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傳國玉璽(上)

藺相如一聲“君上”叫出口,也就意味着,自此以後,他成了秦國之臣了。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藺相如這個秦昭王的死敵,秦昭王最爲痛恨之人,竟然如了秦臣,這事太有戲劇性了。

然而,仔細想想也就在情理中了,因爲秦昭王重視人才,不斷的招攬人才。範睢之來秦國,就是因爲他刻意招攬的結果。

在王稽出使魏國之時,秦昭王特別召見了他,給他一個使命,要他查看山東之地有沒有人才,若是有的話,就帶到秦國來。

這不過是一次出使罷了,秦昭王都沒有放過招攬人才,對於這事,一向“秦黑”的馮夢龍,在他的名著《東周列國志》裡也是不惜溢美之詞,贊秦昭王是個“有心人”。

正是因爲秦昭王重視人才、招攬人才之心,這才招來了範睢這個大才。

藺相如雖是讓他痛恨的死敵,然而,藺相如的才幹、品行讓人讚賞,是以,秦昭王打從心裡欣賞他,這才極力招攬。

秦昭王的氣度胸襟放眼天下間,還沒有人超得過。秦昭王能向藺相如這個他恨欲狂的死敵道歉,無論如何讚譽都不爲過,即使是藺相如這樣的死硬反秦份子也不得不心折,最終選擇留在秦國,也就在情理中了。

“呵呵!”秦昭王爆發出一陣暢快的笑聲,快活之極,拉着藺相如的手,道:“來啊,設宴,爲藺相如接風洗塵。”

秦昭王雄視天下,令山東之談他色變,放眼天下間,有誰能讓他親自設宴接風洗塵的?就是範睢這個極受他信任的丞相也沒有這份殊榮。想想當初。範睢剛來到秦國那陣子,蝸居一年有餘,盤費用光了,很是窮困潦倒,差點成了第二個蘇秦,已經想要開秦國了。

在此之前,能有如引殊榮者,也只有樂毅這個大才了。

這又是驚人之舉,讓藺相如格外感動。

酒宴設下。秦昭王特的令藺相如坐在身旁,還親手扶着藺相如坐下,這是何等的殊榮,又是讓藺相如好一陣感動。

想想自己的遭遇,雖曾經一度很得趙王的賞識。可是,趙王對他並是很信任,要不然的話,就不會罷他的官了。而秦昭王對他的禮遇之隆,遠遠超出了趙王對他的禮遇,這讓藺相如要不感動都不成。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秦昭王放下酒爵,笑着對藺相如道:“藺卿,你攜和氏璧來秦,可知寡人之意?”

“臣以爲君上是要另制傳國之器。”藺相中不藺是才智之士。一口道破秦昭王的用意,道:“九鼎已失,不知所蹤,秦若要取天下。就要要聚民望,收人心。這傳國之器就是重中之重了。”

“着啊!”秦昭王雙手輕擊,異常欣賞,道:“無傳國之器,秦雖能取天下,這代價就大了許多。若能有一讓天下認可的傳國之器,這一天下就順遂許多。”

以秦國強橫的實力,即使沒有傳國聖器,秦國照樣能取天下。不過,這會生出不少事端,會付出不小的代價。若是能有一讓天下認可的傳國之器的話,這統一就會順遂許多,會少付出很多代價。

正是因爲如此,另制傳國之器也就成了重中之重。

“藺卿,你以爲當製成何物爲宜?”秦昭王再度問道。

“可制一玉璽。”藺相如微一沉吟道。

“不愧是藺相如,這見識非同小可。”秦異人聽在耳裡,大爲讚賞。

歷史上,秦始皇取和氏璧,製出傳國玉璽,一直是歷代王朝無不欲得之的傳國聖器,其份量不比九鼎差。

“甚好!甚好!”秦昭王大爲讚賞,衝範睢他們問道:“你們以爲如何?”

“藺相如之言極是。”範睢首先表示支持。

然後就是樂毅、秦異人、白起他們贊成,這事就定了。

“藺卿,你以爲在玉璽上寫上什麼爲宜?”秦昭王很是期待的問道。

“受命於天。”藺相如想了想道。

“好!”秦昭王對這說法大是滿意,問道:“丞相,你以爲呢?”

“大秦要一天下,就要上體天心,下順民意,這‘受命於天’甚好,甚好,臣無異議。”範睢略一沉吟,表示支持。

樂毅、白起他們對這四個字也是極爲贊成。

唯有秦異人沒有表態,秦昭王問道:“異人,你以爲呢?”

“再加四個字就行……”秦異人一句話還沒有說完,秦昭王就急不可耐的問道:“哪四個字?”

“既壽永昌!”秦異人道。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好!採!”一片叫好聲響起,一衆人大是讚賞。

經過秦異人這一補充,傳國玉璽上的話就完美了。

歷史上,傳國玉璽上的題字就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深得後人讚賞。

“既然已經議定,諸卿就寫來,誰寫得好,就在傳國玉璽上留字。”秦昭王眼裡一片火熱,片刻也不想擔擱。

要不是等傳國之器的話,他早就稱帝了。如今,萬事俱備,唯欠傳國之器。

和氏璧是天材地寶,天下僅此一塊,若能製成傳國器的話,必然是留傳後世。在傳國玉璽上題字,那是何等的榮耀?

就是以範睢、白起、樂毅、藺相如、荀子、公孫龍子這些人沉穩的心態,也是激動起來,無不是捋起衣袖,想要題字。

秦昭王望着蠢蠢欲動的白起,笑道:“上將軍,你若題字的話,會不會有刀劍之氣?”

“哈哈!”這是調侃,衆人大笑。

“君上,臣只不過是見獵心喜罷了。”白起把範睢、樂毅、藺相如、荀子和公孫龍子一打量,知道這不可能有他的份。

說到打仗,白起是一流的,說到這等舞文弄墨之事,範睢他們就是一流的。白起遠遠不如了。

命人送來羊皮紙和筆墨,秦昭王首先提筆在手,飽醮濃墨,寫下“受命於天,既受永昌”八字,力道很足,就是字太過剛硬了,不適合題在傳國玉璽上,秦昭王瞧了瞧。放下筆,微微一嘆。

若能在傳國玉璽上題字,那他的人生就更完美了,他的字不適合,要他不嘆息都不成。

範睢第二個題寫。他的字同樣很好,沒有秦昭王的字那種剛硬之氣,多了一些柔和,只是仍是美中不足,不能題在傳國玉璽上。

樂毅第三個寫,他的字仍是了得,不過。衆人仍是不滿意,少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特質,只得放棄。

白起也試了一手,他的字太過剛硬。自有一股刀劍之氣,不用說,最差的一份了。

秦異人也露了一手,比白起的字要好些。卻是遠遠比不了範睢和樂毅的字,沒戲。

黃石公試過了。字不錯,就是缺少那種神韻。

就餘下荀子和公孫龍子了,這兩人是學術界的泰斗,二人的字極好,衆人對二人充滿信心。荀子先是平心靜氣,調整好心態,這才懸腕揮毫,寫下八字,引來衆人一片叫好聲。

公孫龍子也不甘後人,當即寫下八字,又引來一片叫好聲。

“好字!好字!”衆人把荀子和公孫龍子二人的筆墨好一通欣賞,讚不絕口。

“嗯,二位的字是好字,可以說無可挑剔了,不過,總是讓人生出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總覺得缺了點東西,卻又說不清缺的是什麼東西。”秦昭王的白眉緊擰着,點評一句。

這話深得秦異人、範睢、樂毅、藺相如他們的贊同。

荀子和公孫龍子二人不愧是大家,這手字非常漂亮,可以說是完美,讓人無可挑剔。只是,從感受上來說,就是缺了一種東西,一種讓人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要不是要在傳國玉璽上題字的話,他們二人的字絕對夠用了。問題是,這是要在傳國玉璽上題寫,就要追求“完美”,不能有任何缺憾,更不能有這種感受。

“難道真要李斯來寫?”秦異人看着二人的字,頗有些發愣。

歷史上,傳國玉璽上的題字是由李斯題寫的,那不是沒道理的。秦始皇那一朝,人才濟濟,最終由李斯來題寫傳國玉璽,那是因爲李斯的小篆最適合了。

“這……”秦昭王撫着額頭,頗有些懊惱,道:“這可如何是好?”

眼下和氏璧有了,要題的字也有了,就連良工巧匠也準備好了,就差題寫個這環節了,秦昭王真的有些氣惱。

這問題還真把範睢、樂毅、藺相如他們給難住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無言以答。

在傳國玉璽上題字,不僅僅要求字要好,還需要一種合適的神韻,這就太爲難人了。若只說字好,範睢、樂毅、藺相如、荀子和公孫龍子他們的字都達到了要求,只是缺少一種傳國玉璽需要的神韻。

這種神韻的要求就太高了,高得讓人難以想象,在哪裡去找這樣的人呢?

“大父,不是還有韓非、李斯、蔡澤他們嗎?何不召來試試。”秦異人道。

“哦。有理。”秦昭王恍然,立即傳旨。

韓非、李斯和蔡澤趕來,三人揮毫寫下這八字。然後,秦昭王他們開始點評,韓非的字有些冷,跟他的性格差不多。蔡澤的字有些散漫之氣,不能用。

唯獨李斯的一手小篆自成一體,神韻天成,衆人一瞧之下,眼前一亮,齊聲讚道:“好字!好字!”

“如何?”秦昭王驚訝的打量一眼李斯,衝衆人問道。

“神韻天成,舍此其誰歟?”範睢第一個贊成。

“我贊成!”樂毅、藺相如、白起、黃石公、荀子和公孫龍子齊聲贊同。

“那就他了。”秦昭王決心下字。

秦異人打量着李斯,頗有些感慨,道:“歷史上的傳國玉璽由李斯題寫,如今還是由他題寫,非命運,是李斯這的小篆太棒了。”

李斯的小篆是千古一絕。從秦以後,到如今,中國歷史上有不少大書法家,可要說小篆,還真沒幾人比得過李斯。

“用我的?”李斯一臉的震驚,一臉的難以置信。

此時的李斯,不過是一後生罷了,比他厲害的人多了去了,竟然採用他的題字,他就是做夢也沒有想到。

第51章 十二金人原型:翁仲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19章 出兵滅魏第75章 王綰第52章 西北之患:羌第4章 百越震恐第26章 公然打劫第18章 信陵君的恐懼第6章 遇刺第13章 稱帝?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1章 把韓非抓起來第19章 生死之交第35章 轟傳天下第97章 兵之大家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13章 反詐(下)第39章 廉頗奪權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5章 散合縱(一)第21章 樂毅膺重任第97章 張儀第二!第58章 斷信陵君財路第25章 蠢蠢欲動第16章 聲討秦王第26章 李冰入蜀(下)第93章 項燕奪軍第45章 不殺的理由第21章 匈奴太子第56章 借刀殺人第29章 離開邯鄲第11章 太子丹第29章 同仇敵愾第6章 聖人是用來踩的第24章 驚恐難安第19章 晉升太子第74章 秦國增兵第22章 “馬上殺”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5章 商君軼事第65章 信?不信?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上)第67章 邯鄲解圍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18章 中華盛世第10章 意外驚喜第18章 鬥獸場第64章 分治亡楚第56章 異人謀國第86章 敵變我變第42章 李牧求援第12章 征伐異族第9章 韓國滅亡第47章 三川郡第13章 他在示威!第59章 又一壯舉第35章 轟傳天下第37章 列國來朝(中)第10章 天才聚會第13章 反詐(下)第32章 無用之人?第8章 秦王認錯第9章 奉旨監國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49章 拓地千里第20章 阿房宮第5章 散合縱(二)第7章 困獸之鬥第23章 囂張人質第88章 無恥之尤第87章 春申君第67章 一鼓而下(上)第74章 秦國增兵第24章 重獲自由第25章 好處多多第47章 誅殺滿門第45章 踊躍從軍第39章 廉頗奪權第31章 誅呂不韋滿門第37章 王翦Vs朱亥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15章 信陵君受命第9章 趙姬登門第37章 伏屍萬里(四)第63章 信陵君奪軍(上)第59章 用信陵君的骨頭熬信陵君的油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14章 救白起第5章 兄弟之歌《無衣》第53章 滅羌?第33章 此路不通(中)第26章 有仇報仇第19章 仗義執言第37章 匈奴單于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2章 惡吏第57章 血色西海(下)楔千古慘烈長平大戰
第51章 十二金人原型:翁仲第36章 哀兵必勝(上)第2章 好大一棒槌,嫪毐(上)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19章 出兵滅魏第75章 王綰第52章 西北之患:羌第4章 百越震恐第26章 公然打劫第18章 信陵君的恐懼第6章 遇刺第13章 稱帝?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1章 把韓非抓起來第19章 生死之交第35章 轟傳天下第97章 兵之大家第57章 謠言滿天飛第13章 反詐(下)第39章 廉頗奪權第49章 呂不韋的報復第5章 散合縱(一)第21章 樂毅膺重任第97章 張儀第二!第58章 斷信陵君財路第25章 蠢蠢欲動第16章 聲討秦王第26章 李冰入蜀(下)第93章 項燕奪軍第45章 不殺的理由第21章 匈奴太子第56章 借刀殺人第29章 離開邯鄲第11章 太子丹第29章 同仇敵愾第6章 聖人是用來踩的第24章 驚恐難安第19章 晉升太子第74章 秦國增兵第22章 “馬上殺”第37章 列國來朝(下)第5章 商君軼事第65章 信?不信?第35章 長策驚宇內(上)第67章 邯鄲解圍第13章 信陵君弒君第18章 中華盛世第10章 意外驚喜第18章 鬥獸場第64章 分治亡楚第56章 異人謀國第86章 敵變我變第42章 李牧求援第12章 征伐異族第9章 韓國滅亡第47章 三川郡第13章 他在示威!第59章 又一壯舉第35章 轟傳天下第37章 列國來朝(中)第10章 天才聚會第13章 反詐(下)第32章 無用之人?第8章 秦王認錯第9章 奉旨監國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49章 拓地千里第20章 阿房宮第5章 散合縱(二)第7章 困獸之鬥第23章 囂張人質第88章 無恥之尤第87章 春申君第67章 一鼓而下(上)第74章 秦國增兵第24章 重獲自由第25章 好處多多第47章 誅殺滿門第45章 踊躍從軍第39章 廉頗奪權第31章 誅呂不韋滿門第37章 王翦Vs朱亥第22章 絕世兩水工第15章 信陵君受命第9章 趙姬登門第37章 伏屍萬里(四)第63章 信陵君奪軍(上)第59章 用信陵君的骨頭熬信陵君的油第32章 冬日大朝會(下)第14章 救白起第5章 兄弟之歌《無衣》第53章 滅羌?第33章 此路不通(中)第26章 有仇報仇第19章 仗義執言第37章 匈奴單于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2章 惡吏第57章 血色西海(下)楔千古慘烈長平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