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匈奴單于

大漠之上一派冰天雪地,積雪數尺,少有人跡。然而,在大漠深處,有一處地方卻是帳幕相連,一座接一座,不知幾多,一眼望不到頭。

這裡,就是匈奴的聖地,龍城!

對於龍城,相信朋友們不會陌生,留下了無盡的傳說,比如:龍城飛將、直搗龍城……

若是要問,龍城究竟是什麼地方,爲何我們一聽到“直搗龍城”這樣的話就很激動,熱血如沸?

能回答的人就不多了。

龍城是匈奴的聖地,是匈奴祖輩的埋骨之地。

匈奴雖然“貴壯賤老”,丁壯在族中很有地位,而老弱卻沒有一點兒地位,甚至有可能會被殺死。但是,匈奴對於祖輩的墳墓卻極爲重視,一定要風光大葬,還要保護好。

“直搗龍城”,就是把匈奴祖輩的墳墓給毀了,還有比這更讓匈奴難受的嗎?

能與龍城相比的,唯有匈奴的另一處聖地,就是狼居胥山(杭愛山),這是匈奴祭祖的聖地。霍去病當年攻佔了這裡,並在這裡立下一塊石碑紀功,從而成了傳奇,“封狼居胥”一事成了中華民族輝煌的代名詞。

與狼居胥山不同的是,龍城座落在漠南,匈奴更加願意呆在龍城,而不是狼居胥山。

因爲狼居胥山座落在漠北,那裡氣溫太低,很冷,適宜於植被生長的季節太短。這對於需要草場放牧的匈奴來說,很不利。

而漠南就不同了。氣溫高,氣候溫暖,植被生長時間長,適合做牧場之用。是以,匈奴無不願住在漠南。

尤其是河套之地,更是匈奴做夢都想去放牧,是以,中原與匈奴數次大戰都是在河套之地打的。有史可查的匈奴第一次大舉南下,是在趙國武靈王時。那時節,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成功。趙國勁卒善戰,趙武靈王就在陰山南麓大破匈奴三十餘萬之衆,打得匈奴大敗而逃。

這一戰之後,匈奴雖然不願,卻是不得不逃到漠北去舔傷口,養精蓄銳,直到戰國末期,這才恢復了元氣。然後,趁着中原內亂之機。再次大舉南下,卻被李牧在岱海附近大破之。

這次大戰。李牧是在岱海附近的開闊地設伏,打破了軍事常規,打了匈奴一個措手不及。匈奴死傷慘重,不得不退回漠北,再次舔傷口。

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匈奴這才舔好了傷口,恢復了元氣,在頭曼單于的率領下,再次大舉南下。想要佔據河套之地。這一時期,秦始皇已經統一了中國,中國的實力大增,早已不是以前的趙國所能比,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在等着匈奴。

河套一戰,匈奴死傷無數,頭曼單于率領不到萬人逃回漠北。這一戰。讓匈奴的元氣大傷,比起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慘重。就連東胡也敢來欺負匈奴了,向冒頓要女人、要良馬,直到要土地。冒頓大怒,點齊兵馬殺奔東胡,大破東胡,匈奴這纔再次強盛起來。

適逢秦末大亂,中原實力大耗,無力與匈奴對抗。劉邦不信這個邪,率領三十萬大軍北征,被冒頓圍困於平城,差點被匈奴活捉了,要不是陳平出一奇計讓他逃過一劫的話。

自此以後,劉邦對匈奴改變了策略,採取“和親”之策。這雖然讓人屈辱,卻爲漢朝爭取到了最爲寶貴的時間,讓中原恢復了實力,到了漢武帝時期,漢軍大舉北上,在衛青、霍去病這些天才將領的統領下,漢家兒郎縱橫在大漠之上,最終擊破了匈奴。

後人一直指責漢武帝窮兵黷武,不顧戶口減半,硬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對匈奴發起戰爭。促使漢武帝如此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漢武帝之所以堅持要發起“漠北決戰”,要數十萬漢軍橫絕大漠,追入漠北,原因就在於漠北是匈奴的大後方。

每當匈奴在漠南吃了敗仗,就要逃回漠北去舔傷口,恢復元氣。直到兵強馬壯了,又大舉南下,再度爲禍。

趙武靈王擊敗匈奴、李牧擊敗匈奴、蒙恬擊敗匈奴後,匈奴都是這麼幹的。若是漢朝不咬緊牙關,勒緊褲腰帶,追入漠北,對匈奴進行最後一擊的話,漢朝的所有努力最終不過是過眼雲煙,一旦匈奴恢復過來了,所有的仗都白打了。

漢軍追入漠北,搗毀了匈奴的大後方,讓匈奴沒有機會再度強盛起來,這點,已爲歷史所證明。

如今距趙武靈大敗匈奴已過去數十載,匈奴的元氣恢復得差不多了,漠南已經多有匈奴的蹤影。作爲匈奴聖地的龍城,更是匈奴嚮往之地,無不願在這裡過冬,是以,就有了眼前情景,望不到頭的帳幕。

在不計其數的帳幕當中,有一頂帳幕最爲顯眼。

這頂帳幕很是高大,佔地極大,很是氣派。帳頂一隻黃金鑄就的金鷹,栩栩如生,展翅欲飛。在大帳的前面,有一根旗杆,上面飄揚着一面繡金狼頭旗。

這是匈奴單于的王帳。

王帳附近,是身材健壯的匈奴單于本部兵馬駐守,水泄不通,不時就有匈奴巡邏。

王帳裡,匈奴單于正與一衆大臣在飲宴。

匈奴單于身材高大,極爲驃悍,端坐在純金打造的寶座上,左手邊放着一根黃金打造的權杖,杖頂一隻金鷹,展翅欲飛。

面前的短案上放着一隻烤全羊,金黃色,散發着誘人的香味。

在短案上還擺着金酒壺,小巧的金刀,這些食具。

在王帳兩廂,擺滿了短案矮几,上面擺着美味的烤全羊,是一衆匈奴大臣相陪。

這些匈奴大臣,個個精悍過人。身材高大健壯,他們或用銀製刀具割食羊肉,或是乾脆用手撕手抓,一派狼吞虎嚥之象。

匈奴與中原大爲不同,匈奴的律法很是簡約,沒有什麼國務軍務要處置。若是有事的話,見了面,三言兩語就說清了。是以,匈奴有着大把大把的時間,這些時間如何打發?

若不是在冬季的話。可以打獵,以此來打發。到了冬季,到處都是冰天雪地,無法行動,打獵一事自然是沒戲了,只能用在飲宴上。

“大單于,如今大匈奴兵強馬壯,爲何我們還不南下?”一個大臣是左大都尉,一邊朝嘴裡猛塞羊肉。一邊大聲問道。

“是呀。”一片附和聲響起,只聽一衆大臣。道:“自從趙雍之後,中原再無能人,我們大匈奴何懼之有?這麼多年過去了,大匈奴已經恢復昔日雄風,只要大單于一聲令下,大匈奴的勇士們就會殺向河套之地。”

“拿下河套之地後,我們就可以往東,攻打燕國。一舉襲破燕國,佔領燕國舊地。就可以朝南打,打進中原去。”

大漠苦寒,而中原富饒,打進中原,佔領中原,一直是匈奴的夢想。在數十年前,匈奴就想如此做。卻是沒有想到,趙國出了一個趙武靈王,硬是把匈奴打得大敗。

如今,數十載過去了。匈奴的元氣恢復了,實力大增,匈奴的心思又活泛了。

“你們以爲本單于就不想?”匈奴單于眼睛一翻,精光暴射,掃視羣臣,沉聲道:“你們就知道打打打,你們也不動動你們這蠢笨的豬腦子好好想想,如何打最是有利?”

說到此處,單于放下手中的金制刀具,拿起一塊上等絲綢,擦擦手,道:“長平大戰之後,趙國精銳盡失,趙國元氣大傷,再也無力抵擋大匈奴的進攻,你們一再請戰,我卻堅持不戰,你們可知爲何?”

戰國時代,就是內憂外患的時代。內憂,當然就是七大戰國力征了,你打我,我打你,華夏一片混戰,沒有寧日。

外患,主要是北方的匈奴和胡人。在當時,胡人主要是指東胡,當然也可以包括林胡、樓煩、休屠、渾邪、樓蘭這些遊牧民族。

匈奴因爲懼秦兵威,不敢近秦邊,只能一味滋擾攻擊趙國,是以,抵擋匈奴這事就着落在了趙國身上。

而東胡所在之地主要是現在的東北之地,抵擋東胡就着落在燕國身上,燕國名將秦開擊胡,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長平大戰後,趙國元氣大傷,無力抵擋匈奴的進攻,若是匈奴進攻的話,河套之地十之八九會落在匈奴手裡。這的確是匈奴進攻的良機,單于卻是遲遲不進攻,着實讓匈奴大臣想不明白。

“這都是因爲贏稷這老兒。”匈奴單于大聲道:“你們莫要忘了,在當年趙雍與大匈奴大戰之時,贏稷這老兒就下令秦國的九原駐軍做好增援趙雍的準備,若是趙雍不敵,秦軍就會參戰。對於秦軍,你們是知道的,秦人善戰,戰力強悍,即使大匈奴也不敢招惹。若是我們在長平大戰之後就立時南下,進攻河套之地,贏稷很可能會下令秦軍進攻大匈奴。到那時,大匈奴如何抵擋秦軍的進攻?”

秦軍威名素著,戰力強悍,就是匈奴也是畏懼,不敢招惹。

“噝!”單于的話語一落點,一衆大臣不住抽冷子,臉上變色。

秦軍的威名是打出來的,是用屍山血海鑄就的,不僅山東六國談秦色變,就是周邊的遊牧民族也是談秦色變。

這些匈奴大臣的膽子雖是不錯,唯獨懼秦。

“大單于,那要如何做?”有大臣反應快,率先反應過來,忙問道。

“中原內亂,打了數百載,他們都在做着一個夢:統一中原。”單于得意的一笑,道:“自從趙國崛起後,就是秦趙爲敵,廝殺了數十年。長平一戰,趙國戰敗,秦國戰勝,本單于一直在想,贏稷一定會不顧一切的命令秦軍出戰,滅掉趙國。趙國一滅,贏稷就會一發不可收,他就想滅更多的戰國,他的心思就會放在中原,顧不了我們。到那時,就是大匈奴進攻的良機!”

第34章 城上跑馬(上)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23章 即位第36章 哀兵必勝(下)第3章 迎九鼎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94章 正中下懷第10章 修改秦法第58章 流血的夜晚第65章 秦國響應第4章 九鼎已成傳說第34章 強勢迴應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88章 異人定計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13章 稱帝?第54章 折辯廉頗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1章 華夏聖地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9章 傳國玉璽(上)第4章 賣人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30章 入秦營第一oo章 尉繚出馬第37章 伏屍萬里(六)第10章 呂不韋(上)第5章 百越平定第50章 如何救?第70章 廉頗被罷第15章 異人新政(續)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下)第25章 好處多多第35章 動工修渠第4章 起兵滅韓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60章 深謀遠慮第113章 第一名士第38章 危局第28章 蒙怡第21章 黃鼠狼借雞第60章 楚軍覆滅第17章 追斬單于第19章 大破東胡第一o五章 威逼利誘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四)第64章 分治亡楚第3章 迎九鼎第5章 散合縱(二)第11章 夏姬第47章 不出兵?第20章 樂毅來了第97章 張儀第二!第57章 信陵君的末日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17章 逃!逃!逃!(下)第32章 成功欺騙第42章 普天同慶(下)第16章 出兵遼東第13章 他在示威!第54章 魏國驚變第23章 即位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17章 追斬單于第15章 異人新政(續)第31章 齊國中計第15章 平原君第46章 出兵滅楚第10章 玉天清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31章 齊國中計第33章 清第52章 荊軻第19章 仗義執言第27章 首戰告捷第17章 趙括之母第69章 西征?第24章 魯句踐第99章 掄材大典第93章 項燕奪軍第61章 晉鄙第1章 華夏聖地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三)第19章 出兵滅魏第43章 公子蟜?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上)第19章 大破東胡第13章 稱帝?第70章 西域臣服第69章 城下之盟第49章 蘇秦故居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27章 定計滅齊第25章 開戰第97章 張儀第二!第一o五章 威逼利誘第54章 緊鑼密鼓第11章 奇貨可居(上)
第34章 城上跑馬(上)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23章 即位第36章 哀兵必勝(下)第3章 迎九鼎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94章 正中下懷第10章 修改秦法第58章 流血的夜晚第65章 秦國響應第4章 九鼎已成傳說第34章 強勢迴應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88章 異人定計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13章 稱帝?第54章 折辯廉頗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1章 華夏聖地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9章 傳國玉璽(上)第4章 賣人第39章 匈奴末日(下)第30章 入秦營第一oo章 尉繚出馬第37章 伏屍萬里(六)第10章 呂不韋(上)第5章 百越平定第50章 如何救?第70章 廉頗被罷第15章 異人新政(續)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下)第25章 好處多多第35章 動工修渠第4章 起兵滅韓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60章 深謀遠慮第113章 第一名士第38章 危局第28章 蒙怡第21章 黃鼠狼借雞第60章 楚軍覆滅第17章 追斬單于第19章 大破東胡第一o五章 威逼利誘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四)第64章 分治亡楚第3章 迎九鼎第5章 散合縱(二)第11章 夏姬第47章 不出兵?第20章 樂毅來了第97章 張儀第二!第57章 信陵君的末日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17章 逃!逃!逃!(下)第32章 成功欺騙第42章 普天同慶(下)第16章 出兵遼東第13章 他在示威!第54章 魏國驚變第23章 即位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17章 追斬單于第15章 異人新政(續)第31章 齊國中計第15章 平原君第46章 出兵滅楚第10章 玉天清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31章 齊國中計第33章 清第52章 荊軻第19章 仗義執言第27章 首戰告捷第17章 趙括之母第69章 西征?第24章 魯句踐第99章 掄材大典第93章 項燕奪軍第61章 晉鄙第1章 華夏聖地第2章 不一樣的秦國(三)第19章 出兵滅魏第43章 公子蟜?第48章 滅國!滅國!再滅國!(上)第19章 大破東胡第13章 稱帝?第70章 西域臣服第69章 城下之盟第49章 蘇秦故居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27章 定計滅齊第25章 開戰第97章 張儀第二!第一o五章 威逼利誘第54章 緊鑼密鼓第11章 奇貨可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