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貳師城

大宛都城,貳師城。

貳師城號稱西域最爲堅固的城池,果是名不虛傳,城高垣厚,城牆有三丈高,城牆又厚又堅固。寬大的城門洞可容數馬並行,青銅製造的城門格外牢固。

作爲西域最爲堅固的城池,大宛這個西域霸主的都城,貳師城同時也是西域的政治經濟商貿中心之一,人來人往,極是熱鬧。

出入這裡的不僅僅有西域人,還有中原人,更有來自西方的粟特人(來自撒馬爾罕,亞歷山大大帝曾經征服過的地方)。

在這裡,最受歡迎的貨物自然是中原的絲綢,其次就是中原的茶葉和瓷器了。當然,中原的美酒也是頗受歡迎,只是因爲太少,交易量不大,並不受人重視。

茶葉在中原是可有可無的飲品,而在西域卻是生活必須品。因爲茶葉有助於消化油脂,對於多吃牛羊肉的西域人來說,茶葉就必不可少了,相當受歡迎。

每天,都有不計其數的貨物運到貳師城,又有不少貨物從貳師城運走。

“得得!”一陣急促的蹄聲傳來,只見遠方一支黑色的隊伍飛馳而來。

這是一支驃悍的隊伍,騎手身材高大,很是精悍,身着黑色的盔甲,舉着黑色的旗幟,如同旋風一般衝來。

“這是哪來的隊伍?”進出貳師城的人大是驚訝,他們從未見過如此隊伍,駐足觀看。

“這是……秦軍!”有中原商賈看得明白,下巴差點砸腫腳面了。

秦軍遠在中原,怎會來到西域?對這問題,這些中原商賈又哪裡想得明白,要他們不驚奇都不成。

“真的是秦軍!”

“秦軍怎會來到貳師城?”

“難道說秦國攻打西域了?”

在經過短暫的驚訝之後,中原商賈就是好奇了。想要明白原委,又哪裡能夠,只得把一腔好奇埋在心裡。

“站住!”突然,在城頭上巡邏的大宛兵士沉喝一聲,如同雷霆般響亮。

“嗖!”回答他們的卻是一聲尖銳的破空聲,只見一枝箭矢對着城頭上就射了過去,勢若奔電,一晃而至。

“噗!”一個大宛兵士躲閃不及,被射個正着。一頭栽到城下,摔得腦漿四濺,死得不能再死了。

“大膽狂徒,你們好大的狗膽,竟敢挑釁西域最大之國。你們活得不耐煩了。”城頭上巡邏的大宛士卒驚怒交加,吼聲如雷,個個眼裡如欲噴火,瞧他們那憤恨樣兒,恨不得把秦軍撕着吃了。

“你們聽着,我們是來自中原的大秦士卒,奉我家公子之命。前來勒令你們投降!給大秦獻上天馬百匹,金銀美玉無算,可饒你們一條狗命!若是膽敢說個不字,定將踏平貳師城。雞犬不留!”秦軍銳士卻是壓根兒就不理睬大宛士卒,沉聲喝道。

同時,領頭的秦軍頭目拉開硬弓,把一枝綁有羊皮紙的箭矢射到城頭上。

這次。大宛士卒學精了,忙閃躲。總算沒有傷亡。

城頭上的大宛士卒忙撿起箭矢,一見上面有書信,不敢怠慢,直奔王宮而去。

大宛是西域的霸主,威風不小,可以號令西域,這麼多年來,就從未有人敢逆大宛的意。今天,秦軍不僅逆了大宛的意,還口出狂言,要大宛獻出“國寶”般的天馬,不然就要踏平大宛,這是從未有過之事,這太過駭人了。

進進出出的人們如見鬼似的,打量着秦軍,驚疑不定。想要弄個明白,見秦軍殺氣騰騰,又不敢過來,只能遠觀。

“秦軍攻打西域了?”

來自中原的商賈卻是歡喜莫銘,手忙腳亂的取出一些貨物,前來犒勞秦軍。這些中原商賈並不是來自秦國,可是,在這異域之地見到秦軍,就不再是讓人可怕的虎狼秦人,而是可親可敬的兄弟了。

“你們趕緊離開大宛,遲則有變。”秦軍銳士沒有接受這些商賈的犒勞,而是提醒一句。

秦軍在大宛都城貳師城挑釁,大宛必然暴怒,要與秦軍交戰。這對於這些中原行商來說,是禍非福,是得極早離開。

“謝秦軍!”中原商賈道謝之後,趕緊離開。

大宛不愧是西域霸主,其王宮佔地極大,不下百十畝,有數百間房屋。而且,這些房屋有着不錯的裝飾,看上去很是精美,雖然與中原雕樑畫棟的王宮沒法比,但在西域之地已經極爲難得了。

大宛王是個四十餘歲的男子,身材高大,其壯如牛,一身的精悍氣息。而且,雙睛明亮有神,平添幾許英氣。

此時的大宛王正在與一衆大臣飲宴,推杯換盞,好不熱鬧,氣氛極好。

“大宛是西域最大之國,只需要再過幾年,積累足夠的國力,就能與烏孫交鋒。只要打敗了烏孫,大宛就是西域最強之國,可以一統西域,建立一個巨大的帝國。”大宛王放下酒爵,緩緩開口,勾勒出自己的宏圖壯志。

“對!就是要建立帝國,就叫大宛帝國。”

“只有我們大宛才配叫帝國,才配成爲西域的主人。”

一衆大臣大是歡喜,大聲附和。

“想當年,亞歷山大東征,原本想打到中原去,卻是打到大宛附近走錯了方向,沒有朝東打,打到南方去了。”大宛丞相是個五十餘歲的男子,貌相清瞿,大聲道:“亞歷山大能從遙遠的西方打到西域附近,大宛的勇士也能打到世界最爲邊遠的角落去。”

亞歷山大大帝和秦惠文王是同時代的人,他比秦惠文王大兩歲,其著名的東征早已發生了六七十年。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的目的就是要打到中國來,他出發之前,他的老師,也是古希臘著名的學者,亞里士多德,給了他一幅世界地圖,其中就有中國。

亞歷山大就是想憑着這幅地圖打到中國來,征服傳說中的黃金國度。然而,他打到西域附近時,卻是打錯了方向,打到印度恆河流域去了。

這事雖然過去了近百年了,對西域的影響卻是不小,大宛王以亞歷山大大帝爲榜樣,想要統一西域,想要稱霸,想要建立龐大的帝國。

“丞相說得對,大宛的勇士不比希臘人差。只可惜,我們的武器太差,沒有鐵器,就是好用的青銅器也不太多。要是能有精良的武器,大宛的勇士就能東征中原,西征波斯、希臘。”立時有人附和丞相之言。

“中原商賈真是沒用,我們用高價收購精鐵和精良的青銅,他們卻運不到大宛來。”有人很是惋惜。

在戰國時代,鐵極爲昂貴不說,還有價無市,中原各國都不夠用,豈能出口?這是被各國嚴格管制的物品,誰敢走私,定斬不饒,中原商賈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走私。

至於青銅,和鐵一個道理。因爲,當時的主要武器還是青銅器,這有關國家的命運,同樣被嚴格管制。

大宛君臣還要再勾勒自己的宏偉藍圖,卻被急匆匆而來的士卒打斷了。

“稟大王,中原的軍隊來了!中原的軍隊來了!”士卒握着箭矢,一邊飛奔而來,一邊大聲叫嚷。

“中原的軍隊來了?這可能嗎?”

“閉嘴!你要說笑,就不能找個好點的籍口?”

對於大宛君臣來說,要他們相信中原軍隊到來,不是一般的難,是很難,很難。

他們雖然早就知道在東方有個地方叫中原,卻是從未見中原軍隊來過,要是信了,那就是豬了。

“大王,千真萬確!這是中原軍隊的留書。”士卒忙把箭矢奉上。

大宛王抓在手裡,幾下扯下羊皮紙,展開一瞧,是中原文字。好在,他還識得中原文字,瀏覽之下,不由得勃然大怒,臉色陰沉,一張臉漲成了豬肝色,蹭的一下就蹦起來,大吼一聲:“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一句話吼完,邁開大步,氣哼哼的飛奔而去。

秦異人在書信中極盡謾罵之能事,把大宛王罵成了豬頭,還獅子大開口,索要一百匹天馬,不計其數的金銀美玉,要他不怒都不成。

這些大臣不明所以,卻是跟了出來。

大宛王氣哼哼的趕緊到城頭上,放眼一瞧,城下果是有一隊中原軍隊。他識得旗幟上的“秦”字,眉頭一挑,暗自想道:“聽聞秦是中原最強戰國,很不好惹,我就不信,以大宛勇士之強,還怕了你不成?”

中原富饒,號稱“黃金國度”,其富饒之名遠傳歐洲,就是亞歷山大大帝都知道了,對於西域的大宛王來說,他不會不知道。他自然是要留心中原之事,知道秦國最強,聽說秦國銳士天下無敵,誰都得害怕。

沒有見識過秦軍厲害的大宛王當然不會信這個邪,右手一揮,大吼一聲:“去!給我把這些討厭的中原人殺了!我要把他們的頭顱掛在城門上示衆!”

立時有一隊大宛軍隊奉命出城,叫嚷着,對着秦軍衝去。

秦軍一瞧這隊大宛軍隊,差點沒笑掉大牙。

這支大宛軍隊雖是來熱洶洶,殺氣騰騰,然而,其裝備實在讓人無法恭維。清一色的皮甲,能抵擋得住秦軍的手弩、利箭和砍殺嗎?還有,大宛軍隊的武器多爲青銅打造的彎刀,雖然比起且末和車師這些國家的武器要精良得多,可是,與秦軍的武器比起來就不止差了一個檔次。

以秦軍老辣的眼光,一眼便瞧出,這些武器不頂用,要秦軍不好笑都不成。

第30章 射鵰者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29章 奸臣養成計劃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94章 拍賣第40章 勸降第28章 虎狼之威第9章 趙姬登門第48章 天下共譽第76章 贏政?第34章 強勢迴應第25章 開戰第72章 再度合縱第5章 又見李牧第43章 華夏危機第41章 收拾民心第45章 奔赴軍中第34章 雷厲風行第14章 拜上將軍第22章 “馬上殺”第28章 尉繚獻計第14章 大破匈奴(上)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37章 王翦Vs朱亥第86章 敵變我變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45章 奔赴軍中第16章 秦軍出動第31章 血染大漠(八)第23章 各懷鬼胎(上)第3章 骨氣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9章 傳國玉璽(上)第20章 白起當罪第81章 合縱風雲第3章 合縱回光第89章 信陵君入伏第20章 藺相如第36章 天大的勝利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33章 此路不通(下)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5章 散合縱(二)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49章 蘇秦故居第一o六章 趙人歸心第22章 借力打力(下)第31章 范增第8章 秦王認錯第53章 東窗事發第21章 匈奴太子第14章 匈奴瘋了(上)第50章 嚇破呂不韋的膽第34章 雷厲風行第62章 袖中金錘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30章 齊國的驚恐第76章 贏政?第9章 冒頓之計第11章 天下震動第25章 父子之情第18章 李牧第17章 逃!逃!逃!(上)第13章 秦軍東進第31章 蒙恬之父:蒙武第42章 統一的代價第76章 贏政?第49章 救?不救?(上)第31章 血染大漠(四)第14章 秦王誇讚第2章 僅僅是開始第32章 學館成(下)第63章 席捲西域(上)第91章 原來可以這樣設伏!第30章 秦王駕到第69章 城下之盟第21章 杜郵之厄,白起之災第90章 周天子第57章 軍心不穩第27章 雷霆手段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4章 九鼎已成傳說第17章 逃!逃!逃!(上)第19章 生死之交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37章 烏合之衆第93章 李斯拜師第10章 呂不韋(下)第56章 異人謀國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87章 伏擊信陵君第1章 反目成仇第83章 羣英聚(上)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5章 大勢已成第18章 鬥獸場第89章 信陵君入伏
第30章 射鵰者第一o二章 血流成河下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29章 奸臣養成計劃第一 o二血流成河上第94章 拍賣第40章 勸降第28章 虎狼之威第9章 趙姬登門第48章 天下共譽第76章 贏政?第34章 強勢迴應第25章 開戰第72章 再度合縱第5章 又見李牧第43章 華夏危機第41章 收拾民心第45章 奔赴軍中第34章 雷厲風行第14章 拜上將軍第22章 “馬上殺”第28章 尉繚獻計第14章 大破匈奴(上)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37章 王翦Vs朱亥第86章 敵變我變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45章 奔赴軍中第16章 秦軍出動第31章 血染大漠(八)第23章 各懷鬼胎(上)第3章 骨氣第32章 匈奴入伏(上)第8章 藺相如留秦第9章 傳國玉璽(上)第20章 白起當罪第81章 合縱風雲第3章 合縱回光第89章 信陵君入伏第20章 藺相如第36章 天大的勝利第11章 奇貨可居(下)第33章 此路不通(下)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5章 散合縱(二)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86章 建立情報網第49章 蘇秦故居第一o六章 趙人歸心第22章 借力打力(下)第31章 范增第8章 秦王認錯第53章 東窗事發第21章 匈奴太子第14章 匈奴瘋了(上)第50章 嚇破呂不韋的膽第34章 雷厲風行第62章 袖中金錘第34章 西周公討秦第30章 齊國的驚恐第76章 贏政?第9章 冒頓之計第11章 天下震動第25章 父子之情第18章 李牧第17章 逃!逃!逃!(上)第13章 秦軍東進第31章 蒙恬之父:蒙武第42章 統一的代價第76章 贏政?第49章 救?不救?(上)第31章 血染大漠(四)第14章 秦王誇讚第2章 僅僅是開始第32章 學館成(下)第63章 席捲西域(上)第91章 原來可以這樣設伏!第30章 秦王駕到第69章 城下之盟第21章 杜郵之厄,白起之災第90章 周天子第57章 軍心不穩第27章 雷霆手段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4章 九鼎已成傳說第17章 逃!逃!逃!(上)第19章 生死之交第66章 秦軍敗退(中)第37章 烏合之衆第93章 李斯拜師第10章 呂不韋(下)第56章 異人謀國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87章 伏擊信陵君第1章 反目成仇第83章 羣英聚(上)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5章 大勢已成第18章 鬥獸場第89章 信陵君入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