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如何救?

以秦昭王想來,秦國掃滅列國,一統華夏有三五年就能完成,給白起這麼一算,間然超過了他的預估,他的心情能好嗎?

畢竟,他來日無多了,還能活幾年?他很想在他的有生之年完成一統華夏的偉業,白起的話太打擊人了。

而且,這還是最好的情形,戰陣之上,瞬息萬變,會發生何種情形,誰也說不清楚。然而,可以預料得到的是,秦國掃滅列國,一統華夏的時間會多於六年半。

這還不包括燕國在內,白起是把燕國當作被匈奴所滅。若是把燕國算進來,這時間就更長了。

“就不能縮短時間?”秦昭王目光炯炯,打量着白起,沉聲問道。

白起沒有說話,只是緩緩搖頭。

這一搖頭不打緊,秦昭王一顆心直往下沉,如同墜入冰窖似的。

他來日無多,他很想在有生之年完成一統偉業。六年半後,他還在世嗎?

“君上,上將軍只是算了征戰之事,臣還要算一筆治理之事。”範睢眉頭一掀,道:“大秦掃滅列國,一統華夏,不能僅僅是統一疆域,還要治理,還要治理好,唯有如此,方能是真正的一統。”

“嗯。”秦異人重重點頭,大爲讚許這話。

滅掉列國,完成疆域的統一,不過是統一大業的開端,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要治理。若是不治理,只是疆域的統一,並不是真正的一統。

在歷史上,有很多大名鼎鼎的帝國,他們着有廣闊的地域,最終卻是四分五裂,爲何?因爲他們沒有治理好。

最有名的例子要數蒙古人了。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曾經建立了一個讓人震驚的龐大帝國,其領土面積橫跨歐亞大陸,包括現在的中國、俄羅斯、中東地區,這是人類歷史上版圖最爲龐大的帝國,最終卻是分崩離析。

究其原因,就在於蒙古人只會盤馬彎弓,不會治理。在蒙古大帝國的三部分中,忽必烈對中國的治理還算是成功的,其餘兩部分很難見到治理,蒙古人是當作“倉庫”在使用,能不分裂?

另外,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這些震驚一時的帝國,先後滅亡了。

原因也是沒有治理好,沒有把不同的民族融合在一起,沒有打造出讓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文明。

“君上可知,若要治理好,需費時幾多?”秦昭王臉色難看,範睢卻如同未看見似的,反問一句。

“丞相以爲需費時幾多?”秦昭王很不想問這問題,卻又不得不問。

他來日無多,能不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疆域的一統都成問題,至於治理問題,他就更加顧不上了,範睢這問題實在是太打擊他了。

作爲一國之君,若是不知道治理費時幾多,那就是天大的笑話了,他又不得不問。

“以臣預估,若要讓天下認可大秦,接受大秦,需費時二十載。”範睢的話太打擊人了。

“二十載?”一片驚呼聲響起,秦昭王、白起、蒙驁他們個個一臉的難以置信。

白起、蒙驁他們畢竟是武將,對於這種治理之事還真是不太清楚。

“沒錯,二十載!”範睢在衆人的注視中,重重點頭,肯定一句,道:“你們以爲我是在胡說,是吧?那好,我們來算一筆帳就是。”

“又要算帳?”秦昭王一聽到這話就有些不爽。

白起一筆帳算下來,他要一統天下的美夢似乎離他很遠了,範睢再算一筆帳,這不離他更遠了嗎?

“敢問君上,天下疆域多大?口衆幾多?賦稅幾多?哪裡口衆多,哪裡口衆少?哪裡富饒,哪裡貧窮?哪裡是平原,哪裡是山川?”範睢大聲問道。

“……”秦昭王的嘴嘴死魚嘴有得一比了,張得老大,半天說不出話來。

“這還不簡單,一查圖籍不就知道了?”贏煇扯起嗓子道,還裂了裂嘴角,不屑的道:“如此簡單之事,用得着問?”

“三王子所言極是,一查圖籍便知……”範睢微微搖頭。

“呵呵。丞相過獎了,哪裡哪裡。”贏煇還真以爲範睢在誇他,很是自得的昂起了頭,挺起了胸。

秦異人看在眼裡,不由得發笑,不愧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啊。

“……然而,放眼天下,除了大秦有圖籍可查外,又在哪裡去找圖籍?”果然,範睢反問一句。

“……”秦昭王的嘴巴又張大了,無法說話。

範睢問了一個最現實,也最重要的問題。自從周天子失德之後,天下大亂,諸侯力征,天子不能制。天下越來越亂,誰還顧得上了解國家有多少人口,有多少賦稅,都忙着去征戰。

有人可能會說,諸侯要力征,就需要人口,需要錢糧,諸侯能收稅,能建軍隊,當然知道這些基本數據。

這話有理,問題是,這些數據都不正確。爲何這樣說?

因爲實行的是分封制,天子要封諸侯,諸侯要封大臣,大臣要封家臣,家臣還要封家臣……就這樣層層分封下來,就是層層特權籠罩。諸侯知道的數據,早就失真了,被人隱瞞。

自己封地的口衆少報,賦稅少報,自己的好處不就大了?誰願意把真實數據說出來?

如此一來,哪裡還有真實的數據。

人口的多寡、人口的分佈、資源分佈、交通狀況,這些數據恰恰又是治理一個國家所不能缺少的基本數據,沒有這些數據,怎麼治理國家?

放眼天下,唯有秦國在這方面有着最爲真實的數據,這點,已爲歷史證明了。

都知道,劉邦進入關中,攻佔咸陽後,諸將忙着搶奪金銀財寶美女,唯有蕭何不在乎這些,他把咸陽宮中的秦國圖籍拿走了。這一舉措,讓漢朝受益無窮,很快就掌握了天下情形,這在楚漢相爭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人們都在讚揚蕭何的遠見卓識。其實,我們可以反過來想,若是這些圖籍不夠真實,不夠詳細,蕭何敢把這些圖籍當作依據使用嗎?劉邦還能佔到便宜嗎?

“大秦一統天下後,首要之務就是治理,欲要治理,首要之務就是料民,唯有查清口衆多寡、口衆分佈、地理山川,方能治理。”範睢的話聲調並不高,卻是讓人不敢有絲毫懷疑。

沒有這些基本數據,無法治理國家,這話很有道理。

“丞相,莫說了,寡人已知若要治理好,若要用山東之力,費時很長。”秦昭王見範睢又要說話,忙擺手阻止他。

這個範睢太能打擊人了,要是讓他全說出來,還不知道如何打擊人了。

“照這樣說來,若大秦掃滅列國,一統華夏,再到用山東之力,征戰匈奴,至少要在十年以後去了。”秦昭王也是個明白人,雖然不願,卻是不得不接受這一事實,沉吟着道:“十年以後,大秦再去征戰匈奴,到那時,匈奴已經很強了,難以對付。如此看來,不能讓匈奴坐大,大秦是不得不救了。”

十年以後,秦國才能騰出手來對付匈奴,到那時,匈奴早就強大得不象話了。

要知道,河套之地極爲重要,既是極爲重要的戰略跳板,又是天然的牧場。若是落到匈奴手裡的,匈奴就可以擁有更多的牛羊,有了更多的牛羊就能擁有更多的人口,有了更多的人口就能有更多的軍隊,這威脅就太可怕了。

再者,河套之地勢壓中原,佔盡便宜,匈奴以此爲戰略跳板,西進東進,都很有用處,在十年間會征服大片的土地,實力會暴增。

這後果實在是太可怕了,秦昭王雖然不願,卻不得不正視現實,不得不出兵了。

“既然不得不救,那麼,我們就來商議一下,要如何救?”秦昭王眼中精光一閃,掃視衆人道。

“父王,以兒臣之見,不若派五萬軍隊北上,守好城池便是。如此一來,大秦就能繼續東進,掃滅列國,一統華夏,成就不世偉業。”贏煇搶着道。

“嗯。有理。”秦昭王眉頭一掀,大是贊成這話。

要他放棄東進,專力北上對付匈奴,他肯定不願意。

“君上,三王子之言差也。”白起卻是反駁,道:“大秦銳士雖然善戰,兵威在外,然而,僅憑五萬之衆,奈何不得匈奴,河套必失。”

“十萬,夠嗎?”秦昭王想了想,若是派出十萬大軍北上的話,也不是不可以。

“不夠。”白起搖頭道。

秦昭王很想聽白起說夠了,聽了這話,恨不得把白起掐死。

雖然眼下秦國要全力東進,派出十萬大軍的話,還是能夠接受。如此一來,既可以抵擋匈奴進攻,又不影響掃滅列國,兩全其美。

“你以爲要保得河套之地不失,要兵幾多?”秦昭王盯着白起,沉聲問道,很是不悅了。

“十萬之衆,只能保得邊境不失,卻無法保得河套之地。二十萬,可以對匈奴造成巨大威脅,若是三十萬的話,可以匈奴一戰,大破之。”白起想了想道。

“三十萬?”秦昭王如同火燒了屁股似的,一蹦老高:“調三十萬大軍北上,寡人怎生掃滅列國,一統華夏?”

白起的話很有道理,秦軍雖然善戰,畢竟匈奴有五十萬之衆,二十萬秦軍只能對匈奴構成威脅,未必能讓匈奴忌憚。三十萬的話,就能打敗匈奴了。

問題是,秦國一共才幾多兵力?調走三十萬,這東進一事就沒戲了,要一心掃滅列國,一統華夏的秦昭王不怒都不成。

白起、範睢、蒙驁他們人個低垂着頭,默然不語,他們又何嘗甘心?

“大父,以我之見,你們都誤解了一事。”秦異人微微一笑:“你們一直以爲只有掃滅列國,一統華夏纔是不世奇功。其實,破擊匈奴,保境安民,同樣是三王五帝未做過的奇功!”

“嗯?”猛然間,秦昭王的眼中精光暴射,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

(未完待續)

第8章 子楚?第26章 公然打劫第98章 欲合縱第49章 救?不救?(上)第77章 秦國的失誤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14章 趙王之怒第27章 族老的誇讚第25章 死不旋踵第7章 廢分封,立郡縣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5章 商君軼事第26章 李冰入蜀(下)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10章 修改秦法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下)第98章 製造恐怖第11章 登基第1章 華夏聖地第36章 哀兵必勝(中)第6章 聖人是用來踩的第38章 圍困(中)第60章 成功奪食第10章 意外驚喜第28章 廣納賢才第70章 廉頗被罷第22章 將相和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31章 血染大漠(九)第10章 東進?第66章 秦軍敗退(上)第25章 魏國滅亡第70章 西域臣服第12章 白起服了第8章 攻心之戰第19章 仗義執言第33章 此路不通(上)第45章 踊躍從軍第27章 再間朱亥第34章 奇襲歷下第95章 秦異人Vs項燕第6章 秦趙聯手(下)第40章 將相失和第55章 試探第11章 登基第60章 深謀遠慮第91章 原來可以這樣設伏!第61章 斬項燕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中)第3章 信陵君算秦第98章 欲合縱第1章 大烏龍第8章 革新舉措第60章 風雲雄傑:秦昭王(下)第58章 滅國方略(下)第4章 大朝會第29章 離開邯鄲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27章 雷霆手段第72章 清夫人第19章 秦昭王三子:贏煇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62章 活捉楚王第47章 三川郡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8章 揚眉吐氣(上)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84章 項燕第12章 白起抗命第8章 攻心之戰第26章 李冰入蜀(下)第73章 使者大出第17章 逃!逃!逃!(下)第32章 學館成(上)第45章 奔赴軍中第14章 異人新政(中)第37章 王翦Vs朱亥第23章 博浪沙第4章 起兵滅韓第24章 重獲自由第49章 救?不救?(下)第36章 戰神王翦第58章 斷信陵君財路第44章 滅楚之策第11章 魯仲連不帝秦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31章 毛筆第5章 散合縱(四)第30章 紛紛向秦第29章 加冠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7章 東窗事發第16章 呂不韋的陰謀第37章 伏屍萬里(五)第39章 出個損招第31章 血染大漠(九)第31章 血染大漠(八)第11章 魯仲連不帝秦第2章 誰領軍?
第8章 子楚?第26章 公然打劫第98章 欲合縱第49章 救?不救?(上)第77章 秦國的失誤第34章 誰給誰戴綠帽子?第14章 趙王之怒第27章 族老的誇讚第25章 死不旋踵第7章 廢分封,立郡縣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5章 商君軼事第26章 李冰入蜀(下)第15章 向秦王問罪第10章 修改秦法第13章 挖匈奴祖墳(下)第98章 製造恐怖第11章 登基第1章 華夏聖地第36章 哀兵必勝(中)第6章 聖人是用來踩的第38章 圍困(中)第60章 成功奪食第10章 意外驚喜第28章 廣納賢才第70章 廉頗被罷第22章 將相和第52章 艱難的進展第31章 血染大漠(九)第10章 東進?第66章 秦軍敗退(上)第25章 魏國滅亡第70章 西域臣服第12章 白起服了第8章 攻心之戰第19章 仗義執言第33章 此路不通(上)第45章 踊躍從軍第27章 再間朱亥第34章 奇襲歷下第95章 秦異人Vs項燕第6章 秦趙聯手(下)第40章 將相失和第55章 試探第11章 登基第60章 深謀遠慮第91章 原來可以這樣設伏!第61章 斬項燕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中)第3章 信陵君算秦第98章 欲合縱第1章 大烏龍第8章 革新舉措第60章 風雲雄傑:秦昭王(下)第58章 滅國方略(下)第4章 大朝會第29章 離開邯鄲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27章 雷霆手段第72章 清夫人第19章 秦昭王三子:贏煇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62章 活捉楚王第47章 三川郡第59章 遠交近攻:範睢第8章 揚眉吐氣(上)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84章 項燕第12章 白起抗命第8章 攻心之戰第26章 李冰入蜀(下)第73章 使者大出第17章 逃!逃!逃!(下)第32章 學館成(上)第45章 奔赴軍中第14章 異人新政(中)第37章 王翦Vs朱亥第23章 博浪沙第4章 起兵滅韓第24章 重獲自由第49章 救?不救?(下)第36章 戰神王翦第58章 斷信陵君財路第44章 滅楚之策第11章 魯仲連不帝秦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31章 毛筆第5章 散合縱(四)第30章 紛紛向秦第29章 加冠第17章 信陵君使韓第7章 東窗事發第16章 呂不韋的陰謀第37章 伏屍萬里(五)第39章 出個損招第31章 血染大漠(九)第31章 血染大漠(八)第11章 魯仲連不帝秦第2章 誰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