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諸部動向

靜,一片死寂!

上自單于,下至一衆大臣,個個張大了嘴,一臉的難以置信,如同在聽天方夜譚似的。

他們原本以爲頭曼會出什麼巧妙的主意,卻是沒有想到,竟是要他們向秦軍學習,要匈奴作出一些改變,這實在是出人意料,實在是太過驚人了,要他們不震驚都不成。

緊接着,就是一片喧譁聲,只見一衆大臣個個扯起嗓子,吼得山響。

“太子,你在瞎說,哪有這樣的事?大匈奴的勇士,爲何要向秦軍學?”

“就是啊。大匈奴的勇士天下無敵,能征善戰,豈在乎區區秦軍?”

“憑什麼讓我們向秦軍學?大匈奴的勇士是天生的戰士,自小在馬背上長大,可以在馬背上過一生,說到騎射,秦軍能勝得過大匈奴?不行,絕不行!”

一衆大臣的叫嚷聲響成一片,如同雷霆轟鳴,震人耳膜。

頭曼把一衆大臣的話聽在耳裡,不由得有些苦惱,緩緩搖頭。

不論在哪裡,守舊總是一股讓人生畏的力量,要想讓他們作出改變,不比登天容易。瞧匈奴大臣這副不爽的樣兒,彷彿李牧又挖了他們祖墳似的。

“閉嘴。”單于沉吟不語,終於開口說話,道:“太子,你何出此言?”

“是啊,你是大匈奴的太子,爲何說出如此喪氣的話?”一衆大臣大有興師問罪之意。

對於這事,頭曼是胸有成竹,不慌不忙,道:“你們都知道我多讀中原之書,併入中原遊歷,你們可知。我感慨最大的是什麼?”

對這問題,一衆大臣哪裡知道,就是精明的單于也是不知道,個個睜大了眼睛,打量着頭曼,生怕錯過一個細節。

“我在中原遊歷,最大的感慨就是中原人律法森嚴,進退有據。”頭曼頗有些感慨的道:“不是別的,你們看看眼下與秦軍之戰吧。一說起打仗。大匈奴的勇士無不是捨生忘死,前赴後繼,打得極是勇猛,然而,可曾動搖秦軍一絲一毫?你們可知這是爲何?”

眼下正在進行的這一仗。匈奴打得極其勇猛,前赴後繼,捨生忘死,沒有人後退。然而,不管他們如何努力,都不能撼動秦軍一絲一毫。

這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一衆大臣也在奇怪。卻是百思不得其解,一聽頭曼之言,不由得大是好奇,齊聲問道:“爲何?”

單于也是好奇。身子前傾,眼睛瞪得滾圓。

“原委就在於秦軍是堂堂之陣,正正之旗,而大匈奴的勇士卻是沒有陣勢可言。沒有軍紀可言,是各自爲戰。雖然他們英勇無畏,卻是很容易被秦軍各個擊破。”頭曼以沉痛的口吻,道:“你們親眼所見,秦軍陣勢厚重謹嚴,進退有據,自有章法。不說別的,你們看那長戟,一旦有大匈奴勇士衝到近前,所要面對的不是一支長戟,也不是三兩支,而是上十支,甚至更多。秦軍以多打少,以衆凌寡,能不勝乎?”

戟陣是秦軍方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威力非常大,匈奴儘管勇猛無畏,只要遇到秦軍戟陣,是必死無疑。原因正如頭曼所說,秦軍是以多打少,以衆凌寡,十來人甚至更多的秦軍對付一個匈奴,還不是輕而易舉就殺之?

“這就是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的妙用!這就是軍紀、號令的妙用!”頭曼的聲調轉高,道:“大匈奴要向秦軍學的就是這些妙用!”

頭曼是匈奴的奠基者,在他之前,匈奴打仗是一盤散沙,打起來一涌而上,沒有陣勢、號令、軍紀之可言。直到他,纔有些改變。當然,這種改變並不多,真正的改變,要到了冒頓去了。經過冒頓治理的匈奴特別強大,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冒頓的號令極嚴。

冒頓殺頭曼用的是鳴鏑,他訓練自己的親衛,要求親衛們隨着他的鳴鏑而進,他的鳴鏑射向哪裡,親衛就得射向哪裡。他的鳴鏑射殺了自己心愛的閼氏,親衛們不敢射,被他殺了不少。從此以後,親衛敬畏他,他的鳴鏑射到哪裡親衛們就射到哪裡。

冒頓知道,他的親衛完全聽從他的號令了,他就把鳴鏑射向頭曼。親衛們沒有任何猶豫,一陣亂箭就把頭曼射殺了。

冒頓這等號令近乎於殘酷,也很好的說明了冒頓對號令的重視。從此以後,他就是要求他的控弦之士,凡他的鳴鏑所向,必得有進無退。

“這個……”上自單于,下至一衆大臣有些遲疑了。

他們知道,頭曼說得有道理。眼下的戰事,就是血淋淋的教訓。可是,若要作出改變的話,他們又不甘心。

“若是大匈奴不作出改變,必然會被秦軍大敗,趙雍之事就會再度上演。”頭曼的語氣更加沉痛,道:“趙雍只用十五六萬趙卒就能打敗大匈奴三十餘萬之衆,這是爲何?你們想過嗎?”

趙武靈王大敗匈奴之事,是匈奴最大的失敗,數十年過去了,匈奴仍是爲之痛心,他們自然有自己的看法。

頭曼一揮手,阻止他們說下去,接着道:“你們一定會說那是因爲趙雍卑鄙,使用詭計,大匈奴上了他的當。你們如此想的話,固然有理,卻不全對。趙雍能大敗大匈奴,其原因與眼下的戰事如出一轍,趙軍是堂堂之陣,而大匈奴沒有陣勢,沒有軍紀,沒有號令,打起來是一涌而上,沒有章法可言。儘管大匈奴的勇士很是英勇,卻是不敵趙軍的堂堂之陣,正正之旗,改變是必須的!”

仔細回想起當年一戰,一衆大臣不得不承認,頭曼說的很有道理。那一戰,匈奴是三十餘萬之衆,而趙軍只有十五六萬,匈奴原本以爲一定會勝利,卻是沒有想到,等待他們的卻是一場大災難,被趙武靈王打得大敗。

“太子,你以爲該如何改變?”單于是個精明人,他知道頭曼說的有理,已經同意改變。

“要想如同秦軍那般號令嚴明,大匈奴沒有這麼多的時間。不過,眼下卻是一個機會,秦軍在這裡,正好用秦軍來磨練大匈奴。我們先編成陣勢,然後與秦軍交戰,只要打下去,大匈奴就會有堂堂之陣。”頭曼略一沉吟道。

“秦軍貌似強悍,實則不過如此,拿秦軍來磨練大匈奴勇士,正好!”單于思索一陣後,立時同意了,道:“太子,這事你來處置。若有不聽從號令者,斬之!”

就這樣,這事就定來了,頭曼開始改組匈奴。

又到了新的一天,秦軍開出營地,準備與匈奴大戰一場。然而,今天的事情有些反常,李牧大是驚訝。

不僅李牧驚訝,就是觀戰的秦異人他們也是驚訝不已,個個瞪圓了眼睛。

只見匈奴不再象以往那般一盤散沙,各自衝鋒,而是列成陣勢,對着秦軍衝來。

“隆隆!”蹄聲如雷,煙塵漫天,形成一朵巨大的烏雲,連天接地,遮天蔽日,連陽光都透不過。

一股肅殺之氣排空直上,直貫九霄,這是匈奴以前所沒有的。

“匈奴這是怎生了?怎生有了堂堂之陣?”李斯很是驚訝,一雙眼睛瞪得滾圓,有些難以置信。

“匈奴打仗很是英勇,卻是沒有堂堂之陣,沒有號令,要不然的話,他們的威力會更大。”秦異人也是詫異,沉吟着道:“難道說……”

黃石公眼裡閃過一抹詫異,微微點頭,道:“很有可能。頭曼畢竟去過中原,在中原遊歷過。公子,你瞧,匈奴的陣勢很是生疏,行進間多出混亂,這陣勢不過是草創罷了。”

“草創之時,就與我們交戰,匈奴這是把我們當磨刀石。”秦異人撫着額頭,接着就是大喜,道:“好!好!好!”

“公子,匈奴英勇善戰,若是有了堂堂之陣的話,這對大秦不利啊。”一衆秦將不解。

“你以爲光有堂堂之陣就能打得過大秦了嗎?還得有軍令軍制,還得有精良的裝備,還得有適合匈奴的陣勢,你瞧瞧眼下的匈奴,不過是徒具其形罷了。”秦異人笑得特別歡喜,嘴都合不攏了,道:“匈奴要用我們作磨刀石,我們正好趁此機會多多殺傷匈奴。我不怕匈奴索戰,就怕匈奴不戰!”

正如秦異人所說,匈奴這陣勢很草率,只具其形,還沒有形成真正的精髓,要想與秦軍打,那是癡人說夢。

匈奴爲了磨練陣勢,不停的與秦軍打,而秦軍對匈奴的殺傷越來越多,戰事一步一步朝着秦異人的預定目標前進。

樓蘭之地,樓蘭國王看着軍報,大是歡喜,道:“秦軍也不過如此嘛,嚇得我們竟然不敢進軍。傳令,大軍開拔,趕去與匈奴匯合,共破秦軍!”

一聲令下,樓蘭軍隊朝河套之地開去。一路上,樓蘭軍隊歡聲雷動,個個神采飛揚,好象他們已經打敗秦軍似的。

與此同時,樓煩、林胡、休屠、渾邪……這些異族軍隊,朝着河套之地開去。

沒過多久,這些異族就與匈奴匯合,一時間,匈奴的聲威大漲,士氣高昂,鬥志昂揚。在頭曼的率領下,匈奴的攻勢更加兇猛了,然而,秦軍仍是不動如山,任憑匈奴如何進攻,總是無法撼動秦軍分毫。

第36章 大漠雲動第4章 處處碰壁第47章 力壓呂不韋第20章 樂毅來了第38章 狠狠敲詐第48章 天下共譽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42章 鬥信陵君第37章 匈奴單于第47章 項燕掛帥第26章 重用李牧第73章 未來之星(上)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21章 杜郵之厄,白起之災第5章 大勢已成第16章 大禍臨頭第4章 九鼎已成傳說第37章 士俠第29章 同仇敵愾第10章 稱帝第39章 風光大葬第26章 有仇報仇第19章 秦昭王三子:贏煇第46章 出兵滅楚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68章 信陵君的野心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91章 原來可以這樣設伏!第55章 相見歡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40章 樂毅辭世第43章 刁難第64章 通告天下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3章 千古積弊第46章 與佳人有約第69章 剎羽而歸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22章 “馬上殺”第25章 死不旋踵第1章 秦異人第14章 革除積弊第79章 毛遂自薦第30章 大戰開始第17章 寡人有錯第7章 困獸之鬥第28章 秦王之路第45章 張網待魚第40章 樂毅辭世第16章 樂毅入秦第18章 斬盡殺絕第3章 出兵嶺南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24章 重獲自由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9章 傳國玉璽(下)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2章 誰領軍?第9章 趙姬登門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10章 呂不韋(上)第112章 一之道第7章 困獸之鬥第82章 異族讀書人第47章 誅殺滿門第88章 無恥之尤第9章 打劫第41章 直搗龍城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31章 毛筆第40章 不勞而獲第5章 散合縱(一)第51章 十二金人原型:翁仲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26章 欲滅齊第24章 風雲突變第9章 打劫第31章 范增第32章 學館成(上)第1章 鐵鷹銳士第28章 尉繚獻計第17章 逃!逃!逃!(下)第2章 凱旋歸來第24章 風雲突變第一o八章 又吐血了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46章 翻雲覆雨第8章 革新舉措第55章 動亂伊始第8章 革新舉措第76章 贏政?第23章 囂張人質第61章 晉鄙第60章 楚軍覆滅第90章 魏軍覆滅(下)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53章 鄭國渠成第99章 秦異人、王翦、項燕第5章 百越平定
第36章 大漠雲動第4章 處處碰壁第47章 力壓呂不韋第20章 樂毅來了第38章 狠狠敲詐第48章 天下共譽第58章 滅國方略(上)第42章 鬥信陵君第37章 匈奴單于第47章 項燕掛帥第26章 重用李牧第73章 未來之星(上)第6章 大撈好處(中)第21章 杜郵之厄,白起之災第5章 大勢已成第16章 大禍臨頭第4章 九鼎已成傳說第37章 士俠第29章 同仇敵愾第10章 稱帝第39章 風光大葬第26章 有仇報仇第19章 秦昭王三子:贏煇第46章 出兵滅楚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68章 信陵君的野心第48章 傳說中的“井田制”第91章 原來可以這樣設伏!第55章 相見歡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85章 江東子弟兵第40章 樂毅辭世第43章 刁難第64章 通告天下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3章 千古積弊第46章 與佳人有約第69章 剎羽而歸第31章 血染大漠(二)第22章 “馬上殺”第25章 死不旋踵第1章 秦異人第14章 革除積弊第79章 毛遂自薦第30章 大戰開始第17章 寡人有錯第7章 困獸之鬥第28章 秦王之路第45章 張網待魚第40章 樂毅辭世第16章 樂毅入秦第18章 斬盡殺絕第3章 出兵嶺南第19章 絕世水工:鄭國第24章 重獲自由第39章 匈奴末日(上)第9章 傳國玉璽(下)第4章 無名小卒不足言事第2章 誰領軍?第9章 趙姬登門第6章 秦趙聯手(上)第10章 呂不韋(上)第112章 一之道第7章 困獸之鬥第82章 異族讀書人第47章 誅殺滿門第88章 無恥之尤第9章 打劫第41章 直搗龍城第22章 秦昭王的手段第31章 毛筆第40章 不勞而獲第5章 散合縱(一)第51章 十二金人原型:翁仲第21章 數信陵君之罪第26章 欲滅齊第24章 風雲突變第9章 打劫第31章 范增第32章 學館成(上)第1章 鐵鷹銳士第28章 尉繚獻計第17章 逃!逃!逃!(下)第2章 凱旋歸來第24章 風雲突變第一o八章 又吐血了第42章 普天同慶(上)第46章 翻雲覆雨第8章 革新舉措第55章 動亂伊始第8章 革新舉措第76章 贏政?第23章 囂張人質第61章 晉鄙第60章 楚軍覆滅第90章 魏軍覆滅(下)第23章 敲詐匈奴(下)第53章 鄭國渠成第99章 秦異人、王翦、項燕第5章 百越平定