄燕,實爲燕棄蔡澤也!”

XXXXXXXXX

魏國都城,大梁,大族龐氏府裡。

龐煖收拾行裝,要去邯鄲參與掄材大典。

龐煖的出身已不可考,有一種說法認爲他出自魏國大族龐氏,本書採納此說。

此時的龐煖早已不再年少,已經六十有餘,卻是壯心不已。他早年曾投奔過趙武靈王,不得重用,最後隱居不出。直到這次掄材大典的消息傳來,龐煖這顆早已枯寂的心再次活絡起來,重拾壯志,欲要出山。

在名將如雲,兵家似雨的戰國時代,涌現出了很多名垂千古的名將。然而,龐煖卻是其中的一個特例,他不僅僅是兵家、名將,還是縱橫家,精通縱橫之學,可以說是個全才型的人物了。

如他這般的人才,即使是在英雄輩出的戰國時代,依然很少。

以他的眼光,自然看得出,長平大戰後,秦勝趙敗,天下大勢已操於秦手,秦昭王志吞四海,欲要一宇內。他派出國尉前來邯鄲招攬人才,就是其猛志的體現。若他再錯失這一次良機,他這一輩子就真的默默無聞了。

龐煖收拾好行裝,告別家人,直奔邯鄲。

XXXXXXXXXX

魏國都城大梁,城門旁的小屋內,一個年輕人正在收拾行囊,他就是監門子姚賈。

收拾好行裝,姚賈衝其父拜倒,叩頭:“孩兒遠行,不能盡孝,還請爹恕孩兒不孝之罪。”

姚父扶起姚賈,拍着他的肩頭,笑道:“我兒有大志向,欲做大事,爲父雖是然年高,豈能縛你猛志?孩兒呀,你放心去吧。我們姚氏能否光大門楣,就全在你了。”

“謝謝爹。”姚賈含着淚,轉過身,一步三回首,極爲不捨。

姚賈,魏國城門吏之子,出身卑微,卻是口齒便給,口才極好,善於邦交縱橫之道。秦始皇採納尉繚重金收買列國豪臣之計,就是姚賈與頓弱一手負責實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秦國的金錢攻勢下,列國豪臣大多依附秦國,最有名的莫過於兩人:趙國的郭開和齊國的後勝,都被秦國收買了。

當然,後人對他很沒好感,罵他妒賢忌能,害死韓非。

這不過是污衊之言,韓非之死與姚賈和李斯都沒有關係,韓非是自己求死,秦始皇殺他是成全他的死志(關於韓非的事情,在有關韓國的章節中自會剖析。會全面深入剖析,秦始皇爲何千方百計把韓非弄到秦國,想要重用他,其結果卻是殺了他。)

XXXXXXXXXXX

齊國,臨淄,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在戰國時代非常有名,是當時的學術聖地,很多名動天下的名士都曾在這裡論戰過,這裡出了不少名家名士。

樂毅攻齊後,稷下學宮毀於戰火,齊國復國後,齊國的財政很是緊張,齊襄王仍是撥出一部分金,重修了稷下學宮。即使如此,稷下學宮早已不復當年的盛況了。

稷下學宮之所以盛況不再,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齊國衰敗,不復齊威王時的盛況,不再是山東的政治經濟中心,雖然臨淄是當時中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不能挽回這一頹勢。

趙國的崛起,取代齊國成爲山東的政治經濟中心,邯鄲的地位大提升,最終取代了臨淄。

二是樂毅攻齊,稷下學宮毀於戰火,雖是重修,早已是有名無實了。

正是因爲稷下學宮盛況不再,衰敗了,荀子這位稷下學宮的“祭酒”才離開了稷下學宮,應春申君之邀,前去楚國蘭陵辦學,成爲一段佳話。

學館中,布衣士子頓弱正在收拾行裝。

“頓弱,你要去哪兒?”有士子不解。

“我去邯鄲,參與掄材大典。”頓弱頭也不回的答道。

“天下學術皆出稷下學宮,你何必捨近求遠?”士子大是不屑:“人言頓弱多有愚言愚行,果是不假。”

“頓弱愚言愚行,自有愚人知!”頓弱卻是不惱,自顧自的收拾。

“快來看啊,快來看啊,頓弱要離開稷下學宮,去邯鄲參與掄材大典,還有比這更愚笨的人嗎?”這個士子扯起嗓子大吼一聲。

立時引來十幾個士子,圍着頓弱一通指責,把頓弱說得一文不值。

“十載後,誰愚誰明,自有分曉。”頓弱沒有回話,推開士子,大步而去。

頓弱,是秦始皇手下的兩大邦交大才之一,與姚賈共同負責收買列國豪臣的間諜活動,取得巨大的成功,爲秦始皇信任。

第42章 趙姬第25章 開戰第34章 強勢迴應第10章 天才聚會第43章 公子蟜?第67章 一鼓而下(上)第41章 我們是趙人!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55章 算死信陵君第65章 貳師城第4章 形勢嚴峻第28章 虎狼之威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37章 強納強娶第35章 動工修渠第31章 血染大漠(四)第43章 刁難第70章 西域臣服第15章 單于夜遁逃第75章 王綰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54章 虎口奪食第54章 楚王之怒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24章 翻臉(上)第43章 華夏危機第34章 困獸之鬥(中)第3章 蓋聶(中)第10章 大舉出塞第2章 誰領軍?第37章 伏屍萬里(六)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35章 直取臨淄第19章 晉升太子第43章 韓國稱臣第15章 陰謀敗露第一o四章 郭開入宮第6章 吐納術第57章 血色西海(下)第41章 我們是趙人!第55章 目標:西海第1章 秦異人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23章 一個狠人第35章 動工修渠第63章 欲並百越第32章 學館成(下)第22章 “馬上殺”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31章 誅呂不韋滿門第57章 血色西海(上)第41章 罵死君王后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中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18章 信陵君的恐懼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51章 秦人瘋了!第15章 鬥朱亥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64章 魏軍來襲第20章 阿房宮第67章 一鼓而下(下)第33章 異人獻計第37章 匈奴單于第7章 誰要我死?第39章 功夫再好也怕板磚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61章 你求我啊!第94章 拍賣第21章 仇人見面第19章 秦昭王三子:贏煇第28章 虎狼之威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28章 廣納賢才第12章 征伐異族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二)第18章 鬥獸場第14章 秦王誇讚第31章 范增第4章 處處碰壁第9章 太子贏柱第27章 族老的誇讚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71章 廣邀名士第26章 義釋馮亭第60章 深謀遠慮第56章 異人謀國第88章 異人定計第7章 徐夫人效忠第13章 秦昭王病了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43章 公子蟜?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31章 血染大漠(七)第43章 隳龍城(下)第47章 拐騙趙姬第20章 樂毅來了第25章 死不旋踵
第42章 趙姬第25章 開戰第34章 強勢迴應第10章 天才聚會第43章 公子蟜?第67章 一鼓而下(上)第41章 我們是趙人!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55章 算死信陵君第65章 貳師城第4章 形勢嚴峻第28章 虎狼之威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37章 強納強娶第35章 動工修渠第31章 血染大漠(四)第43章 刁難第70章 西域臣服第15章 單于夜遁逃第75章 王綰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54章 虎口奪食第54章 楚王之怒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24章 翻臉(上)第43章 華夏危機第34章 困獸之鬥(中)第3章 蓋聶(中)第10章 大舉出塞第2章 誰領軍?第37章 伏屍萬里(六)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35章 直取臨淄第19章 晉升太子第43章 韓國稱臣第15章 陰謀敗露第一o四章 郭開入宮第6章 吐納術第57章 血色西海(下)第41章 我們是趙人!第55章 目標:西海第1章 秦異人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23章 一個狠人第35章 動工修渠第63章 欲並百越第32章 學館成(下)第22章 “馬上殺”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31章 誅呂不韋滿門第57章 血色西海(上)第41章 罵死君王后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中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18章 信陵君的恐懼第一o五章 趙國滅亡第51章 秦人瘋了!第15章 鬥朱亥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64章 魏軍來襲第20章 阿房宮第67章 一鼓而下(下)第33章 異人獻計第37章 匈奴單于第7章 誰要我死?第39章 功夫再好也怕板磚第32章 魯仲連合縱第61章 你求我啊!第94章 拍賣第21章 仇人見面第19章 秦昭王三子:贏煇第28章 虎狼之威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28章 廣納賢才第12章 征伐異族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二)第18章 鬥獸場第14章 秦王誇讚第31章 范增第4章 處處碰壁第9章 太子贏柱第27章 族老的誇讚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71章 廣邀名士第26章 義釋馮亭第60章 深謀遠慮第56章 異人謀國第88章 異人定計第7章 徐夫人效忠第13章 秦昭王病了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43章 公子蟜?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31章 血染大漠(七)第43章 隳龍城(下)第47章 拐騙趙姬第20章 樂毅來了第25章 死不旋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